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作者根據(jù)高職的培養(yǎng)特點:理論夠用,實際能力強,提出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加強課程建設,優(yōu)化理論教學;實踐性教學形式多樣,方法靈活;改革現(xiàn)行考核辦法,樹立全面考試觀等《傳感器原理》課程教學方法。
關鍵詞: 高職《傳感器原理》 教學實踐 教學改革
1.引言
我國的高等職業(yè)教育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初期,90年代末期得到迅速發(fā)展。其區(qū)別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比較流行的說法是,以職業(yè)崗位(或崗位群)的應職應崗能力為目標制訂教學計劃,并實施教學;且有別于普通高校重視理論教學,而更重視實踐技術或技能培訓,是以培養(yǎng)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為目標的,其培養(yǎng)模式以能力為中心。高職高專傳感器原理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技術專業(yè)學科。各種傳感器及傳感技術,是人們正確獲取各種信息,解決工程、生產及科研中遇到的各種具體問題的手段,該課程是應用電子、工業(yè)自動化、機電一體化、計算機應用等專業(yè)的專業(yè)課,教學方式有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實驗、課程設計)。如何分配兩者的教學時數(shù),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
有位學者說:“教師要向學生釋放知識的能量,首先自己要有豐富的寶藏;要撒布陽光到人心里,自己心中必須先有一輪太陽?!备呗氄n程教育的特點,要求專業(yè)教師既有教學能力,又有該專業(yè)的實際工作經驗。由于目前很多高職都是由原來的職業(yè)高中、中專、技校合并升格而成的,造成大多學?;A課老師多,專業(yè)課老師少,尤其是“雙師型”教師奇缺,解決這個問題的主要途徑有:一是從企事業(yè)單位選調符合要求的人員到學校任教;二是聘請“雙師型”教師兼職教師;三是選派部分專職教師分批到企業(yè)生產一線鍛煉或到條件好的實訓基地進修;四是在高職教學的改革與實踐中,注意培養(yǎng)和造就一批“雙師型”、創(chuàng)新型、高素質的優(yōu)秀教師?;诂F(xiàn)今高職的情況,我認為采取后兩種途徑較為實際。并且通過我校的實踐得到很好的體現(xiàn)。
3.加強課程建設,優(yōu)化理論教學
《傳感器原理》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綜合性課程,本課程系統(tǒng)地闡述了傳感器的基本原理及有關信號測量電路,內容豐富、新穎,既有應用廣泛的結構性傳感器,又有正在發(fā)展的物性傳感器和光導纖維傳感器等。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可以獲得比較全面而系統(tǒng)的傳感器知識,為以后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為了上好一門課,根據(jù)高職教學目標,首先要選好教材。近年來隨著高等職業(yè)教育的進一步發(fā)展,適合高職教學的教材得到飛速發(fā)展,根據(jù)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們選擇梁森等主編的《自動檢測與轉換技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我非常重視每一堂課從內容到形式的設計,往往先選擇合適的傳感器實物導入,首先把該類傳感器的工作原理介紹清楚,而后針對實物進行結構介紹,由同學們來完成對傳感器實物的原理的敘述,最后作總結、補充。任何教材的編寫因為要照顧到各個層面,其內容注重全而精。高職培養(yǎng)目標主要是為本省和當?shù)氐慕洕ㄔO服務,所以要求我們圍繞這一培養(yǎng)目標,要有所側重。浙江省是自動化、儀表制作大省,而本地汽車、摩托車儀表生產企業(yè)較多,汽車、摩托車儀表中所用傳感器為磁電、光電、霍爾傳感器、流量、電容等。根據(jù)這個特點,在教學的安排上加強這方面所用到傳感器的介紹,如磁電、光電、霍爾傳感器,甚至加強磁、光物理知識的介紹,達到學生的理解和學習。
4.實踐性教學形式多樣,方法靈活
4.1實驗室儀器的教學
實驗是《傳感器原理》的基礎,也是實踐性教學最常用的形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其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其實驗內容應是綜合性和設計性的,首先通過綜合性實驗了解各種傳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掌握各種傳感器的參數(shù)的測試方法,加深對課本理論知識的理解;其次通過設計性實驗達到電路方案的分析比較、設計計算、元件選擇、安裝調試等環(huán)節(jié),初步掌握簡單傳感器電路的分析方法和工程設計方法。從元器件選擇、安裝調試等環(huán)節(jié)考慮,我們選擇光電傳感器實驗為設計性實驗內容,通過實驗讓學生掌握常用的光電器件及其基本的應用電路的設計和工作原理。
