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學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但在實際教學中發(fā)現(xiàn),許多小學生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差,存在不愿口頭發(fā)言或發(fā)言抓不住重點、邏輯混亂、文不對題的問題,其原因有缺乏訓練、性格內向。要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必須增強學生的自信,使其敢于表達,加強引導,適時點撥,形式多樣,系統(tǒng)訓練。
關鍵詞: 小學教育 口頭語言表達能力 培養(yǎng)方法
一、小學生語言表達不暢的原因
在教學當中,我經常發(fā)現(xiàn)有不少學生不愿口頭發(fā)言或發(fā)言抓不住重點,邏輯混亂,文不對題,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有些學生性格比較內向。
總體來講,性格內向的同學往往具有孤僻、沉靜、怯懦、靦腆等特點,一般不善于交往,喜歡獨處,不愿拋頭露面或出風頭,平時很少跟同學接觸,很少交談,所以當他當眾發(fā)言時就感到有很大困難。我班就有不少這樣的同學,記得有一次,在自習課上,我發(fā)現(xiàn)別的同學都在認認真真地寫作業(yè),只有一向很靦腆的黃錦城同學坐在那里,急得滿臉通紅,好像遇到了什么難事。于是,我就走過去詢問原因,原來是他的文具盒忘帶了。我說:“你怎么不和同學借用一下啊?是怕同學不借嗎?”他顯得更緊張了,吞吞吐吐地說:“不是的,我……我是不知道怎么和……和同學說?!碑敃r,我感覺他眼淚都快要流下來了。
(二)一些學生害怕當眾獨自說話。
在教學中,我經常會看到一些學生可以跟同學滔滔不絕地交流,可是一旦讓他在課堂上回答問題,或介紹學習經驗時,他就表現(xiàn)得很為難。一旦讓他上臺講話,他們就更局促了,常常會面紅耳赤,說話吞吞吐吐。這其實就是平常缺乏當眾講話的訓練,全班同學那么多人的眼睛都在注視著自己,氣氛嚴肅,頑皮的同學還有可能故意在下面做鬼臉,相當搗蛋,這對于一個沒有當眾講話的學生來說,是一個強烈的刺激,所以當出現(xiàn)這些情況時,他們就會怯場,以致說話也不清楚了。我的班上就有一個叫吳鴻澤的學生,平時在集體活動中表現(xiàn)很活躍,人也很淘氣,給人的感覺是膽很大,然而在2012年我們班舉行的“六一聯(lián)歡會”上,在輪到他登場表演節(jié)目時,我發(fā)現(xiàn)他卻像換了一個人一樣,滿臉通紅,手不停地搓著衣角,連話都不會說了,說半截咽半截??墒?,在隨后的集體節(jié)目中,他又變成原來的自己,表現(xiàn)那么活躍,表達那么自如。通過這件小事,我覺得要培養(yǎng)小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就要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多給學生創(chuàng)造單獨表達的機會,讓他們敢于單獨在眾人面前講話或表演。
這些,當時給我的感觸都很深,那么如何讓小朋友改變怯懦的性格,大方勇敢地在他人面前表達出自己的意思呢?我想只有具備良好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才能互相進行交流,有了思想交流,就能夠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那么,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呢?
二、培養(yǎng)小學生口頭語言表達能力的方法
教會學生掌握語言,運用語言,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抓好小學生語言訓練,培養(yǎng)說話能力,下面我談談個人的做法。
(一)激發(fā)說話興趣,使學生樂說。
學生有了興趣才能把心里活動指向、集中到學習對象上。所以,先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促其產生想說的欲望。
1.看圖說話激趣。低年級學生看圖說話,往往說不具體,說不通順,一幅圖用一兩句話就能說完。其原因是學生沒有學會細致觀察,把畫面內容看成是靜止的東西,不善于展開想象;語言表達能力較差,不能把看到的事物用規(guī)范的語言表達出來。針對這種情況,要注意創(chuàng)設生動的情境,再觀察畫面的內容。如在第二冊語文園地五的《該怎么辦》的看圖說話的教學中,我讓兩位學生一個扮演“小明”,一個扮演“王爺爺”,以小品的形式,把畫面的情節(jié)表演出來,使靜態(tài)的畫面變成活生生的情景。這樣學生的興致非常高,看完后都能很快把這三幅圖用具體、生動的語言表達出來。
2.利用課外活動組織學生比賽。如朗誦比賽、講故事比賽和演講比賽等,增加學生鍛煉口才的機會:提高學習語文興趣,而且能促進學生學到更多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開闊視野,陶冶情操。
(二)增強說話信心,使學生效說。
學生的興趣被激發(fā)了,必然會產生好奇心、好勝心,但在說話能2JhyadGnUcGfi/yaGcbXVQ==力的培養(yǎng)過程中不是一帆風順的。教師面向全體學生,善于引導,積極鼓勵,讓他們相信自己,鼓起說話的勇氣。學生有了自信心,再堅持不懈地努力,就能自覺或不自覺地進行說話訓練。
學生說話要有—種平等、友愛的人際的環(huán)境,有一種相互尊重、彼此信任的氣氛。有的學生在家里或在小朋友中說話自如,滔滔不絕,津津有味,而在課堂上的答話卻很害怕說錯,不敢說,要清除這種心理障礙,首先要建立一個團結友愛、活潑有趣的班集體,使有恐懼感的學生感到老師可敬,同學可親,消除緊張的心理。如《黃山歌》一文中的四幅圖是和課文各段相對應的,是精彩描寫的縮影,學生觀察后分別能說出每幅圖上的主要景物像什么,次要景物有哪些。有的學生還可以把自己游玩時看到的物品的形象自如地描述出來。在這個過程中,有的學生講得流利,我引導同學們報以熱烈的掌聲;有的學生一時說得不流利,不完整,我給以微笑鼓勵,并讓其他同學幫助,使得學生都能輕松自在,大膽訓練。教師應了解學生的性格特征、興趣愛好,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只要學生有進步就加以肯定。
另外,兒童最喜歡有趣的童話故事、動畫片,因此要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閱讀課外讀物,引導學生觀看“大風車”節(jié)目,然后,每周一節(jié)課讓學生把他看到的有趣故事講給大家聽,一起分享快樂。
(三)培養(yǎng)說話能力,使學生會說。
在說話課上,教學生怎么說話,使學生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這是說話訓練的重要任務。
要使學生會說,必須做到:
1.重視朗讀訓練。在學生語言能力訓練中,讀是說的基礎,是把書面語言變成口頭語言的前提,是訓練學生掌握規(guī)范語言的重要途徑。所以平時應引領學生多讀,在讀中感悟語言、積累語言,為發(fā)展語言表達能力打下堅實的口語基礎。
2.教給說話方法。在說話課上要教給學生正確的表達方法,比如,可以給學生提供適當?shù)木涫?。又如,要讓學生按一定條理說,把話說清楚等。如教學《春的色彩》一文時,讓學生說說圖上有什么鳥,然后用“有的……有的……還有的”句式描繪圖中的鳥,最后讓他們談談自己的心情。這樣經常堅持練習,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就能不斷提高。
總之,提高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實際上就是提高課堂質量。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說話訓練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大膽說話訓練的信心,激勵學生個體投入學習,讓每個學生都有訓練的機會。同時,教給學生說話的方法,促進學生形成口頭語言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