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恕誠 朱文根
(1.安徽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安徽蕪湖 241000;2.安徽省地方志辦公室,合肥 230001)
李白與皖南
余恕誠1朱文根2
(1.安徽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安徽蕪湖 241000;2.安徽省地方志辦公室,合肥 230001)
李白是皖南詩歌史上的光輝旗幟。他寫于皖南的詩有150多首,清新明麗,自然樸實。與皖南山水人文高度契合,使皖南山水名勝增色,被后世奉為典范。本文簡要介紹李白與皖南關(guān)系特別深的代表性作品,分析其風(fēng)貌特征及與皖南山水人文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李白;皖南;詩歌
安徽省皖南地區(qū),以其秀麗的山水景觀與特有的人文雅韻,跟歷史上許多著名文人結(jié)有緣分。其中結(jié)緣最深,以大量名篇為皖南詩歌樹起光輝旗幟的,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李白作于皖南的詩,明確可考的有150余首,占其全集千首的六分之一,不僅數(shù)量大,而且絕大部分皆以皖南山水人文為歌詠對象,或與之有深刻聯(lián)系,其中多帶有皖南的韻味和氣息,成為后代皖南詩歌學(xué)習(xí)繼承的典范。由大詩人和山水奧區(qū)相結(jié)合所產(chǎn)生的詩歌,以及詩人在創(chuàng)作上所受的地域影響,是值得深入探討的課題。本文即打算先簡要介紹李白與皖南關(guān)系特別深的一些詩歌,再進(jìn)而分析其風(fēng)貌特征及其跟皖南山水人文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不足之處,希望讀者賜正。
李白在皖南的具體行蹤,今天已不可能一一厘清。但一些重要行蹤還是可以確定的:一、李白開元十三年(725)出峽,十四年乘船東下,至金陵、揚(yáng)州,途經(jīng)皖南沿江各地;二、天寶元年(742)秋,李白奉唐玄宗之詔入京,作《南陵別兒童入京》詩,證明此前李白已寓家南陵;三、天寶十二至十四載(753—755),在宣州特別是秋浦一帶長期居留,有“我自入秋浦,三年北信疏”等詩句可證;四、天寶十五載(756),因安史之亂,李白南下至宣城,有《經(jīng)亂離后將避地剡中留贈崔宣城》、《猛虎行》(“竄身南國避胡塵……昨日方為宣城客”)等詩可證;五、上元、寶應(yīng)年間(760—762),李白因從永王璘遭流放遇赦放回后,至皖南依當(dāng)涂縣令李陽冰,卒葬青山。留有二孫女在當(dāng)涂,說明去世后其家亦在皖南。為了獲得對于李白皖南詩歌的整體印象,本節(jié)以空間分布的各重要景點和郡城縣邑為中心,對其相關(guān)作品加以介紹。
李白寫于當(dāng)涂的詩四十余首。其中《望天門山》、《夜泊牛渚懷古》、《橫江詞六首》、《下途歸石門舊居》、《臨路歌》都是千古絕唱。《望天門山》首句“天門中斷楚江開”,是從天門山江面的上游往下游眺望。東、西梁山(合稱天門山)夾江對峙,當(dāng)船循航道由上游駛近西梁山時,眼前的江面為伸入江中的山體所遮擋,江流似乎沒有出路,須等船繞出西梁山時,前面才豁然開朗,在兩山之間現(xiàn)出寬闊的江面。舟行中從山體蔽江,到江面突然展現(xiàn),在感覺中猶如長江之水沖破了天門山的阻擋,這是順流而下的體驗,這種體驗當(dāng)然以第一次過天門山時最為新鮮,也最能激發(fā)詩興。因而《望天門山》很可能是李白開元十四年(726)第一次沿江東下時所作,它與《臨路歌》,正好分別是李白皖南詩的開篇和終篇。
天門山下游不遠(yuǎn)處就是牛渚磯(采石),李白名篇《夜泊牛渚懷古》以年少貧賤的袁宏自比,亦當(dāng)是詩人較為早期的作品。詩云:
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云。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明朝掛帆席,楓葉落紛紛。
所懷之事,發(fā)生在東晉:袁宏幼時家貧,以運(yùn)租為業(yè)。曾于牛渚秋江月夜,在船上詠誦自己所作的詩,為鎮(zhèn)西將軍謝尚所聞,大受賞識。從此,名聲日高。這是發(fā)生在當(dāng)涂牛渚的人文佳話。謝尚與袁宏打破身份貴賤的懸隔,借文學(xué)展開心靈溝通,為李白所神往,此詩無論寫景寫事,都受袁宏詠詩的佳話啟發(fā),牛渚的清江月夜,昔人的風(fēng)流往事,在李白的筆下,都有一種悠然神遠(yuǎn)之致。清人王士禎贊賞此詩:“色相俱空,政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痹娝阅軌蛑链?,除了李白的天才之外,牛渚清秋月夜富有詩意的環(huán)境和動人的歷史傳說,都給了詩人靈感。
