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李大釗,中國共產(chǎn)黨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對于他的研究,是從他犧牲以后開始的,至今凡八十多年,其研究成果之多,堪稱充棟汗牛,實為“顯學”。要在這一領域繼續(xù)開拓實為不易。宋霖先生著《李大釗家族史研究》,獨辟蹊徑,走出一條新路,研究李大釗一家三代百年史。這項創(chuàng)新研究可以視為李大釗研究的拓展與外延,從而使研究對象從一個人擴大成一個群體。全書內(nèi)容有上下兩編。上編二目:一為《關于張學良“勸父不殺李大釗”的若干問題》,二為《李大釗家族史述論——中國共產(chǎn)主義運動中一個家庭的百年史》;下編也是二目:一是《對歷史人物不能任意戲說》,二是《李葆華評傳》。把這三代人作為研究對象,用作者的話來說,是他們“共同的政治信仰、共同的理想信念、共同的政治追求,還有對第二代和第三代人來說共同的家庭背景和由此產(chǎn)生的特定的后天成長環(huán)境,而非血統(tǒng)”(引文均出自該書,下同)。這段話講得好,是貫穿全書的一根紅線。讀罷全書,讀者會欣喜地看到,李大釗家風傳承下來了!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歷史上,像李大釗家族,革命精神和優(yōu)良傳統(tǒng)百年不間斷,無論是在白色恐怖的革命年代,還是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時期,三代人都對馬克思主義堅定信仰,忠于黨,忠于人民,廉潔奉公,全心全意地服膺于黨和人民的事業(yè),堪稱楷模。李大釗家族的百年史,與共產(chǎn)主義運動在中國百年歷史進程緊密相連,實為中國現(xiàn)代史、中共黨史中最令人注目、令人敬仰的一頁。作者指出:“李大釗家風堪稱是中國共產(chǎn)主義運動史上的精神珍寶。這珍寶,經(jīng)歷過滄桑歲月的洗磨和時代大潮的淘漉,抵抗了濁流的侵蝕浸染,歷久彌新,愈發(fā)光彩照人、熠熠生輝?!痹诔珜W習、研究黨史文化的今天,《李大釗家族史研究》更顯示出了獨特的學術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二
讀《李大釗家族史研究》可知,從實質意義上講,李大釗是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第一人,他1889年10月29日(清光緒十五年十月初六)誕生于河北省樂亭縣胡家坨鄉(xiāng)大黑坨村。他自從接受、信仰馬克思主義以后,“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在中國熱情宣傳馬克思主義,并促進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和陳獨秀一起,創(chuàng)建中國共產(chǎn)黨,史稱“南陳北李,相約建黨”。他熱烈歡呼,十月革命的勝利,是“庶民的勝利!”他堅信“試看將來的環(huán)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他有一個幸福溫馨的家庭,和妻子趙紉蘭育有六個子女:長子李葆華、長女李星華、次女李炎華、次子李光華、幼女李鐘華、幼子李欣華。
作為人夫和人父,李大釗和普通百姓一樣,很愛自己的妻子,愛自己的子女。他“誠實、謙和,不多說話”(魯迅語),但在家中,卻時時勃發(fā)出爛漫的童心,“繪聲繪色地給兒女講故事,教兒女唱歌,抑揚頓挫地給他們朗誦詩歌,下班后頂著寒風跑很遠的路買來彩燈,懸掛在堂屋,跟妻兒一起欣賞。還全家齊動手,把硬紙片剪成小方塊,自制軍棋,教子女們下,有時也跟趙紉蘭殺一盤,由妻弟趙曉峰做裁判,當妻子‘耍賴’故意走錯、試圖取勝時,他就會快樂地大叫:‘嗬嗬,原來地雷長了腿?。 依锍錆M了歡聲笑語”。
這是一個多么幸福和諧的家!李大釗在北京大學任教月薪一百二十元,算很高的了。如果單為一家之幸福,他們會過得相當美滿,用今天的話來說,應該是富裕小康了??墒牵畲筢撜J為:“人生的目的,在發(fā)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為發(fā)展生命必須犧牲生命的時候。因為平凡的發(fā)展,有時不如壯烈的犧牲足以延長生命的音響和光華。絕美的風景,多在奇險的山川,絕壯的音樂,多是悲涼的韻調(diào)。高尚的生活,常在壯烈的犧牲中?!闭蛉绱?,他為了國家,舍了小家,經(jīng)常用自己的薪水作為黨組織的活動經(jīng)費。北京中共早期組織成立時,李大釗每月從自己的薪水中拿出八十元充作組織活動經(jīng)費?;丶覍ζ淦拚f明,妻子也很贊成。她知道丈夫是在為國家干大事,為百姓做好事。北大學生曹靖華、劉仁靜等許多學生在困境中都得到李大釗的慷慨資助。致使每月領薪水的那一天,李大釗常常沒有走出北大,錢就散去了多半。校長蔡元培得知后,感慨不已,“特地吩咐會計科,以后在發(fā)薪水時扣下一部分,直接交給李夫人,以免他全家衣食不繼”,“將私人薪水用于公務,把身家性命貢獻給革命,在老一輩革命家當中是常見的事。對照現(xiàn)在損公肥私、化公為私、假公濟私的丑惡現(xiàn)象的蔓延,真令人悚然警醒”。講得好!
