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田茂忠是土家族著名的歌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他演唱的山歌題材廣泛,內容多樣,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和審美價值。其藝術特色主要體現(xiàn)在新、巧、美三方面,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鮮明的自然美和醇厚的人性美。
關鍵詞:田茂忠;山歌;藝術特色;審美價值
作者簡介:彭丹,女,土家族,1985年3月生,籍貫: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縣,院校:中央民族大學,研究方向:中國少數(shù)民族民俗文化。
[中圖分類號]:J64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12-0101-02
田茂忠(1923—2008),是著名的土家族歌手,被譽為“土家山歌王”。保靖山歌唱到:“酉水河,茂忠歌,白云山下兩條河,兩條河流水不斷,喝到嘴里都解渴?!彼鍤q登臺唱山歌,馳騁歌壇近八十年,足跡遍布湘、鄂、川、渝、黔邊區(qū)。1989年,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出版了《田茂忠山歌選》;2004年,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了《文藝湘軍百家文庫·田茂忠卷》;2006年,國家公布了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田茂忠榜上有名;2007年,文化部公布首批“中國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田茂忠名列其中。
田茂忠的山歌題材廣泛,內容多樣,形式上既有固定的長篇傳統(tǒng)歌謠,又有即興發(fā)揮的短篇歌謠。從他的創(chuàng)作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創(chuàng)作的藝術特點和獨特的風格,本文試圖分析和探討他的山歌的藝術特色與審美價值。
一、田茂忠山歌的藝術特色
田茂忠山歌豐富多彩,有情歌、兒歌、勞動歌、儀式歌、生活歌、敘事歌等等。綜觀田茂忠山歌的藝術特色,可以概括為:新、巧、美?!?】
(一)新
田茂忠山歌的藝術特色,首先表現(xiàn)為新。具體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內容新、立意新。
1、內容新
解放后,新人新事、新思想、新風貌,不斷涌現(xiàn),田茂忠選取這些題材,用山歌來歌唱新時代,抒發(fā)內心對黨的感激與熱愛之情。像這類歌唱黨、歌唱新時代、歌唱幸福生活的歌,在他的山歌中比比皆是。如《土家盼望共產黨》,“天上星子跟月行,地上獅子跟麒麟,酉水后浪跟前浪,土家人民跟救星。太陽紅紅茶花香,一朵茶花一窩糖。土家人民翻了身,幸福全靠共產黨?!庇秩纭都t旗下面把手舉》,“偉大的黨啊鮮紅的旗,紅旗下面把手舉,我今成了黨的人,山歌如潮心頭起!扶我走上革命路,揚鞭催馬不停蹄,為了人類求解放,共產主義干到底”等,這些山歌歌頌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英明、路線的正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歌唱了土家人建設家鄉(xiāng)、民族團結。新中國成立以前,這些歌是沒有的,田茂忠與時俱進,創(chuàng)作了這些歌唱新時代的山歌。
2、立意新
田茂忠的山歌,常選取日常生活中的事物,通過新的立意,將其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給大家,使人眼前一亮,并在此基礎上升華,反映出生活的哲理與情趣。如他將湘西山區(qū)日常食用的冬瓜、黃瓜、南瓜、辣椒、茄子、青菜、絲瓜、豇豆、苦瓜、蘿卜、娥眉豆、韭菜、白菜、茼蒿等四季蔬菜,通過新的立意,編成《蔬菜歌》。歌中“娥眉豆,膽子大,四路牽藤扎連營。韭菜從小不怕死,殺了一層長一層。白菜婆婆不服老,捆起腰帶好精神……”這些新的立意,將蔬菜各自的特點描繪得逼真形象。把娥眉豆順藤生長比作扎連營,這樣的形容別有一番風味,或許只有土家山歌王級別的人物才做得出來,一般的歌手怕是難做到。還有《砸死螃蟹四腳叉》等山歌,通過新的立意,將湘西山區(qū)河中常見的魚蝦蚌,寫得活靈活現(xiàn),聽眾聽起來印象深刻。
