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場地和器材是加強素質教育,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增進學生健康的物質保證。進行體育教學,場地和器材是不可缺少的條件。農村中小學沒有像樣的運動場,體育器材設施也相當匱乏。農村中小學學校占全國中小學總數(shù)的89%,人數(shù)占學生總數(shù)的74%。因此,農村學校體育對全國學校體育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教育部體衛(wèi)藝司司長在談到農村學校體育時指出:“農村抓不上去,就談不上真正意義上的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但中心小學以上還有12%的學校沒有開體育課?!本科湓?,器材設備嚴重缺乏也是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各地經濟、文化發(fā)展的不平衡,各地、各校體育器材設施配備水平不同。農村學校辦學經費短缺,體育場地器材嚴重不足。短期內國家很難投入大量的資金建設農村學校體育的場地設施。面對現(xiàn)實,與其抱怨條件差,不如自己想辦法去創(chuàng)造條件、改善條件。所以我們要讓學?,F(xiàn)有的體育設施應充分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同時要對學校的體育場地設施資源進行合理的開發(fā)與利用。
一、發(fā)揮體育器材的多功能性
一件體育器材,它的功能不一定局限于一個。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體育器材,發(fā)揮多種功能,是緩解器材緊張矛盾的有效方法之一。 例如,實心球可以用來投擲,也可以用作障礙物、標志物,還可以用來打保齡球;欄架可以用來跨欄,也可以用來作球門或鉆越的障礙等;接力棒可以用作接力跑,也可用作啞鈴操的器械;一塊墊子,可以是練習技巧的器材,也可做跳躍的障礙,還可當作投擲的目標;一根橡皮筋也可用來替代欄桿、跳高橫桿等。只要轉換視角和思維方式,就可以開發(fā)出常用器材的許多新功能。
二、自制簡易的體育器械
結合實際制作一些簡易的體育器械,能改善教學條件,豐富體育課的內容。例如,用易拉罐制成沙罐,用帆布制作沙袋,用塑料袋制成毽子,用廢車胎制成秋千,用廢報紙卷起作接力棒,用廢棄的紙殼制成“踏石過河”的墊腳石……只要稍動腦筋,就能變許多廢物為寶,為教學提供方便。
三、對現(xiàn)有的場地和器材進行合理改造,提高場地利用價值
根據(jù)學校周邊環(huán)境,合理規(guī)劃、充分利用空地,使學生能進行安全適宜的體育活動。例如,一片三角形的場地上,無論正規(guī)設計什么都不合理,會有很大的浪費。但是如果設計成三門式足球場,可同時容納三個小型足球隊進行比賽。那么,這片場地就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體育場地的改造和開發(fā)可以有多種形式,例如,利用籃球場地或排球場地進行小足球活動、雨天可用課桌做乒乓球桌等。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實施,為農村鄉(xiāng)土體育活動內容的開發(fā)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農村中小學可以將民間及傳統(tǒng)體育項目引進校園,這些傳統(tǒng)體育項目中有些項目占用的場地器材都不多,這些項目在學校的開展也能夠讓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得到傳承和推廣。我們應當主動開發(fā),營造校園體育文化氛圍,讓鄉(xiāng)土體育課程資源更具生命力和地方特色。
合理開發(fā)、充分利用體育場地設施資源是緩解場地和器材緊張問題的有效方法之一,只要我們轉換視角和思維方式,多想辦法、多動手,就可以開發(fā)出常用器材的許多新功能。這樣不僅抑制了因為教學內容的單一所帶來的枯燥、乏味感,同時也能克服學校器材設施匱乏的困難,改善教學條件,豐富體育課的內容,激發(fā)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
(作者單位 四川省理縣通化九年一貫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