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隨著我國英語教學改革的進行,基礎階段英語教學取得了不少進展。然而在實際教學中仍然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費時多收效少等。盡管對英語教學和英語學習效果造成影響的因素有許多,但學生的心理因素對教學效果的影響不可忽視。20世紀80年代初,克拉申(1981,1985)借鑒心理學和社會學的相關成果,建立了第二語言習得理論,即五大假說理論,情感過濾假說是其理論之一。
一、情感過濾假說理論概述
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看,學習過程中影響學習效果的因素之一是學習者的情感控制,包含學習者的動機、態(tài)度、自信心和焦慮等心理因素。而這些心理因素都具有“積極”和“消極”或“正負”兩個方面的影響,因此有了語言輸入的前提還遠遠不夠,由于學習者的情感因素的干擾,這種“可理解性輸入”不一定會成為100%的有效輸入。這一現(xiàn)象在克拉申提出的“情感過濾假說”中得到了解釋。在這一理論中,克拉申把情感因素看做是可以調(diào)節(jié)的過濾器,它讓語言輸入自由通過或阻礙語言輸入通過。習得者并不完全吸收輸入的語言材料,學習者的情感因素會對輸入的語言材料進行過濾,從而阻礙語言材料的有效輸入。反之,如果沒有情感障礙的過濾作用,大量的“可理解的輸入”就會進入習得者的語言習得機制,經(jīng)過內(nèi)化,成為學習者的語言能力。如果學習者的消極情感因素強,即情感過濾水平趨強時,對語言輸入的吸收量就低;與之相反,當學習者處于積極的情感之中,即情感過濾水平趨弱時,這種狀態(tài)就會十分有助于輸入的語言變?yōu)閷W習者內(nèi)在的語言吸收。學習者的這種低情感過濾狀態(tài),正是我們在教學中所期待的。
克拉申的“情感過濾假說”中所指的情感因素包括動機、自信心和焦慮程度。學習者動機不足、缺乏自信,以及極度焦慮時會阻礙語言的攝入,因而阻礙語言學習或習得;相反,低焦慮感、高動機、高自信會加速語言的習得。根據(jù)這個假說,語言習得者的情感過濾強度因人而異。那么,針對情感因素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內(nèi)在影響,英語教師應該如何幫助學生降低情感過濾,增強學習效果?
二、情感過濾假說理論對初中英語教學的啟示
(一)重視情感因素,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
課堂教學的各環(huán)節(jié)中,教學的導入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是英語教學課堂,教師恰當?shù)膶氇q如一首優(yōu)美音樂的引子,起到幫助學生醞釀上課的情緒、集中學生學習的注意力、滲透教學主題和將學生帶入學習情境的作用。它要求教師在短短的幾分鐘內(nèi)吸引住全體學生,讓他們在愉快輕松的心情下融入英語學習的氛圍中,為課堂教學任務的順利開展打下良好的1zEBOfGsqGdLF5s0W19x9Q==基礎,因此,教學導入的質(zhì)量直接影響一堂課的教學效果。
初中學生正處于身體和心理成長階段,心智還不夠成熟,他們的學習情緒往往很不穩(wěn)定。在一節(jié)課的前幾分鐘內(nèi),如果能用引人入勝的導入活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就會使學生以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快速地投入課堂教學中。但是,教學導入活動的設計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因為學生才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人。英語教師要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前的導入活動中。教學導入的活動形式可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班級學生的實際學情靈活設計。如,通過讓學生欣賞或學唱英語歌曲,觀看與本堂課教學內(nèi)容有關的錄像,講述課前準備好的小故事,英語單詞頭腦風暴游戲,復述上節(jié)課的課文等各種活動。不過活動設計一定要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減少英語學習的焦慮,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圖式,為新知識的輸入提供通道為目的。
(二)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創(chuàng)造低情感障礙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