《橫江詞六首》亦寫于牛渚,詩人以浪漫主義的彩筆展現(xiàn)牛渚春潮的壯觀。詩中反復(fù)突出了幾個意念:一個是“惡”:“橫江惡”、“風(fēng)波惡”、“惡風(fēng)回”;一個是“渡”:“橫江欲渡”、“哪可渡”、“郎今欲渡”、“公無渡河”;一個是“愁”:“一水牽愁”、“愁殺峭帆人”。此外,詩中還多處出現(xiàn)“風(fēng)”、“浪”、“波”、“濤”等字,把橫江風(fēng)浪的氣勢寫得比八月的浙江潮還厲害。這樣描寫,用意是說橫江是他去“西秦”的最大障礙,因橫江難渡而不免發(fā)愁。其實,這組詩也可能是李白較早時期的作品 (津吏稱李白為“郎”),詩中的“愁”有點虛,愁而不苦,愁而不深。嘴上說:“橫江惡”,而筆下展現(xiàn)的景象,卻是橫江了不起。“一風(fēng)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閣”、“浙江八月何如此,濤似連山噴雪來”,寫得驚心動魄,實在是對橫江深情而熱烈的贊美。
宣州在唐代是上州大郡,有豐富的六朝文化遺產(chǎn),發(fā)達(dá)的商貿(mào)和農(nóng)業(yè)。李白在這里登敬亭山、上謝脁樓,詩興一再受到激發(fā)。宣州幕府,僚佐眾多。李白在此,人事交往亦多于在皖南其他地區(qū)。他與前后兩任太守(一姓宇文、一名趙悅),以及宣城縣令崔欽,均有交往,有《贈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宣城九日聞崔四侍御與宇文太守游敬亭……》、《贈宣城太守趙悅》、《經(jīng)亂后將避地剡中留贈崔宣城》、《江上答崔宣城》等篇。李白好友崔成甫,于天寶后期在宣城,李白贈崔成甫詩達(dá)六首之多。李白從弟李昭,在宣州為長史,李白有 《贈從弟宣州長史昭》、《宣州長史弟昭贈余琴溪中雙舞鶴詩以見志》、《寄從弟宣州長史昭》等詩。李白還有《哭宣城善釀紀(jì)叟》、《宣城哭蔣征君華》、《贈宣州靈源寺仲濬公》等詩,說明李白在宣城還與隱士、釋子、手工業(yè)者有交往。又,南陵、涇縣是宣州屬縣,李白天寶元年(742)應(yīng)詔入長安前,以及安史之亂前后,在南陵都有家。南陵縣丞常某,多次陪李白游玩賦詩。在民間,李白曾在五松山下一位姓荀的老婦人家投宿,又曾贈詩給荀七、杜秀才等人。在涇縣,則與崔文兄弟和汪倫相交往,有《贈崔司戶文昆季》、《贈汪倫》諸詩。
在宣城的創(chuàng)作中,李白經(jīng)常提到謝脁:“我家敬亭下,輒繼謝公作?!保ā队尉赐ぜ拇奘逃罚┲x脁于齊明帝建武二年(495)出任宣城太守,在任一年有余,留詩近四十首,成為李白懷念的對象,其《秋登宣城謝脁北樓》云:“江城如畫里,山晚望晴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fēng)懷謝公。”秋日傍晚,在北樓登臨俯視,晴空之下山水環(huán)抱的宣城,宛如畫圖。中間四句是對景物的具體描寫。末二句懷念謝公,給如畫的江城布上古今相接的人文色彩,更顯意境悠遠(yuǎn)?!缎侵x脁樓餞別校書叔云》與《秋登宣城謝脁北樓》作于同一地點,而風(fēng)格迥然不同?!皸壩胰フ咦蛉罩詹豢闪?,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遍_頭兩個分別長達(dá)十一字的長句,顯示懷才不遇的憂憤之烈,心緒之亂,以及一觸即發(fā)、不可遏止的情感狀態(tài)。照說下面的憂憤之情會進(jìn)一步強(qiáng)烈地噴涌出來,但李白心胸開朗,豪邁曠逸,空闊之景既能引發(fā)他的煩憂,同時又能幫助他排解煩憂:“長風(fēng)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泵鎸χ鴫验熋鲀舻娜f里秋空,又獲得一種心與境相契、精神為之一爽的感覺。于是激發(fā)起自信,想到自己和李云堪與建安諸子和謝脁相比的才華。最后歸結(jié)到要擺脫塵世,遨游五湖。兩詩都提到謝脁,而同一謝脁樓,對于李白,所助發(fā)的詩興是如此不同。
謝脁在宣城,鐘情于敬亭山,多次登臨賦詩。李白追蹤謝脁,詩集中提到敬亭山的達(dá)18處之多,但風(fēng)格與謝詩有很大差別。謝脁《游敬亭山》云:
茲山亙百里,合沓與云齊?!细杀伟兹眨聦賻Щ叵?。交藤荒且蔓,樛枝聳復(fù)低。獨鶴方朝唳,饑鼯此夜啼。泄云已漫漫,夕雨亦凄凄……
謝脁是模山范水,詳細(xì)描寫,而李白的《獨坐敬亭山》只用四句。謝詩幽深密實,李詩空闊悠遠(yuǎn)。鳥盡天空,孤云遠(yuǎn)去,青峰歷歷,兀然獨坐,彼此如好友面對,把臂談心,無有厭倦。那種一片癡迷之情和“天然去雕飾”的語言,極能體現(xiàn)李白其詩其人的個性色彩。
李白在宣州屬縣南陵,多次“載酒五松山”?!杜c南陵常贊府游五松山》云:
安石泛溟渤,獨嘯長風(fēng)還。逸韻動海上,高情出人間。靈異可并跡,澹然與世閑。我來五松下,置酒窮躋攀。征古絕遺老,因名五松山。五松何清幽,勝境美沃州。蕭颯鳴洞壑,終年風(fēng)雨秋。響入百泉去,聽如三峽流。剪竹掃天花,且從傲吏游。龍?zhí)萌艨身嵊麣w精修。
此詩,宋蜀本李白集題下注云:“山在南陵銅井西五里,有古精舍。”據(jù)此,可以更好地理解末尾兩句:“龍?zhí)萌艨身嵊麣w精修?!薄褒?zhí)谩奔础熬帷?,道士或僧人修煉的居所,意思是說自己想在此修煉?!罢鞴沤^遺老,因名五松山?!彼虍?dāng)?shù)馗咐蠁柹矫?,無人知曉,于是詩人以“五松”名山。李白確實愛五松山,他不僅想要在此修煉,而且還有 《銅官山醉后絕句》:“我愛銅官樂,千年未擬還。要須迴舞袖,拂盡五松山?!薄扒晡磾M還”當(dāng)然帶有詩人的浪漫夸張,但千年之后,五松山仍與李白的名字聯(lián)系在一起,卻是事實。
