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古往今來,文人墨客不僅寫下了大量詠雨詩作,也留下了不少嵌有“雨”字的對聯(lián)。這些嵌“雨”對聯(lián),已成為聯(lián)苑中的一朵奇葩,細細品味,別有情趣。
明朝嘉靖進士張居正,少時聰穎過人。一日,當朝文學家顧璽出上聯(lián)以試張居正的才學,上聯(lián)曰:“雛鳳學飛,萬里風云從此始?!睆埦诱龖暲m(xù)出下聯(lián):“潛龍奮起,九天雷雨及時來。”上下聯(lián)托物言志,對仗工整,不露斧鑿之痕。顧璽聽后,對張居正贊嘆不已。
宋代邱瓊從小才學出眾。一次,他與同窗為爭座位而吵鬧。塾師便出一句對聯(lián)讓他倆對,誰能續(xù)上對聯(lián)誰先入座。塾師以登高身居云霧中的情形為內容吟出上聯(lián):“細雨肩頭滴。”邱瓊不假思索率先續(xù)了下聯(lián):“浮云足下生?!臂訋熉犃T,贊不絕口。因為下聯(lián)不僅字面對仗工整,意思與情形也同上聯(lián)相符。邱瓊因此贏得了座位,他的同窗終于無話可說了。
從前,有陳、沈兩個秀才常戲對互娛。一日,兩人外出途中遇到陣雨,便在亭中避雨。陳秀才見沈秀才冷得縮著脖子,便脫口吟出上聯(lián):“冷雨沉沉,兩沈鉆頭不出?!贝藭r,沈秀才見陳秀才坐在地上,長伸兩腿,望著天空,便毫不客氣地回擊道:“狂風陣陣,二陳伸腳勿開。”聯(lián)語中“沈”不出頭為“沉”,陳無腳為“陣”,一語雙關,幽默風趣,兩人禁不住相視而笑。
清道光年間,湖南主考徐績法到任那天,適逢天降大雨,有文士出上聯(lián)迎接徐主考,聯(lián)曰:“大雨淋漓,洗盡大街迎學士。”徐主考不假思索,應聲續(xù)了下聯(lián):“天雷霹靂,打開天眼看文章。”上下聯(lián)對仗工整,巧借擬人法,想象新穎,渾然成趣,在場的文士都嘖嘖贊嘆。
清代進士周起渭,一日游覽金山寺,恰遇暴雨驟至,周起渭走進寺內避雨。寺內方丈聞知,面對雨中的沙灘,觸景吟出上聯(lián):“雨打沙灘,沉一渚,陳一渚?!敝芷鹞纪聝裙┌干系娘L燭,靈機一動,續(xù)出下聯(lián):“風吹蠟燭,流半邊,留半邊?!笨芍^信手拈來,妙趣橫生,加上聯(lián)中的“沉”與“陳”、“流”與“留”皆為同音字,使此聯(lián)更顯工巧。
明代狀元馬繹,年少時才華出眾。一次,他在學館讀書,學館先生出一上聯(lián)以試其才學,上聯(lián)曰:“風吹不響鈴兒草(一種中藥,又名沙參、知母)。”馬繹脫口吟出下聯(lián):“雨打無聲鼓子花(草本植物,一名纏枝牡丹)?!睂W館先生聽了,贊不絕口。
有人撰寫了這樣一聯(lián):“春塘雨過波紋亂;花塢風回蝶翅香?!贝寺?lián)對仗雅切,聯(lián)語優(yōu)美,宛如一幅美妙的畫圖,讀來有身臨其境之感。聯(lián)中的“亂”、“香”二字用得巧妙,可謂神來之筆,讓人品賞不厭。
民間流傳一聯(lián):“白馬秋風塞上;杏花春雨江南?!贝寺?lián)得體工整,妙思巧成,耐人尋味。上下聯(lián)寥寥數語,就惟妙惟肖地勾勒出塞上、江南兩地的獨特風景,詩情畫意,躍然紙上,將人帶入美妙的境界。
明代文學家徐渭擅長楹聯(lián),曾撰一聯(lián):“雨醒詩夢來蕉葉;風載書聲出藕花?!贝寺?lián)意境優(yōu)美,新穎有趣,吟聯(lián)似賞畫。聯(lián)中“醒”、“載”二字用得更見功夫,堪稱匠心獨運。
有一經營雨傘的商店,為招徠顧客,在店門口貼了一副對聯(lián):“霖雨春多,哪怕烏云蓋頂;長途夏熱,何愁白日當頭。”此聯(lián)用語巧妙,形象地道出了雨傘避雨遮陽的功能,引得路人駐足吟詠,商店生意也日見紅火。
杭州西湖孤山風光旖旎,位于孤山的西湖天下景亭聯(lián)別具一格,聯(lián)云:“秀秀明明,處處山山水水;奇奇好好,時時雨雨晴晴?!贝寺?lián)構思奇巧,妙用疊字,順讀倒讀,自然流暢,給人奇趣之感,過目難忘。
(責編:王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