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3日,現(xiàn)年72歲的約阿希姆·高克(Joachim Gauck)在德國聯(lián)邦議院和參議院全體大會上宣誓,正式就任德國第11任總統(tǒng)。根據(jù)德國政體,總統(tǒng)只是虛職,但高克的當選卻在德國政壇引起了轟動,這與其獨特成長歷程、當選背景以及復雜的婚姻生活有關。
東德經歷
高克于1940年1月24日出生于前東德城市羅斯托克。二戰(zhàn)期間,高克的父親在希特勒海軍中任上尉,戰(zhàn)后成為船塢檢查員。1951年,由于歷史問題,蘇聯(lián)占領軍以間諜罪名逮捕了他,并將其流放到蘇聯(lián)的西伯利亞。這種經歷使高克幼小的心靈對當時的東德政權產生了嚴重不滿,甚至因此拒絕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成年后,由于其家庭與身份的原因,他想從事德國研究和成為記者的心愿均不能實現(xiàn)。最后,高克在家鄉(xiāng)的羅斯托克大學選擇了當時很少有人愿意研修的神學,畢業(yè)后被分配到瀕臨波羅的海的梅克倫堡州一個小村莊中擔任牧師。
在無神論主導的東德社會,教會生存艱難,高克和其他的牧師一樣,一直受到當局的監(jiān)視。20世紀80年代末,東德爆發(fā)了大規(guī)模的群眾運動。1989年9月,高克和其他人共同創(chuàng)辦了一個反對派團體“新論壇”,并擔任發(fā)言人,結果被當成“國家的敵人”起訴。但一個月后,執(zhí)政的統(tǒng)一社會黨總書記昂納克辭職,對“新論壇”的起訴也被撤銷,高克幸免入獄。在隨后舉行的自由選舉中,高克被選為議會議員。不過,由于兩德迅速統(tǒng)一,民主德國政府消亡,高克的議員只當了一天便正式宣告結束。
高克的政治聲譽其實主要來自于他的另一項事業(yè),即主持了對東德秘密警察機構(史塔西)的揭露工作。史塔西建立了一個極其龐大的情報網絡,迫使各行各業(yè)的人士成為告密者,為東德1800萬人口中的600多萬人建立了秘密檔案。在兩德統(tǒng)一前夕,史塔西開始大量銷毀各種密檔,人工雙手撕毀的資料就裝滿了1.6萬個麻袋。對這些密檔的清理、公開成為柏林墻倒塌后清算前東德政權罪行的重要內容。在兩德合并前東德最后一次人民代表大會上,高克受命對這些秘密警察檔案進行清理。1990年10月兩德統(tǒng)一后,時任總理科爾繼續(xù)任命高克為這個部門的負責人,任職時間達10年之久。
在此期間,高克以其出色的工作為無數(shù)關注自己在東德時期密檔的人提供了幫助,以至于這個檔案館被人們稱為“高克機構”,“高克”本身也成了一個俚語動詞——被高克,成為一個人出任公職時調閱其以前檔案的一個代稱,而高克本人也獲得了“秘密警察獵手”的綽號。更重要的是,通過掌管和揭露秘密警察檔案,讓高克堅定了他一貫主張的“自由”、“人權”理念。2003年,從政府職位上退休后的高克擔任 “拒絕遺忘——為了民主”協(xié)會的主席,該協(xié)會致力于反對種族主義,并針對德國歷史上的獨裁政權開展教育工作。由于他的貢獻,高克多次被授予各種榮譽獎章。
“更好的總統(tǒng)”
