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崴腳,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遇到的事情,醫(yī)學上稱“踝關節(jié)扭傷”。踝關節(jié)是由脛骨、腓骨下端和距骨構成,脛骨下端向內突出的部分被稱為內踝,腓骨下端向外突出的部分稱為外踝,踝關節(jié)的四周有許多韌帶附著固定。
崴腳,可以發(fā)生在各個年齡段,中學生、籃球排球愛好者較多見。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上下樓梯,步行逛街,公園漫步,體育活動等,稍不留意時踏空了梯級,碰撞了磚石樹墩,高處墜落或跑跳落地不穩(wěn)時,重力失衡,導致足部突然內翻或外翻、旋轉,扭傷踝關節(jié)。
扭傷多為外踝(圖1)
但凡踝關節(jié)扭傷時,大部分出現(xiàn)于外側踝部,而內踝側較少見。這是由于外踝較長,內踝較短;同時,內踝有一組呈扇形的三角韌帶,自內踝伸展到足骨上,緊緊地拉住了踝關節(jié)內側。外踝是三個獨立的韌帶,不如內側的韌帶堅固;此外,小腿內側支配足部的肌肉群較強大有力,可以穩(wěn)定住踝關節(jié)內側,不使其外翻移位。而小腿外側支配足部的腓骨長肌、腓骨短肌相對薄弱。
因此,一但遇到扭傷時,它不能緊緊地控制踝部外側穩(wěn)定不動,而是被迫拉伸使踝關節(jié)過度內翻(腳底朝向內側),造成踝的外側韌帶損傷或骨折,這就是踝關節(jié)扭傷多見于外側的原因。
判斷傷勢輕重
踝部扭傷,輕者韌帶拉松,重者部分撕裂或完全斷裂,更甚者伴有踝關節(jié)半脫位或撕脫性骨折。
1. 韌帶損傷。
崴腳最為多見的是輕度外側韌帶部分撕裂。如果只是外踝部疼痛,腫脹,自己活動足踝時不是劇烈疼痛,還可以勉強持重站立行走。疼的部位不是在骨頭上,而是筋肉上,大多是韌帶損傷,可以自行處理。
外側韌
帶完全斷裂較少見。此時,腳外側更加痛疼痛腫脹,使足內翻時,疼痛加劇,不能站立行走。判斷韌帶完全斷裂時,需要到醫(yī)院做X光照相或踝部CT檢查,請骨科醫(yī)生診治。
2.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圖2)
崴腳嚴重時,最常見的是導致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因為,它是腓骨短肌肌腱終端附著點,崴腳是腓骨短肌突然牽拉而引起撕脫骨折。扭傷時感覺腳里面發(fā)出聲音,腳外側迅速出現(xiàn)疼痛、腫脹、皮下瘀斑和血腫、畸形,壓痛點在腳外面中間高突的骨頭上,自己活動時疼痛加劇,不能負重行走,需要去醫(yī)院診治。
3.腓骨下端撕脫性骨折。
崴腳嚴重時,還可能造成腓骨下端撕脫性骨折(即帶有小片骨質連同韌帶撕脫下來),甚至是內、外踝的雙踝骨折。損傷嚴重,疼痛腫脹會更加嚴重,關節(jié)出現(xiàn)畸形,不能持重站立和挪步,應馬上去醫(yī)院診治。
正確處理方法
分辨?zhèn)麆莸妮p重非常重要,事關處理方法和預后。輕傷可以自己處置,傷勢嚴重就必須到醫(yī)院請骨科醫(yī)生診斷和治療。崴腳后早期治療不當,會造成韌帶過度松弛,導致踝關節(jié)不穩(wěn),容易引起反復扭傷,嚴重影響行走功能。
1. 冷敷和熱敷。
冷敷和熱敷都是常用的治療方法,但作用截然不同。輕度扭傷,或扭傷嚴重限于條件一時不能去醫(yī)院,要即刻做冷敷。將整個受傷的腳和踝部浸入冷水中(水里可放些冰塊),每次30分鐘(首次1小時),4小時一次;或向局部噴射冷凍劑,或將冰塊裝入塑料袋內,用濕毛巾包裹外敷,3分鐘更換1次,持續(xù)30分鐘。冷敷可使血管收縮,降低組織溫度,減輕局部出血,起到止血、消腫和鎮(zhèn)痛的作用。
2天之后則需要熱敷,或照射紅外線、超短波等熱療方法。以促使局部血液循環(huán)加快,組織間隙的滲出液盡快吸收,從而減輕疼痛。
