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價值是人們對自己所面對的各種事物和現象的評價和選擇,而支配評價和選擇的理由或理論是由價值觀決定的。多元的價值觀體系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旗幟和靈魂。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和風氣是我們的黨、國家、民族存在和發(fā)展的根本前提,對建設和諧文化和引導全社會思想道德上的共同進步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價值觀;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社會思潮
中圖分類號:D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7-0220-02
一、價值和價值體系
1.價值的內涵。價值是人們對自己所面對的各種事物和現象的評價和選擇,人們面臨的世界廣闊無限,事物和現象紛繁復雜,這就決定了評價和選擇的多樣性。人們面臨多少種事物和現象,就有多少種可能的評價和選擇,價值是多元的。任何評價和選擇都有其背后的理由或理論,支配評價和選擇的理由或理論就是價值觀。
2.價值體系??v橫交錯的各種價值評價和選擇,就構成了價值體系。價值體系的實質是就是主體對各種價值評價和選擇的組合與排序。在價值評價和選擇中,排列在首位或最重要位置的對象,就具有優(yōu)先性,所謂價值優(yōu)先性,就是指被列在首選的位置上,被視為最值得尊重和選擇的對象。價值評價和選擇,有的可分出等級序列,有的則是平行的,不能分出等級序列??梢赃M行等級排序的價值評價和選擇的對象主要有:一是把人自身列入評價和選擇范圍,并把人列為各種存在物的首要位置的價值排序。人是集物理、生物、生命屬性以及道德等各種社會屬性于一體的最高存在物,最具價值優(yōu)先性,所以,生命的價值,人的價值最具優(yōu)先性,應該放在首位。二是根據主體需要的層次,對物質和精神進行價值排序。施普蘭格爾認為,價值的排序應該是“經濟的、理論的、審美的、社會的、政治的及宗教的價值種類的等級順序”,“經濟價值最低,宗教價值最高。經濟價值最低,是因為經濟價值都是實用的價值,它們總是訴諸自己為之服務的另一種價值,它們本身的價值乃是它們?yōu)橹盏哪欠N價值的反映?!比前凑諆r值和價值觀本身存在的理論化程度排序,由低到高依次可分為社會風氣,時代精神和信仰體系。這三者由低到高分別體現了價值觀在理性化程度上由淺入深的三個層次。社會風氣是價值理性化程度最低表現,它表現出雜亂無章的多元性,沒有一定的方向,也沒有固定目的,既無定所,也不能持久等特點。這些凌亂的、表層的社會風氣和時尚后面,體現了時代精神的狀況。再感性化的時代也有理性的沉淀,就像再絕望的時代也有希望之微光一樣。時代精神就是社會中存在,并普遍發(fā)生作用的各種理論體系和學說。它以其體系化的各種理論居于社會風氣和信仰之間,它既是社會風氣的深化,也是民族在一個時代的風氣的根源,同時它也是信仰的外化或理性表現。信仰凝結了一個民族價值觀的歷史發(fā)展和現實的、未來的取向,它不僅引領著社會風氣,而且也像天上的北斗星一樣,為各種理論體系提供方向參照,一個民族的信仰體系應該具有最高的價值地位。
二、核心價值的特征和功能
1.在價值體系中核心價值具有獨特的地位和作用。第一,核心價值是一種基本價值,它具有最重要的地位、起最重要的作用,是其他價值觀形成的基礎和依據。第二,核心價值是價值的價值,是一種終極價值。它是判斷其他價值觀合理與否的標準,判斷其他價值觀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據就是看其與核心價值觀的符合程度。第三,核心價值是目的價值。在價值體系中,它不能作為手段,只作為目的而存在,其他價值之所以能夠存在,之所以能夠有意義,就是因為其作為目的價值的手段而存在。
2.在社會實踐中,具有獨特的地位和功能。第一,核心價值具有最高的實踐指導性。核心價值可以不是一些具體規(guī)范或規(guī)章,它可能只是一些含糊不清的信條,但它對實踐具有最高的指導意義,一切指導實踐的具體規(guī)范或規(guī)章都不能與之沖突。第二,核心價值具有最終的實踐目的性。在社會實踐中,一般說來,目的和手段并沒有嚴格的界線,但作為核心價值,只能是目的不可為手段,而且隨著社會實踐的發(fā)展文明的進步,核心價值為人類提供的視野和自由空間也會越來越大。第三,核心價值在實踐中具有最為廣泛的合理性認同。追求核心價值與人類本能活動的關系,是人類活動的兩極:一邊是理想、信念,處于人類一切活動的巔峰,一邊是無意識、無目的的自然反映,處于人類活動的底端。但是這二者并沒有實質性沖突,這是核心價值具有最廣泛合理性認同的基礎。核心價值毋寧是對人類本能活動的牽引和規(guī)范。
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有利于增強民族凝聚力、提高國家競爭力;有利于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線、共同的思想基礎,成為了我們黨、國家、民族賴以存在和發(fā)展的根本前提;有利于建設和諧文化;有利于引導全社會思想道德上的共同進步。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旗幟和靈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并不排斥社會思想觀念的多樣化,馬克思主義從來就是在同各種思想觀念的相互激蕩和斗爭中發(fā)展的,尊重差異、包容多樣是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題中應有之義。社會思想觀念越是多樣化,就越是需要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如果動搖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就會動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根基,動搖全黨全國人民團結統(tǒng)一的思想基礎,導致思想混亂乃至社會動蕩。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才能有效引領和整合社會思潮。
三、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和風氣