中國共產(chǎn)黨創(chuàng)建后,李大釗成為中共北方區(qū)領導人。1922年8月,與陳獨秀一起在上海由孫中山主盟,以共產(chǎn)黨員身份加入國民黨。1924年1月出席中國國民黨一大,為大會主席團成員,參加審定國民黨章程,并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為實現(xiàn)國共第一次合作做出了重要貢獻。會后,李大釗領導籌建國民黨北京市、天津市、直隸省黨部,主持國民黨在北方地區(qū)的領導工作。同年,代表中共出席共產(chǎn)國際五大。在中共二大、三大、四大上李大釗均當選為中央委員。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fā)動政變,瘋狂屠殺共產(chǎn)黨員和革命群眾。奉系軍閥張作霖在北方遙相呼應,宣布“宣傳赤化,主張共產(chǎn)者,不分首從,一律處死刑”。4月6日上午十一時許,李大釗落入張作霖之手。下午二時初審,《順天時報》報道說,李大釗“目光充足,態(tài)度尚極鎮(zhèn)靜”。第二天,李大釗第二次過堂?!冻繄蟆穲蟮勒f,李大釗“態(tài)度甚從容,毫不驚慌”,“著灰布棉袍,青布馬褂,儼然一共產(chǎn)黨領袖之慨”。《順天時報》報道更為精彩,稱李大釗“態(tài)度極為鎮(zhèn)靜,自承為馬克思學說之崇信者,故加入共產(chǎn)黨。對于其他之一切行為,則謂慨不知之,關防甚嚴”。當局無奈,對媒體宣布:“李無確供?!?8日下午,李大釗等二十人被處死?!冻繄蟆穲蟮勒f:“首登絞刑臺者為李大釗,聞神色未變,從容就死?!彼土x時不足三十八歲。
妻子趙紉蘭和女兒星華、炎華與李大釗同時被捕,李大釗犧牲當天傍晚被釋放。此時星華十六歲、炎華八歲。由于敵人的長期迫害,趙紉蘭于1933年5月28日病逝,終年不到五十歲。1936年6月,中共河北省委追認趙紉蘭為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
三
李大釗與趙紉蘭的六個兒女,除鐘華早逝外,皆繼承父輩遺志,個個都是好樣的。
先看他們的簡歷:
李葆華,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民主革命時期,先后擔任河北省京東特委書記、北平市委書記、晉察冀省委書記、中共中央晉察冀分局組織部長、北岳區(qū)黨委書記兼北岳軍區(qū)政委、北平市委第二副書記,參與領導北平接管;建國以后,歷任水利部及水電部副部長、黨組書記,中共中央華東局第三書記,安徽省委第一書記、南京軍區(qū)政委,中國人民銀行行長、黨組書記等職。他是中共第七屆中央侯補委員,第八屆、十屆、十一屆中央委員,第十二屆、十三屆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共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特約代表。夫人田映萱,河北完縣(今順平縣)人,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39年當選中共七大代表,建國后先后在北京、上海、安徽輕工、紡織部門做領導工作。
李星華,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37年中法大學畢業(yè),1940年到延安,從事教育工作;建國后在馬列主義學院第二分院任教,后從事中國少數(shù)民族民間文學搜集整理工作,遺著有《白族民間故事傳說集》、《回憶我的父親李大釗》等。丈夫賈芝,山西襄汾人,畢業(yè)于中法大學和西北聯(lián)合大學,1938年赴延安并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抗大畢業(yè)后到魯迅藝術文學院和延安大學工作,新中國成立后,任職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少數(shù)民族文學研究所,為《民間文學》主編。
