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傳統(tǒng)英語教學模式中,元認知策略以及情感策略往往備受忽視,但隨著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逐步深入,對以上兩種策略的研究越來越受到相關學者的高度重視。當前,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應順應時代的發(fā)展,加強并提高元認知策略及情感策略的研究,并將這些策略有機融合到大學英語教學實踐中,以此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水平,并達到讓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
關鍵詞:元認知策略;大學英語教學;情感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12-0209-01
教育部于2004年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就已明確提出應提高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尤其是聽說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但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在教學中一直占據(jù)主導地位,填鴨式教學方式盛行,已不順應新形勢下教育的發(fā)展需要。而不斷深化的教學改革正是要改變這一現(xiàn)狀,指出學生才應是教學中當仁不讓的主體和中心,圍繞學生這一中心和主體,教師應教會學生如何去學,用什么方法去學,以及如何利用學習策略實現(xiàn)自主學習。
一、學習策略的內涵
關于學習策略的內涵,國內外不同學者從不同的角度,通過大量的實證研究,提出了不同的理解。雖然他們在表述上有一定的差異,但對于學習策略內涵的研究,大致都是圍繞以下五個問題進行探討的:一)學習策略應屬行為活動范疇還是心理活動范疇;(二)行為范疇內的哪些屬性能被稱為學習策略;(三)學習策略是否應被看做有意識有規(guī)劃的抑或是無意識且自發(fā)的行為;(四)學習策略對過渡語的發(fā)展產生的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影響;(五)哪些因素影響了學習策略的應用。這五點正是學習策略的主要特征。因此,我們在探討學習策略內涵的時候只需要把握這些主要特征即可。
關于學習策略的分類,各學者根據(jù)不同的理論基礎和視角得出了不同的結論。其中 O’Malley Chamot(1990)[1]和Oxford(1990)4對學習策略的分類最有影響力,也得到廣泛的認可。由于篇幅的限制,Oxford(1990)[2]的分類非常復雜,篇幅所限,就不再贅述。O’Malley Chamot(1990)將學習策略主要分為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和社會/情感策略。元認知策略,用于管理、計劃、監(jiān)控和評價策略的使用。認知策略直接應用和作用于具體的學習任務上,更具靈活性;社會/情感策略包含學習者與其他學習者進行的互動行為和自我情感控制。此三個策略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缺一不可,因此,在策略教學過程中不能舍棄或孤立其中的任何一個策略,應將他們視為一個整體加以運用和對待。
二、學習策略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學習策略在英語教學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首先它能使學習者在研習語言的過程中變得自主(Chamot,1987)[3]。其次,學習策略可以加速學習者對語言的習得速度。McDonough(1995)[4]認為學習策略為學習者指出了學習的方向并提供解決學習中所遇問題的大致方法。最后,學習策略的使用對教師而言也是大有益處的,因為學習者能夠自主學習,發(fā)現(xiàn)并掌握語言知識,教師的壓力小了很多,教學會更得心應手。
構建主義和人本主義學習理論也都認為學習策略能夠幫助學習者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因為在學習策略中,學習者是主體,教師只是引導者,在這種最佳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習者受到高度重視,教師會更關注學習者內在的認知、情感、態(tài)度等,并激發(fā)學習者自主學習的熱情,達到自主理解并構建知識體系,實現(xiàn)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自主學習目的。
三、學習策略提高與培養(yǎng)
(一)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元認知策略
由于長期受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大學英語學習者已經習慣了教師滿堂“灌”的被動模式,因此對學習策略的意識薄弱、概念模糊、自主學習能力不高。針對此情況,教師應讓學生多了解學習策略的重要性,利用Oxford(1990)的學習策略調查表(SILL)對學生進行策略測試,使學生認識到自己學習策略知識的匱乏,意識到‘學會學’遠比‘學什么’更重要。當學生有這樣的意識后,就可培養(yǎng)他們的元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在英語教學中非常重要,但遺憾的是這個策略在傳統(tǒng)英語教學中往往備受忽視。所以,在當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應該告訴重視學習者元認知策略的培養(yǎng)和提高。元認知策略培養(yǎng)和提高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可以通過協(xié)助學習者建立目標,也可通過觀察和測試,還可以通過自我評估、自我監(jiān)測的方式等等。
(二)培養(yǎng)學生的認知策略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相比而言認知策略的培養(yǎng)相對容易。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具體策略的描述、舉例示范和學習經驗交流等方式對學生進行認知策略培養(yǎng);也可以將策略的介紹融入到知識點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講授。在具體教學中,教授既可以通過錄下自己的口語練習去辨別錯誤,也可以鼓勵學生制作出他們通常會犯錯的錯誤清單,然后根據(jù)這些清單逐個糾正錯誤。
(三)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社會/情感策略
現(xiàn)在的大學生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從小集萬千寵愛于一身。這樣的生活經歷會帶到學習生活中,使他們容易在意識里把家庭與學校生活混在一起,仍然認為在學習上,教師和其他同學都必須以自己為中心,不容易將自己與他人平等看待,共同合作完成一項任務。因此,教師在訓練這些學生的團隊意識時將面臨諸多困難。Brown(2001)指出為提高‘合作學習’,教師可將學生之間的‘競爭’意識最小化。最好的方式是將學生分成小組。同時,教師應鼓勵每組成員把自己和小組其他人看為一個整體,然后通過分享資源和知識智力成功完成一項任務,進而培養(yǎng)他們的團隊意識和情感策略。
三、結束語
總之,學習策略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對學習者學習策略的培養(yǎng)不能孤立地進行,需要將這些策略應用到實際的學習當中。只有這樣,策略的效果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作用,同時,也可促使學生更加積極、更加自主的運用學習策略。
參考文獻:
[1]、O’Malley,JChamot,A.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2]、Oxford,R.L.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M]. Boston,Mass:HeinleHeinle,1990.
[3]、華維芬.外語學習者策略訓練芻議[J].外語界,2002,(3):2-7.
[4]、Brown,H.D.Teaching by Principles: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M].White Pains,New York:Longman,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