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福斯塔夫為了忘卻現(xiàn)實生活中的失利,沉浸在自己編織的美好的想象世界中?,F(xiàn)實和想象的巨大反差塑造了福斯塔夫這個幽默的小丑形象。本文通過分析福斯塔夫的精神勝利法,全景式地展現(xiàn)了英國當時的社會面貌,揭示了封建等級制度下普通民眾心酸的生存狀態(tài)。
關鍵詞:權利;福斯塔夫;精神勝利法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18—00—01
在莎士比亞歷史劇《亨利四世》(上、下篇)及《亨利五世》中,福斯塔夫是威爾士親王的弄臣,為了維持生命,他竭盡所能討好親王,卻最終成為權利的犧牲品。現(xiàn)實中,福斯塔夫處處受挫,而在虛構的勝利中獲得精神滿足,從而達到暫時忘卻現(xiàn)實的目的。在無奈的社會現(xiàn)實和嚴酷的等級制度的雙重壓迫下,福斯塔夫只得退回內(nèi)心,在虛妄的精神世界里找尋最后一根求生的稻草。他的盲目樂觀不僅代表被統(tǒng)治階級的消極抵抗情緒,也代表了整個人類社會的思想狀態(tài),在不同歷史時期分別被賦予極鮮明的時代特色。
胡家?guī)n在《文藝復興時期英國詩歌與園林傳統(tǒng)》中揭示了文藝復興時期的秩序觀,社會等級觀。“在文藝復興時期人們看來,和諧意味著秩序,秩序則表現(xiàn)為存在之鏈上的不同等級?!薄懊恳环N存在都有注定的等級,不能擅自超越,否則必將破壞宇宙秩序?!?在都鐸王朝時期,英國人篤信“君權神授”,君主在“存在之鏈”中便是“占支配地位的首領”,權利、身份和地位都無人能僭越。王佐良先生認為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有一個權利中心和一個從上至下的尊卑制度,構成一種至為重要的秩序”。這種秩序就與莎士比亞在《特洛伊羅斯與克瑞西達》里闡釋的一樣?!八械奶祗w,行星,這個地球中心都遵守等級,次序,地位,規(guī)則,航程,比例,世界,形式,職務,慣例,一線相接,秩序井然。”(第一幕,第三場)這種等級制度在當時的權利中心首都倫敦體現(xiàn)得最為明顯。當時的詩人、劇作家托馬斯·納什是這樣說的:“在倫敦,富人厭惡窮人,朝臣厭惡市民,市民厭惡鄉(xiāng)下佬?!憋@然,有序的等級制度是維持正常社會秩序的必要條件,反之亦然。這種等級觀和秩序觀也體現(xiàn)在哈爾親王與福斯塔夫的關系中。由于身份差異、地位懸殊,福斯塔夫與哈爾親王的交往永遠是不對等的。
哈爾之父波林勃洛克通過篡位獲得了王位,哈爾的王子身份曾一度頗受爭議。為證明自身的能力,取信于民,他離開宮廷,來到鄉(xiāng)間和一群匪徒廝混在一起,以便接近最真實的英國民眾生活。有一座橋梁連接了哈爾親王和普通民眾,這座橋便是騎士福斯塔夫。福斯塔夫只繼承了貴族的封號,生活窮困潦倒,最能反映普通人的真實生活,這樣,福斯塔夫被哈爾選作弄臣。作為小丑,福斯塔夫竭盡所能地討好哈爾親王,他的價值觀也必須與親王的叛逆完全保持一致。在劇中,福斯塔夫是一個強盜,以偷蒙拐騙為生,在他看來,這種反常的生活方式更能取樂于威爾士親王。劍橋大學學者威爾遜認為福斯塔夫作為一名小丑,他的職責便是取悅哈爾王子,他的職業(yè)生涯依附于哈爾的興趣取向,取決于哈爾王子對待作為英國王位繼承人所承擔使命的態(tài)度。福斯塔夫不斷犯錯誤,比如搶劫,撒謊,偷竊,沉溺于美酒和女人,而這一切不過是他取悅王室的伎倆。在權利的階梯中,寵臣總是仰視著王權,仰仗天威的恩賜茍活,而永遠不能獲得真正平等的話語權。