(二)巧
1、手段巧
田茂忠常將事理等融入到山歌中,用唱山歌的形式來教育人,這樣的方式,群眾也樂于接受。計劃生育是我國的基本國策,田茂忠將計劃生育思想融入到山歌中,用山歌進行宣傳,使人們在享受美妙山歌的同時,又受到了啟發(fā)。如《計劃生育是國策》,“我們國家人口多,世界要算第一名,建國之時四億多,如今十億零……”,歌中田茂忠唱述了中國目前的人口狀況,舉了有五個孩子的中寨王大巖的例子,說明孩子多的壞處。最后以“但愿山歌化警笛,神州大地永長鳴,利國利民利后代,中華民族永繁榮”結尾。通過這種唱山歌的形式宣傳計劃生育,百姓愛聽、不排斥,在聽的過程中,人們受到了教育,宣傳效果明顯。
2、比喻巧
田茂忠山歌里的比喻巧妙,如《層層頑石路讓開》中把雄心壯志征服蚌殼巖的女民兵比作仙女飄云彩;《人民就是活神仙》中把人民比作活神仙。這些比喻,易懂、貼切,耐人尋味。
(三)美
田茂忠山歌的美體現(xiàn)在情真美,形式美,音韻美。
1、情真美
田茂忠山歌中處處體現(xiàn)著情真美,歌從口出,情由心生,像《西蘭卡普獻親人》,“哥種棉苗滿多青,妹摘棉花滿簍銀,紡車吐出長絲線,巧手織出五彩錦”;“織出銀河高山笑,河水嘩嘩流金銀”;“織出梯田入云端,稻香飄上南天門”;“織出電纜如蛛網,繁星顆顆落山村”;“織出公路如玉帶,車輛穿梭風送云”等等的描繪,將土家兒女對黨對祖國對親人解放軍的深深情意表現(xiàn)了出來。田茂忠山歌情真美高度統(tǒng)一,完美和諧,感人至深?!?】
2、形式美
田茂忠山歌繼承了土家傳統(tǒng)歌謠七言四句、七言五句、連八句、三字頭、六字頭、四句聯(lián)體等的形式。
如三字頭的《和姐同船下大?!罚?/p>
“女:哥莫來,你是坡上早螃蟹,若是一下沿站穩(wěn),掉到河里若下臺?
男:我要來,和姐同船下大海,有你掌艄標千里,不怕浪急挺心巖。”
首句雖然只三字,且參差不齊,但形式不亂,呈現(xiàn)出形式美。
再如《紐紐歌》:
“女:姐是大山紫竹細椏細葉柳條柳葉兒尖,
男:郎是巖上葡萄彎彎紐紐紐紐彎彎要來纏。
女:姐是家中一匹紅紅綠綠真綢真緞子哎,
男:郎是裁縫手拿銅尺穿針引線要來連?!?/p>
這首歌的句子較長,還參差不齊,實際上它是“七言”的擴張。在演唱時,顯得情態(tài)多姿,生動活潑。如果把它還原為“七言”,則形式如下:
“女:姐是紫竹柳葉尖,
男:郎是葡萄要來纏。
女:姐是一匹真綢緞,
男:郎是裁縫要來連。”【3】
《紐紐歌》獨特、自然、活潑,不呆板,演唱時生動活潑、情意盎然。
3、音韻美
田茂忠山歌的音韻美主要體現(xiàn)在節(jié)奏和押韻上。如:“后園/苦瓜/牽了/藤,郎對/苦瓜/訴/苦情,世人/都說/苦瓜/苦,郎比/苦瓜/苦/十分?!边@首山歌的節(jié)奏是:一、三兩句為二二二一的節(jié)奏,二、四兩句是二二一二的節(jié)奏。一、二、四句押“人”字韻的尾韻;藤、情、分,是平聲韻;第三句的“苦”,仄聲,不押韻。這樣韻律顯得破浪起伏,三平一仄,鏗鏘悅耳,顯出山歌的音韻美?!?】
另外,田茂忠在編唱山歌時,也運用了各種藝術手法,比如對比、比興、夸張、頂真、雙關、諧音、“移花接木”、反復、排比等,這些藝術手法為田茂忠山歌增色不少,共同構成田茂忠山歌的藝術特色。
二、田茂忠山歌的審美價值
田茂忠山歌展示了湘西獨特的藝術魅力與文化,也展示了山水之美、人性之淳,具有強烈的審美價值,這些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自然美和人性美方面。
(一)鮮明的自然美
自然美是指自然事物的美或自然界中的美。例如,“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的泰山,“江作青羅裙,山如碧玉簪”的桂林山水,以及旭日明月、行云彩虹、紅花綠葉、錦雞熊貓等等自然事物和自然現(xiàn)象,都是自然發(fā)生而不依存于人或社會關系便是美的。它們是與社會事物相對而言,并與社會生活中的事件區(qū)別開來的純自然地美妙景色或美麗事物?!?】
田茂忠山歌時時處處體現(xiàn)著自然美,如《酉水船夫號子》(漿號子),就道出了酉水沿途險灘怪石、勝景名地,顯示了自然風光美。歌中“保靖碼頭很有名,‘天開文云’在對門,龍也叫,虎也叫,保靖邀杠一定要?!薄氨榷独飳捰謱?,莫急脫水天平灘。天平灘,天平巖,新寨潭里一纖抬?!庇么な煜さ奶栕映纤觾砂兜牡孛?,清新自然樸實的唱詞,使人們對各地方的自然風情有所了解,知道保靖碼頭對面有“天開文運”,到保靖了,一定要打牙祭,到陡灘了,船就會脫水而不好弄…
