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研究了常常使用卻不易被人發(fā)覺的漢語委婉批評語,歸納出“不是我說你”和“我不是說你(+VP)”的自我否定式及“難怪/怪不得+S+說+你+VP”和“難怪/怪不得+S+VP”的引入他人式,并根據(jù)語境分析了二者的異同與成因,剖析出對話雙方的身份地位關系,進而探究了中國人在使用漢語委婉批評語過程中的文化心理。本文使用語用原則及語言的“主觀性”與“主觀化”對其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去主觀性”的新觀點。
關鍵詞:漢語委婉批評語 句式特點 文化心理 語用原則 去主觀性
一、引言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委婉含蓄地批評他人的語言現(xiàn)象。
(1)不是我批評你們,掙錢真是門學問。我們是有優(yōu)勢的,扣著個大活人??赡銈兌几尚┦裁??凈搞些下三爛的名堂?。ㄍ跛贰肚f別把我當人》)
(2)我不是說你這個人頂不住,我是擔心你有的這份權力頂不住人家的權力。(張平 《十面埋伏》)
(3)你這樣古板落伍,怪不得潘偉烈不喜歡你,換了我,也不喜歡你呢。(岑凱倫《合家歡》)
(4)難怪別人都說你是個怪人,你果然是的。(古龍《天涯·明月·刀》)
以上的批評言語溫婉含蓄而不嚴厲——明明是在批評對方,卻說“不是我批評你們”;明明是自己對聽話人有意見,卻又要說“難怪別人都說你是個怪人”,用別人的不滿來表達自己的不滿。這樣的批評言語是要實現(xiàn)什么樣的功能,達到什么樣的目的?
據(jù)考察,目前學界有許多“委婉語”的研究成果,但沒有將“委婉批評語”作為其中一類進行劃分。在批評語研究方面,朱湘燕(2005)從多個角度對批評語進行了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就搜集到的研究成果來看,很少有學者研究其句式特點和語境作用,也沒有人提出委婉批評語的概念及研究方法。這說明學界對委婉批評語的發(fā)現(xiàn)、關注和研究都處于拓荒階段。它作為一個全新的研究對象,值得我們做出進一步考察與分析。
二、漢語委婉批評語的界定
在言語交際過程中,中國人批評他人除直接責備以外,經(jīng)常采用委婉的點撥式批評,或通過前半句“不是我說你/我不是說你”來減少批評話語的沖撞,使被批評者從心理上較容易接受,進而達到緩和語氣的目的,而語義重點則在后半句的批評或勸說上;或用“難怪/怪不得”引入批評話語,借他人之口或他人的不滿態(tài)度表達自己的情緒,進而緩和語氣,達到批評的效果。我們把這種形式的批評言語行為稱為漢語委婉批評語。
三、漢語委婉批評語的句式特征及語境分析
漢語委婉批評語由兩部分組成,話頭語和它的支持話步。按例(1)~(4)的形式,根據(jù)語義上的差別,我們將漢語委婉批評語的話頭語歸納為兩大類:自我否定式和引入他人式。例(1)、例(2)屬于自我否定式,例(3)、例(4)屬于引入他人式。
(一)自我否定式
說話人往往先否定自己要對聽話人進行批評指責,緩和與說話人之間的關系,使聽話人容易接受,進而達到批評或勸說的目的。
1.不是我說你
這是最典型最常見的漢語委婉批評語,此時的“說”也可以用“批評”等表示責備的詞語代替。說話人表面上雖用“我不是說你”作為緩沖帶,以至于不會傷到與聽話人之間的和氣,但依然達到了批評效果。
“不是我說你”已經(jīng)作為逐漸語法化的一種話語單位出現(xiàn)。“不是我說你”本身雖然是一個否定判斷,但在與主句結合后,其否定意義被“忽略”,對全句命題的真假不構成影響(郝琳,2009)。此時的支持話步,往往有以下幾類:
第一,陳述句說教,正面批評。
