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語交際是現實生活中與人交流最直接的途徑,人與人的溝通離不開語言。恰當精美的語言,能表現人的情感,品質和情緒;靈活巧妙的語言,能有效的與他人交際和溝通;幽默風趣的語言,能活躍我們的生活,愉悅我們的身心。因此,口語交際必須從小學生抓起,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呢?
一、 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說話氛圍
小學生對新鮮的事物敏感性最強,興趣最濃,也善于表達。特別是對熱鬧場面,好玩的游戲,美麗的景色等生活場景,都會產生濃厚的興趣,他們都會滔滔不絕的把生活中所見的新鮮事講給別人聽聽。創(chuàng)設恰當的情境,學生才有話可說,有事可敘。比如,要讓孩子們說說秋天果園豐收的景象,就帶孩子們到果園去參觀,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嘗一嘗那色彩斑斕,香甜可口的果子。然后,再回憶所看到的景色,摸到的感覺,聞到的味道,嘗到的口感,他們一定有不少的話不吐而快。
二、閱讀積累,豐富說話語言
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同理,說話也如此,沒有豐富的素材,是說不出準確生動、流利通順的語言。要獲取豐富的素材,只能靠平時持之以恒的點滴積累。積累素材:一是要多讀,青少年時期求知欲最強,記憶最強,是博覽群書的最佳時期。除課內閱讀外,還應加強課外閱讀。書讀得越多,知識面就越寬,正如人們所說:見多識廣。二是要把讀物中,好詞佳句,精美的片段作好讀書筆記,讓學生謹記,并要求學生背誦下來,用心記憶。只有這樣,說出的話,才有條理,內容就不會空洞,語言就不會干癟乏味。
三、教給方法,優(yōu)化說話過程
一是教給學生說的方法。低年級學生,老師要輔導他們從說一句完整的話開始,逐漸過渡到能說幾句通順連貫的話或者一小段話;中高年級,老師要引導他們能復述一篇課文,講述一個故事,較完整的敘述一件事情;到了高年級,老師要指導他們能圍繞一個畫面或一個意思有頭有尾說一段話。只要學生掌握了方法,口語交際就不會感到困難了。二是教給學生傾聽的方法。參與口語交際時,不僅要認真傾聽別人說話的意思,還要談出自己的看法、想法和意見。老師要教給學生的具體方法是:傾聽別人說話時注意力必須集中,認真思考他人說話的意思;能正確回答別人的提問,能按別人的意思接著說下去。三是教給學生評價方法。學生都有接受評價和評價他人的欲望,老師要教會學生用激勵性的語言去進行評價,常用肯定和表揚的方式來保護他們的自尊心,激發(fā)他們的上進心。
總之,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隨時融入我們的教學之中,讓學生運用正確的方法,在學習和日常生活中去探索、去傾聽、去敘說、去總結、去發(fā)揮,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才會真正的得到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