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高職院校管理系統(tǒng)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學質量管理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同時它也是衡量院校所有具體工作的指標。因此,作為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管理工作是否到位直接影響到院校的綜合能力水平。本文就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管理的意義以及怎樣做好此項工作進行分析說明。
關鍵詞:教育質量 教學質量管理 教學質量設計 教學質量控制 教學質量改進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1(a)-0160-01
作為高職院校來講,首要目標為培養(yǎng)高素質的人才并輸送到社會需要的崗位,教學質量管理是達到此目標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學質量管理也成為高職院校學校管理中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
本文作者認為以上觀點都有合理之處,但比較片面,不能完全體現(xiàn)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的標準。首先,教學質量標準,長久以來并沒有一個固定模式,是因為在不同的情況下,標準往往會有所改變,它常常是應社會提出來的新的教學要求、任務、重點,也即新的人才觀、質量觀以及社會向高職院校提供的各種教學條件的變化而變化的。不同的地區(qū)、不同的院校,教學質量標準通常也不會完全一樣。因此,在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管理過程中,應該根據(jù)本校目前的質量標準執(zhí)行具體工作。本文就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管理的意義以及怎樣做好此項工作進行分析說明。
1 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管理的重要意義
1.1 解決高職院校的基本矛盾
作為高職院校其結構比較復雜,因此也存在著很多矛盾,比如辦學經費與辦學規(guī)模的矛盾,教與學的矛盾,教學、科研與開發(fā)的矛盾等等。究其原因,還是由于教學對象和培養(yǎng)目標之間的矛盾產生的,因此此矛盾為高職院校的基本矛盾。
教學對象即進入院校學習的學生;培養(yǎng)目標即通過高職院校的教育,把進入院校學習的學生培養(yǎng)成為高素質,德智體全面發(fā)展,具備社會所需技能的人才。因此,解決這一矛盾的唯一途徑,通過教學的質量管理,提高教學水平,提升教學能力,從而培養(yǎng)出具有高等教育程度,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1.2 高職院校教育實踐過程中,總結出的經驗說明了教學質量管理的重要性
通過回顧高職院校的教育實踐歷史,不難發(fā)現(xiàn)。當學校開始重視質量管理。并把其應用到教育中的時候,會促進高職院校中教師的積極性,通過努力提高教學質量,把握社會的人才需求并培養(yǎng)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并不斷的自我提升,提高教學效率,為社會培養(yǎng)出大量的高素質人才;相反,當高職院校對質量管理不重視,則會出現(xiàn)部分教師的得過且過的行為,認為只要能夠上完自己的課就算交差,對自身和學生都沒有過高的要求,相應學生也會出現(xiàn)散漫的情況,因此會造成人才綜合素質不過關,嚴重點說就是誤人子弟。
1.3 由于大部分高職院校的師資力量比較薄弱的現(xiàn)狀決定的
《中國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綱要》中有明確要求:“要全面提高教育質量”。這里所說的提高教育質量,其中最主要的是把教學質量提高上來。高職院校來說其主要工作為教學,另外還有開發(fā)和科研,但由于開發(fā)和科研能夠幫助教師評職稱,搞創(chuàng)收,因此某種程度上有些高職院校對開發(fā)和科研的重視程度要高于教學,師資力量薄弱的學校更是如此。這就形成本末倒置的現(xiàn)狀。教學質量管理的重視,能夠糾正此錯誤現(xiàn)狀,使高職院校的教師對教學重視起來,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從而在根本上提高教育質量。
2 如何有效地進行教學質量管理和如何在教學中實踐進行
通過對我國現(xiàn)階段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管的分析,結合教學史中總結出的經驗,筆者認為應從教學質量管理的設計、控制以及改進三個環(huán)節(jié)入手。
2.1 認真做好教學質量設計
要卓有成效地進行教學質量管理,首先就得認真做好教學質量設計。
教學質量的設計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1)建立衡量教學質量的標準和指標體系,即對教學過程及其效果的質量特性進行識別、分類和衡量,確定教學質量目標和質量要求,明確制約教學質量的主要因素; (2)指定管理和操作計劃,即為實現(xiàn)教學質量目標指定管理和操作程序,其中包括質量改進的計劃、組織和活動。
對教學過程及其效果的質量特性進行識別和分類,是教學質量設計的首要環(huán)節(jié)。我國高等教學質量觀強調以下三個方面:(1)堅持德、智、體各方面素質全面發(fā)展的觀點;(2)堅持每個學生都得到發(fā)展的觀點;(3)堅持傳授知識和發(fā)展能力相統(tǒng)一的觀點。
2.2 做好教學質量控制工作
在有良好的質量設計的前提下,嚴格的質量控制也必不可少,這是質量管理順利進行的不要條件,也是質量設計達到預期目標的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
教學質量控制手段是通過對目前的教學質量進行測量,并與教學質量標準進行比較,對于之間的差異進行科學的分析,找出原因并采取必要措施進行調節(jié)。對于教學質量控制,曾有研究人員將其分為四個步驟。
(1)選擇教學質量控制對象,即對那些環(huán)節(jié)和因素進行控制。在一個特定階段,教學質量控制不能對所有的特性和環(huán)節(jié)進行控制,也沒有必要。因此只要選取在本階段內的主要矛盾點進行控制即可;(2)針對要控制的對象,選擇測量手段,并進行實際的測量;(3)對實際測量的結果與教學質量標準進行比較,找出差異,并分析產生差異的原因。此步驟需要質量管理人員和任教老師共同完成;(4)針對差異以及產生差異的原因,采取有效地措施進行調節(jié)。
以上四個步驟中,對于質量控制對象的選擇和測量,是教學質量控制的必要前提,因此過程要嚴謹執(zhí)行,不可疏忽;差異的分析以及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的過程,是改進的關鍵,也是教學質量控制實際實施的步驟。
2.3 不斷實施教學質量改進
“改進”意味著“突破”。教學質量的改進,就是使教學質量水平達到新高度的過程。教學質量的改進主要不是針對質量差異,而是針對教學中長期存在的質量問題,采取措施從根本上改變現(xiàn)狀,使教學質量上一個新臺階,這是非常規(guī)性的質量工作。
在高校教學質量系統(tǒng)中,有些質量問題的癥狀不明顯,其影響不易被發(fā)覺,不立即采取措施也過得去,但如果長期不采取糾正措施就會嚴重影響學校的素質、效益和競爭力。
教學質量改進的過程可分為以下幾個步驟:(1)必要性與可行性論證;(2)選擇突破口標;(3)組織落實;(4)增強教學質量意識;(5)采取措施,貫徹落實;(6)在新的水平上控制質量。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管理,是一個循序漸進逐步完善的過程,中間不免有困難和過失。因此,要完成教學質量管理工作,需要管理者、教師以及一切資源的共同作用,忌急功近利。也不可能單憑某個人或者某種方法就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唯一的途徑是全體人員同心協(xié)力的努力,堅持不懈的堅持科學嚴謹?shù)慕虒W質量管理理念,才能真正的實現(xiàn)提升教學質量目標。
參考文獻
[1]中國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綱要[J].人民教育,1993(4).
[2]冒榮,劉義恒.高等學校管理學[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7:181.
[3]冒榮,劉義恒.高等學校管理學[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7:184.
[4]冒榮,劉義恒.高等學校管理學[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7: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