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認為,根據(jù)課程標準要求,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除了學習生字、詞語之外,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初步的整體感知能力、理解句子的能力、概括能力及模仿和創(chuàng)新能力,通過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水平。
關鍵詞: 小學中年級閱讀教學 整體感知 概括能力 讀寫結合
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除了學習生字、詞語之外,還應該讓學生學會什么?筆者認為,根據(jù)課程標準要求,還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激發(fā)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和習作能力。
一、利用導入課文環(huán)節(jié),引發(fā)閱讀期待,培養(yǎng)閱讀興趣。
閱讀期待,是一種探究未知、迫切求索的心理狀態(tài),也是閱讀教學得以有效展開的前提條件和閱讀動力的來源。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導入這個環(huán)節(jié),通過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引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調(diào)動學生閱讀的興趣。譬如,執(zhí)教《“東方之珠”》一文,筆者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二年級的時候,咱們學過一篇課文——《東方明珠》,今天要學習的課文是‘東方之珠’。那么‘東方之珠’和‘東方明珠’是不是指同一個事物呢?”當學生回答出,“東方明珠”是上海的廣播電視塔,“東方之珠”是指香港。筆者又趁機拋出第二個問題:“為什么把香港叫做‘東方之珠’呢?咱們通過朗讀課文,來尋找答案吧。”于是學生興致勃勃地投入到閱讀活動中。
二、通過默讀課文,培養(yǎng)初步的整體感知能力。
在閱讀教學中,整體感知能力是閱讀教學中應著力培養(yǎng)的目標之一?!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痹陂喿x的“階段目標”中,也強調(diào)“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筆者執(zhí)教《“東方之珠”》第2課時,是這樣逐步引導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整體感知的:這篇課文是從哪三個方面向我們介紹香港的?請同學們默讀第1自然段,從中找出關鍵詞語來回答這個問題。學生很快回答出是從迷人的沙灘、著名的公園、繁華的街市三個方面來介紹香港的。緊接著,筆者又要求學生“對號入座”,找出與“沙灘”、“公園”、“街市”相對應的自然段;最后,安排學生朗讀最后一段,思考這段話在文中的作用,啟發(fā)學生明白這句話是對全文的總結,同時也點明題目是文章的點睛之筆。至此,學生領會了課文“總——分——總”的寫作思路,對《“東方之珠”》一文的主要內(nèi)容和構思特點,已經(jīng)了然于胸。
三、抓住關鍵詞,輻射前后,培養(yǎng)學生理解句子的能力。
段落中的有些詞語非常關鍵,抓住這個詞語可以輻射前后,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句子,弄清前后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如《“東方之珠”》第2自然段第1句話中的“好地方”就是一個關鍵詞。抓住這個詞語可以引出下面兩個問題:“為什么說淺水灣是個旅游、度假的好地方?”“在這個好地方,游客得到了怎樣美好的享受?”提出第一個問題,目的是引導學生找出“浪平沙細”、“陽光和煦”兩個詞語,這是地方“好”的原因;提出第二個問題目的是讓學生理解“好地方”后面的那個長句子,這個句子主要寫游人來到淺水灣得到的美好享受,是對“好地方”的生動描寫,是地方“好”的具體體現(xiàn)。第1句是概括寫,第2句則是緊接著第1句進行具體描寫。朗讀第2句時,要引導學生從句中的“金色的沙灘”、“輕柔的海風”、“浪濤拍岸的聲響”幾個詞組展開想象,體會淺水灣景色的優(yōu)美宜人;從“漫步”、“沐浴”、“傾聽”這幾個詞語體會游人無比愜意的感受,還可進一步引導學生用“心曠神怡”、“流連忘返”等成語來概括游人的這種心理。在教學中,經(jīng)常使用這種“抓關鍵詞,輻射前后”的閱讀方法,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理解句子或一段話的內(nèi)容及其邏輯關系的能力。
四、借助對段落的誦讀賞析,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
段落的朗讀賞析是第二學段閱讀教學的重點之一。教師應善于抓住課文中典型的、精彩的段落,引導學生進行朗讀、品味,體會段落的主要意思,借助對段落的閱讀、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如《“東方之珠”》第3、5自然段就是中心句位于段首的典型段落。教學這樣的段落,要指導學生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根據(jù)學生對段落的整體印象,找出能概括全段意思的那句話,即中心句。抓住了中心句,就理解了該段話的主要意思,就可以用這個句子來概括這段話的內(nèi)容——這是第一個“回合”,完成了對段落內(nèi)容的感知。第二個“回合”應當探究段落的表達方法,即引導學生想想后面的句子是如何圍繞這個中心句展開具體描寫的。如第3自然段圍繞“香港的海洋公園舉世聞名”這個中心句,選取了“海洋劇場”里的海豚、海獅作為描寫對象,重點寫了它們精彩的表演,以此來說明香港海洋公園的“舉世聞名”。這種從形式到內(nèi)容,又從內(nèi)容到形式的閱讀訓練程序應用于閱讀教學中,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
五、踐行“讀寫結合”理念,培養(yǎng)學生的模仿和創(chuàng)新能力。
閱讀是吸收、積淀、內(nèi)化,作文是傾吐、運用、表達。閱讀不只是為了理解、欣賞語言文字,從寫作的角度來看,閱讀更應為寫作打好基礎。為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教師務必要在閱讀教學中踐行“讀寫結合”的理念,走“讀中學寫”之路,讓寫作能力與閱讀能力同步提高,協(xié)調(diào)發(fā)展。模仿是提高習作能力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學習一篇課文,可以抓住其中典型的句、段,指導學生進行寫話訓練。如教學《“東方之珠”》一文,筆者先后指導學生進行了句、段的仿寫訓練:仿照“香港的海洋公園舉世聞名”一句寫話,學生說出了“我國的萬里長城舉世聞名”、“臺灣的蝴蝶谷舉世聞名”等句子;仿照“它們有的頂球,有的鉆圈,有的舉重,有的嬉水跳躍,游客不時被逗得開懷大笑”這樣一個排比句,學生對課間活動時的場景進行了生動的描寫;仿照課文第5自然段的寫法,圍繞“一到春節(jié),集市上就熱鬧起來”這句話,學生描寫了集市熱鬧非凡的景象。這種讀中學寫的方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閱讀教學中見縫插針,堅持不懈地進行寫話訓練,可以迅速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
[2]楊艷君.利用閱讀期待,提高閱讀實效[J].閱讀教學研究,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