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的教學生涯使我在數學實踐活動課上積累了一點點的經驗,教師研究教學的目的,除了服務于自身的教學目的之外,更主要的是在教學中指導學生認真探尋學習規(guī)律,逐漸掌握正確的“會學”之法,使學生能夠在自發(fā)、自覺的基礎上進行有目的的直接學習。下面就是數學實踐活動課的幾點建議。
一、課前要準備充分
上好新課的前提是備好課,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和擬定教學方法尤為重要,因此,要把備課當作關鍵的關鍵。要講一門課,首先必須對這門課的全部內容非常熟悉,絕不是現買現賣。有的教師不是對這門課的全部內容都吃透后上講臺的,而是明天要講什么內容他就去熟悉什么內容,準備多少就講多少。不知道這節(jié)課在整個課程中占什么地位,會對以后的課程起到什么作用。這實際上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tài)度,這樣的講課,非但達不到前后貫通的效果,就連教師自己也可能講到后面忘了前面。因此,教師在上講臺之前必須對這本教材的全部內容融會貫通,最好還要搞清楚本門課程與其他課程的相互關系。教師準備的內容就好比是一桶水,而一堂課教給學生的只有一杯水,這樣的備課才是充分的。
二、高效率的課堂教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就好比是點燃火藥的導火索。為此,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題的引入方式,一開始上課就把學生的興趣給調動起來。如,“設疑引趣”“懸念引趣”“謎語引趣”“故事引趣”“創(chuàng)設情境引趣”“小品引趣”等,便是很好的開端引趣方法。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參與競爭也是引導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如,比一比誰認得快、記得牢,誰組的詞多,誰讀得有感情,誰發(fā)言最積極等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外,還可以采用分組討論、說笑話、分角色表演、做游戲等活動等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三、完善的課后反思
教學反思,就是教師以自己的實踐活動為思考對象,在“回放過程”的基礎上,對其中的成敗得失及其原因進行思考,得到一定的能用以指導自己教學的理性認識,并形成更為合理的實踐方案。在教學中要處理好知識性目標和發(fā)展性目標平衡與和諧的整合,在知識獲得的過程中促進學生發(fā)展,在發(fā)展過程中落實知識,這就也需要學生對學習進行自我反思。
其實,實踐活動課就是讓學生在現實生活情景中通過親自體驗來解決問題的自覺學習,就是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確定研究的小課題,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研究。加強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作者單位 吉林省通榆縣四井子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