涇縣在唐代也屬宣州。涇縣以涇溪得名。涇溪,上源清溪河出黟縣西北黃山方字嶺,東北流經(jīng)涇縣匯徽水,又東北受幕溪、琴溪諸水,稱青弋江,經(jīng)宣城、南陵諸縣,西北流至蕪湖入長江。李白《涇川送從弟錞》云:
涇川三百里,若耶羞見之。錦石照山壁,兩邊白鷺鷥。佳境千萬曲,客行無歇時。上有琴高水,下有陵陽祠?!l(fā)秀色,草木含榮滋。
“涇川三百里”一句總領(lǐng),下面是各方面的具體描寫?!凹丫城f曲”一句,包含沿著宛延曲折的涇溪游玩,美景應(yīng)接不暇的豐富感受,卻只用了五個字。全詩在自然流暢之中把概寫和具象結(jié)合在一起,是別人難到的。
李白用輕快的筆調(diào),一再迅捷地為涇溪景物攝像?!断铝觋栄馗呦T六刺灘》:
三門橫峻灘,六刺走波瀾。石驚虎伏起,水狀龍縈盤。何慚七里瀨,使我欲垂竿。
《下涇縣陵陽溪至澀灘》:
澀灘鳴嘈嘈,兩山足猿猱。白波若卷雪,側(cè)石不容舠。漁子與舟人,撐折萬張篙。
不像前詩“涇川三百里”那樣寫一條河流,這兩首是寫具體景點。三門,即三門山,危石高聳,下臨六刺灘。一個“橫”字,形容三門山橫阻六刺灘。于是就有了“石驚虎伏起,水狀龍縈盤”的景觀。寫澀灘,從水聲入手,以猿猱作點綴。寫波浪與亂石,狀急流險灘。寫足之后,再轉(zhuǎn)到舟子漁人撐折船篙,令人不覺夸張,而澀灘之“澀”,歷歷如見。從描寫上講,是極狀其澀,但用筆卻是輕快跳動,淺近中含俊逸之氣。
今貴池縣(唐代稱秋浦縣)和青陽縣境,唐永泰年間以后屬池州。境內(nèi)有九華山、秋浦河、清溪,皆因李白而聞名。
九華山,漢稱陵陽山,南梁稱幘山,盛唐前稱“九子山”。據(jù)《太平御覽》記載:“九子”之名是,“因此山奇秀,高出云表,峰巒異狀,其數(shù)有九?!碧铺鞂毮┠?,李白應(yīng)秋浦友人高霽與青陽縣令韋權(quán)輿的邀請,登上此山,見有九峰如蓮花,于是李白去掉其“九子山”的舊名,改為“九華”,并與高、權(quán)二人聯(lián)句?!陡木抛由綖榫湃A山聯(lián)句并序》云:
青陽縣南有九子山,山高數(shù)千丈,上有九峰如蓮花。按圖征名,無所依據(jù),太史公南游,略而不書。事絕古老之口,復(fù)缺名賢之紀(jì),雖靈仙往復(fù),而賦詠罕聞。予乃削其舊號,加以九華之目。時訪道江漢,憩于夏侯回之堂,開檐岸幘,坐眺松雪,因與二三子聯(lián)句,傳之將來。
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李白)
層標(biāo)遏遲日,半壁明朝霞。(高霽)
積雪曜陰壑,飛流歕陽崖。(韋權(quán)輿)
青瑩玉樹色,縹緲羽人家。(李白)
“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謂大道運(yùn)彼自然之妙,而生成了靈異的九華山。此乃千古名句,其后九子山遂易名九華山,相沿至今。除聯(lián)句外,李白還單獨有一篇詠九華山的詩《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
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我欲一揮手,誰人可相從。君為東道主,于此臥云松。
詩最后說“君為東道主,于此臥云松?!庇邢Mf仲堪作東道主,幫助他卜居九華的意思。后來杜牧出任池州刺史,作《九華山》詩,對此詩給予高度評價:“凌空瘦骨寒如削,照水清光翠且重。卻憶謫仙詩格俊,解吟‘秀出九芙蓉’。”
池州名勝被李白寫得最多的是秋浦河,《秋浦歌十七首》最為著名。天寶末期,李白在秋浦一帶逗留時間很長。他寫詩給居于梁苑(今開封)的宗氏夫人說:“我自客秋浦,三年北信疏。”(《秋浦寄內(nèi)》)由于滯溜時間長,《秋浦歌十七首》多處抒寫客愁?!鞍装l(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秋浦歌》其十五),是寫愁的名句,但秋浦景物之美,又常常使他忘記客愁,一再流露欣賞喜悅之情,如:
其三
秋浦錦駝鳥,人間天上稀。
山雞羞淥水,不敢照毛衣。
其四
兩鬢入秋浦,一朝颯已衰。
猿聲催白發(fā),長短盡成絲。
其五
秋浦多白猿,超騰若飛雪。
牽引條上兒,飲弄水中月。
這三首詩都是寫秋浦小動物?!捌淙闭f錦駝鳥“人間天上稀”,連羽毛美麗的山雞都自愧不如。這種昔日喜在水邊對影自矜的山雞,現(xiàn)在羞于在水邊自照了?!捌渌摹闭f秋浦猿聲催生了白發(fā),但李白是心胸開朗的人,到第五首,他對于猿又非常欣賞。眾多的白猿,在樹枝上攀援騰跳,像一團(tuán)團(tuán)白雪一樣飛動。特別是白猿帶著幼仔,從樹枝上牽引而下,在溪面上飲水弄月,更是讓他開心。
其八
秋浦千重嶺,水車嶺最奇。
天傾欲墮石,水拂寄生枝。
其九
江祖一片石,青天掃畫屏。
題詩留萬古,綠字錦苔生。