(5)“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都這么大人了?;鄯?,不是我批評你,你這人虛榮心太強,在班上你就盛氣凌人,只許你幫助別人,不許別人幫助你……”(王朔《劉慧芳》)
第二,反問句說教,加強批評力度。
(6)“不是我說你,林生,你也一把年紀了,怎么還能不分好歹見食就吞——被人釣住了吧?”夏經(jīng)平微笑著替老同學惋惜。(王朔《我是你爸爸》)
第三,建議對方做出改變。
(7)陳萬利沒法,只得緩和下來說:“二姐夫,不是我說你,你不能冷手揀個熱‘煎堆’,混了一個便宜媳婦就算的。”(歐陽山《三家巷》)
(8)書記說:“小盧呀小盧,不是我說你,你這么吵也沒有用,關鍵是上面不同意你上?!保ǚ椒健兑徊ㄈ邸罚?/p>
上下文語境中,稱呼語的使用隱含了說話人與聽話人之間的身份關系,例(5)中的“慧芳”,例(6)中的“林生”都是親切的稱呼,說話人與聽話人是老同學關系;而例(7)中雖然稱呼“二姐夫”,有長幼之序,但實際上依然是同輩人,以上都屬于對等階;例(8)中的“小盧呀小盧”,是書記對下屬,屬于對下階。
2.我不是說你(+VP)
與上一句式類似,此句式將“我”放到了“不是”的前面,構成此種形式。此種形式又分為兩種:
當動詞為“說”時,漢語委婉批評語的話頭語不再像“不是我說你”作為一個固定的話語單位出現(xiàn),而是常常要跟上動賓結構形成一個小分句。
(9)廠長急了,電話打給邢局長,氣憤地說,我不是說你們沒有權力查,但這種查法的報復性也太明顯了吧?。ā度嗣袢請蟆?996年8月)
(10)少奶奶,我不是說你守不住寡,可你想一想,少東家一死,你守寡是在哪里守寡?(劉震云《故鄉(xiāng)天下黃花》)
當動詞為“責怪”“教訓”“罵”等其他責備類詞語時,話頭語又往往作為一個短句出現(xiàn)。如:
(11)我不是教訓你,是為了你好,何必為了那些無聊“蝴蝶”,浪費你的時間;而且……(岑凱倫《蜜糖兒》)
(12)墨子兼愛,是無父也。你今有父,何足以談論墨學?我不是罵你,不過聊試之耳?。S侃與胡適的對話)
從上下文語境我們便得知,例(9)是廠長對局長,例(10)是仆人對主人,都是下對上的身份,這樣的話語方式屬于對上階。例(11)、例(12)分別是表哥對表妹,黃侃對胡適,雖有長幼之別,但依然也是同輩人,屬于對等階。
3.二者的異同與成因
郝琳(2009)認為,趨于固化的“不是我說你”與一般的否定判斷有許多不同,并將其作為語用標記語來研究,重點考察了“不是我說你”的使用模式,為我們研究漢語委婉批評語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不是我說你”只是漢語委婉批評語的句式之一,此外還有“我不是說你(+VP)”的句式,因此,我們認為有必要將二者進行比較,并分析其異同的成因。
同樣都是由“不是”“我”“說”“你”這幾個詞組成的話頭語,一個是“不是我說你”,另一個卻是“我不是說你”??此葡嗤木涫剑饬x實則不同。
1)從形式上看
首先,作為漢語委婉批評語話頭的“不是我說你”不能加VP;“我不是說你”通常要加VP,這VP形式中,往往會出現(xiàn)否定詞語,如(9)“沒有權力查”,(10)“守不住寡”。
其次,由于“不是我說你”往往是對等階和對下階,因此常有稱呼語的出現(xiàn),此時的稱呼語往往是名字;“我不是說你”的第一種情況是對上階,因此即使出現(xiàn)稱呼語,也不會直稱姓名。
2)從重音上看
“不是我說你”,往往要重讀“說”。說話人往往會拉長此處動詞的聲音,上揚語調,稍事停頓后才會繼續(xù)說支持話步;而“我不是說你”沒有這個特點。
3)從語義上看
“不是我說你”的支持話步一般沒有“我”的出現(xiàn),重在批評對方,陳述事實或提出建議,用以說明情況,身份往往是對等階、對下階;而“我不是說你”的支持話步往往有“我”的出現(xiàn),重在撇清自己,加強緩和語氣,身份多半是對上階、對下階,如例(2)、例(11)。
