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繼網絡上流行的“淘寶體”“凡客體”“咆哮體”“TVB體”等網絡體后,“甄嬛體”隨著電視劇《后宮甄嬛傳》的熱播又成為時下最火的網絡流行體。本文以“甄嬛體”為研究對象,分析其起源發(fā)展、語體特點、流行原因及發(fā)展前景等。
關鍵詞:網絡流行體 甄嬛體
《后宮甄嬛傳》的臺詞“古色古香”,劇中人物對話文藝調十足,語調不急不緩,口氣不驚不乍,從容大方,語言風格非常接近《紅樓夢》。細細品味這古詩風韻之余,網友又紛紛效仿,運用古調古腔,再加上習慣用語“極好的”“最好不過了”及宮廷專用語“不負恩澤”等造句,形成了“甄嬛體”。
一、“甄嬛體”的起源及發(fā)展示例
自《甄嬛傳》開播之日起,網易視頻就推出了寫“甄嬛體”造句贏精裝版原著的活動,該活動一啟動就受到網友的追捧。網友們紛紛模仿劇中的臺詞造句,這些句子中有很多描述情感、入戲太深、憂國憂民等內容的句子:
(1)幸福不在多少,只在于珍惜與否!(網易娛樂專稿,2012年4月24日)
(2)這么多宮斗劇和深情男主銀幕強勢來襲不打緊,錯過了《甄嬛傳》和果郡王,那可就不好辦了?。ňW易娛樂專稿,2012年4月24日)
(3)這皮鞋吃錯了不打緊,要是吃到得香港腳的人的皮鞋那可就不好辦了!(網易娛樂專稿,2012年4月24日)
這些句子反映了網友對感情的理解、對此劇的喜愛以及對當前一些社會現象的憂慮之情等,如例(3)巧妙地諷刺了無良商家用皮鞋做膠囊的現象。
隨著該劇的播出,劇中各類宮廷味十足的臺詞熱度不減,網易視頻又陸續(xù)推出“甄嬛體之華妃”“甄嬛體之皇后”等。網友們從諸多方面模仿劇中各種人物的口吻,令人深感滑稽,忍俊不禁。如:
(4)模仿皇后:“其實本宮雖然喜歡打瞌睡,卻也處處小心,畢竟是在上班,萬一不小心被領導看到拉進小黑屋就不好了?!保ā稉P子晚報》2012年4月25日)
(5)模仿華妃:“你試過從天黑寫到天亮的滋味嗎?我就那么寫啊,寫啊,論文卻還是沒有寫完……”(《揚子晚報》2012年4月25日)
其中“華妃體”造句的特點是在保留原有古色古香韻味的同時,增加了感嘆與反問的語氣,體現華妃在與人對話中的強勢特點。
除了刻意的“甄嬛體”造句,網友還把“甄嬛體”引入到日常生活中,制造出頗多歡樂:
(6)交警版:“今兒個是小長假最后一日,趕著回家雖是要緊,卻也不能忘了安全二字。如今的路雖是越發(fā)的寬廣了,但今日不比往昔,路上必是車水馬龍,熱鬧得緊。若是超了速,碰了車,人沒事倒也罷了,便是耽擱了回家的行程,明日誤了早班,也是要挨罰的??傊銈兦矣涀×耍菏嫘某鲩T,平安到家?!保暇┦泄簿纸瓕幏志值墓俜轿⒉敖瓕幑苍诰€”)
(7)淘寶版:“親,今兒上新的這件衣衫款型是極好的,這蘇繡的料子配上簡潔的裁剪,是最好不過的了。我愿多買幾件,雖會荷包驟然消瘦,倒也不負恩澤。”“親,說白話?!薄耙路婧每?,能便宜不?包郵不?”(百度百科“甄嬛體”)
(8)蛋糕版:“咦,你今兒買的蛋糕是極好的,厚重的芝士配上濃郁的慕斯,是最好不過的了。我愿多品幾口,雖會體態(tài)漸腴,倒也不負恩澤?!薄罢f人話?!薄暗案庹婧贸裕疫€要再吃一塊?!保ò俣劝倏啤罢鐙煮w”)
(9)學習版:“方才在精練上看到一道數學題,出法極是詭異,私心想著若是這題讓你來做,定可增加公式熟練度,對你的數學必是極好的?!薄罢f人話。”“這道題我不會做?!保ò俣劝倏啤罢鐙煮w”)
(10)公文版:“私下想來,發(fā)票換章是去年就提的,斷不至于還用著舊章,倒是這新章印模,知道要來報備的不多。今兒個給各位小主提個醒,趕緊把發(fā)票章往那白紙上蓋個紅印,遞給稅管員備個底兒,也別忘了在自個的證上頭蓋個紅印。如若不然,往后這發(fā)票便不好購了?!薄罢f人話?!薄罢埍M快將新版發(fā)票專用章印模報備給稅務機關?!保◤B門地稅新浪微博,2012年5月8日)
