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等學校的二級學院是高校內部管理體制中的基礎單位,承擔著一線科研、教學和管理等重要工作。在確立學校在辦學過程中作為主辦者所具有的宏觀決策與調控、指導與監(jiān)督地位的同時,更要明確二級學院作為承辦者所擁有的科研、教學和人才管理等方面的地位。本文就擬從三方面進行論述,為推動高校二級學院職權運行機制的合理化構建提供借鑒和啟示。
關鍵詞:二級學院;職權運行;合理化
作者簡介:白帆(1983-),女,現(xiàn)任天津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黨務行政辦公室 科員
[中圖分類號]:G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12-0217-01
當前,多數(shù)高校在內部管理體制的改革過程中,都存在著校內資源的配置、校院兩級管理職權的調整以及其他管理體制的構建等方面的一些問題,直接影響了院級單位工作的開展,使學院的管理工作缺乏應有的活力。這就需要管理者認清現(xiàn)狀,及時調整并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一、高校二級學院管理現(xiàn)狀
從現(xiàn)階段的高等學校職能劃分方面看,很多高校的院、校兩級各自的基本職能劃分不夠明確,權、責、利不明確,院系的功能和優(yōu)勢沒有得到充分的發(fā)揮,這就直接導致了院系工作的低效與拖沓,學校資源配置的重復與浪費。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許多大學在學院的設立與調整過程中,嚴重脫離了以學科建設為核心的改革目標,尤其是許多大學新組建的學院在傳統(tǒng)的管理模式下過分追求院內資源的“小而全”、“大而全”,許多相關性較強的學科被分散在不同的學院,許多關聯(lián)性不強的學科又被捆綁在一起。因此,當務之急就是構建一套高校二級學院職權合理的運行機制。在校院兩級管理模式下,二級學院是作為教學活動與管理的主體,其管理職能將由現(xiàn)在單純教學活動的執(zhí)行者向具有綜合管理職能的相對獨立辦學實體轉變。
二、進行校院兩級管理職權的調整
借鑒國外一流大學的辦學和治學模式,我國的一部分高等學校已經進行了一輪或多輪學院制改造,構建了以學院管理為主體的校院兩級管理模式。但在校院管理職權的劃分上,大部分管理職能如人才引進、招生、科研立項、待遇調整等仍然集中在學校一級,沒有下放的實際舉措,這就形成了實體學院沒有任何實權的尷尬局面。
首先,需要根據(jù)不同的學科性質,規(guī)范學院和專業(yè)的設立。應遵從學科相近和資源共享的原則、規(guī)模效益和集約管理的原則以及基礎與專業(yè)相融,穩(wěn)定教學隊伍的原則進行專業(yè)的建立和學院的整合,并逐步完善自我發(fā)展、自我調整的專業(yè)管理機制。
其次,要明確不同的建設目標,強化校院兩級資源配置。高等學校的資源包括實體資源和材料資源,如果能把這些資源合理地劃分為校級資源和院級資源,那么使用和管理起來就方便、快捷多了。因此,在校級資源配置方面,還是應重點加強學校公共資源的建設和監(jiān)督使用。在院級資源配置的層面上,必須強調學院的相對“集權”,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資源集中管理和調配制度,避免出現(xiàn)規(guī)劃混亂、分配不合理、權力散亂、效率低下等問題。
再次,要能統(tǒng)籌規(guī)劃,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根據(jù)高校資源的不同類型及各自特性,需要區(qū)別對待并保證最大限度地利用起來。以實驗室為例,據(jù)統(tǒng)計我國重點實驗室半數(shù)以上都是依托高校進行建設的,實驗儀器裝備成高校競爭力新重點,而現(xiàn)在在儀器的使用上,“冷熱不均”的分化表現(xiàn)很明顯:一些用于純科學的基礎研究設備使用率不高,存在一定程度的閑置浪費,而一些可以為工廠、企業(yè)服務的設備則是炙手可熱,大家都在等著用。提高實驗室儀器設備的利用率,盡可能減少設備的閑置和浪費,實際上就是提高投資效益。
三、推進院校兩級職權運行制度建設的措施
要建立并健全一項制度是一個極為繁復的系統(tǒng)化工作,需要長期的實踐、調查和論證,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需要從根本抓起:
1、實現(xiàn)學校主導性集權與學院操作性分權相統(tǒng)一。政府正逐步放權給學校,學校更應放權給二級學院,簡政放權,管理重心下移,這是現(xiàn)代高校管理的必然趨勢。學校管理部門應從宏觀角度把握總體的行政權力,貫徹學校的決策與措施,保證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和改革措施得到有效的執(zhí)行,并確保高校的正確辦學方向,即學校主導性集權;而二級學院在人事管理、人才培養(yǎng)、課程設置、資源分配等方面應享有更多自由,也即學院操作性分權。
2、推行校院分級目標管理。大學內部管理是可分為兩大部分,即教學與科研的學術事務管理與非學術事務管理,前者簡稱為“學術管理”,后者簡稱為“行政管理” 【1】。的學校層面管我們可以借鑒國外現(xiàn)代大學的先進經驗,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分級管理制度。二級學院擁有更大自主權、責任和義務,并自己進行有效管理,根據(jù)本院的特點發(fā)展教學、分配師資及物資、解決問題、達到目標,更加高效地實現(xiàn)辦學目標。
3、學校從評估角度加大對二級學院工作的管理。高??蓪Χㄆ趯Χ墝W院開展工作評估或檢查。針對學院的準備工作、提交材料、目標定位、發(fā)展規(guī)劃、辦學思路、教學質量、師資力量、人才選拔、科研水平、硬件設施、規(guī)章制度等工作進行檢查,以達到全面提升學院各方面工作水平的目的。
實施高校與二級學院之間職權分離,可以有效地使權力主體相對分散、相對獨立、相互約束、相互制衡,從而達到權力主體多元化、利益分配均衡化的要求。學校負責宏觀整體的把握,把關注重心轉到調查研究和監(jiān)督評估上來;二級學院負責具體事務的管理,在教學、科研、人才管理等方面充分發(fā)揮自主權。不僅能盤活院級管理資源,調動院級教研、管理人員積極性,提高院級的管理水平,而且能通過實踐形成合理的高校二級學院職權運行的長效機制,有力地促進和推動高校的改革和繁榮,為培養(yǎng)更多適應社會發(fā)展的優(yōu)秀人才提供優(yōu)良環(huán)境。
注釋:
【1】別敦榮,學術管理、學術權力等概念釋義[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 2000(2): 44-47
參考文獻:
[1]、董清,高校院校兩級管理體制探討,河北農業(yè)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 2006,(04)
[2]、劉亞榮,高建廣,梅強,張金剛,李華,計建炳,孫毅.我國高校實行校院兩級管理體制改革的調研報告[J].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2008, (03)
[3]、張金剛. 高校實行校院兩級管理體制改革的現(xiàn)狀研究[J]. 中國輕工教育, 2007, (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