李炎華和丈夫侯輔廷(遼寧錦西人)都是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北京學生運動的闖將,同于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38年參加冀東抗日暴動。她先在遵化縣山區(qū)教書,建國后調(diào)到北京,已經(jīng)是疾病纏身了,文革初期病逝,年僅四十七歲。
李光華1940年到延安,先后就讀陜北公學、延安大學高中部,1941年參加中國共產(chǎn)黨,建國后歷任撫寧縣縣委第二書記、唐山鋼鐵廠黨委第二書記、中國科學院電子研究所黨委副書記。妻子李永蘭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曾任唐山市委宣傳部副部長。
李欣華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解放后在北京從事中學教育,歷任北京八中、九中、五十二中、門頭溝師范學校教員、教導主任、副校長、校長和支部書記。妻史俊清是中學教師。
以上信息,皆摘自《李大釗家族史研究》和與宋霖友的交流。在這五位子女中,作者濃墨重彩的還是李葆華。
李大釗英勇就義后,《新青年》編委沈尹默請周作人將李葆華帶回周家藏匿了近兩個月,受到妥善保護和真誠款待。為躲避軍閥張作霖的迫害,又在沈尹默運作下,將李葆華化名為“楊震”,送去日本留學。“九·一八”事變后,李葆華中斷學業(yè),憤然回國,成為職業(yè)革命家。1942年2月14日(農(nóng)歷除夕)李葆華和田映萱在延安楊家?guī)X窯洞里結婚。
身為高級干部的李葆華,以身作則,對子女身教重于言教,在任央行行長、黨組書記期內(nèi),殫精竭慮,想盡一切辦法解決全國銀行系統(tǒng)嚴重存在的住房緊缺問題。當廣廈萬間在全國拔地而起之時,他家仍住在北京西城南沙溝機關大院一套四室一廳的舊房內(nèi),“從未搬遷,墻是普通石灰墻,地是普通水泥地,家具皆是五六十年代舊物,他多次謝絕裝修。直到逝世前不久,才作了簡單的裝修”。
三年困難后期,李葆華調(diào)任安徽省委書記,被老百姓譽為“李青天”。他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根據(jù)周恩來“重病用緩藥”的辦法,對被農(nóng)民群眾稱為“救命田”、而被批為“單干風”的責任田采取十分謹慎的態(tài)度。1962年七千人大會后,當推行責任田的人作檢討時,李葆華在到任的第六天,就在省委書記處會上說:“提出責任田辦法是好心,是從解決災情出發(fā)的。”他主持制定的《中共安徽省委關于貫徹執(zhí)行“省委關于改正責任田辦法的決議”的通知》強調(diào):“如果個別生產(chǎn)隊大多數(shù)社員不愿意改,要耐心等待,繼續(xù)進行教育,不要急于去改”。8月16日,他給黨中央、毛澤東等寫報告,秉筆直書:“安徽的責任田辦法,是在農(nóng)村中從1959年以來發(fā)生嚴重的餓、病、逃、荒、死的情況下搞起來的。”他到安徽時,人民生活極度困難。時值冬季,為了安排好人民群眾的生活,“他命令把倉庫存糧拿出來,發(fā)給饑民救急,第二年糧食收獲時再恢復庫存”。他以極大的勇氣和氣魄,平反冤假錯案,為1957年錯劃的右派平反,到1963年7月,“全省已甄別案件占應甄別條件的百分之九十九,其中全錯全平的占百分之六十,部分錯部分平的占百分之二十一,不錯不平的占百分之十九”。1962年7月20日,安徽省委在報經(jīng)中央監(jiān)委批準后,公開宣布替1959年為民請命、抵制浮夸風、下令解散無為縣農(nóng)村公共食堂,挽救了很多瀕臨死亡的農(nóng)民生命,卻被打成右傾反黨分子、被開除黨籍的張愷之等人平反。他充分發(fā)揚黨內(nèi)民主,1963年7月在選舉第二屆省委班子時,正式提議“不搞預先提名,直接預選。待預選結果出來后,省委再商量提名,然后進行正式選舉”。他默默實干,做了許多實事,“在農(nóng)業(yè)上開放了集貿(mào)市場,允許農(nóng)民在完成征購后將糧食和油料上市場銷售,在物資流通上,他親自下令撤掉省界上的檢查站,使物暢其流”。這些都充分體現(xiàn)了一個真正馬克思主義者的博大胸懷和學識水平。