這種民主的倡導者身份為高克進軍總統(tǒng)寶座積累了資本。2010年,時任德國總統(tǒng)霍斯特·克勒因發(fā)表有關海外駐軍的不當言論宣布辭職,高克被社民黨和綠黨共同推舉為總統(tǒng)候選人,但失利于默克爾及其聯(lián)盟黨推舉的候選人武爾夫。然而,落選的高克并不孤獨,主流媒體《明鏡周刊》將高克作為封面人物,并附以標題“更好的總統(tǒng)”,他還成為德國最重要的媒體獎——金雞獎政治類別2010年度獲得者。勃蘭登堡州州長普拉策克在頒獎典禮上致詞,他稱贊高克:“他讓很多公民震撼,他吸引了很多公民;他是啟蒙者,也是民主的導師。他在用心和理智講話?!?012年,高克出版了一本新書,呼吁在全球范圍內捍衛(wèi)自由和人權。
高克的總統(tǒng)夢并沒有耽擱太久,因為武爾夫任職總統(tǒng)不到兩年就出了問題。2011年底,武爾夫爆出了一系列丑聞,當這些丑聞逐步曝光之后,這位德國總統(tǒng)還向一家報社施壓,希望他們不要報道自己的丑事,結果又惹上了“干涉媒體報道自由”的麻煩。面對各方的巨大壓力,武爾夫于2012年2月17日被迫宣布辭職,成為德國在位時間最短的總統(tǒng)。
德國人之所以對武爾夫窮追猛打,源于德國政治中對道德因素的重視。根據(jù)透明國際的數(shù)據(jù),德國每年都位居最為清廉國家的前列。對于德國總統(tǒng),在道德上更有著特殊要求。雖然該職位并不掌握國家實權,但其象征性意義反而要求任職者具備較常人更高的道德標準。就像有的媒體所指出的那樣:“總統(tǒng)應該是一個道德模范,為這個道德模范越來越稀缺的世界指明方向?!痹诖似诖?,德國總統(tǒng)人選理應是一個有“道德潔癖“的圣人,而武爾夫的言行恰恰“破壞了德國的理想”,他的下臺因此不可避免。
由于武爾夫令人失望,人們再次將目光聚向高克。盡管高克沒有參加任何黨派,但在很短的時間內,執(zhí)政聯(lián)盟、社民黨和綠黨等5個議會黨都決定聯(lián)合支持高克,包括原來持反對意見的總理默克爾也改變了看法。作為一個無黨派的候選人,獲得如此多的支持,在德國歷史上尚屬首次。此前的民調顯示,80%的德國民眾對高克表示信任,近50%的民眾也希望高克能勝利獲選。許多媒體在描述高克時,不但肯定其“民主”和“責任”,還贈以“正直”、“道德權威”等美譽。德國社會普遍希望高克能夠利用他的新工作扭轉人們對克勒、武爾夫等人先后辭職的負面看法,“教導權力人士遵守職業(yè)道德并忠誠于國家”。
意味深長的東德組合
由于總理默克爾同樣來自東德,一些分析認為,高克與默克爾的這對“東德組合”將改變德國。德國統(tǒng)一是在西德主導下實現(xiàn)的,東德事實上是一個被統(tǒng)一、被救濟的對象,當時有大批來自西德的政治家曾前往東部擔任州長和黨派領導人。但現(xiàn)在情形逆轉,東德各聯(lián)邦州領導人幾乎全是“東德幫”,中央政府層次中“產自”東德的政治家也越來越多,此次更是出現(xiàn)了總統(tǒng)、總理全是東德人的局面。德國媒體評論稱,兩名東德人成為德國領袖,意味著東西德合并和融合取得巨大成功。3月18日,聯(lián)邦議院議長拉默特這樣評價高克,“他的當選是德國東部和西部在共同發(fā)展中不斷取得進展的標志”。由于德國東西部之間仍然存在發(fā)展差異,高克當選總統(tǒng)應該更有利于促進這個問題的解決。
而高克率直敢言的作風更增加了人們對他的期待。2001年,高克曾加入德國公共電視臺,成為一檔訪談節(jié)目的主持人。他在工作中就以“作風公正”而聞名,常常對社會與時事問題直言不諱。而且,他的牧師經歷給予其一種“克里斯瑪”(神賦予的魅力)式的特質,他善于激勵別人,其思想、行動和言詞充滿感情,有一種“傳教士式的情緒主義”。其傳記作者蘭古思也說:“高克是那種能夠通過演講打動別人的人,而這是默克爾做不到的?!庇械聡襟w對民眾進行了一項調查,發(fā)現(xiàn)有75%的民眾對高克在解決自由和民生問題方面寄予厚望,65%的民眾希望高克能夠帶領德國抵抗金融危機。
