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年來,我有兩件最欣慰的事情,一件就是在我身邊和我一起進行法律援助的律師從幾個變成了幾十個,我們已經擁有了一個全國最大的,職業(yè)化、專業(yè)化、社會化的法律援助團隊;還有一件就是我們所援助的一些個案和進行的調研,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關注,從政策和法治的層面推動了社會的進步。
——佟麗華
他用自己的知識、熱情和奉獻精神為弱勢群體采擷了一束陽光,成就了法律人追求公平與正義的理想
29歲,他創(chuàng)立了全國第一家從事未成年人法律援助與研究的公益性民間組織——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35歲,他成立了全國第一家專門為農民工提供法律援助的機構——北京農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
不僅如此,他還推動了我國公益法律事業(yè)在全國的發(fā)展——29家省級律協(xié)成立未成年人保護委員會,組建了遍布全國9300多名律師參與的中國律師未成年人保護志愿協(xié)作網絡,北京以外30家農民工法律援助專門機構相繼建立,在全國培養(yǎng)了170多名專職公益法律服務人員。
截至2012年6月,各地公益法律專門機構辦理未成年人、農民工、婦女、殘疾人、老年人等免費案件2萬多件,涉及近4萬人,切實挽回經濟損失4.4億多元,有超過40萬人因他所推動的免費公益法律服務而直接受益。
他就是佟麗華,北京致誠律師事務所主任、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主任、北京致誠農民工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主任,黨的十八大代表。
溫暖來自農民工和律師的信任
早在2003年,溫家寶總理為農民工熊德明討薪,全國熱議。佟麗華當時就想,“總理總不能老給農民工討薪吧?!鼻》昶鋾r,兩個在天津打工的農民工因討薪向他求助,自此,他開始積極投身農民工案件。
“這是一個法治的時代,不能拿刀去行俠仗義,但扶危濟困、匡扶正義的精神永不過時?!?005年,佟麗華主持建立了北京農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2009年注冊為北京致誠農民工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簡稱北京農民工中心)。
為了發(fā)動律師廣泛參與農民工法律援助工作、保障農民工的合法權益,該中心在中國法律援助基金會和聯(lián)合國開發(fā)署的資助下,與全國律師協(xié)會合作,將專業(yè)化法律援助模式在全國范圍推廣?!澳壳埃本┮酝?0家農民工法律援助專門機構相繼建立,在全國培養(yǎng)了170多名專職公益法律服務人員?!?br/> 2005年年底,二三十個農民工找到佟麗華,說他們干了一年活,老板不給工錢;他們找了無數(shù)遍,老板還是不給錢;要是再沒人管,他們就去找政府上訪,鬧個昏天黑地。佟麗華把一身寒氣的農民工讓進溫暖的工作站,遞上熱水,農民工們落淚了?!捌鋵?,一句暖心窩的話,一杯熱水,他都會感動,我們?yōu)槭裁床荒転樗麄冏鲂┦拢屗麄兏惺艿饺伺c人之間的溫暖呢?”佟麗華對農民工們說,錢我?guī)湍銈円?,你們就不要找政府了,這事我這兒就能管。在他和同事們的努力下,農民工最終要回了工錢。
2006年春節(jié)前夕,一個農民工求助電話打到工作站,說有50多個農民工為要工錢,在工地與老板發(fā)生沖突,眼看要出事。佟麗華得知后,立即安排律師去做調解工作。兩位律師和老板談了6個多小時,老板終于支付工資4.7萬元。
在引導、幫助農民工依法維權的同時,佟麗華還確立了公益法律組織的三級矛盾化解機制,及時有效化解了大量可能激化的矛盾糾紛,僅在北京處理5人以上群體性案件就有近400件,涉及6000多人,所有案件都得到了妥善處理,為維護首都社會和諧穩(wěn)定做出了貢獻。