“文革”爆發(fā),李葆華是第一個在北京被游街示眾的省委書記,夫人和子女都受到了株連。1973年5月,李葆華被“解放”。6月1日,赴貴陽履任。在錯綜復雜的局面下,他堅持抓穩(wěn)定農(nóng)村、穩(wěn)定學校、恢復生產(chǎn),不向邪惡勢力低頭。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李葆華煥發(fā)革命青春,全面推進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為黨再立新功。
李大釗和趙紉蘭的孫輩中,“延安娃”已年逾古稀,大多數(shù)在建國前后出生,都經(jīng)受住了文革動亂和改革開放的嚴峻考驗,為這個家族增添了新光彩。
李葆華、田映萱育有三子一女:長子李青生于延安,畢業(yè)于浙江農(nóng)業(yè)大學,先在基層工作,勤政廉潔,正直坦蕩,后任浙江省委統(tǒng)戰(zhàn)部部長、省政協(xié)副主席。宋霖友告訴筆者,李青律己之嚴和人格之健全,為干部子弟中罕有。女兒李樂群,畢業(yè)于安徽醫(yī)科大學,為醫(yī)務工作者。次子李宏塔,畢業(yè)于合肥工業(yè)大學,曾任安徽省民政廳廳長,現(xiàn)任安徽省政協(xié)副主席。幼子李亞中,畢業(yè)于華南理工大學,現(xiàn)為水利部工程技術人員。
李星華、賈芝現(xiàn)有二子五女。二子叫賈森林、賈成林,五女為賈曉林、賈偉林、賈凱林、賈燕林、賈鐘林。賈森林是畫家。賈凱林是文史專家,曾任北京市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主任。其余都是普通工作人員。
李炎華和侯輔廷有一子一女,女李愛蘭在航天工業(yè)部工作,已退休。子李軍1939年生,畢業(yè)于北京礦冶學院,后任成都煤炭干部進修學院黨委書記兼院長,他德才兼?zhèn)洌曌恐?,因積勞成疾,于1996年6月18日英年早逝。
李光華、李永蘭有二子一女。長子李建生在中國化工輕工物資流通協(xié)會工作,次子李建明,女兒李虹在中共中央黨校工作。
在這些孫輩中,筆者在上世紀八十至九十年代參加全國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主編的大型叢書《中共黨史人物傳》審稿期間,曾有緣見過李宏塔,但相交甚淺。1988年7月下旬,審稿會在南昌省委黨校舉行。在會議的簡單開幕式上,一位四十多歲的中年男子,使我眼睛突然一亮,情不自禁脫口小聲對身邊的宋霖說:“他好像李大釗,特別是眼睛!”
宋霖笑著回答說:“他就是李大釗的嫡孫李宏塔!”于是,他的形象定格在我的腦中了。宋霖友還向我講了李宏塔的故事。這在本書中亦有記載:“他以嚴格要求自己、深入實際,勤政務實而在全國民政系統(tǒng)和安徽省內(nèi)外產(chǎn)生了廣泛影響,以清正廉潔和艱苦樸素的作風感動了許多人。每年抗洪救災,他總是身處第一線,在最危險的地段堅守。對‘擁軍優(yōu)屬,擁政愛民’工作,傾注了巨大熱情。他話不多,謙虛謹慎,從不張揚,長期深入基層,工作細致扎實。他的先進模范事跡,屢屢見諸報端?!痹趯懕靖鍟r,恰好又在《環(huán)球人物》雜志上讀到《李大釗家族的百年清廉家風》,文中對李宏塔描寫得更為具體。李葆華去世后,有人問李宏塔:“你父親給你們留下了多少遺產(chǎn)·”李宏塔回答說:“我們不需要什么遺產(chǎn),李大釗的子孫有精神遺產(chǎn)就夠了。”他擔任領導工作二十多年,堅持騎自行車上下班,騎壞了四輛自行車。他曾四次主持分房工作,共分近兩百套住房,卻未給自己要過一套,一直住在一套舊房里。1998年是最后一次分房,已擔任廳長的李宏塔也曾有過思想斗爭,但他想到許多年輕科長住房較差,需要改善,就不顧妻子的埋怨,再一次放棄了分房機會。許多同志看不過去,為他“打抱不平”,后來省里給他補了一個二十平米的小套間。
寫到這里,不由想到宋霖友曾向我透露過的寫作計劃。他說,在完成本著以后,將寫《李葆華傳》(約八十萬字),再后還要寫一部更為詳細的《共產(chǎn)主義運動與一個中國家庭的一百年——李大釗一家三代百年史》,我殷切地期盼著。宋霖治學嚴謹、一絲不茍,不久前因為過勞而大病了一場,但愿他悠著點,多多保重身體,畢竟是年近古稀的人了!
?。ㄋ瘟兀骸独畲筢摷易迨费芯俊罚不杖嗣癯霭嫔?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