1.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第一,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用馬克思主義引領復雜的社會思潮,使其朝著積極、健康向上的方向發(fā)展。積極探索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的有效途徑,把握時代脈搏,關注時代思潮,深入了解不同階層、不同群體的思想狀況和價值取向,善于發(fā)現和和發(fā)掘人民群眾中的積極向上的思想精神,把那些帶有全局性影響和社會熱點問題的社會思潮作為重點,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正確引導,使之朝著有利于形成社會共識的方向健康發(fā)展;把解決思想認識方面的問題和解決實踐中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處處體現人文關懷,夯實形成社會思想共識的群眾基礎,形成構建和諧新疆的強大精神動力。第二,深入持久地開展理想信念教育。運用人們喜聞樂見的方法,使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得到人民群眾的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使之成為他們自己的思想意識,這就會為人們自覺遵守。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國情和地區(qū)情教育和形勢與時事政策教育,增強人們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社會主義制度、改革開放事業(y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信念和信心;把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寓于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要廣泛開展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實踐活動,使之得到全社會的廣泛認同并轉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第三,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整個社會的文明程度。要深入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大力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要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等道德規(guī)范,發(fā)揚艱苦奮斗精神,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在全社會形成知榮辱、講正氣、促和諧的良好風尚;要大力加強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建設,使誠實守信真正成為人們所認同和遵循的行為準則;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論和無神論的宣傳教育,在全社會形成崇尚科學、反對迷信的良好風氣,引導各族群眾移風易俗,建立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第四,充分發(fā)揮領導干部的表率作用。各級領導干部要不斷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帶頭樹立和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文明風尚;各級領導干部要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成為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模范,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科學發(fā)展觀的忠實執(zhí)行者、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自覺實踐者、社會和諧的積極促進者。
2.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風氣。社會風氣屬于表層社會現象,它是經濟社會現狀的綜合反映,時代精神和各種思潮有時也通過社會風氣體現出來,但社會風氣更主要反映的是社會心理,反映的是人民大眾的生存狀況,反映民情和民愿。社會心理如果缺乏社會引領,就會顯得蕪雜無緒,難以形成合力和共識,有時甚至走入歧途,向不健康的方向發(fā)展。人必須生活在希望中,如果缺乏希望,社會就會墮落,就會眼光短淺,為一些蠅頭小利而紛爭不斷,甚至可能導致人欲橫流。
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風氣,就是要讓人民大眾有長遠的眼光,有整體眼光,要提高修養(yǎng),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活得有檔次。生活雖然離不開物質世界,但更要用理念指導自己的行為,樹正氣。這就要求:第一,要提高自己的理論素養(yǎng)。學習馬克思主義是提高理論的有效途徑,馬克思主義是人類文明長期發(fā)展的精華積淀,學習馬克思主義,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在吸取人類文明長期積淀的精華。第二,要樹立社會意識,集體意識,人是社會的動物,離開了社會,任何個人,都不可能實現自己的什么目標,甚至也不可能取得進步。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既是一種高尚的風尚,也是較高人生境界的體現,也是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所要求的。第三,要有創(chuàng)新意識,要勇于創(chuàng)新,敢于創(chuàng)新,人類是從創(chuàng)造中誕生,并且在創(chuàng)造中前進。要創(chuàng)新,就必須能夠創(chuàng)新,有新的知識,新的思維和新的方法,這就要求我們要不斷學習進取。第四,要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要知恥,“知恥近于勇”,就是說,要知道什么可為,什么不能為,要不為才能有所為。有損他人和社會利益的事,有損人格的事堅決不做。堅守公民底線,堅守人的底線,堅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底線。
[責任編輯 王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