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限配合與技術測量基礎是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機械專業(yè)必修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這門課的內容是將公差配合和計量學有機結合在一起,圍繞誤差與公差這兩個概念,來研究如何解決使用要求與制造要求的矛盾,矛盾的解決是合理確定公差配合和采用適當的技術測量手段。本課程是機械專業(yè)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在專業(yè)學習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但學生的一句“公差、公差,越學越差”的感嘆反映了該課程的難學和對學好這門課的無奈。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使學生能聽得懂,學得會,保持聽課的興趣,有信心學好這門課,是老師要思考的問題。經過幾年的教學總結,筆者認為老師除了要充分強調機械行業(yè)的職業(yè)發(fā)展前景,強調本課程的價值和實踐意義,讓學生對所學專業(yè)和所學課程產生認同和自豪感,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外,理論聯(lián)系實際和理論聯(lián)系實踐是有效的教學方法。
一、由理論聯(lián)系生活實際導入到生產實際,突破相關知識點
在專業(yè)課的教學中,理論聯(lián)系實際是一種常用的、有效的教學方法。但有時老師在聯(lián)系實際中用的是行業(yè)的例子,本來學生對機械行業(yè)就沒有感性認識,對機械設備陌生,所以這種聯(lián)系方式對理解概念、化解相關知識點幫助有限。筆者認為,“實際”應是學生能感知的生活實際,由熟悉的生活例子導入到生產實際來講解,學生更易理解。例如第一章“極限配合”屬標準化范疇,主要通過課堂教學來完成的,最初涉及的互換性的概念,書本是這樣定義的:“互換性是指制成的同一規(guī)格的一批零件或部件,不需作任何挑選、調整或輔助加工(如鉗工裝配),就能進行裝配,并能滿足機械產品的使用性能的一種特性。”如一開始就把這個定義塞給學生,再按書本上舉個車床主軸磨損更換的例子,學生多少會有點云里霧里了。為此,筆者結合啟發(fā)式教學提出問題進入學習,問:為什么自行車的鏈條壞了,買一條新的換上就能使用;臺燈的燈泡壞了,買一個新的換上又能繼續(xù)在燈下看書呢?由此啟發(fā)學生思考,引起學生聽課興趣。在適當時間之后總結答案:這是由于這些鏈條、燈炮都是按互換性原則實行設計和制造的。與其他鏈條、燈泡在尺寸大小、規(guī)格及功能上彼此具有互相交換的功用。從而引出了“互換性”的概念,接著回到專業(yè)上來,結合多媒體課件舉機械專業(yè)上互換性的例子。這樣,由生活實際到專業(yè)生產實際過渡,學生在心理上拉近了與課程的距離,覺得專業(yè)名詞其實也沒那么深奧。再如,在對標準公差數值表進行分析時,書本中有這樣一句話:“公差等級是劃分尺寸精確程度高低的標志。雖然在同一公差等級中,不同基本尺寸對應不同的標準公差值,但這些尺寸被認為具有同等的精確程度?!睂W生不明白,筆者舉例:假如小學四年級體育項目100米男生達標的成績是20秒,五年級達標成績是17秒30,六年級達標成績是16秒。雖然不同年級達標的時間有長短,但這些時間所反映的成績是相同的,即達標。接著回到公差數值表舉例。例如基本尺寸50mm的IT7數值為0.025mm,基本尺寸500mm的IT7數值為0.063mm,二者雖然標準公差值不同,但不能因此認為前者比后者精確,它們是具有同樣的精確程度的。
二、理論聯(lián)系實踐,培養(yǎng)動手能力和操作技能
第二章的技術測量屬于計量學范疇,根據課程的教學任務,對本章知識點的要求是掌握常用計量器具的使用方法。常用計量器具包括游標卡尺、內、外徑千分尺、萬能角度尺。筆者主要通過實踐教學來完成。教學時首先對照實物講清這些量具的構造、計數原理、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項。在講解計數原理的過程中還是要發(fā)揮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易于理解。在實踐測量中,將學生分組每組一套量具,讓學生測測自己手指的數值、不同筆的直徑等,學生感興趣了再到機械零件的測量,安排那些使用和讀數掌握快的學生指導掌握慢的學生。最后考核,即要求學生用外徑千分尺量出機械零件某個直徑和用游標卡尺測量出某個長度,一個個過關,當作一次作業(yè)成績。考核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使用量具的操作技能,并為學生日后實習使用量具打下基礎。
第三章形狀和位置公差和第四章表面粗糙度正是使學生有“越學越差”之感慨的內容。同樣在教學中要注意從學生身邊熟知的事物引導到專業(yè)中的抽象的理論、概念及國標的標準化,使較抽象的公差理論變得淺顯易懂 。
近年來,項目式教學和專業(yè)一體化教學等通過任務驅動的教學活動調動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解決了理論實踐聯(lián)系不夠緊密的問題。但具體到每個知識點的傳授,最終要由老師通過適當的表達來完成。由理論聯(lián)系生活實際,再引入到專業(yè)生產實踐,是有效的方法。中技生的社會、生活閱歷還較少,每個知識點都能找到他們熟悉的例子去講解是困難的,所以,要求老師善于設計、挖掘例子,在教學中做到信手拈來,使學生在與生活的觸類旁通中學會專業(yè)知識,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作者單位:廣東省國防科技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