這兩首詩寫河邊的山石?!督贤ㄖ尽肪硎渡酱ㄖ尽こ刂莞罚骸八噹X在府西六十里,峭壁臨淵,奔流沖激若桔槔聲?!卑矗航坶朗侨∷ぞ?,桔槔聲也就是水車的聲音。水車嶺蓋以嶺下水流聲得名?!捌浒恕钡娜木涑械诙洌瑢懫娈愔埃壕奘R淵傾斜,似欲往下墜落,岸邊樹上又有寄生之樹,枝葉拂水。十個字寫出水車嶺景物之奇。江祖石在貴池西南二十里萬羅山山腰間。其石壁立,高數(shù)十丈。下臨深溪,有如畫屏。明人朱諫說:“此李白欲于秋浦岸上磨石而題詩也。期以詩留萬古,字綠苔生,其跡不滅。此可見李白自負(fù)于詩名,欲與山川同不朽也?!?/p>
其十一
邏人橫鳥道,江祖出魚梁。
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其十二
水如一匹練,此地即平天。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兩首詩都寫到花。“其十一”:水流很急,客船很快,山花很香。邏人石與江祖石隔溪相對,舟行雖疾,但濃郁的山花香味,仍然能讓人感到它一陣陣拂面而來。一句一景,卻渾然一體?!捌涫?,“水如一匹練”,說秋浦水宛如一匹長長的輕柔的綢練,既見其清,又顯其長,承接謝脁“澄江靜如練”而來,但又絕非蹈襲,凸現(xiàn)了秋浦作為宛延于山間清溪的特色??梢韵胂螅由弦皇字?,船駛過邏人石與江祖石夾溪相對的狹處之后,進(jìn)入了一片開闊的水面?!按说丶雌教臁?,“平天”見其平闊清幽、天光水色澹蕩之態(tài)。這樣的水域,自然令詩人無限神往,想到在一輪明月照耀之下“看花上酒船”,一邊賞花,一邊醉酒。
其十三
淥水凈素月,月明白鷺飛。
郎聽采菱女,一道夜歌歸。
其十四
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
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
其十六
秋浦田舍翁,采魚水中宿。
妻子張白鷴,結(jié)罝映深竹。
這三首都寫秋浦的人物,而且是普通百姓。“其十”:天上素月,地上綠水,寫景;“郎聽采菱女,一道夜歌歸”,寫人。 “綠水”、“凈”、“素月”、“月明”、“白鷺”,突出了秋浦水面和夜空的明凈皎潔。在這樣素淡的背景下,采菱女子和她們的情感,顯得更加美好純真。秋浦一帶產(chǎn)銅,“其十四”寫秋浦冶煉工人的勞動情景。爐火照亮天地,火花飛濺,紫煙升騰?;鸸庥臣t了工人的臉龐,他們一邊勞動,一邊歌唱,豪放的歌聲在寒冬的河面上震蕩。寒冬之夜露天冶煉,是多么辛苦的工作,但李白描寫得紅火熱烈,充滿活力,生機(jī)蓬勃?!捌涫睂懱锷嵛汤蟼z口水中采魚、山中捕鳥的生活。其所捕之鳥為白鷴,而李白極愛皖南特產(chǎn)的白鷴。有《贈黃山胡公求白鷴》詩,由這三首詩可見李白對秋浦民間的日常生活、男女愛情和勞動是很欣賞的。
李白游秋浦,好詩遠(yuǎn)不止于 《秋浦歌十七首》,如《游秋浦白笴陂二首》中“山光搖積雪,猿影掛寒枝”、“魚龍動陂水,處處生波瀾。天借一明月,飛來碧云端”等描寫,也都極見秋浦景色之美。其《憶秋浦桃花舊游時竄夜郎》云:“桃花春水生,白石今出沒。搖蕩女蘿枝,半搖青天月。不知舊行徑,初拳幾枝蕨。三載夜郎還,于茲煉金骨?!边@是在晚年流放夜郎途中還想著秋浦的“桃花春水”、“白石”、“女蘿枝”、“青天月”、“舊行徑”、“初拳蕨”,將憶念中的事物,一一列舉,平平寫來,最見憶念之深。
秋浦縣境內(nèi)還有一條河流名清溪,李白題詠的詩有十首?!肚逑小吩疲?/p>
清溪清我心,水色異諸水。借問新安江,見底何如此?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fēng)里。向晚猩猩啼,空悲遠(yuǎn)游子。
因南齊詩人沈約有《新安江水至清淺見底詩》,所以李白拿新安江與清溪相比。相比之后,再繼以具體描寫:“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fēng)里?!鼻逑彖b照人,讓人感到如行于明鏡之中一樣;清溪兩邊山嶺連綿,如同展開的屏風(fēng),鳥兒飛來飛去,像在屏風(fēng)里飛翔。《宿清溪主人》寫到清溪人家投宿:
夜到清溪宿,主人碧巖里。檐楹掛星斗,枕席響風(fēng)水。月落西山時,啾啾夜猿起。
主人家在高山之上,夜靜天清,星斗就像掛在檐楹之上,風(fēng)聲、泉水聲就像發(fā)自枕席,這是多么難得的體驗。李白又有 《與周剛清溪玉鏡潭宴別》詩,說:“溪當(dāng)大樓南,溪水正南奔?;刈饔耒R潭,澄明洗心魂。此中得佳境,可以絕囂喧。”李白在詩題下注云:“潭在秋浦桃胡陂下,予新名此潭”。九華山、五松山、玉鏡潭,李白給皖南三處風(fēng)景命名。詩人一生所游之地極多,但未曾給它處命名,可見李白對皖南風(fēng)景情有獨鐘。
黃山秦時稱黟山,唐玄宗天寶六載(747)改名為黃山,李白是黃山最早的吟詠者,因黃山地處皖南最深處,唐時交通仍不方便,李白吟詠黃山之作不多,最重要的是《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峰舊居》:
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伊昔升絕頂,下窺天目松。仙人煉玉處,羽化留遺蹤。亦聞溫伯雪,獨往今相逢。采秀辭五岳,攀巖歷萬重。歸休白鵝嶺,渴飲丹砂井。鳳吹我時來,云車爾當(dāng)整。去去陵陽東,行行芳桂叢?;叵?,碧嶂盡晴空。他日還相訪,乘橋躡彩虹。
