摘 要:二十一世紀,數(shù)字技術的迅猛普及,計算機、VCD機、DVD機、計算機網絡等高新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為中學物理現(xiàn)代化教學提供了先進的教學手段和工具。遠程教育課程和互聯(lián)網的進一步開發(fā),使教學資源實現(xiàn)了共享,為物理教師提供了優(yōu)質的、豐富的教學資源。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為物理教學改革展示了新的前景。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理論指導多媒體技術與物理教學的整合,不僅能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yǎng),而且能提高課堂效率、優(yōu)化教學效果,更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為學生學習主體性的發(fā)揮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條件和資源環(huán)境。信息技術在物理教學課堂中的應用,已逐步得到普及,其優(yōu)越性很明顯,但在實際應用中也有很多方面值得我們去反思。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教育技術;物理教學;輔助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18—0—02
1.多媒體計算機的教學優(yōu)勢
由于多媒體計算機具有傳統(tǒng)的教學媒體和現(xiàn)代教學媒體所無法比擬的優(yōu)點,所以多媒體計算機無論是對輔助教師的“教”,還是對促進學習者自主的“學”來說,都能提供強大的支持。
1.1多媒體所具有的良好交互性能深層次的激發(f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
智能化的人機交互、及時的信息反饋是多媒體計算機區(qū)別于其他一切媒體的最顯著的一個特點。多媒體計算機通過將電視機的視聽功能整合到計算機中,從而產生出一種聲、圖、文并茂、變化多端的智能化人機交互,并且具有強大的及時反饋功能。而這種多媒體獨有的強大交互性,使其成為教師教學的一種強大的輔助工具,并成為傳統(tǒng)教學模式和思想觀念發(fā)生轉變的一個重要因素。
1.2多樣化的外部刺激有助于知識的獲取與保持
著名實驗心理學家赤瑞特拉曾做過兩個非常著名的心理實驗。其中一個是人類獲取信息的來源是什么,即是人類到底通過哪些途徑來獲取信息。為此他通過大量實驗得到下列結果,人類獲取信息數(shù)據(jù)量如下表所示:
通過上表的分析可知:人類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是視覺和聽覺。多媒體技術強大的視聽功能及其獨有的交互功能,能夠刺激學習者的多都感觀。這樣比單一的聽教師上課所獲到的信息量要多得多,而信息獲取與知識的接收是成線性正比關系的,獲取大量的信息量,就可以掌握大量的知識。
1.3強大的超文本功能可以實現(xiàn)對教學信息最有效的管理和組織。
按照人`類的思維特點,非線性的組織和管理信息是超文本的特點。利用這一特點實現(xiàn)對教學信息的有效組織和管理,其優(yōu)勢明顯。它即可以按照教學的既定目標,將包含不同媒體信息種類的教學信息有機的組合成一個整體;也可以按學習者的起始能力將相關知識有機地整合到原有的知識體系中,這樣更加有助于學習者加強對知識的掌握。
2.多媒體技術的教學應用
2.1 利用多媒體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物理課程的特點之一是內容抽象。因此,考慮如何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做到生動形象,是物理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時常思索的問題。而多媒體在數(shù)學教學中應用可以較好地解決這個難題。教學實踐證明:學生對學習如果沒有濃厚的興趣,就會厭學,興趣達不到“著迷”程度,就不能激發(fā)靈感。教學中采用多媒體,內容形象,顯示方式生動,直觀性強。從刺激與反應的心理效果來看,動畫最強,圖形次之,文字最弱。因此在教學中合理的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夠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如:初三物理汽油機原理這一章節(jié)內容中講到汽油機有吸氣沖程、壓縮沖程、做功沖程、排氣沖程四個過程。教師在教學中有一定的困難,因為在教學中無實物參照,只能對照圖片來進行簡單講解,學生聽得一知半解,或當時理解了,過后又忘記了。因此,如果能將這一過程,能過3DMAX構建完整切面模型,并做成生動的動畫來演示其工作過程,學生觀看視頻后對汽油機的工作原理有一個直觀的認識。
2.2 利用多媒體可優(yōu)化物理教學過程