在現(xiàn)階段,課堂仍是我國大多些數(shù)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和諧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有利于促進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習效果。而在教學活動中,授課教師的言行舉止對于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減少學生英語學習中的焦慮,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美國當代著名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卡爾·羅杰斯認為,“和諧的課堂氛圍是學生創(chuàng)造性自由表現(xiàn)的重要心理環(huán)境。而不良的課堂氛圍會對學生造成壓抑感和不安全感,創(chuàng)造性不能自由發(fā)揮,并且會使學生在心理上產(chǎn)生戒備?!庇袑W者調(diào)查表明,學生對課堂教學氣氛的積極感受將會有助于其學習動機的増強和學習成績的提高。學生真實感受到的課堂教學氛圍和他所希望的課堂氛圍越接近,他對學習的滿意度和自信心就越高。
教學過程中,良好的師生關系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同樣相當重要,學生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因此,教師首先要轉變教學觀念,棄除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多組織些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合作的教學活動。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學習英語,使用英語的學習場所。教師只有用真誠、理解、尊重、接受的態(tài)度,來面對每一位學生,平等地用目標語與學生進行交流,才能有助于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在得到教師對其使用語言的鼓勵時,語言輸出才有助于他們的語言習得。只有這樣,英語課堂教學才有擺脫師生缺乏情感交流,單純傳授語言知識沉悶的局面。學生積極參與英語學習,并用英語自由表達觀點,充滿生機和活力的英語課堂教學氣氛才會出現(xiàn)。
另外,在教學中,教師還應該努力培養(yǎng)和保護學生的自信心,幫助學生建立成就感。初中生的英語學習畢竟處于起始階段,他們的詞匯、語法知識和語言背景知識都很有限。因此,課堂上教師應有針對地設置問題。問題要難易適中,且有一定的梯度。教師應盡可能鼓勵每一個學生積極發(fā)言。對于學生的回答不要過于苛求,特別是不去反復糾正學生的發(fā)音。教師如果能夠充分將學生的回答作為教學資源,柔和介入,溫和引出,那么不僅增強了教學效果,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同時教學中,教師應盡量發(fā)現(xiàn)學生的亮點,學會接受和欣賞學生,把每個學生都看做一個獨立的個體,盡可能多使用鼓勵性的言辭,以降低學生的情感過濾程度,使學生處于一種開放和愉悅的低情感過濾的心理狀態(tài)下,接受輸入的語言知識。
三、關注情感因素,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必須關注學生的情感因素,排除其心理障礙。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因學習能力和英語基礎不同,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及學習的投入狀態(tài)因人而異。課堂學習中,即便是平時優(yōu)秀的學生會有或多或少的心理障礙。這種影響情感因素的心理障礙有許多,如急躁、焦慮、自卑、厭倦、敵對等,都會對課堂學習活動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這時,教師需要掌控課堂,隨時觀察、了解、分析學生這些情緒產(chǎn)生的原因,并采取相應的措施,以保證學生能順利進行課堂學習活動。同時,教師自己應以積極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投入教學活動中,用積極的言語去鼓勵、暗示學生,讓學生明白語言學習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只要積極努力,每一個學生都是學習語言的能手。
綜上所述,克拉申的“情感過濾假設理論”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有積極的指導作用。具體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發(fā)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以及如何削弱學生情感因素的消極作用,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教學質(zhì)量,還有許多值得探討的內(nèi)容。本文旨在拋磚引玉,以期使這一問題得到更多同仁和專家的重視。
參考文獻:
[1]Krashen,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Learning[M].Oxford:Oxford Pergamum Press,1981.
[2]Moos R.H.& E.J.Teickett. Classroom Environment Scale Manual[M].California:Consulting Psychologist Press,1974.
[3]陳英,王立新.談高職學生的心理特征及教育對策[J].教育與職業(yè),2006(3).
[4]吳丁娥.外語教學與外語習得中的“輸入”及“情感障礙”[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