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由五年級升入六年級后,他將面臨一年后的初中學習生活,而有相當一部分小學生升入中學后,由于不適應,導致成績有所退步,久而久之,失去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和興趣。如何讓孩子更快地適應初中生活是擺在孩子、家長、老師面前的一大難題,而家長和孩子對于中小學的差異性并沒有多少了解,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就落在教師的身上。針對這一問題,作為一名在初中、小學均有教學經歷的數(shù)學教師的我覺得,能夠讓孩子在六年級時初步體會初中的學習生活很有必要,這可以讓孩子更快地去適應初中學習。結合我在中小學教學中的體會,談談我在六年級教學中的調整辦法。
一、教學內容上的調整
小學階段學習的科目少,知識內容淺,要求掌握的程度較低,需要動腦思考解決的問題較少,而進入初中,學習的科目增加了,難度加大,問題由具體發(fā)展到抽象,由數(shù)字發(fā)展到符號,學生的認知結構發(fā)生了根本的改變,這使得學生對于初中數(shù)學產生了恐懼心理。針對這一情況,我在六年級教學中經常滲透一些初中的知識,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對于初中的學習內容不會有太大的恐懼心理。比如,小學階段對于定義等知識的理解比較模糊,書上提供的概念均為像這些……我們稱為……,我在講授時均給學生明確的定義,如三角形的定義“由三條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條線段首尾順次連接組成的封閉圖形稱為三角形。”在講《圓柱和圓錐》時,我按點、線、面這條主線來介紹圓柱和圓錐,并適時介紹棱柱和棱錐。再如學習《可能性》時,我給學生補充一些隨機事件、確定事件等概念,并在計算可能性大小時給學生介紹樹狀圖,增加學生解題的方法。
二、教學方法上的調整
小學數(shù)學教學,學生認知的主要手段是直觀感知,教師講得多、講得細,學生參與活動,通過交流直接獲取知識,學生學完一個知識點后反復練習。到了初中,學生認知除了直觀感知,更重要的是邏輯推理能力,教師講得少,講得精,講得快,學生主動思考問題較多,一節(jié)課的知識點也比小學多,學生不可能做到一題多練。在教學中,我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fā),將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分解成若干個層次逐步落實。在速度上,我適度加快教學節(jié)奏,讓學生以后能更快地適應初中數(shù)學的快節(jié)奏教學,我還在教學中滲透一些數(shù)學思想方法,如方程思想、類比思想等。例如,在講授解決問題的策略《轉化》時,我把方程思想結合轉化策略一起講授,在解決填空、選擇時,我建議使用轉化策略,而對于應用、解答之類的,我建議使用方程解決問題。
三、學習方法上的調整
在小學階段,教師講的類型歸納得全,學生的思維主要是機械記憶,只要記住老師講的公式和例題類型,就可以取得好成績。而初中教師講方法,講思想,學生的思維偏向于形象和抽象思維,初中數(shù)學學習更要求學生要勤于思考,善于歸納總結規(guī)律,掌握數(shù)學思想方法,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因此,學生的學習方法在六年級時應該適當調整,以適應未來的初中生活。
1.注重預習,指導學生自學
預習實際上就是自學的開始,而小學階段對于預習這環(huán)節(jié)并不重視。到了初中,學生也不會預習,因此,教師在小學階段就應對學生的預習進行指導,加強預習訓練。我訓練學生的方法是,每天布置回家預習提綱,完成一到兩題配套課后練習,第二天出一些與預習相關的簡單知識點,請學生來回答,使學生逐步嘗到自覺尋求知識的甜頭,激發(fā)他們的預習興趣,而后逐步過渡到不布置預習作業(yè),學生能夠自覺預習,并能提出難以解決的問題,為學習新知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2.強化訓練,規(guī)范解題格式
小學階段,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往往只注重結果而忽視過程的重要性,一道題只要能算對,不管怎么算都可以。而初中學習則不然,往往解決一道題需要嚴密的推理過程。為此,我在講例題時,都有規(guī)范的格式,學生在解題時,不論填空、選擇還是解答題我都要求有過程,而且要有根有據(jù),能用方程來說明盡量用方程。
3.及時復習,鞏固知識
德國著名的心理學家艾濱浩斯研究發(fā)現(xiàn),人們在學習中的遺忘是有規(guī)律的,遺忘的進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丟掉幾個,轉天又丟幾個的,而是在記憶的最初階段遺忘的速度很快,后來就逐漸減慢了,到了相當長的時候后,幾乎就不再遺忘了,這就是遺忘的發(fā)展規(guī)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則。觀察這條遺忘曲線,我們會發(fā)現(xiàn),學得的知識在一天后,如不抓緊復習,就只剩下原來的25%。這充分說明了復習對于學習的重要性。小學階段由于知識簡單,學生對于復習也漸漸忽略了,到后來甚至不會復習,只會埋頭做題。為此,我除每天布置一定的家庭作業(yè)外,還要求學生每天花5~10分鐘的時間回顧當天所學內容,周末對本周所學知識有較系統(tǒng)的復習,每單元結束,讓學生自己梳理單元知識點。通過這些措施,使學生慢慢養(yǎng)成自我復習的習慣,為初中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作息時間上的調整
小學與初中還有一個明顯的區(qū)別就是作息時間。與小學相比,初中學習的時間長、課時緊。很多學生一進入初中就被密集的課時和漫長的作息時間壓得喘不過氣來,學習的興趣明顯下降。為緩解這一現(xiàn)象,我將每周中一天的作息時間與初中同步,包括中午的午休、自習等,同時這天的作業(yè)量也有所增加,使學生能在這一天體會到初中學習的緊張與繁忙,從而為他們進入初中能更快地適應學習做準備。
(作者單位 江蘇省張家港市暨陽湖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