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每發(fā)現(xiàn)學生在習作時經(jīng)常感到無話可說。咬筆桿,皺眉頭,想了好半天才開了個頭,可接下來又不知寫什么了。作文教學,長期以來,學生被老師的指導牽著走。他們處于被動地位,憑著對時過境遷的人、事、物的回憶,無病呻吟,假話、空話連篇,不能“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缺乏寫作的激情,更不要說抒發(fā)真情實感。選材、情感、表達是學生通向作文成功之路的三大難關。
以計算機為主要代表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具有其它手段所無法代替的優(yōu)勢。它具有豐富的表現(xiàn)力,能給學生提供豐富可感的形象材料,調(diào)動視、聽等多種感官參與活動,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多媒體為作文教學插上了翱翔的膀。
一、突破選材關,學生“有米可炊”
(一)制作課件,拓展寫作題材
“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我們要轉變觀念,把課內(nèi)與課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如參觀游覽活動,讓學生感受祖國河山之壯美;如野炊、拉練活動,讓學生們野外求生存,做大自然的主人……并在活動中指導拍攝有代表性的典型鏡頭。存儲在素材庫中,制作CAI課件,盡可能地擴展學生的生活空間,接觸自然、增長見識。題材庫充裕起來。這樣到寫作時,隨手拈來,有話可說,有事可寫、有感可發(fā)。
例如指導學生寫春天有關的文章,先開展“我為春天留個影”活動,學生投進廣闊的大自然懷抱,背著照相機,他們以新穎、獨特的視角敏銳地發(fā)現(xiàn),可以從各個側面反映春天。有春景──“煙柳”、“鴨先知”、“燕回歸”、“春筍”、“花滿蹊”等;有春趣──“小兒嬉春”、“吻蘑菇”等;有春耕──農(nóng)民耕耘播種……將這些有一定代表性的鏡頭經(jīng)過剪裁、取舍,再輔之以話語、音樂,制成《春天》的課件。的確,“我們周圍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p>
(二)課件展示,豐富寫作內(nèi)容
小小熒屏,大大世界。計算機信息傳遞快,存儲量大,交互性強。它能飛越時空,讓歷史的、現(xiàn)實的、未來的事物清晰地展示在你眼前,讓此地的、彼此的景物一同呈現(xiàn);它能顯示靜止畫面,更能展示動態(tài)過程;它能把漫長緩慢的變化過程進行濃縮,亦能把瞬間發(fā)生的變化進行分解慢放……如指導學生寫橋的文章,學生只要調(diào)出資料庫,各種各樣的橋便可呈現(xiàn)于眼前:石拱橋、水泥橋、立交橋、斜拉索橋,具體的橋有趙州橋、斷橋、錢江一橋、錢江三橋、楊浦大橋、板橋、十七孔橋……同時小資料室中都有每座橋的名稱、構造、用途、特點等方面的介紹,學生可自由調(diào)出,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材料進行練寫。
二、突破情感關,學生“有米想炊”
(一)創(chuàng)設情境,渲染氣氛
心理學家赤瑞特拉證實:人類獲取的信息80%來自視覺,10%來自聽覺。教師可選取視聽媒體,創(chuàng)設寫作情境。如狀物描寫“黃山云霧”,可從VCD等資料片中截取有關云霧的內(nèi)容。那千姿百態(tài)、變幻莫測的云霧,把人帶入了虛無縹緲的世界,云海令人陶醉,學生心中涌動著對它的贊嘆,寫作積極性被調(diào)動起來。又如指導作文《×老師,我想對你說》,一曲《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由遠而近,飄至耳際,一幅幅動人的畫面,一組組特寫鏡頭的播放──白發(fā)、皺紋、蒼白的臉,深夜里的燭光,作文本上的圈圈點點……優(yōu)美的旋律,撥動了學生感情的心弦,感動的畫面憶起了老師六年的付出和教誨,喚起了對往事的回憶、對老師的敬佩之情,一句句真誠的話語在筆尖流淌……
(二)激發(fā)欲望,發(fā)揮潛能
文章不是無情物,感情是文章的魅力所在。“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毙W生的寫作更易受情感因素的驅動。形象生動,圖像鮮明的電教媒體,光、聲、影有機結合的CAI課件,渲染了入景入情入境的作文氛圍,何愁“情不動辭不發(fā)”?一般人在平常狀態(tài)下,只能發(fā)揮出人體潛能的20—30%,而在亢奮、激起的情緒下將能發(fā)揮出潛能的80—90%。學生平常習作,靠的是對那些稍縱即逝的事物的回憶,寫作時已時過境遷,難以情真意切。而計算機輔助教學,有效地解決了這一難點,它可再現(xiàn)、模擬真實的場景,根據(jù)需要進行反復播放、定格、擴縮等技術處理,充分喚起內(nèi)在的情感,形成較大的內(nèi)驅力,寫出的文章才會讓人產(chǎn)生共鳴。
三、突破表達關,學生“有米會炊”
(一)仔細觀察,描寫細膩
小學生好奇心強,喜歡觀察,但不注意細節(jié),且受情緒影響,許多有價值的材料往往視而不見,充耳不聞。即使在指定的觀察材料中,也往往是籠統(tǒng)的,粗略的。學生參觀了飼養(yǎng)場,只覺得小雞摔跤、鴨子游泳、豬搶食等較有趣,至于具體的細節(jié)則已淡忘。根據(jù)這一弱點,教師將參觀的材料制成課件,到課堂上隨機點播幾組鏡頭,指導學生定向觀察。學生亦可選擇感興趣的材料自主觀察。又如學生去觀察校園中的夾竹桃,他們只是留下粗淺的印象。教師可制成課件,讓學生從遠到近,從整體到局部地觀察它的枝、葉、花的形態(tài)、顏色,及如收攏的小傘般的果實。如此高質(zhì)量的觀察,學生才會“言之有序,言之有物”!
(二)展開聯(lián)想,快速表達
聯(lián)想使文章羽翼豐滿起來,學生在細致觀察基礎上,若能展開適當?shù)穆?lián)想、想象,文章能會充盈而富有情趣,如上文提出的“小豬搶食”鏡頭,學生展開聯(lián)想:一群小豬飛奔過來,嘴里直叫嚷,像是在說:“我餓!我餓!”搶到食的小豬,嘴里發(fā)出“叭叭”的聲音,兩只大耳朵扇得厲害,像是凱旋而歸的將軍……再如,學生從一組有關燈光的鏡頭──迷人的不夜街,毛主席八角樓上的燈光……想到艱苦斗爭的年代,想到和平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又如學生由幾張反映不同時代的全家照,聯(lián)想到不同時代的生活情況……讓思維張開翅膀,筆下快速地表達內(nèi)心的所思所感。學生由聯(lián)想而情感波動,文思泉涌,把文章寫得具體感人,真正做到之有情。
多媒體,它以五彩繽紛的生動畫面,言簡意賅的解說旁白,悅耳動聽的音樂。它將給作文教學增添無窮的魅力。它將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之欲望,之靈感。學生在參與素材的攝取,課件的開發(fā)中,培養(yǎng)了其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使其動腦、動手,讓全體學生全程、全方位參與,在寫作實踐中攻克難關,切實提高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