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計背景:
數(shù)學練習課是數(shù)學學習的重要課型。練習課既能及時反饋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也能有效地指導教師及時調整教學方式。如果一味地重復練習,會讓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感覺單調、枯燥,不能讓學生感受到收獲的快樂。例如,在“用比例解決問題”的練習課中,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分層設計,由淺入深,真正實現(xiàn)練習課的功能。
教材分析:
本節(jié)練習課是在學生掌握了正比例、反比例的意義,明確了什么是正、反比例關系,初步學會用正、反比例解決問題的基礎上學習的。用比例的知識解決問題是小學階段很有代表性的一類解決問題,在將來的學習中也應用廣泛。我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在設計時主要圍繞兩個方面進行:1.如何讓學生很清晰地找到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并正確判斷它們成正比例還是反比例;2.理解如何根據(jù)正、反比例的意義,把相對應的兩組數(shù)的比值或是乘積相等列方程。這既是學生學習中的難點,又是教師教學中要突破的難點。同時,每個題組后面的分析都是為了幫助學生突破這個難點。
學情分析:
學習了正、反比例的意義,有的學生在判斷上還是有一定的困難,因為涉及對數(shù)量關系的綜合理解和描述。在應用比例的知識解決歸一、歸總問題的時候,有的學生還是不理解列方程的依據(jù)。通過本練習課中設計的題目后面的詳細分析,學生在解題方法上有了進步。學生對題組一、題組二的相關練習解答情況較好,而對題組三、題組四的相關練習,多數(shù)學生錯在對比例的正確判斷上,有些學生是沒仔細想清楚就作答,尤其是在作答題組四時,有些中下水平的學生思維混亂。因此,在練習課時,教師應把這一難點還原到對具體數(shù)據(jù)的兩個數(shù)關系的分析上,要有側重點和難點的突破。
教學目標:
1.掌握正比例及反比例的意義,能熟練地進行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量的判斷。
2.熟練掌握用正、反比例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能正確地用比例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基礎練習
?。▽W生獨立完成,并進行匯報、分享、評價)
1.題組一中各題的兩種量是不是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關系?
題組一:
?。?)速度一定,路程與時間。
?。?)被除數(shù)一定,除數(shù)和商。
(3)《小學生作文》的單價一定,總價和訂閱的數(shù)量。
?。?)圓柱體積一定,圓柱的底面積和高。
?。?)書的總頁數(shù)一定,已經(jīng)看的頁數(shù)和未看的頁數(shù)。
師(小結):判斷兩種量成正比例還是成反比例,關鍵是什么?
【設計意圖:復習正、反比例的意義,為用比例知識解答正、反比例的問題做好充分的知識儲備?!?br/> 2.先填表,再回答問題。
題組二:
?。?)一輛汽車行駛的時間和路程如下表。
根據(jù)“路程÷時間=速度”,判斷:( )一定,( )和( )成( )比例關系。
?。?)運一批貨物,每天運的噸數(shù)和需要的天數(shù)如下表。
根據(jù)“每天運的噸數(shù)○需要的天數(shù)=這批貨物(一定)”,判斷:“每天運的噸數(shù)”和“需要的天數(shù)”成( )比例關系。
【設計意圖:鞏固用
/2MJtY1adhjdKi10fZIXSxQa1daSKh1aSYf8f0qIe8Y=正、反比例知識解決問題的思路,為實際應用做好鋪墊?!?br/> 3.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
題組三:
?。?)王叔叔開車從甲地到乙地,前2小時行了100千米。照這樣的速度,從甲地到乙地一共要3小時,甲、乙兩地相距多遠?
分析:題中相關聯(lián)的兩種量是________和________,它們成_______比例。它們的________是一定的。
?。ㄕ埬愀鶕?jù)比例關系列比例式,不解答)
?。?)王叔叔開車從甲地到乙地一共用了3小時,每小時行50千米,返回時每小時行60千米,返回時用了多長時間?
分析:題中相關聯(lián)的兩種量是________和________,它們成_______比例。它們的________是一定的。
?。ㄕ埬愀鶕?jù)比例關系列比例式,不解答)
【設計意圖:對比用正、反比例解答問題過程的共同點,加強正、反比例知識間的聯(lián)系。】
?。?)張倩用電腦練習打字,前4分鐘打了60個字,照這樣計算,一篇900字的文章一共需要打多長時間?(列式解答)
(4)張倩打一篇文章,原本每分鐘打20個字,30分鐘打完,現(xiàn)在每分鐘打25個字,多長時間能打完?(列式解答)
師(小結):用比例知識解答實際問題時步驟如何?
?、僬蚁嚓P聯(lián)的量;
?、谂袛喑墒裁幢壤?;
?、劢?,設;
?、芰惺浇獯?;
⑤檢驗。
【設計意圖:強調解題過程的完整性。】
二、提高練習
?。ㄓ脙刹揭陨系谋壤R解答)
題組四:
?。?)亮亮讀一本書,每天讀6頁,30天可以讀完。如果每天多讀4頁,多少天可以讀完?
(2)亮亮讀一本書,每天讀6頁,30天可以讀完,如果每天多讀4頁,提前幾天讀完?
師(小結):以上兩道題,什么發(fā)生了變化?什么沒有變?(條件和問題發(fā)生了變化,使原來的題復雜了一步,但用反比例解的方法沒有變)
【設計意圖:鞏固所學知識,引導學生用比例知識靈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會數(shù)學就在自己身邊,認識到只有努力學習并掌握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才能去解決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
三、課堂總結
師:這節(jié)課,我們主要練習了解正、反比例應用題。面對應用題,不要急于先做,要先讀題,找出相關聯(lián)的量,判斷是正比例還是反比例,就可以正確解答了。
【設計意圖:讓學生回顧這一節(jié)練習課的內容,梳理歸納,體驗和感受收獲?!?br/>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是在上一節(jié)課重點鞏固反比例的基礎上繼續(xù)學習的。從內容來看,既有用正比例方法解答的應用題,又有用反比例方法解答的應用題,這是一節(jié)具有綜合性的練習課。為了讓學生正確地用正、反比例來解答應用題,我進行如下教學。
1.分層練習,突顯分析、思維的有序性。
首先讓學生正確地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成什么比例,因此,課始我設計了五道比例的判斷練習和兩道填表格的題目。此設計的目的,一是提高學生的判斷速度和判斷能力;二是結合表格中具體的數(shù)量,通過計算比值相等還是乘積相等,判斷兩種量成正比例或反比例。這兩組題目為練習第三組題目打下基礎,為正確解答正、反比例應用題做了鋪墊。
2.對比練習,避免學生照葫蘆畫瓢,做到真正的理解。
接著進行正、反比例應用題的對比練習,有兩組小題,意在通過練習內容相同、情節(jié)相似的題目,讓學生根據(jù)前面的分析,正確判斷具體題目中相關聯(lián)的兩種量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然后把兩組數(shù)據(jù)根據(jù)比值或積相等列方程。這樣的練習避免了學生照葫蘆畫瓢,做到真正的理解。
3.提高性練習,給學生充分發(fā)展的空間。
最后是提高性練習。在原有的基礎上稍有變化,難度稍有增加,讓學生明確雖然條件和問題發(fā)生了變化,使原來的問題復雜了一步,但用反比例解的方法沒有變。提高性練習的設計給學生的發(fā)展提供空間,讓學生在展示、匯報解法的過程中體驗成就感,真正體現(xiàn)了課堂是學生的天地和教師有效的引領。
?。ㄘ熅帯《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