二、“甄嬛體”的語體特點
(一)對電視劇《后宮甄嬛傳》中經典臺詞的仿寫
電視劇中的經典臺詞是“甄嬛體”效仿的對象。如“這路走錯了不打緊,這東西交錯了人,那可就不好辦了!”“奴才不在于多少,只在于忠心與否?!薄澳阍囘^從天黑等到天亮的滋味嗎?”等即為劇中的經典臺詞,而例(1)、(2)、(3)、(5)即是對這些臺詞的直接模仿。
(二)語言風格接近《紅樓夢》,復古之風明顯
“甄嬛體”句子文風古典,多用文言詞語或書面語,如“方才”“恩澤”“極好”“罷了”等,用詞精審,甚至會用一些文學語言如“消瘦”“濃郁”“詭異”等。描述事物時多用雙音節(jié)詞語“私心”“想著”,并經常使用疊詞如“真真”等。同時還使用大量的定語、狀語等藻飾詞語,增強了書面語體色彩。在結構上也比較謹嚴,有一定的邏輯性。這從流行的“甄嬛體”的句式“若是……想必是極好的,雖……倒也不負……”中可以窺見,這樣的長句中,詞語多,結構復雜,具有表意周密、嚴謹、精確、細致等修辭效果。這些都使得“甄嬛體”很有古風古韻。
(三)語氣委婉間接
在大多數“甄嬛體”后半部分都有一個“反轉”——“說人話”,然后再用簡單明了的一句話來表達前半部分的意思。前部分內容簡單,但通常拿腔拿調,通過繞圈子的方式來表達,這樣既增添了表達的古韻,也透露出表達者的俏皮、幽默與智慧等,顯示出表達的愉悅。當然,也有網友擔心這樣的表達會弄得人很矯情、虛偽,拐著彎說話,一旦過度了,耽擱了事兒就不好了。
(四)內容很廣泛,涵蓋了生活的各個方面
或反映生活中的日常小事,或反映社會時事,以表達創(chuàng)作者內心的不滿與嘲諷等,但通過這樣的方式表達出來,又可見創(chuàng)作者樂觀的態(tài)度,并能鼓勵讀者樂觀開朗地看待生活中不開心的事等。
三、“甄嬛體”躥紅的原因
(一)模因理論
“模因”一詞最早見于道金斯所著的《自私的基因》,模因論是一種基于新達爾文進化論觀點來解釋文化進化規(guī)律的新理論,后模因論被引入語言學領域,可以對語言的起源和使用問題作出解釋。
語言中的“模因”復制和傳播方式有兩種:內容相同形式各異的基因型和形式相同內容各異的表現型?!罢鐙煮w”屬于表現型,其流行實為一種語言模因復制和傳播的具體表現:如“若是……想必是極好的,雖……倒也不負……”形成了“甄嬛體”的標志,實際上即是一個模因。網友的造句都是套用這樣的格式,按照自身表達的需要填入不同的內容,便形成了眾多“甄嬛體”語句。
(二)后現代主義思潮
后現代主義思潮反對理性至上和科學至上,反對中心主義,反對一元論,主張多元論,倡導不確定性和差異性,其中對創(chuàng)造性的推崇是后現代主義的一個本質特征。其不斷地否定現狀、去中心、專事反叛,表現為文化的去魅及民眾聲音的釋放,所有的網民都可以發(fā)出自己的聲音,沒有身份地位的限制與區(qū)別,這助長了“甄嬛體”在網絡上的躥紅。“甄嬛體”是對傳統(tǒng)語言形式的一種創(chuàng)新,契合了年輕人強烈的創(chuàng)造欲望,給生活增添了樂趣而且適合個性表達。同時,與后現代主義思潮影響下的年輕人標新立異、追求時尚和新穎以及從眾的心理有關。簡單的表達很容易被淹沒在茫茫的信息海洋中,而不一樣的表達卻能夠吸引關注,作為網民主體的年輕人,勇于接受新事物,且樂于用各種新異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智慧和感悟;而新的網絡體顯得時尚,順應潮流,能獲得年輕的追捧;而網民作為一個群體也很容易發(fā)生從眾的行為。