詩中提到的“溫伯雪”名伯,字雪子,是《莊子·田子方》中講的楚地有道的人物。這里是借古人之名指溫處士?!饵S山志》以“伯雪”為溫處士之名,是一種誤解。此詩不斷轉(zhuǎn)換敘述角度,但文字上不作平鋪直敘的過渡。這既是李白寫詩的特點,同時此詩既寫黃山這樣巨大的對象,又要寫自己游山和溫處士歸山,內(nèi)容較多,而篇幅有限,剪裁上也需要大開大合。曾國藩《求闕齋讀書錄》云:“首八句,自敘曾游黃山。‘亦聞’六句,敘溫歸白鵝峰?!P吹’八句,送溫去而又約相訪也?!边@樣劃分層次,較為清晰合理。當(dāng)然,前四句還可以單獨抽出,是以大筆勾勒,對黃山全貌的總寫。接下去“伊昔升絕頂”四句,才是寫自己曾游黃山,同時給黃山之高(“下窺天目松”)和黃山之神秘(留有仙人羽化遺跡)再補(bǔ)上一筆。對黃山來說,這首詩的地位十分重要,是迄今能見到的第一首詠黃山的詩篇。它生動地描寫了黃山的雄偉,群峰壁立,靈秀奇異。由于這首詩寫于黃山易名不久,詩中 “蓮峰”、“石柱”、“芙蓉”、“煉玉”、“乘橋” 等詩句和詩中的諸多想像均為后來諸峰命名開啟了思路。
特定的地域有特定的山川面貌與人文條件。這種地域特征,會使包括詩歌在內(nèi)的文學(xué)藝術(shù),呈現(xiàn)一定的地域特征,并可能持久保持它的底色。清代朱庭珍說:“永嘉山水奇麗,康樂詩境肖之;西蜀山川雄險,工部詩境肖之;永、柳山川幽峭,柳州文筆詩肖之。……相山水雄險,則詩亦出以雄險;山水奇麗,則詩亦出以奇麗;山水幽峭,則詩亦幽峭;山水清遠(yuǎn),則詩亦清遠(yuǎn)?!保ā扼銏@詩話》卷一)由于文學(xué)藝術(shù)總是在一定程度上受其反映對象的影響,這種認(rèn)為作家因其“相”(觀察、審視)某種山水,就會寫出某種詩歌,詩境和山水相肖相仿的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二者相肖,使不同時代不同作家面對同一地區(qū)的山水風(fēng)土,其詩歌往往出現(xiàn)某些共同的特征。皖南山明水秀,李白的皖南題詠,反映了這種自然面貌,亦具有這種美學(xué)特征。緣于性格,李白詩歌總體上當(dāng)然比他人詩歌來得明朗,但皖南山水以其明麗與李白相契合,使其皖南詩在這方面表現(xiàn)得更為突出。李白寫于中原的詩,亦可能較他人明朗,但同時亦不免有一種蒼莽凝重的色調(diào),常常隨其憤郁之情出現(xiàn),而他的皖南詩則以清麗明凈為基調(diào)?!扒镌抡瞻妆冢┤缟疥幯??!保ā蹲越鹆隂兞鬟^白壁山玩月達(dá)天門……》)“今日秋山好,水綠秋山明?!保ā毒湃铡罚疤扉_白龍?zhí)叮掠城迩锼?”(《自梁園至敬亭山見會公……》)“白若白鷺鮮,清如清唳蟬?!保ā顿浶怯钗奶亍罚翱蜕⑶嗵煸?,山空碧水流?!保ā吨x公亭》)“錦石照碧山,兩邊白鷺鷥?!保ā稕艽ㄋ妥宓苠T》)“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保ā肚锏切侵x朓北樓》)“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fēng)里?!保ā肚逑小罚吧缴桨槤M,澗澗白猿吟?!保ā肚锲指琛菲涫疤旖枰幻髟拢w來碧云端?!保ā队吻锲职坠C陂二首》其二)“半夜四天開,星河爛人目?!保ā端尬r湖》)“白鷺閑時散飛去,又如雪點青山云?!保ā稕芟獤|亭寄鄭少府諤》)……類似的例子,舉不勝舉。李白皖南詩中,月、日、云、水、雪、白、明等字出現(xiàn)的頻率很高,寫動物也喜歡選擇白色的,如白鷺、白猿、白鷴、白鶴、白馬(“馬如一匹練”)。許多詩中,明朗的句子,不是僅僅可以句摘,而是通篇寫明朗暢豁的境界,或者突出詩人對環(huán)境景物鮮明潔白的印象。如“白雨映寒山,森森似銀竹?!保ā端尬r湖》)下雨一般是陰暗的,但說“白雨”,又比成“銀竹”,就顯得明亮。“請以雙白璧,買君雙白鷴。白鷴白如錦,白雪恥容顏。照影玉潭里,刷毛琪樹間?!保ā顿淈S山胡公求白鷴》)“白”字連續(xù)出現(xiàn),加上節(jié)奏圍繞“白”字急速地重復(fù)跳蕩,突出了白鷴之白給人的鮮明視覺印象。“秋浦多白猿,超騰若飛雪。牽引條上兒,飲弄水中月。 ”(《秋浦歌》其五)“白猿”、“飛雪”、流水、明月,幾乎句句皆白。環(huán)境澄明,不僅出現(xiàn)在視覺里,而且影響及于詩人精神和心理:“吾憐宛溪好,百尺照心明。何謝新安水,千尋見底清。白沙留月色,綠竹助秋聲。卻笑嚴(yán)湍上,于今獨擅名。”(《題宛溪館》)水清見底,白沙映月,連詩人的心也被照明了。覺得此處不比嚴(yán)光垂釣的嚴(yán)陵灘差。以地比嚴(yán)湍,而人亦顯然自比于高士嚴(yán)子陵,這中間含有心靈的凈化,精神的提升。
