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互動式教學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發(fā)揮主導作用,促進教師與學生雙向之間的交流,在課堂上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從而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營造出一個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增強教學效果。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 互動式教學 多媒體技術 文章主線 貫穿游戲
小學語文教學的對象是正處于充滿好奇心的小學生,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根據(jù)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通過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來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與主動性。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也成為課堂教學生命力的源泉。教師應借助于各種途徑,與學生進行雙向溝通,讓學生通過觀察和體驗來獲得認知的提升,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一、充分以學生為主體,開展互動式教學
互動式教學在互動中一方為教師,另一方為學生,使學生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由于一些課文背景時代久遠或人物角色紛雜,學生難免理解容易混淆,對教學也產(chǎn)生了一定的障礙,采用互動式教學可以很好地化解這種矛盾。以學生為主動的互動式教學方式中包括課本劇和課堂討論。例如:在教學《司馬光砸缸》時,就可以采用課本劇的方式進行課堂互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首先可以選擇多個同學扮演各個人物角色,學生在這個時候就會主動去思考課文中每個人物角色的個性和特點。直觀的課本劇使學生得到了更清晰的教育,當問及課文中人物特點時,學生通??梢院芎玫乜偨Y(jié)出來。課堂討論通常分為同桌討論和小組討論,學生通過交互彼此的觀點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對課文有更全面的理解。在《鳥的天堂》一文中,作者兩次穿越鳥的天堂,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圍繞這一主旨,教師可指導鼓勵學生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進行相同主題文章的搜索。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較大,方便快捷,為學生掌握信息提供了新的方式。與此同時,教師應指導學生統(tǒng)籌,在語文的學習過程中滲透多維的教學方法。
二、利用多媒體技術,在再現(xiàn)情境中互動
小學生的思維還在形成與發(fā)展階段,對于課文中一些比較抽象的事物,只能是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而難以形成具體的表象,也就更無法形成記憶。如果把多媒體技術搬到教學中去,再現(xiàn)其中的情景,就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例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表現(xiàn)了李白與孟浩然之間的那種依依不舍的深情。但由于小學生對生活的感知還比較淺,因此對這首詩的理解,不可能很具體、深刻。如果只是一味地講解,學生只能是被動地接受。我們巧用多媒體的圖像效果,再配上古樂《送別》,學生在此情此景中便會這樣想象:在一個春光明媚下午,李白和年長他的老友孟浩然在黃鶴樓辭別,依依不舍地述說著離別的話語,并且互相勉勵。好像分別的情景就在自己眼前,李白望著孟浩然乘坐的船越走越遠,心中難過極了。朋友的小船看不到了,只看到那浩浩蕩蕩的長江水滾滾地向天邊流去……此時,我們不需要花過多的言語去描述,而學生通過身臨其境的感受和體驗,便可以體會到李白與孟浩然那種真摯的友情。
三、抓住文章的主線,在探究課文中互動
小學語文教學中,文章的主線是引導學生進行深入閱讀的重要因素,因為只有抓住了文章的主線,才能串起文章的重要內(nèi)容。文章主線的確定不僅是對主要信息的獲取和重新組織,而且可以在探究中確定主線,不僅可以讓閱讀教學有的放矢,引導學生在閱讀時抓住主要線索和情節(jié),而且可以在探究中將主線賦予實際的內(nèi)容。例如:以記敘為主的文章中,人物性格特點的塑造是作者的著力點,也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但人物性格的特點往往不是直接放在文章的文字中,讓你一讀就能理解的,而是通過情節(jié)的發(fā)展,環(huán)境的烘托或者作者刻意使用的表現(xiàn)手法表現(xiàn)出來的。唯有此,才能使得人物的性格具有合理性和生動性。反復閱讀文章的重點內(nèi)容,引導學生去探究人物的性格特點,是閱讀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人物的性格特點,最主要的體現(xiàn)就在于情節(jié)的發(fā)展,反復閱讀文章,抓住重要內(nèi)容,引導學生對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等方面的描寫進行討論和研究,自然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就可以達到一個更高的水平。
四、教學中貫穿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互動
語文游戲化教學采用了豐富多樣的方法,讓孩子們在唱唱、跳跳、聽聽、畫畫、玩玩、學學中獲得知識。語文課堂教學中孩子們最喜歡扮演課文中的角色,表演課文中的情節(jié)?!缎◎蝌秸覌寢尅芬徽n就是在表演課文的游戲中進行教學的。扮演小蝌蚪的孩子把雙手放在身體后當尾巴,快活地游來游去,扮演青蛙的孩子則一蹦一跳地前進。從這兩種不同的扮演方式中,可以看出孩子們已經(jīng)掌握課文中的描寫:小蝌蚪是“甩著長長的尾巴快活地游來游去”,青蛙是“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在荷葉上”。當孩子們表演找到媽媽時,他們七嘴八舌地說:“瞧!長著一張寬嘴巴?!薄坝幸粚Υ笱劬??!薄皩α耍α?,這次準沒錯,一定是我媽媽?!边@段話是孩子們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即興“創(chuàng)作”的。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他們既知道了青蛙的外形,又懂得了看問題要全面的道理,把整篇文章融會貫通了。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互動式教學,是對教學方法及教學觀念的改革,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新教學理念?;咏虒W加強了師生間的交流,增強了師生的情感,并且提高了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交流能力,為小學生以后的學習生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姜承俊.淺析互動式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開展[J].教育界,2012(02).
[2]李芳.小學語文互動式教學[J].大觀周刊,2011,(24).
[3]苗國香.試議小學語文互動式教學[J].金色年華(下),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