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學校是培養(yǎng)技工人才的陣地,肩負推動科技進步,提高勞動者素質的歷史重任。當前,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時代的變遷,價值觀念的變化,給技校學生帶來了強烈的沖擊。因此,如何加強技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培養(yǎng)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一個值得技工學校認真研究的重要問題,也是一項緊迫而艱巨的任務。本文結合教育實踐,本著求實和探索的精神對這個問題提出幾點看法以及思考。
一、把握學生思想狀況,是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
毛澤東同志說過:“不論做什么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質、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關聯,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規(guī)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币逃脤W生就得先了解和研究學生,對學生的了解和研究,是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技工學校的學生有他們自身的許多特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可塑性大
技校學生大都在十五六歲,正處在懵懂無知的青少年到成人的過渡期,是身心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這一年齡段的青少年,思想單純,思維簡單,對任何事情都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急于嘗試的欲望,從而使他們形成了特有的思想動態(tài)。他們自認為已經成熟,可以自立,但實際上他們的自立能力卻很差。不過,此時他們那種幼兒式的簡單模仿畢竟已被帶有鑒別意味的嘗試所取代。所以,此階段青少年最具有可塑性,只要加以正確引導,就可以使他們逐步走向成熟,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有用之才;反之,就容易染上不良習氣。
2.學習積極性不高
有些學生認為當工人不需要那么多文化,只要能干活就行。這導致他們在思想上不求上進,只是在混日子,學習上也沒有更高的目標要求,從而產生不想學—學不懂—不學這樣的惡性循環(huán)。還有些學生自我感覺不錯,對自己估計過高,好高騖遠,根本沒有準備當一個好工人,所以入學后學習積極性也不高。
3.組織紀律松散,勞動觀念淡薄
有的技校學生上進心不強,組織紀律松散,上課遲到、早退,甚至曠課,沉溺于網吧游戲,抽煙喝酒,不愛勞動,懶惰懶散。
由此可見,技校學生沒有清晰、正確的價值觀,尤其對自身的價值不能正確評價,人生目的不明,缺乏進取拼搏精神。因此為了實現技工學校的培養(yǎng)目標,為了企業(yè)的興旺,為了國家的發(fā)展,技工學校必須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因材施教、誘導啟發(fā),是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優(yōu)化學生素質的重要途徑
1.因材施教,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愛好、優(yōu)點,但也有缺點。教師要想揚長避短,發(fā)揮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就必須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因材施教”。例如:班里有個學生,學習成績很好,但膽子小,很少和班上的同學講話,結果其他同學誤認為她自恃成績好而高傲。筆者了解到這一情況后,首先找這位同學談話,并鼓勵她發(fā)揮自己的長處,多和同學討論學習,上課時經常向她提問,盡量增加她在大庭廣眾之下講話的機會。然后筆者在全班宣布,這位同學很樂意和大家交朋友,學習上有不懂的地方大家可以問她。后來,她和同學的關系融洽了,成績也更好了。
人都有強烈的自尊心和榮譽感,而后進生由于缺點、毛病多,往往得不到別人的尊重。因此,我們更要理解和尊重他們,鼓勵他們看到自己身上的優(yōu)點,啟發(fā)他們要求進步。例如班里成績最差的宋×,他上課不聽講,課后不做作業(yè),第一學期就有六門課不及格。因此,他對學習毫無興趣,對班級影響較大。筆者多次找他談話,都沒有起色,后來,筆者發(fā)現他在課外活動中有較強的集體榮譽感,能聽從指揮,還能幫助別人。于是,筆者及時抓住他的閃光點在全班進行表揚,充分肯定他的優(yōu)點,希望他在學習上也能為班集體爭光。此后,筆者對他的點滴進步都及時給予表揚,激發(fā)他的學習積極性。后來,同學們都發(fā)現他的變化很大。
2.因勢利導,培養(yǎng)良好的風氣
首先,要鼓勵學生做班集體的主人。在新生入學的第一次班會上,筆者先做自我介紹,然后讓每位同學站起來介紹自己,有什么特長與業(yè)余愛好,是否當過班干部。課堂氣氛因此相當活躍,笑聲不斷。此時,筆者趁熱打鐵對他們說:“從現在起我們就相識了,并且組成了一個新的集體,大家要像兄弟姐妹般地生活在這個集體中,共同維護這個集體的榮譽。因為大家是這個集體的主人,班級的榮譽就是我們每個人的榮譽?!边@種做法既便于老師了解學生,融洽了師生關系,又使學生一開始就意識到自己是班集體的主人。
其次,必須要有好的班風。班風是在各種活動中逐步形成的,筆者利用一切機會,因勢利導,激發(fā)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使班集體更加團結和朝氣蓬勃,幫助它的每一個成員健康成長,形成積極向上、團結友愛、勤奮學習的良好風氣。
3.從愛心出發(fā),以情育人
愛是塑造學生靈魂的偉大力量,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老師唯有心里時刻裝著學生,學生心中才會有你這個老師,尤其是對待后進學生,愛之深切,才能喚起其奮發(fā)向上的勇氣、信心與激情,消除其心底積淀的自卑,奔向健康的人生之路。例如班里有個住校生,思想狹隘,性格孤僻,學習不認真,還經常和同學發(fā)生摩擦。有一次他和別人吵架后,拼命用拳頭砸玻璃進行自殘。筆者當即送他到醫(yī)院縫針治傷,并且在生活上關心、照顧他,幫他洗碗、洗衣服,噓寒問暖,和他拉家常。通過筆者的細心開導,他講出了心里話,原來他父母離異,家庭缺少溫暖,學習成績又不好,覺得活著沒有意思,想把怨恨都發(fā)泄出來。后來,筆者要求其他同學特別是同寢室的同學,都主動和他交朋友。同時,筆者和他的家長取得聯系,多方面親近他,使他感到溫暖,還對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反復講人生的目的、幸福和拼搏的關系。后來,這位同學開朗多了,并把筆者當成了朋友,學習也在逐漸進步。
4.細心誘導,啟發(fā)教育
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還必須細心誘導和啟發(fā),充分理解和信任。例如,在一次活動中,筆者發(fā)現班干部L和另一位女生關系很密切。技校學生普遍存在“早戀”問題,這個問題很棘手,如果把這件事點破進行正面教育,很可能會起相反的作用,但是不管更是不行。因此,筆者對他們的關系只字不提,一方面,利用政治課講愛情道德,教育同學們男女之間應當保持兄弟姐妹般的友誼,廣泛接觸,保持集體形式,沒有特殊情況,不單獨相處;另一方面,筆者分別介紹給他們一些有益的書籍,鼓勵他們努力學習,爭當三好學生。同時,筆者加重了他們的工作任務,讓他們覺得很受老師器重,因而學習、工作更加努力,慢慢地體會到了筆者的暗示,接觸也正常了。
5.耐心教育,循序漸進
世界觀的轉變和人生觀的確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差生之所以具有“差”的特性,是主客觀各種因素長期相互作用的結果。要使差生變成好學生,同樣需要一個較長的轉化過程。要使差生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徹底改變其不良心理和習慣,就要按照認識發(fā)展的規(guī)律辦事,預見到可能出現的反復。教師要熱情并耐心細致地進行教育疏導,由低到高、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決不能急于求成。
思想政治教育要想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就必須在加強的前提下改革,在繼承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只有從實際出發(fā),研究新情況,創(chuàng)造新方法,尋求新途徑,才能引導學生健康成長,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作者單位:湖南株洲南方航空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