李白皖南詩色調(diào)的明朗,從他寫到愁的作品中,更可以看得出來。本文前引李白的當(dāng)涂詩、宣州詩、池州詩等眾多作品中都有對于愁悶、牢騷和懷才不遇的抒寫。這在一些人筆下,很容易寫得低沉、暗淡,甚至陰郁、哀傷,但李白并不如此。《夜泊牛渚懷古》:“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闭f當(dāng)今沒有像謝尚那樣能夠欣賞自己才能的人。抒發(fā)的是懷才不遇之感,但這種情感,在“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云”的環(huán)境下,讓人感到李白表達(dá)的是一種對際遇和理想的追求,因而無論是當(dāng)時的牛渚月夜和李白的心情都不陰沉暗淡,而是爽快明朗的?!缎侵x脁樓餞別校書叔云》詩中的煩憂很深。“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似乎沒有第二人能把愁寫得這樣強(qiáng)烈,但又沒有愁云密布的感覺。詩人目注神馳的景象是“長風(fēng)萬里送秋雁”,把酒論文之時,又是“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闭麄€詩境仍然是明凈闊大的,有著橫空出世的氣度和力量。李白的《橫江詞六首》、《秋浦歌十七首》都多次寫到愁,上文己分析,《橫江詞》雖是一再說“橫江惡”,但實際上是對風(fēng)高浪險的一種贊美。如開篇第一首:“人道橫江好,儂道橫江惡。一風(fēng)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閣。”一開始,不承認(rèn)“好”而偏說“惡”,實際上是要引起讀者對橫江的注意,為下文作勢。而用吳地兒女子口吻“儂”來說橫江“惡”,則是帶有幾分輕松幽默的諧趣。從三四句的描寫看,橫江不過是風(fēng)高浪險而已。因而所謂“惡”也就只是借“儂”之口對風(fēng)浪的夸張渲染?!稒M江詞》就是這樣地帶有近似民歌的諧趣,它的基調(diào)是明朗活潑的?!肚锲指枋呤住穼懥恕鞍装l(fā)三千丈”的“愁”,但面對秋浦,他是那樣喜愛“人間天上稀”的錦駝鳥、“超騰若飛雪”的白猿,欣賞采菱女、煉銅工人、田舍夫婦的生活和勞動?!皽O水凈素月,月明白鷺飛”、“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把美好的環(huán)境、愉悅的感受,用充滿情感的詩筆記錄下來??梢哉f李白心中帶愁,反倒增強(qiáng)了他對秋浦風(fēng)物的流連之情,他要藉秋浦風(fēng)物來撫慰心靈,化解客愁?!八缫黄ゾ殻说丶雌教?。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崩畎椎某畈皇恰凹舨粩?,理還亂”,而是放得下,丟得開。開朗、樂觀的個性,對生活、對自然的熱愛,讓他在秋浦有愁而不沉溺于愁,還是把詩情和景物結(jié)合在一起,寫出大量色調(diào)明朗、意境優(yōu)美的好詩。
包括今天蘇、浙、皖在內(nèi)的長江下游地區(qū),春秋時以吳越兩國興起為標(biāo)志,屬于吳越文化區(qū)。吳越有以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為代表的非常發(fā)達(dá)的原始文化,進(jìn)入封建社會以后,此地則以六朝文化最有成績和特色。六朝樂府民歌給五七言詩歌注入新的血液。它沾溉了歷代文人,同時仍與后代民歌有割不斷的聯(lián)系,其曲調(diào)歌辭有助于繼系民歌的地域特色和傳承。李白的皖南詩歌頗受南朝樂府和吳地民歌影響。“時枉《白紵詞》,放歌丹陽湖?!保ā顿浀り枡M山周處士惟長》)“歌動白紵山,舞回天門月?!保ā稌鴳奄浤狭瓿Y澑罚昂r綠眼吹玉笛,吳歌《白紵》飛梁塵?!保ā睹突⑿小罚┻@些詩既提到《白紵詞》、《白紵歌》,又提到白紵山?!栋准煾琛窞槟铣瘶犯枨??!端螘分尽吩疲骸啊栋准熚琛?,按舞詞有巾袍之言,紵本吳地所出,宜是吳舞也?!痹捠口S在《分類補(bǔ)注李太白詩》中云:“《白紵歌》有《白紵舞》……并吳人之歌舞也?!迸c《白紵歌》相關(guān)的則有白紵山,在當(dāng)涂縣城東五里,為晉桓溫常帶妓人來此演奏《白紵歌》之處。(見《太平寰宇記》卷一O五)據(jù)此可以推想當(dāng)涂一帶民歌應(yīng)與 《白紵歌》、《白紵舞》有淵源。李白《丹陽湖》詩云:“少女棹輕舟,歌聲逐流水?!保ā豆檬焓仭さり柡罚┯肿宰饔小栋准熢~三首》,開篇即云:“揚(yáng)清歌,發(fā)皓齒,北方佳人東鄰子。且吟《白紵》?!稖O水》,長袖拂面為君起?!崩畎捉诋?dāng)涂一帶民歌并加以吸收,于此可見。李白《秋浦歌》亦兩次提到當(dāng)?shù)氐母琛!肚锲指琛菲涫疲骸袄陕牪闪馀?,一道夜歌歸?!逼涫脑疲骸棒隼擅髟乱?,歌曲動寒川。”王琦注《李太白全集》云:“《爾雅翼》:吳楚之風(fēng)俗,當(dāng)菱熟時,士女相與采之,故有采菱之歌以相和,為繁華流蕩之音?!辈闪飧韫倘皇菂浅?,冶煉工人的歌也應(yīng)該是民歌或自編的歌。李白寫上這些,表明他對民間歌舞的關(guān)注和欣賞。而他的皖南詩歌也確實有許多篇帶有民間生活和樂府民歌的情味。除《橫江詞六首》、《秋浦十七首》兩大組詩外,它如《下途歸石門舊居》、《山鷓鴣詞》、《贈黃山胡公求白鷴》、《酬殷明府見贈五云裘歌》、《秋浦寄內(nèi)》、《自代內(nèi)贈》等篇,也是如此。李白是唐代樂府詩成就最高的作家,明代胡震亨說:“太白于樂府最深,古題無一弗擬?!钡珮犯袧h魏樂府,有南北朝樂府。李白的樂府大篇多繼承漢魏樂府,而皖南詩歌,則往往與南朝樂府和江南民歌較近,篇幅亦較短,且一般不用樂府古題?!