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 晴
那年,父親患腦血管病出院后,他整天抱著天真的幻想:假如身體能康復到從前那樣多好啊!能騎車上街買菜,走親訪友,出去遛遛……這個愿望雖然永遠無法實現(xiàn),但母親總會給他一絲安慰:“老頭子,你放心!只要我這‘導航儀’在,無論走到哪兒,我都能幫你導航?!备赣H口淌涎水,半信半疑地睜大了眼睛:“什么‘導航’?難道是兒子車子里的那個玩兒藝么?”原來,母親說的“導航儀”,并非我駕駛室里的導航儀,而是指她和她那輛電動三輪車。說起那輛電動三輪車,父親和母親曾發(fā)生過“兩伊戰(zhàn)爭”。父親出院不久,母親用平時賣雞蛋攢下的錢準備買車,購車前,父親當著全家人的面,強烈譴責母親大手大腳,不會花錢的“奢侈”行為。母親極力反駁,說這錢花得值!因為她患關(guān)節(jié)炎,父親的右腳又不聽使喚,在兩個人都沒有腿腳的情況下,無形中,這就等于是給自己插上翅膀……最終的“舌戰(zhàn)”,是父親偃旗息鼓,母親獲全票通過。
按照醫(yī)囑,父親每年春秋兩季都有一個療程,此時,母親都會騎上電動三輪車,早出晚歸,往返于家與醫(yī)院之間,父親天生潔癖,這家鄉(xiāng)鎮(zhèn)醫(yī)院不習慣,又轉(zhuǎn)到另一家,母親不知疲倦地載著父親,不知繞了多少路,不知越過多少坎,不知爬過多少坡……雖年老眼花,最終,她都能準確定位,無誤地判斷回家的路。不論走到哪兒,母親都能巧妙利用路途優(yōu)勢,合理安排時間,順路帶著父親去趕集理發(fā),走親拜友,趕屆會,觀賞地方小戲,參加鎮(zhèn)黨組織生活……使父親大開眼界。父親郁悶時,那里壓根沒有什么景點,母親就想方設(shè)法,帶著他去參觀地方養(yǎng)雞場,魚池,草莓基地……讓父親不出家門就能享受到農(nóng)村大自然的風光,圓了父親的“旅游夢”。晚上,母親累得疲憊不堪,當她聽到父親夸自己是個名副其實的“導航儀”時,心里甜得像吃蜜似的。
一次,父親感覺身體不適,鄰居大娘迅速撥打“120”,可是出村的唯一通道,因維修堵塞,救護車進不了村莊。母親急中生智,二話沒說,載著父親迂回于四個村莊小巷,穿過五條田間羊腸小道,繞過六座土墩,風風火火地到達了醫(yī)院,經(jīng)過醫(yī)生及時搶救,父親終于轉(zhuǎn)危為安。值班美女醫(yī)生驚詫地說:“如果再遲20分鐘,后果就不堪設(shè)想,老人家,村部后面的那六座轉(zhuǎn)墩,我們年輕人開車路過,開啟導航儀都會轉(zhuǎn)向,你是怎么沖刺過來的啊?”母親滿臉寫著紅暈,“是心理作用唄!”
母親的“導航儀”,不僅為父親導出了真愛和溫情,也導出了我們享受天倫之樂的幸福。如今父親依然春光滿面,精神煥發(fā)。有時,當他回憶起當初買車時與母親的那場“激戰(zhàn)”,父親的臉不由得紅了……
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qū)侍嶺絲廠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