又如《十二月雀歌》:“正月喜鵲鬧沉沉,口含沉香木一根,窩中有根沉香木,日不曬來雨不淋。二月燕子在高坡,燕子雙雙愛伴多,只有燕子情義好,千里卸泥糊舊窩……”歌中唱述了十二種鳥,每月有一種鳥作代表,展現(xiàn)了湘西山區(qū)獨特的風情。
田茂忠山歌沒有絢爛的修飾語,有的是土家人的日常生活用語,他用這些樸素、自然、原生態(tài)的語言巧編山歌,真的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展示土家人的民俗風情。田茂忠用山歌表達自己對湘西以及人們的熱愛,其山歌構成美麗的土家人日常生活畫卷。
(二)醇厚的人性美
田茂忠創(chuàng)作的山歌,是對自然、社會的細致體會而創(chuàng)作出來的,抒發(fā)歌者心中的純正之情,展示醇厚的人性美。
田茂忠山歌的人性美,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
一是對美好愛情的歌唱。新中國成立前,土家青年男女愛情不自由、生活不幸福。如《心不跳來眼不?!贰安慌碌飫蛹曳?,不怕老爺動王法,刀子擱在頸項上,心不跳來眼不?!?,這首歌反映了土家青年男女對美好、自由愛情的追求,為了愛情,即使刀擱在頸項上,也心不跳眼不眨,體現(xiàn)了湘西人追求美好愛情的人性美。又如《結情不怕砍腦殼》“打鐵不怕火把腳,打雀不怕鉆刺窠,背水不怕路途遠,結情不怕砍腦殼”,為了愛情,不怕砍腦殼,表現(xiàn)了人性美。
人性美的另一方面是歌者寓情于歌,表現(xiàn)其豁達的情懷與獨到的性靈。雖然生活艱辛,命運坎坷,但只要有山歌,田茂忠整個人就煥然一新?!冻錾砀琛分?,“千般苦難無處訴,躲到旮旯唱山歌,山歌能解愁和苦,木葉吹來喜和樂”“籮籮沒裝錢和米,全部裝的是山歌。山歌陪我碓里舂,山歌伴我磨里磨”“我把山歌當陽春,永做黃牛拉力索”。田茂忠熱愛山歌,他把山歌作為自己的事業(yè),把自己的喜怒哀樂寄托在歌中,寓情于歌,通過山歌可以看到人性之美。
三、結語
作為保靖人,田茂忠的山歌伴隨我度過了美好的孩提時代,雖然2008年1月17日田茂忠掩上了他那飽經滄桑的歌喉,但是他的山歌將永遠留在湘西人的心里,在世人面前,繼續(xù)展現(xiàn)土家族所特有的文化精髓與藝術魅力。
注釋:
【1】 彭南均《西湘探幽》,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8年4月第1版,第74頁。
【2】 彭南均《田茂忠山歌的藝術特色——兼評〈田茂忠山歌選〉》,《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1期。
【3】彭南均《田茂忠山歌的藝術特色——兼評〈田茂忠山歌選〉》,《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1期。
【4】彭南均《田茂忠山歌的藝術特色——兼評〈田茂忠山歌選〉》,《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1期。
【5】蔡儀《美學原理》,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7月第1版,第60頁。
參考文獻:
[1]、楊國湘:《田茂忠山歌選》,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 ,1988年10月第1版。
[2]、楊其恃 龍海清:《文藝湘軍百家文庫——曲藝與民間文學方陣》(田茂忠卷),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
[3]、彭南均:《西湘探幽》,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8年4月第1版。
[4]、彭南均《田茂忠山歌的藝術特色——兼評〈田茂忠山歌選〉》,《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1期。
[5]、保靖縣政協(xié)文史學習委員會 保靖縣民族事務局:《續(xù)酉水考略》,保靖:保靖文史資料 ,2004年5月第11輯。
[6]、田茂和:《土家族歌王田茂忠》,保靖:保靖文史資料,2003年第11輯。
[7]、《團結報》 2008年5月9日 星期五,第1702期。
[8]、蔡儀:《美學原理》,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7月第1版。
[9]、曹毅:《土家族民間文學》,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