稒M江詞六首》,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九將其收入《新樂府辭》,顯然是看到了它與民間新樂歌的聯(lián)系而不同于古樂府。唐代五七言詩跟樂府民歌關(guān)系最近的是絕句,明代徐師曾云:“絕句詩源于樂府,五言如《白頭吟》、《出塞曲》、《桃葉歌》、《歡問歌》、《長干曲》、《團(tuán)扇郎》等篇。 七言則如《挾瑟歌》、《烏棲曲》、《怨歌行》。 ”(《文體明辨序說·絕句詩》)清田同之亦云:“五七言絕句,古詩樂府之遺也?!保ā段髌栽娬f》)絕句,特別是初盛唐絕句與樂府民歌的密切關(guān)系為學(xué)界所公認(rèn)。李白的皖南詩歌中五七言絕句共29首,與其皖南詩總量156首相比,占六分之一強(qiáng)。而李白絕句詩共164首(1),與其全部詩作千首相比,占七分之一弱。其皖南詩中絕句的比例,顯然高于其全集中絕句的比例。絕句比例之高,可以作為其皖南詩較多受樂府民歌影響的有力證據(jù)。
絕句之中,五絕和七絕存在一定差別。五絕跟六朝樂府、民歌民謠關(guān)系更深更久遠(yuǎn)一些。詩論家對此多有強(qiáng)調(diào),如明代高棅云:“五言絕句,作自古也。漢魏樂府古辭,則有《白頭吟》、《出塞曲》、《桃葉歌》、《歡問歌》、《長干曲》、《團(tuán)扇郎》等篇。下及六代,述作漸繁。”(《唐詩品匯·五言絕句敘目》)。五絕跟民歌乃至民間生活的密切關(guān)系還體現(xiàn)在文與質(zhì)的關(guān)系上:“五言尚真切,質(zhì)多勝文。七言尚高華,文多勝質(zhì)?!保ê鷳?yīng)麟《詩藪·內(nèi)編》)五絕在立意造語方面要求有更多的天然機(jī)趣,真率地從生活和心田中流出。清代吳喬甚至將之比喻為嬰兒顰笑,說“此體中才與學(xué)俱無用也”,“兒童女子勝于文人學(xué)士”(《圍爐詩話》卷二),其意即在強(qiáng)調(diào)五絕應(yīng)有的生活的原汁原味,真情真趣,貴在天然而不可雕飾造作。由此亦可推見它與脫口而出的民歌民謠相近和聯(lián)系之處。李白皖南詩中五絕21首,七絕8首,五絕接近七絕的3倍。這一數(shù)據(jù)和比例,能進(jìn)一步說明李白皖南詩與樂府民歌的關(guān)系。《秋浦歌十七首》中五絕占14首,《哭宣城善釀紀(jì)叟》、《銅官山醉后絕句》、《望木瓜山》、《獨坐敬亭山》等也都是五絕。這些詩給人的感覺是脫口而出,接近民間的生活和創(chuàng)作?!犊扌巧漆劶o(jì)叟》:“夜臺無李白,估酒與何人?”用問話語氣;《秋浦歌》中“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桃波一步地,了了語聲聞”,都非常接近口語。其十四:“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嚴(yán)羽云:“赧郎,吳音也。”這些都顯現(xiàn)出李白詩與吳地民間生活乃至歌謠的聯(lián)系。
上文提出五七絕之間的不同,并由此論及李白五絕與樂府民歌的關(guān)系,但李白寫于皖南的七絕亦頗異于常時,它很少有像《下江陵》、《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那樣的高華之作,而是往往近于吳地的樂府民歌。胡應(yīng)麟《詩藪·卷六》云:“五言絕,唐樂府多法齊梁,體制自別。七言亦有作樂府者,如太白《橫江詞》、《少年行》等,尚是古調(diào)?!痹谡撎拼迤哐越^句與樂府關(guān)系上,不將五七絕之間的區(qū)別絕對化,并且舉出《橫江詞》為樂府體制,是很有見地的。《橫江詞六首》一開頭:“人道橫江好,儂道橫江惡?!薄秶?yán)羽評點李太白詩集》明人批語即說:“首二句是吳歌?!保?)《橫江詞六首》其五:“橫江館前津吏迎,向余東指海云生。郎今欲渡緣何事?如此風(fēng)波不可行?!睔v代評家?guī)缀跻恢轮赋鏊c樂府民歌的淵源。楊慎云:“古樂府《烏棲曲》:‘采菱渡頭擬黃河,郎今欲度畏風(fēng)波?!滓砸痪溲茏鞫洌ò粗浮山裼伞洌?,絕妙?!保ā渡衷娫挕肪砦澹┶w執(zhí)信亦云:“‘橫江館前’一首,此樂府也。 ”(《唐宋詩醇》卷五引)《橫江詞六首》其六末句“公無渡河歸去來”,《嚴(yán)羽評點李太白詩集》云:“二謠辭題合用無縫。”所謂“二謠辭題”,當(dāng)指《公無渡河》與梁鼓角橫吹曲《黃淡思歌辭》:“逐郎歸去來”,這種天衣無縫的合成,正見李白在吸收樂府歌謠方面達(dá)到了化境。除《橫江詞》外,《宣城見杜鵑花》、《贈汪倫》等也很有代表性?!缎且姸霹N花》:“蜀國曾聞子規(guī)鳥,宣城還見杜鵑花。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焙髢删溥B用三個“一”字和三個“三”字,上下句“一”與“三”又都是數(shù)詞,構(gòu)成流暢的如歌謠般的音節(jié)?!短扑卧姶肌肪戆嗽疲骸叭缰V如謠,卻是絕句本色?!薄顿浲魝悺罚骸袄畎壮酥蹖⒂校雎劙渡咸じ杪?。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碧じ?,《舊唐書·睿宗紀(jì)》:“上元日夜,上皇御安福門觀燈,出內(nèi)人連袂踏歌?!庇帧顿Y治通鑒》則天后圣歷元年:“閻知微……為虜踏歌”。胡三省注:“踏歌者連手而歌,踏地以為節(jié)?!蓖魝愃屠畎讜r踏歌而來,李白贈詩則是吸取了踏歌的音節(jié)情味。又,嚴(yán)羽評此詩:“前夷后勁。”(《嚴(yán)羽評點李太白詩集》)應(yīng)時《李詩緯》進(jìn)一步發(fā)揮云:“前夷后平,絕句之體?!卑矗好窀瓒嗍撬木?,與絕句體制相近。一般也是前兩句敘事,比較平;后兩句曲終奏雅,則需要出采,正是前夷后勁。這也可見《贈汪倫》與歌謠的關(guān)系。