他積極開展實證研究,先后主持出版法律圖書60多本,承擔民政部、團中央、北京市人大等多項立法研究課題,在立法和政策改革層面表達困難群體利益訴求、提出具體解決建議,很多建議已經轉化成了相關法律和政策。
佟麗華所推動的公益法律事業(yè)在國內外產生廣泛影響。2009年7月,聯(lián)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夫人柳淳澤一行來到北京農民工中心參觀訪問,當她走進簡單而整潔的工作站時,“感受到一種溫暖,這種溫暖來自于農民工和律師充滿信任的交談?!彼龔娬{,工作站在維護農民工權益方面取得的成績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澳銈兊墓ぷ骱苡幸饬x,很多人從中獲益。你們的工作與聯(lián)合國所秉承的目標、理念一致。謝謝你們,讓聯(lián)合國能夠給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援助。我為你們的成就感到高興,希望你們能繼續(xù)下去?!?br/> 建設法治社會從關注娃娃開始
“長大了我肯定會犯罪,因為我在家里總挨打,只能跑到外地。我打工又沒人要,說我是童工??晌乙燥?、要活下去,就只有去偷、去搶。”一天,佟麗華接到一個15歲男孩的電話,說自己被父親打出門12次,每次都是警察把他送回家。
孩子的話深深震撼了佟麗華的心。他認為,父母能否履行監(jiān)護職責,是民法要解決的問題。一旦孩子流落到社會,社會的救助體系是否完善,怎樣避免他為生存而犯罪,是一個問題。他發(fā)現(xiàn),未成年人領域有很多事值得自己去做。
1998年,佟麗華創(chuàng)建了“佟律師法律熱線”,任何人都可以通過這條熱線獲得法律支持。一年多的熱線咨詢使佟麗華意識到,建設一個健康的法治國家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有健全的法律體系,二是人們必須信仰法律。前者不難做到,關鍵是如何讓人們真正信仰、尊重法律。
從每天接聽的熱線中,佟麗華發(fā)現(xiàn),父母打孩子、教師體罰學生的現(xiàn)象大量存在。“如果孩子從小就接受以強凌弱、以大欺小的暴力文化,那么他們有了力量后,同樣也會欺侮別人,這也正是丈夫毆打妻子、有特權思想的警察毆打罪犯的根本原因。更可怕的是,如果受到欺凌的未成年人得不到法律幫助,他們就會失去對法律的信心,不再相信法律。只有孩子們從小受到法律的保護、真正信仰法律,建設法治社會才有希望?!?br/> 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標,他決定改變以往只提供咨詢的熱線服務方式,在更多領域開展未成年人普法和維權。1999年4月,他出資成立了“豐臺區(qū)青少年法律援助工作站”,這是全國第一家由律師創(chuàng)辦的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機構,機構很快得到了社會各界尤其是孩子及其父母的歡迎。
同年8月,他又與另一同事出資,以北京市致誠律師事務所的名義,聯(lián)合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共同成立了我國第一家專門以全國范圍內未成年人為援助對象的民間法律援助機構——“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中心開通了兩部熱線咨詢電話,由專職律師進行解答,有時約請未成年人或其父母來辦公室詳細解答。
中心的成立,標志著律師參與未成年人維權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職業(yè)化的軌道。截至目前,中心在全國擁有近30名專職律師,8000多名志愿律師,共辦理了350多件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包括童工、女童遭受性侵害、未成年人刑事辯護、撫養(yǎng)費、未成年人監(jiān)護以及嚴重人身傷害等。