也有人擔心他保守的政治觀點,盡管高克將自己形容為“開明的偏左保守派”。例如,當2011年“占領華爾街”運動席卷全球、對資本主義怨聲四起時,高克卻抨擊這些指責“愚蠢至極”。當?shù)聡?022年前徹底放棄核電時,高克則有些不合時宜地批評民眾的核恐慌“令人難以接受”。更要緊的是移民問題,他多次宣稱德國部分地區(qū)移民過多,應該收緊移民政策。對此,有媒體評論稱,盡管高克過去因維護民權獲得聲譽,但他將成為德國歷史上最保守的總統(tǒng)。
但我們也必須看到,由于德國總統(tǒng)并無實權,高克對實際政治運作的影響其實相當有限,他上任后的首要任務還是改善總統(tǒng)本身的形象,恢復總統(tǒng)一職的“尊嚴”以及民眾對這一職務的贊賞。事實上,高克在就職講話中已調整了其有關移民的觀點,特別承諾了要致力于外來移民的融合。
有爭議的第一夫人
媒體之所以關注高克成為德國的新總統(tǒng),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婚姻問題。20年前,高克就和原配格希爾德感情破裂。之后二人一直分居,但沒有辦理離婚手續(xù)。2000年,高克在紐倫堡的一次演講中認識了比自己小20歲的《紐倫堡人報》女記者丹妮爾-夏迪特,兩人見面后即墜入愛河。由于高克常在柏林生活,而夏迪特在紐倫堡工作,兩人經常處于“兩地分居”的狀態(tài),每逢周末才有時間團聚,夏迪特因此被德國媒體戲稱為高克的“周末女友”。
德國人雖然對官場的職業(yè)道德與操守十分看重,但對婚姻問題卻相對寬容。德國前總理施羅德曾經結過4次婚,德國現(xiàn)任總理默克爾也是“梅開兩度”。就連剛辭職的前任總統(tǒng)武爾夫,也是離婚再娶,德國民眾對此并未苛求,直到發(fā)現(xiàn)其有貪污和濫用職權的嫌疑才逼其下馬。但高克仍然面臨一個問題,即在原配格希爾德和女友夏迪特之間,誰才是德國的第一夫人?從法律意義上說,并未與高克正式離婚的格希爾德才是名正言順的第一夫人,但搬入總統(tǒng)府的卻是他的同居女友夏迪特。更讓人擔心的是格希爾德先前的一段話,她在高克當選后表示:“我沒有同意(離婚),為什么這事件突然變得如此重要?要知道當前社會接受不同形式的婚姻關系?!?br/> 有輿論認為,高克今年6月將前往英國出席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紀念日等重要外交活動,如果將來攜帶沒有名分的第一夫人前往,將會有欠莊重,甚至“有辱國格”。有輿論建議高克和原配離婚,然后名正言順地迎娶女友夏迪特。議員蓋斯就對媒體公開表示,聯(lián)邦總統(tǒng)高克應“盡快理順私人生活”。當然,在一些人眼里這并不是大問題,比如德國外交部長韋斯特韋勒就力挺高克,稱高克的“感情生活”只是私人事件,和任何人都沒有關系。
或許意識到自己也有不足,高克在就職演說中也表示,德國并沒有選舉出一個救世主,或一個圣人,一個天使,而只是從德國中間部分挑選出來一個人。他強調自己仍需打磨,并不能完成民眾希望他完成的所有事情。高克是否能夠修復人們心目中的德國總統(tǒng)形象,仍需拭目以待。
【責任編輯】林 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