由此,我們便可分析二者不同的原因。形式和語義上的差別都說明了說話人身份的不同導致二者句式結構的不同。另外,我們再從形式上看,如果將兩種形式套入“不是……而是……”的結構中,便能體會這兩種形式的言外之意,更為直觀地看出二者不同的原因:
不是我說你,而是你的行為使我不得不對你作出批評。
我不是說你不好,而是幫你,為了你好。
很明顯,“不是我說你”中的“不是”否定的是“我”,語義指向為“你的行為”;而“我不是說你”中的“不是”否定的是“說”這個動詞,語義指向為“幫”。從語義指向的不同可以看出,“不是我說你”,說話人還是要批評對方,這是同輩人之間或者領導對下屬之間的對話;“我不是說你”則是同輩人或者下級對上級之間的對話。上對下,一定是批評為主;而下對上,則往往只是勸說。因此,歸根溯源,二者的差異還是取決于說話人身份地位的差距。
(二)引入他人式
作為漢語委婉批評語中引入他人的詞語“難怪”和“怪不得”此時并非表示不能責怪和很難責怪的意思,而是作為副詞出現(xiàn)。《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中,“難怪”和“怪不得”都有一條相同的釋義:表示醒悟(明白了原因,不再覺得奇怪)(呂叔湘,2007:239、408)。而作為漢語委婉批評語中引入他人的導入語,“難怪”和“怪不得”雖也表示醒悟,但更多的是借用他人對聽話人的評價來表達自己的不滿,緩和批評語氣,間接批評聽話人。此句式又有兩種情況:一是借他人之口對聽話人作出批評,二是借他人對聽話人的不滿態(tài)度或行為舉止對其作出批評。
1.難怪/怪不得+S+說+你+VP
此時的主語往往會使用“人家”或者是說話人與聽話人都熟悉的人,動詞則往往是“說”“批評”“罵”等責怪類動詞。又分為幾種情況:
一是批評在前,后面用“難怪/怪不得”緩和語氣。如:
(13)“怪不得耿工作員罵你‘镢柄’!怪不得人家料定你找不下對象!‘镢柄’就是光棍,光棍就是‘镢柄’!”(張石山《镢柄韓寶山》)
二是先緩和語氣,批評在后。如:
(14)站長唉了一聲:“喏,這就難怪人家說你辦事不穩(wěn)了,修建站軋扁頭的情況你也不是不了解,怎么能做這樣的保證呢!”(陸文夫《圍墻》)
(15)高波把嘴一噘,“哼!怪不得白茹批評你光會照套念,不會寫,不看書上怎么寫的。單照現(xiàn)成的話瞎念叨,還學識字干啥!”(曲波《林海雪原》)
三是前后都有批評,中間用“難怪/怪不得”緩和語氣,增強批評力度。如:
(16)“怪不得人家說你是鐵算盤呢,在親戚關系上也要打小九九。”(周而復《上海的早晨》)
2.難怪/怪不得+S+VP
說話人不是借他人之口批評對方,而是用他人對聽話人的不滿來責備對方。主語常常是雙方都熟知的人,而VP則常常是“不喜歡你”“離開你”等表示消極情緒的短語。這里用“難怪/怪不得”所引出的原因,不一定是他人“不喜歡”聽話人的真實原因,而是說話人主觀的想法。如:
(17)科長說:“你一張嘴就是這么毒,怪不得上面幾個都不喜歡你。(方方《埋伏》)
(18)寧寧:怪不得我媽離開你。那個大衛(wèi)就是比你強。你有錢有什么了不起呀。(《北京人在紐約》劇本)
(19)只聽她惡毒地罵聲遠遠傳來,道:“李尋歡你不是男人,根本就不是個人!根本就不中用,難怪你未過門的妻子會跟你最好的朋友跑了,我現(xiàn)在才知道是為了什么?!保ü琵垺缎±铒w刀》)
在考察了上下文語境后,我們發(fā)現(xiàn),當說話人采用這種句式的委婉批評語時,聽話人雖然被深深地刺激到感官神經(jīng),但是反應并不十分強烈。試想:如果說話人不采用委婉批評語,又會達到怎樣的效果呢?比較以下兩例:
(18)a.寧寧:怪不得我媽離開你。那個大衛(wèi)就是比你強。你有錢有什么了不起呀。
b.寧寧:我媽離開你就是因為那個大衛(wèi)比你強。你有錢有什么了不起呀。