多媒體教育技術,具有豐富的表現(xiàn)能力,且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知對象,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再現(xiàn)物質與運動的規(guī)律,合理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使課堂生動、活潑,學生普遍感興趣,讓學生在輕松歡悅的氣氛中學習,接受知識快,課堂效率高。
(1)創(chuàng)設情境,便于學生理解。
運用現(xiàn)代教學媒體,能夠為學生提供形象地反映教學重點的資料,讓學生借助媒體更好地掌握學習重點。建構主義學派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的教學所獲得的,而是通過學習者在某種情境中借助他人(包括教師或者學習同伴)的相助,并利用必要的學習工具和相關的學習資料,通過有意義的建構獲得的?!?/p>
如初三物理《水的浮力》教學內容有浮力產生的原因、浮力的方向、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浮力大小的計算四個方面的教學。如果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教學,直接切入,學生難以真正理解浮力產生的原理。為了讓教學形象深動,可以設計這樣的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首先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一艘小船在水中航行的小動畫以此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通過情境引入,教師進一步提問:為什么小船能夠浮在水面而不沉下去?這樣就能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模擬展示物理過程,加深知識建構。
物理概念的建立,物理規(guī)律的理解,物理實驗數(shù)據(jù)的分析和處理,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相應物理模型的建立。如:電場中的“等勢面”,磁場中的磁力線模型等,這些物理模型的建立,單憑傳統(tǒng)教學手段,學生往往一知半解。而多媒體以其強大的表現(xiàn)力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如在高中物理分子引力與斥力一課中,可以利用直觀的彈簧動畫模型來類比引力與斥力,以此達到對知識的理解。
(3)利用多媒體技術,建立虛擬實驗室,模擬物理演示實驗,提高物理實驗的“演示”效果。
演示實驗是物理教學課堂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并不是所有的實驗都能通過課堂演示或者在實驗室中完成的,尤其是一些有一定危險的實驗。因此通過計算機模擬實驗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難題,通過模擬演示實驗,讓學習者身臨其境,即安全表現(xiàn)效果又好。
3 多媒體在中學物理教學中的注意點
多媒體及信息技術利用于中學物理的教學中,有很大的優(yōu)勢,但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并注意一些問題。
3.1科學實效性原則。
首先教師要根據(jù)教材的實際內容,選擇合適的媒體來進行教學。
媒體的選擇要與教材的科學性相結合,不能粗造濫制。為此教師必須鉆研教材,要嚴格把握課堂教學目標內容重點與難點,同時還要了解傳統(tǒng)教學的不足之處,然后設身處地從教學實際情況出發(fā)選擇恰當?shù)慕虒W輔助工具進行教學。
其次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媒體技術,還要考慮它的實際效果。切忌“畫蛇添足”。為了實現(xiàn)既定的教學目標,教師可以靈活地選擇教學方法和手段,千萬不要為了一節(jié)課,將講臺上擺滿各種教具,全都用上,教師講課熱鬧非凡,戲法頻繁,致使多媒體教學流于形式,失去了提高課堂效果的輔助作用。運用信息技術教學不是越多越好,越復雜越好,過多過濫就變成了玩耍雜,而是要恰時恰當。
3.2多媒體不能當做黑板的替代品。因為教師通過板書可以逐步地將知識傳遞給學生,學生同時通過老師的板書也能夠逐步的了解老師的情感,從而更好把握教材內容。尤其是在上數(shù)學或物理方面的知識時,大面積多媒體呈現(xiàn)推導過程會讓學生無法接受,因此只有通過教師的一步一步地板書講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知識。
綜上所述,多媒體技術在新課程改革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教育技術與課程教學的整合是實現(xiàn)新課程標準的教學過程和學習方式的重要方法。作為教育工作者,要積極地進行教育技術與課程教學的整合的實踐、探索和研究,但同時也要根據(jù)實際情況慎用之。
參考文獻:
[1]、《教育技術學》何克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
[2]、《教學設計》何克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
[3]、《物理教學論》 查有梁廣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