福斯塔夫?qū)τH王極盡諂媚之術,而哈爾對福斯塔夫的鄙視則時常溢于言表,他總是稱呼這個胖胖的老爵士為“肥豬”、“下流的胖漢”、“牛油的混合物”、“胖皮囊”、“頭里塞滿泥土的胖家伙”、“糊涂的傻瓜”、“下流齷齪,油脂蒙住了心竅的東西”、“白須的老撒旦”。(第二幕,第四場)哈爾一開始就預言了福斯塔夫的宿命,在他看來,福斯塔夫不過是“一頭衰老的獅子”“遲暮的殘春”,“落葉的寒夏”(第一幕,第二場)。這預示著福斯塔夫生命的終結(jié)。正如坎特伯雷大主教所言,亨利五世在關鍵時刻就“把他身上那個惹是生非的亞當驅(qū)逐出去”(《亨利五世》第一幕,第一場)。亞當因為違反了上帝的規(guī)定被驅(qū)逐出伊甸園,福斯塔夫因為打破了傳統(tǒng)的封建等級制度被奪取了性命。在當時,受到王權唾棄的人無論如何掙扎都逃不脫等級制度的藩籬,最終只能走向滅亡。福斯塔夫終究沒能逾越等級的鴻溝,成為封建等級制度的殉葬品。
作為歷史劇,《亨利四世》全景式地描繪了當時英國的社會狀況,從宮廷到酒館,從法庭到廣場,從城市到鄉(xiāng)村,從貴族到妓女、強盜。作為喜劇,《亨利四世》有“福斯塔夫—他描述的最偉大的喜劇人物”,莎士比亞在《亨利四世》(上篇)第一四開本的標題中表示該劇的兩個重心之一便是福斯塔夫的幽默。他創(chuàng)作《亨利四世》的時間與喜劇《愛的徒勞》、《皆大歡喜》同期,當時莎翁的喜劇創(chuàng)作達到了一個小高潮。福斯塔夫的幽默穿插全劇,他滑稽的言辭和怪誕的行為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笑聲背后,不難發(fā)現(xiàn)福斯塔夫生存的無奈及作為弄臣的辛酸。福斯塔夫見證了哈爾王子從放蕩不羈的懶漢成長為有勇有謀的將士,再登極稱王的歷程,并付出了父親般的關懷、陪伴和愛,然而卻最終被稱王后的亨利五世拋棄并殺害,這是權利實現(xiàn)的策略,同時也是人性良知泯滅的有力證據(jù)。因此,密爾斯 在《智慧的寶藏》中將《亨利四世》歸類為悲劇。
福斯塔夫是一個丑角,他只好喝酒、打鼾、閹雞、鴇婦和姑娘,這個肚肥腸滿的強盜卻給觀眾演繹了一曲生命的交響樂。他在幔帳后面鼾聲雷動,他的妙語連珠,他對生命最質(zhì)樸的訴求,他對榮譽最簡單的理解,使他成為一個既可惡又可愛的家伙,觀眾怎能不為他捧腹,不被他簡單的道理折服,不對他的命運產(chǎn)生同情。
參考文獻:
[1]、 胡家?guī)n.文藝復興時期英國詩歌與園林傳統(tǒng)[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251頁.
[2]、 王佐良,何其辛.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文學史[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年,第4頁.
[3]、 轉(zhuǎn)引自阿薩·布里格斯.英格蘭社會史[M].北京:企鵝出版社,1985年,第116頁.
[4]、 JohnD.Wilson.TheFortunesofFalstaff.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43:15.
[5]、 本文原句引用自威廉·莎士比亞。亨利四世(上)[M].朱生豪譯.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2010年.
[6]、 JonathanBate,EricRasmussen.HenryIVPartI.London:Macmillan,2009:2.
[7]、 “WiththehumourousconceiptsofSirJohnFalstaff.”轉(zhuǎn)引自威廉·莎士比亞.亨利四世[M].朱生豪譯.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2010年,第3頁.第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