如果將“怪不得我媽離開你”改成“我媽離開你就是因為……”同樣都是引出原因,前者是表示自己突然醒悟,但這醒悟只是主觀的想法,不一定是正確的;后者則表示自己原本就知道原因,此時才說出。我們可以猜想到此話一出,父女雙方可能會吵得更加激烈。這樣的批評語不如原劇本中那樣委婉含蓄。
(三)自我否定式與引入他人式的異同與成因
自我否定式與引入他人式是漢語委婉批評語的最主要的兩種句型模式,都起到了緩和說話人與聽話人之間的緊張氣氛的作用,達到了委婉地批評對方的效果。不同之處在于,自我否定式往往是一上來就先緩和語氣,表達自己不是批評對方,而是對方的行為不得不讓自己做出評價或者只是為了對方的利益著想;引入他人式則可以是前面批評后面緩和、前面緩和后面批評以及前后批評中間緩和三種形式,而這里的批評往往比自我否定式的批評更為嚴厲和深刻,一語中的,指出不足。也正是因為引入他人式的批評程度比自我否定式的批評程度更高,所以緩和語氣的“難怪/怪不得”就比“不是我說你/我不是說你”要靈活得多,可以出現(xiàn)在支持話步的前面、后面甚至中間。
四、中國人使用漢語委婉批評語的文化心理
漢語委婉批評語的使用體現(xiàn)了一定的文化涵義,同時也反映了人們的社會心理。這說明,漢語委婉批評語的使用不僅僅是一種語言現(xiàn)象,更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
(一)面子理論和自我保護原則
面子理論是Brown和Levinson(1978)在Goffman(1959)的“面子”概念的基礎上所提出的,認為批評言語行為是典型的面子威脅言語行為,在實施這一言語行為時,要根據(jù)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選擇合適的批評方式,以達到理想的交際目的(李琳,2005)。因此,漢語委婉批評語的使用恰恰達到了這一交際目的,既批評了對方,也維護了雙方的面子,不至于傷了和氣。
自我保護原則是束定芳(1989)提出的委婉語作用之一,即人們在交際過程中,更多的是考慮自己的社會地位和身份,竭力在語言表達中保護自己的利益,保持自己的尊嚴,不用粗俗的不利于自己面子的表達(束定芳,1989)??梢?,委婉語能夠維護說話人的面子,是說話人自我保護的一種手段。然而,漢語委婉批評語不僅僅是在維護說話人的面子,更多的是在維護聽話人,即被批評者的面子。
(二)中國人的面子觀在漢語委婉批評語中的體現(xiàn)
中國人在進行言語批評行為時,常常會采用四種批評方式。
1.咒罵式批評語
(20)營營恨鐵不成鋼,“你真是豬腦子,用屁股想事的?!”(張欣《今生有約》)
2.直接批評語
(21)他救人不是真的?他救人不對?我也沒說他們的事全對呀!我是說你這樣做不對!我看不過,我要管!(馮德英《苦菜花》)
3.間接批評語
(22)她是老師,你是學生,這點區(qū)別你都不清楚,我看你這么些年學也白上了。(王朔《我是你爸爸》)
4.疑問式批評語
(23)雷石柱制止道:“你這是什么作風?剛剛學習了紀律,你忘了?打人罵人不是革命作風,是國民黨的作風!”(馬峰《呂梁英雄傳》)
從以上四種批評方式可以看出,說話人采用咒罵式批評語時,說對方“豬腦子”,這種批評方式最不給聽話人留面子,并且是劈頭蓋臉一通謾罵;直接批評語顯然是在批評對方,雖然也不給聽話人留有情面,但語氣比咒罵式批評有所緩和;間接批評語則含蓄地表達出對聽話人的不滿或者期望,給對方留有情面,比較容易接受;疑問式批評語采用反問的方式,增強了批評語氣。
委婉批評語與以上四種批評方式有所不同,它通常會把對對方面子的威脅程度降到最低。因為中國人在交際過程中非常講究面子,批評言語行為關系到對話人雙方的關系,也就是彼此身份地位的差異。比較以下兩例:
(24)a.雷石柱卻正正經(jīng)經(jīng)地對康有富說:“好兄弟啦,不是我批評你,實在是你這樣作法不對!”(馬峰《呂梁英雄傳》)
b.雷石柱卻正正經(jīng)經(jīng)地對康有富說:“實在是你這樣作法不對!”