(三)網絡媒體
“甄嬛體”發(fā)源于網絡,同時也借助于網絡而流行?;ヂ摼W作為繼報紙、廣播、電視之后的“第四媒介”,為“甄嬛體”的飛速傳播和躥紅提供了廣闊的物質平臺和堅實的現實基礎。微博、論壇等網絡環(huán)境的開放自由和傳媒的方便快捷的功能都有助于促成“甄嬛體”的走紅。同時,網易視頻活動對其也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四)電視劇的熱播
與《后宮甄嬛傳》電視劇的熱映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該劇在開播當日就沖進收視率前三名,并保持這一成績,隨后又創(chuàng)造了東方衛(wèi)視、安徽衛(wèi)視以及視頻網站的收視奇跡,其觀眾遍布各個年齡層。電視劇在電視與網絡媒體中的熱播對“甄嬛體”的躥紅有著直接的推動作用。
(五)“國學熱”的余溫
20世紀末以來的“國學熱”的余溫也為這種頗具古文韻味的網絡文體的走紅奠定了一定的文化基礎。劇中很多的古典詩詞歌賦喚起了觀眾重讀經典的熱潮,這種文體讓平日里晦澀繞口的古韻變得信手拈來。
四、“甄嬛體”的發(fā)展前景與啟示
一般說來,成功模因有三個主要特征:長壽性、多產性和復制忠實性。“甄嬛體”為剛剛興起的模因,不能斷定其是否長壽,所以需要從多產性與復制忠實性方面做出判斷?!罢鐙煮w”在網絡中受熱捧,適用于生活的各個方面,能夠表達網友的智慧,所以不斷地被復制,具有多產性,且在復制過程中保留原有模因的核心或精髓(如固定的句式)。
但是,當今網絡的發(fā)達使得網絡體不斷涌現,其快速傳播會加速它的走紅,但之于喜新厭舊的網絡,它們又會快速走向低潮,來得快,去得也快,具有不穩(wěn)定性,很難永遠占據網絡,“甄嬛體”與其他網絡文體一樣具有時效性,興起一段時間,熱潮自然會過去,最終退出歷史舞臺,曇花一現是網絡體的終極宿命。因此,筆者對“甄嬛體”的發(fā)展不持樂觀態(tài)度。
“語言的發(fā)展是一個去粗取精的過程,缺乏內涵的語言形式,肯定是曇花一現;真正有文化根基的語言形式,也一定會被推廣并保留?!保|北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徐祥運語)“甄嬛體”加入通俗、娛樂、時尚的元素,讓古文不再艱澀、深奧、遠離今天的生活,遣詞造句典雅有致,有明顯的復古風格,這種“復古”是對漢語言的一種審美過程,有助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這種文化含量是其他網絡文體所沒有的,“甄嬛體”會退出熱潮,但筆者認為對其貢獻與啟示會在語言發(fā)展中留下一定的印記持樂觀態(tài)度。
[1]何自然.語言中的模因[J].語言科學,2005,(6).
[2]周鐘園.從模因論角度看網絡流行體[J].咸寧學院學報,2011,
(9).
[3]隋玲玉.淺析TVB體的流行[J].現代語文(語言研究),2012,
(2).
[4]黃自然.網絡流行語體的傳播機制與傳播動因探析[J].新聞界,
2011,(6).
[5]李曉琳.后現代主義與網絡語言[J].語文建設,2011,(12).
[6]李陽,馮陽.“微時代”的文化游戲——解讀當下網絡流行文體
[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1,(9).
(郭小琴 浙江寧波 寧波大學教師教育學院 31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