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思想品德課的教材內容較為抽象,而初中生的性格特征卻較為活潑好奇,而且求知欲望比較強,所以教師更應注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斷傾注情感于教學之中,重視學生在信息接收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認知因素,叩開學生的情感之門,長期進行熏染和陶冶,在獲取較好教學效果的同時,引導學生成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的良好公民。
關鍵詞: 初中思想品德情感教學 涵義 策略分析
一、情感教學的涵義
我們對客觀事物存在一種特殊的反應方式,這就是情感。初中生正處于人生觀與價值觀逐漸形成的階段,教師應注重其較高素養(yǎng)和良好思想品質的形成與樹立,選擇形象化、趣味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樂于接受。
情感教學是在傳統(tǒng)智育的基礎上,介入并加強情感因素,以達到教師與學生、學生與課本的高度融合。情感教學在注重情感因素的同時也重視認知因素。情感教學首先要求教師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質,淵博的知識,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語言表達及自我調節(jié)等綜合能力等,科學合理地將情感融于教學之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品質,提高其問題分析與解決的綜合能力。
二、情感教學策略分析
(一)課堂教學將帶有情感化的事例引入教學內容。
教學應持有相當的熱情與情感,這樣才能在教學的開始就高度感染學生,也有利于教學內容的順利引入。在理論和科學基礎之上,用飽含激烈情感的語言將教學內容自然引入,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同時,寓情于理,引導學生明白事理,更好地學習并理解課本的觀點,不斷提高精神覺悟。
教師可在授課之前適當講述一些小故事,通過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fā)其學習興趣,潛移默化地將思想品質貫穿于課堂教學之中。例如:“海因茨”就是一個很好的故事素材,教師可盡量將海因茨的猶豫與矛盾淋漓盡致地講述,讓學生感同身受,引導其思考海因茨“偷藥”和“不偷藥”的行為會產生怎樣不同的后果?面對此時復雜的道德考驗,如果你是海因茨,你會怎么做?是否存在一種方法,能夠中和評價標準,既得到藥物治愈妻子,又減去偷不偷藥的選擇痛苦?通過這樣的故事引入,有助于引導學生養(yǎng)成“三思而后行”的行為習慣,培養(yǎng)其對自己行為負責的精神。這樣,學生在樂于聽故事的同時興趣大增,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有利于下面教學內容與知識的引入,加深學生對知識與觀點的理解等。
(二)教師應注重情境創(chuàng)設,潛移默化地進行情感教學。
教師應善于發(fā)掘學生情感的知識點,充分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合理創(chuàng)設必要的情境,使其產生情感的共鳴。另外,教師也可充分發(fā)掘日常生活、學習中的素材,善于相關情境的創(chuàng)設,以情激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以培養(yǎng)并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能力。情境創(chuàng)設是情感化教學策略的關鍵和重要環(huán)節(jié)。
例如:蘇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品質與法治精神的培養(yǎng)與樹立,引導其“做守法公民”。但因為某些相關的概念比較抽象,不易引起學生的關注和興趣,所以教師可為學生進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如果你在學校之外受到其他人的敲詐與威脅,你就會怎么做?是忍氣吞聲,還是告訴父母和學校?又或者是報警?鼓勵學生進行積極的交流與討論,引導其在辯論中各抒己見,有的同學認為應該果斷報警,有的同學認為應告訴家長或老師。這樣學生在知識領會的同時也認識到法律的重要性,潛移默化地將守法公民的概念傳授給學生,使其懂法、守法,做良好公民。
(三)將情感化教學融入于學生的生活實際之中。
理論聯(lián)系實際,是思想品德教學的落腳點。因此,思想品德課的教育,不僅要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形成優(yōu)秀的個人品質,還應將其作為學生生活與實踐的指導,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思想觀及價值觀。思想品德課對學生的理論聯(lián)系實際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可以開發(fā)多種類型、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引導學生走出書本與課堂,真正融入生活實際中,將書本中學到的知識真正運用于生活實際,去認識問題,解決問題。
例如,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應時刻注意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習慣是人在長期生活中所形成的比較固定的行為模式,滲透于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好習慣受用一生。教師可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生活,講述哪些是能夠使人終生受益的好習慣,比如:早睡早起、合理消費、自力更生、勤儉樸素等;哪些是在不知不覺中會導致失敗的壞習慣,并及時改正。教師也可布置課外作業(yè):鼓勵學生自己做飯、洗衣服、打掃衛(wèi)生。這樣,在充分聯(lián)系實際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親自實踐,最后讓學生將這項課外作業(yè)的完成情況和心得體會在課堂上進行描述與分享,讓學生更加理解培養(yǎng)自己動手能力多么重要,在生活中要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以及在困難的磨礪面前意志堅強,不輕易低頭,勇于解決的能力。
三、結語
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情感化教學策略的發(fā)揮,深度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將情感與教學充分融合,真正將情感融入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以情激情、以情換情,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強烈興趣,并將其與生活實踐緊密聯(lián)系,不斷增強教學效果,在真正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和綜合能力,有效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魏秀梅.淺議中學政治課的情感教學[J].現(xiàn)代閱讀,2012,(4):109.
[2]佘小龍.初中思想品德“情感教學”的實施策略[J].考試周刊,2011,(39):158-159.
[3]徐慶生.初中思想品德“情感教學”的實施策略[J].新課程導學,20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