雷石柱是年輕的共產(chǎn)黨員,農(nóng)會干部,而康有富是民兵。二人有著不同的身份,前者的干部身份比后者略高一等,不同的政治面貌也反映出二人在思想意識上的差異。例(24)a中,當雷石柱批評康有富時,先用“好兄弟”的稱呼和“不是我批評你”的批評話頭語拉近彼此的關系,使得激烈的言辭“實在是你這樣作法不對”委婉化,使自己的話語顯得自然得體,并且還體現(xiàn)了說話人維護聽話人面子的感情傾向,不會對聽話人構成尊嚴上的侵犯。例(24)b,則是一般的批評埋怨,既沒有考慮到聽話人的面子,又顯得生硬死板,不符合自己的身份和形象的要求,也丟了面子,失掉了體面。
可見,漢語委婉批評語的使用不僅體現(xiàn)了中國人愛面子的文化傳統(tǒng),反映了中國人濃重的人情味兒,為對方的面子著想,同時還從心理機制方面使聽話人感到親切,從而容易接受說話人的批評,進而體現(xiàn)出對彼此身份地位及社會尊嚴的關心。
五、漢語委婉批評語的語用原則
(一)合作原則與禮貌原則
美國語言學家Grice于1967年在哈佛大學提出了會話的合作原則,指出言語交際雙方為了使交際能順利進行,在交際中應遵循合作原則。如果說話人故意違反了合作原則,聽話人應該根據(jù)當時的語境推斷出說話人的隱含意義,即會話含意。會話含義理論不是從語言系統(tǒng)內部(語音、語法、語義等)去研究語言本身表達的意義,而是根據(jù)語境研究話語的真正含義,解釋話語的言外之意(溫素平,2007:7)。但人們說話時為什么不遵守合作原則,而讓別人去推斷會話的含義,合作原則并沒有解釋。為此,英國語言學家Leech又提出了禮貌原則。他認為在雙方的交流中,一旦違反了合作原則,禮貌原則可以援救合作原則,彌補合作原則的不足之處。
(二)語用原則在漢語委婉批評語中的體現(xiàn)
漢語委婉批評語,無論是自我否定式還是引入他人式,都違反了會話原則之一的“質的準則”,產(chǎn)生了特殊的會話含義。如:
(25)郭主任:“彭干事,不是我說你,一有點兒什么稿子啊,你就讓小石改,我要你干什么呀?”(電視劇《小姨多鶴》第20集)
(26)就在這時,外面忽然傳來一陣銀鈴般的嬌笑,一個清脆的女子聲音,拍著手,笑道:“好,好極了,難怪小丁從小就說你是心最狠的女人,她果然沒有看錯!”(古龍《陸小鳳傳奇》)
以上兩例中特殊的會話含義表現(xiàn)為:不是說話人主觀想批評聽話人,而是聽話人的舉止行為迫使說話人對聽話人作出批評或勸說;不是說話人主觀認為聽話人哪里不對,而是陳述別人對聽話人的不滿。為了達到交際的目的,說話人破壞了合作原則而采用禮貌原則進行彌補,通過使用漢語委婉批評語實現(xiàn)對聽話人最小程度的傷害。
六、“主觀性”與“去主觀性”的統(tǒng)一體
沈家煊(2001)指出“主觀性”是指語言的這樣一種特性,即在話語中多多少少總是含有說話人“自我”的表現(xiàn)成分,也就是說,說話人在說出一段話的同時表明自己對這段話的立場、態(tài)度和感情,從而在話語中留下自我的印記?!爸饔^化”是指語言為表現(xiàn)這種主觀性而采用相應的結構形式或經(jīng)歷相應的演變過程(沈家煊,2001)。根據(jù)前文的分析與描述,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漢語委婉批評語減弱了客觀意義,增強了主觀意義。漢語委婉語的存在意義便在于說話人的主觀性,雖然強調“不是我說你”或者別人對聽話人的消極看法,但常常出現(xiàn)在批評話語之前,漸漸演變成說話人在批評他人時的前奏,甚至趨于定型,作為一種獨特的話頭語出現(xiàn)在批評話步之前,減弱了批評力度,為后面的批評鋪路,依然實現(xiàn)了說話人批評聽話人的目的,這便是它主觀化的過程。
從另一個角度看,說話人在使用委婉批評語的同時,削弱了自己想要批評對方的主觀意圖。與沈家煊所指出的“主觀性”相對,在委婉批評語中,說話人的“自我”表現(xiàn)成分并不十分明顯,而是有意回避,不明確表明自己的立場、態(tài)度和感情,這里,我們不妨把它稱之為“去主觀性”。如果按沈家煊(2002)語言的“主觀性”表現(xiàn)為說話人的情感、視角、認識等方面,那么“去主觀性”就是削弱主觀性的情況,就不能很好地將其體現(xiàn)。