4.2參觀教學與生產實踐
根據(jù)當?shù)仄髽I(yè)生產傳感器的情況,在學習完某類傳感器的工作原理后,選擇一次參觀教學很有必要,參觀教學也是一種學習,通過參觀進一步了解傳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在實踐中的應用,同時通過參觀學習,既了解傳感器的生產工藝和過程,安裝調試的感性知識,又提高同學們學習傳感器的興趣。條件允許的話,還可讓同學親手安裝調試,體驗生產實踐的操作過程。
4.3課程設計
為了更好地突出課程的應用性特點, 我們安排一周時間進行課程設計的教學內容,它是綜合利用所學傳感器知識完成一個傳感器應用系統(tǒng)設計并在實驗室實現(xiàn)。
其主要目標:
4.3.1通過解決一兩個實際問題,鞏固和加深對常用傳感器的結構、原理、特性的認識和基本知識的理解,提高綜合運用課程所學知識的能力。
4.3.2培養(yǎng)根據(jù)課題需要選學參考書籍,查閱手冊、圖表和文獻資料的自學能力。通過獨立思考,深入鉆研有關問題,學會自己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
4.3.3通過實際電路方案的分析比較、設計計算、元件選擇、安裝調試等環(huán)節(jié),初步掌握簡單傳感器電路的分析方法和工程設計方法。
4.3.4掌握常用儀器設備的正確使用方法,學會簡單傳感器控制電路的實驗調試和整機指標測試方法,提高動手能力。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課題任務。
4.3.5了解與課題有關的電子線路及元器件工程規(guī)范,按課程設計任務書的要求編寫設計說明書,正確反映設計和實驗成果,正確繪制電路圖等。
4.3.6培養(yǎng)嚴肅認真的工作作風和科學態(tài)度。通過課程設計實踐,逐步建立正確的生產觀點、經濟觀點和全局觀點,獲得初步的應用經驗,為以后從事生產和科研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礎。其成績評定按以下標準執(zhí)行:理論設計方案,演示所設計的系統(tǒng),總成績40%;設計報告,占總成績20%;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占總成績的30%;考勤情況,占總成績的10%;考核成績分為優(yōu)、良、中、及格和不及格。
5.改革現(xiàn)行考核辦法,樹立全面考試觀
考試是教育效果測量的主要形式,也是教學達標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同時其結果對教師的組織教學工作起重要的作用。
5.1在考試考核方法選擇方面
常規(guī)的考試方法是教師出題或建立試題庫,采用閉卷形式,而且所考的內容往往是記憶的理論知識點,學生只要死記硬背住,就能獲得較高的分數(shù)。造成同學平時學習不用功,考前臨時抱佛腳,其結果使得很多高職高專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枯燥乏味。針對傳感器原理課程是一門應用型課程,其考核也應體現(xiàn)這一特點。我們采用其一,開卷筆試(期中考試、期末考試),其考核內容為分析一些含傳感器的實際應用電路,要求分析其工作原理;或采用學過傳感器原理畫出設置圖,畫出設計應用電路原理框圖,簡要說明檢測、控制系統(tǒng)的工作原理。其二,采取論文、設計、調研報告與答辯相結合等方法實現(xiàn)對學生的考核(沒有課程設計)。
5.2學生課程成績的評判
根據(jù)以上的考核辦法,成績的組成也應充分體現(xiàn)考核方法的多樣化,并合理分配各考核方法所占比例,組成傳感器原理課程的最后成績如下表。
注:對于已安排課程設計的,論文、調研報告可以實驗操作形式考核定成績。
6.結語
經過對2008、2009、2010屆高職學生《傳感器原理》課程的教學實踐,可以看到學生對學習該課程的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教與學的互動性提高了,而且學生畢業(yè)設計的大多選有關傳感器內容的,更重要的是畢業(yè)生畢業(yè)后能較快適應角色,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
參考文獻:
[1]李濱孫.樹立新時代正確的人才觀,質量觀和教學觀加快高職高專教學改革與建設[J] .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2(2).
[2]劉陸平.關于高職高專電工電子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北京,科技咨詢導報,2006(18).
[3][日]高橋.清編, 顏生先,石永富譯.傳感器技術入門 . 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1985.
[4]梁森等.自動檢測與轉換技術.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6,2.
基金項目:浙江省教育廳:項目基于嵌入系統(tǒng)的微型監(jiān)控服務器開發(fā)及應用(Y201119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