同年底,佟麗華接到了一個旅館打來的電話,說一對廣西壯族姐妹已在他們這兒生活了2個多月了,孩子的親人卻始終沒有露面,希望得到他們的法律援助。放下電話,佟麗華和同事張雪梅立即趕到旅館,在一個地下室里,他們看到了兩個小女孩,一個11歲,一個7歲。
“7歲女孩的表情讓我至今難忘。她們的母親已經去世,父親理應是她們最親近的人。他卻以帶她們出國為借口,把她們帶到北京,后來又說回家取錢,便再無音訊?!辟←惾A買了火車票,又派了名女同事專門護送兩個女孩回廣西,可一天天過去,父親仍無音信。佟麗華認為,孩子的父親已構成了遺棄罪,于是決定為姐妹倆提供法律援助。
這個案件引起了不少媒體關注,一位廣西律師通得知此事后給佟麗華打電話,說愿意在廣西幫兩個孩子打官司。最終,在這名律師的幫助下,孩子們在南寧找到了她們的姑姑,撫養(yǎng)問題也得到了解決。
這讓佟麗華認識到,靠一個人的力量、局限在北京地區(qū)是不能做好法律援助工作的,需要更多不同省份的職業(yè)律師參與進來。于是,他以個人名義向全國律師界發(fā)起號召,得到100多名律師響應,表示愿意用自己的業(yè)余時間參與工作。
在佟麗華等人的推動下,2003年,中華全國律師協(xié)會未成年人保護專業(yè)委員會成立,標志著未成年人保護事業(yè)已從一個人的公益行為轉化成一個行業(yè)的公益行為。至2012年,省級律師協(xié)會已發(fā)展到29家未成年人保護委員會,
做公益,得道多助
從一開始,佟麗華就把他的律師事務所定位為公益律師事務所?!盀辄h和政府分憂”是他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通過辦理案件,總結經驗,為政府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議,有效推進和諧社會建設,是他的工作目標。
2001年是佟麗華最困難的時期,當時我國從事公益訴訟的律師寥寥無幾,公益訴訟方向未明。他將自己前3年做商業(yè)律師的50多萬元積蓄用作啟動資金,因種種原因,欠下幾十萬元外債,不得不賣掉房子還債、維持生活和繼續(xù)開展法律援助。
當時,有媒體建議佟麗華宣傳公益的困難,以取得社會各界的幫助,被他拒絕了。在公益事業(yè)中,他始終堅持兩個理念:第一,中國的公益事業(yè)不應該單以悲壯色彩感動社會;第二,公益事業(yè)不是單純的造勢運動,即使是必要的,也不是全部。他相信困難是正常的,只要堅持理想,講究方法,付諸行動,總會渡過難關。
佟麗華一邊爭取政府部門的物質支持,一邊為律師們爭取更多的工作保障。在他的努力下,一些基金會開始為他的工作提供資金支持。資金問題的解決更加堅定了所里律師們的信心,用佟麗
華的話說,“當一項公益事業(yè)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時,你就得道多助了?!?br/> 困難不僅來自于資金,利益集團的勢力也給弱勢群體維權造成了多方面的阻力。佟麗華談及去年辦的一個案子,仍覺弱勢群體維權步履維艱。當他與三個律師到一個工廠協(xié)商拖欠女工工資問題時,廠方去了四車人,說話態(tài)度極其惡劣,揚言卸胳膊卸腿。但終究正者無敵,佟麗華以法律人應有的勇敢與智慧使問題得以妥善解決。
10年來,佟麗華堅持“將個人的公益行為推廣為行業(yè)內的公益行為”,用個人的力量帶動整個社會的公益法律力量,推動并建立起了全國性農民工法律援助體系。
他的信念是“不計成本,用真正的免費,真正的公益服務,真正的誠心誠意取得社會的信任和尊重”。他提出,法律援助不是與政府的對抗,而是要“一方面幫助老百姓維權、理性表達自己的心聲,另一方面配合政府相關部門化解矛盾”。
佟麗華說:“10年來,我有兩件最欣慰的事情,一件就是在我身邊和我一起進行法律援助的律師從幾個變成了幾十個,我們已經擁有了一個全國最大的,職業(yè)化、專業(yè)化、社會化的法律援助團隊;還有一件就是我們所援助的一些個案和進行的調研,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關注,從政策和法治的層面推動了社會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