切忌,扭傷后馬上按摩、熱敷和使用活血化瘀的藥物,立即行走活動,這樣都會加重局部損傷及出血。
2. 固定制動。
踝關節(jié)扭傷后制動處理很重要,受傷的腳不能過早活動和踩地負重,以免影響骨折愈合和關節(jié)功能的康復。
輕度踝關節(jié)扭傷。可用張力繃帶包扎足部或踝關節(jié),適當休息,患側下肢抬高,走路時盡量用足跟著地,一般1至2周就可痊愈。
嚴重損傷或骨折。最常見的是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或腓骨下端撕脫性骨折。由于屬于撕脫性骨折,一般不會發(fā)生明顯的移位,加之此處血運較豐富,骨折容易愈合。但是骨折發(fā)生后,一般需要外固定4至6周,讓骨折保持在穩(wěn)定制動狀態(tài),有利于愈合。石膏固定要從踝關節(jié)到小腿中部,足底加上橡皮墊。
實際上,嚴重的韌帶損傷恢復的時間與骨折相同,如果處理不當,會導致患側踝關節(jié)習慣性扭傷,因此,正確的處理方法也需石膏固定4至6周,像骨折一樣護理。
傷后護理和鍛煉
骨折愈合是一個復雜而連續(xù)的過程,通常分為三個階段。血腫炎癥機化期、原始骨痂形成期、骨板塑形期,全部過程約需8至12周。
扭傷后科學護理和適當鍛煉,可以促進骨折愈合,功能康復,防止肌肉萎縮,關節(jié)僵硬和骨質疏松。
1. 合理飲食。
有些人骨折后,大量喝骨頭湯用來補鈣。檢測證明:骨頭湯里的鈣含量微乎其微,更缺少具有促進鈣吸收的維生素D。一碗豬骨湯中所含鈣量僅有1.9毫克,與我們每日所需1000毫克鈣量相去甚遠,如果僅靠喝湯來滿足補鈣的話,至少每天要喝400碗骨頭湯。骨頭湯里含較高的是脂肪,喝多了會引起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
正確的做法是:以清淡為主。除正常飲食外,可以適量吃一些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及纖維素的食物,例如牛奶、蝦皮、瘦肉、雞蛋、魚、豆制品,蔬菜和水果等,來預防骨質疏松。
2.藥物治療。
據(jù)專家介紹,目前還沒有能夠促進骨折愈合的藥物。酌情服1-2周活血化瘀的中成藥;可以長期服用鈣爾奇D,每日一粒。骨質疏松嚴重時,可以在醫(yī)生指導下服用福善美(阿倫磷酸納)。
2. 適當鍛煉。
平躺時,抬高患肢高于心臟,以便血液回流,減輕足部腫脹;坐著時,把患腳平放在另一個椅子上;行走時,不要用患肢踩地負重,要持雙拐或坐輪椅。
如果你平時喜愛運動,骨折后一定很苦惱。此時,您可以隨意活動上半身,例如仰臥起坐、提舉啞鈴,提臀收腹,還可以平躺,雙手緊握床邊,兩腿在空中做蹬自行車的動作,屈伸腳趾,等等,這些都是有益的功能鍛煉的方法。
3. 傷后訓練。
拆除石膏后,就開始逐漸進行功能鍛煉。
踝關節(jié)活動度訓練。這項訓練是使關節(jié)牽拉到極限并堅持15秒鐘,復原,重復10次,每天做4至6次。踝關節(jié)背伸牽拉:向后牽拉患腳到極限;踝關節(jié)跖屈牽拉:向前牽拉患腳到極限;踝關節(jié)內翻牽拉:向內牽拉腳到極限;踝關節(jié)外翻牽拉:向外牽拉腳到極限。(圖3)
踝關節(jié)等長力量訓練。踝關節(jié)外翻等長力量訓練:患足外側抵住桌腿或門板,向外側用力使肌肉收縮并堅持15秒鐘,復原,放松10秒鐘,重復5-10次;踝關節(jié)內翻等長力量訓練:患足內側抵住桌腿、墻面或門板,向內側用力使肌肉收縮并堅持15秒鐘,復原、放松10秒鐘,重復5-10次。
目前市場上有不少足踝部的護具和支具,如足踝步行器,是一種可調式的行走靴,有利于踝部軟組織損傷、骨折后的康復。(圖4)
預防崴腳措施
據(jù)報道,每天有數(shù)萬人扭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