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界一般認為引入施動者的“被”字句是在中古時期出現(xiàn)并逐漸發(fā)展的一種句式。王力先生認為“帶關(guān)系語(施事者)的‘被’字句在漢末已經(jīng)有了萌芽,如蔡邕《被收時表》:‘五月二十日,臣被尚書召問’的句子。到了四、五世紀就更多一些?!盵1]唐鈺明先生也認為“兩漢之前的‘被’字句,大體是‘被’字甲式(被+動)的天下,到了六朝才出現(xiàn)較多的‘被’字乙式(被+施動者+動)?!盵2]但唐先生在文中并未舉出具體例子。近年來的一些關(guān)于“被”字式的研究大多認為引入施動者的“被”字句最早見于蔡邕的《被收時表》,所以一般認為這一形式最早出現(xiàn)于東漢末年。實際上在王逸的《楚辭章句》中也有一個引入施動者的“被”字句?!冻o·離騷經(jīng)章句第一》:“屈原外困群臣,內(nèi)被姊詈,知世莫識,言己之心志所執(zhí),不可戶說人告,誰當察我中情之善否也?!盵3]其中“外困群臣,內(nèi)被姊詈”上下句均為被動句,前后對應(yīng),“內(nèi)被姊詈”即“被+施事+動作”形式的被動句。據(jù)《后漢書·王逸傳》:“元初中,舉上計吏,為校書郎?!庇帧冻o章句》中有“校書郎臣王逸上”可知大概成書于東漢安帝元初中(公元114~119)王逸任校書郎時,而據(jù)《后漢書·蔡邕傳》載,蔡邕在東漢靈帝光和元年(公元178年)被捕入洛陽獄,《被收時表》當寫于此時,比王逸的《楚辭章句》要晚六十年。所以,引入施動者的“被”字句出現(xiàn)年代最早可以追溯至東漢中期。
另外,張延俊先生在《漢語被動式歷時研究》[4]一書中講到引入施動者的“被”字句這一形式時也引用了兩個較早的例子,一個是漢鐃歌《雉子曲》:“駕大車馬騰,被王(生)送行所中?!绷硪粋€出自《漢書·匈奴傳》:“中國被其苦?!钡沁@兩個例子似乎并不確定。張延俊先生并未給出前者的具體出處,但從其引用文字來看此句明顯有異文。據(jù)考證,此句最早出現(xiàn)于《宋書》和《樂府詩集》,均作“車大駕馬滕,被王送行所中”,并不能將其作為確信的漢代文獻材料,而且在《樂府詩集》的校注中有“被:《古樂府》卷二無‘被’字?!盵5]可見,這個例子的異文現(xiàn)象比較復雜,不能確信。后一個例子中,“其”字的意義模棱兩可,“其”字若解釋為代詞,可看作是“被+施事+動作”形式,若解釋為定語,則此處“被”就表示“遭受”義,而不是介詞,因而在這個意義上不能把它看成是被動句。此外,唐鈺明先生《漢魏六朝被動式略論》附表二中典籍《漢書》亦未統(tǒng)計此例,因而,這個例子雖然出現(xiàn)年代較早,但是由于大家對其看法不一,所以不能確信。引入施動者的“被”字句的出現(xiàn)年代從現(xiàn)有的研究材料來看,只能說是最早出現(xiàn)于東漢中期。
綜上所述,傳統(tǒng)的引入施動者的“被”字句的最早出現(xiàn)年代(即東漢末蔡邕《被收時表》)值得商榷,筆者目力所限,僅在《楚辭章句》中發(fā)現(xiàn)一例更早用例,通過分析,認為這一用例是較為可靠的,因而,引入施動者的“被”字句最早出現(xiàn)年代可以追溯到東漢中期,時間比蔡邕《被收時表》提前了六十年左右。
注 釋:
[1]王力:《漢語史稿》(重排本),中華書局,2004年,第494頁。
[2]唐鈺明:《漢魏六朝被動式略論》,載于《著名中年語言學家
自選集·唐鈺明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76頁。
[3][宋]洪興祖:《楚辭補注》(重印本),中華書局,2010年,
第20頁。
[4]張延?。骸稘h語被動式歷史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
年8月第1版。
[5][宋]郭茂倩:《樂府詩集》,中華書局,1979年,第230頁。
(欒玉皎 南京大學文學院 21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