Kuno曾提出功能句法學的移情觀。所謂“移情”就是說話人與其在句中所描寫的事件或狀態(tài)的參與人或物的關系的密切程度,如果說話人與其在句中所描寫的事件或狀態(tài)的參與人或物的關系密切,我們就說該參與人或物的移情值高,反之,則移情值低(參見Kuno,1987)。移情在語用學上指言語交際雙方情感相通,能設想和理解對方用意,聽話人可以判斷出說話人的情感,或同情或厭惡,更傾向于哪一方。就批評語而言,說話人移情于被批評的對象,表達自己對于聽話人的不滿之情。
試比較咒罵式批評語和委婉批評語:
(20)營營恨鐵不成鋼,“你真是豬腦子,用屁股想事的?!”(張欣《今生有約》)
(27)男導演:你也太在乎別人怎么看你了,不是我說你啊,也許是你們演員的毛病,走到哪都覺得有觀眾跟著你。你不也看出我演了嗎,我在乎了嗎?你也別太把人想得都太真實了。沒人要看真正的你,就是要看演出來的你?。ā秹粝胝者M現(xiàn)實》劇本)
例(20)是咒罵式批評語,說話人的情感色彩十分明顯突出,強烈地表達了說話人對聽話人的不滿。例(27)屬于委婉批評語。男導演本意是要批評這位女演員,但顧及到聽話者的面子使用了委婉批評語,立即改口說“也許是你們演員的毛病”,擴大了被批評的范圍,從而減小了對聽話人的傷害。男導演在對話中,刻意回避了自己要一針見血批評女演員的主觀目的。這位男導演的立場、態(tài)度和感情在語出“不是我說你”之后變得模糊,我們很難判斷這位導演的不滿是針對聽話人還是針對全體演員這個范疇。說話人的情感模糊,主觀性減弱。
七、結語
漢語委婉批評語是常見的語言現(xiàn)象,主要包含自我否定式和引入他人式兩種典型句式。中國人在使用漢語委婉批評語時雖然破壞了合作原則,卻可以用禮貌原則進行援救,既保護了自己,又維護了對方的面子,從而達到委婉批評對方的目的,體現(xiàn)了中國人交流時獨有的心理機制和文化價值觀,同時它也是語言的“主觀性”與“去主觀性”的統(tǒng)一體。
參考文獻:
[1]郝琳.語用標記語“不是我說你”[J].漢語學習,2009,(6).
[2]李琳.試論批評言語行為中的性別話語模式[J].湖南社會科學,
2005,(5) .
[3]李軍,宋燕妮.面子理論在漢文化中的考察[J].修辭學習,2004,
(2).
[4]呂叔湘.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
[5]呂俞輝.“合作準則”的違反與“會話含意”的產(chǎn)生[J].北京師
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6) .
[6]沈家煊.語言的“主觀性”和“主觀化”[J].外語教學與研究,
2001,(4).
[7]沈家煊.如何處置“處置式”?——論把字句的主觀性[J].中國
語文,2002,(5).
[8]束定芳.委婉語新探[J].外國語,1989,(3).
[9]溫素平.不是我“VP”類話語標記語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碩士
論文,2007.
[10]徐志敏.批評語及其應答語的話語分析[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05,(3).
[11]朱湘燕.影響批評語用策略選擇的文化因素[J].暨南大學華文
學院學報,2005,(2).
[12]Brown.G Levinson.S.Some universals of Language Usage:
Politeness Phenomena[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8.
[13]Kuno Suzumo.Functional Syntax: Anaphora, Discourse and
Empathy[M].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郎珺 天津師范大學文學院 300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