皖南山明水凈,風(fēng)景幽美,魚米豐饒,唐代時是朝廷財賦的重要供給之地。這里遠(yuǎn)離中原,遠(yuǎn)離政治中心,與朝廷政治斗爭較少瓜葛。有長江為天然屏障,安史之亂期間甚至成為中原人避難之所,就食之地。自東晉以來幾百年的經(jīng)濟(jì)持續(xù)上升、文化積累,居民勤勞淳儉,俗向文雅。這些因素,使李白來皖南與在長安和中原乃至幽州一帶,感受不同。如果說長安的政治腐敗,幽冀(安祿山巢穴)的蕃將謀逆,中原的戰(zhàn)亂流血,使他憤怒、憂慮、痛苦,則他每次來到皖南,對于心里的愁悶、痛苦都是一種排解、撫慰,是有意無意要讓自己獲得一種休憩。請看天寶末期,李白北游失意并且預(yù)感到國家危機(jī)來宣城時的心情和生活狀況:
據(jù)鞍空矍鑠,壯志竟誰宣?蹉跎復(fù)來歸,憂恨坐相煎。無風(fēng)難破浪,失計長江邊。危苦惜頹光,金波忽三圓。時游敬亭上,閑聽松風(fēng)眠。或弄宛溪月,虛舟信洄沿。顏公二十萬,盡付酒家錢。興發(fā)每取之,聊向醉中仙。過此無一事,靜談《秋水篇》。
——《贈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可見他是在“無風(fēng)難破浪”、“憂恨坐相煎”的情況下,來宣城安頓身心的。游敬亭、游宛溪、眠松、弄月、醉酒、讀《莊》,都是為了排遣。安史之亂爆發(fā),李白再次南下:
有策不敢犯龍麟,竄身南國避胡塵?!蛉辗綖樾强停糕徑煌ǘ?。有時六博快壯心,繞床三匝呼一擲。
——《猛虎行》
中原燃起戰(zhàn)火,只好選擇南方為避難之地。這時,皖南一帶未受到戰(zhàn)亂的直接影響。李白逃至宣城,與一些人飲酒行樂,實乃藉以暫時麻醉自己,緩解戰(zhàn)亂在精神上的創(chuàng)痛。
以上所舉,當(dāng)然是李白在兩度感受和面臨國家憂患時的情況,并不代表全部。但總的說來,由于皖南良好的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經(jīng)濟(jì)條件,李白來皖南,對他的身心皆有撫慰調(diào)節(jié)作用?!拔译S秋風(fēng)來,瑤草恐衰歇。中途寡名山,安得弄云月。渡江如昨日,黃葉向人飛。敬亭愜素尚,弭棹流清輝?!保ā蹲粤簣@至敬亭山》)“愜素尚”,有一種歸宿感,使他的皖南詩歌,風(fēng)貌上顯出變化。朱熹說:“李太白不專是豪放,亦有雍容和緩的?!保ā吨熳诱Z類》卷一四O)李白的皖南詩作,雍容和緩的一面即比較明顯。由于心情趨于平緩,娛情山水田園,從容命筆,因而能以更為樸實自然的語言,描繪沁人心脾的清幽之境,表達(dá)較往時平靜甚至閑逸的情感。如“佳境宜緩棹,清輝能留客”(《涇溪南藍(lán)山下有落星潭……》);“愛此溪水閑,乘流興無極”(《姑熟十詠·姑熟溪》)前者因欣賞水上明月光輝而緩棹,后者因愛溪水舒緩,信船隨流而去,心情都是從容愉悅的?!盎ㄅ嗯EP,松高白鶴眠。 ”(《尋雍尊師隱居》)一個“臥”字,一個“眠”字,多么寧靜閑適。看山,是“相看兩不厭,惟有敬亭山。 ”(《獨坐敬亭山》)臨水,是“永愿坐此石,長垂嚴(yán)陵釣?!保ā丢氉们逑霞臋?quán)昭夷》)都寫出一種閑靜的生活態(tài)度。甚至連公府衙門也被寫得閑靜異常:“山鳥下廳事,檐花落酒中?!保ā顿洿耷锲秩住罚扒锲峙f蕭索,公庭人吏稀?!保ā顿浨锲至俑罚┱且驗樵娙藢﹂e靜有很強(qiáng)的感受,才如此描寫公庭。
李白詩中一再體現(xiàn)出景物對調(diào)節(jié)情感乃至凈化心靈的作用。《題宛溪館》:“吾憐宛溪好,百尺照心明?!蓖鹣研恼彰髁耍还馐鞘剐那槠届o,更是洗滌了情感中的泥滓,使心靈得到了清洗和提升?!顿浀り枡M山周處士惟長》寫橫山周處士隱居的環(huán)境深深影響及于身心,更為具體:“連峰入戶牖,勝概凌方壺。時枉《白紵詞》,放歌丹陽湖。水色傲溟渤,川光秀菰蒲。當(dāng)其得意時,心與天壤俱。閑云隨舒卷,安識身有無。”在美好的環(huán)境中,自由而放逸,精神與天壤俱化,達(dá)到天人合一境界,心隨閑云舒卷,連身之有無都被忘卻了。這種可以稱為“吾喪我”的境界,乃是在塵慮被滌蕩凈盡時,最為暢適的感覺。
出于對皖南自然環(huán)境、社會生活長期接觸的認(rèn)識和體驗,出于對皖南的熱愛,李白的皖南詩中經(jīng)常表達(dá)要在皖南隱居、垂釣、修煉乃至終老的愿望。他發(fā)現(xiàn)五松山之美,在給五松山命名時就說:“龍?zhí)萌艨身?,吾欲歸精修?!庇终f:“吾愛銅官樂,千年未擬還”(《銅官山醉后絕句》),往后愈來愈多的詩篇都表達(dá)了長留于皖南的意念:“何必滄浪去,茲焉可濯纓。”(《觀魚潭》)“且從康樂尋山水,何必東游入會稽?!保ā杜c謝良輔游涇川陵巖寺》)他到?jīng)芸h落星潭,有卜筑居住之想:“所期俱卜筑,結(jié)茅煉金液。”(《涇溪南藍(lán)山下有落星潭可以卜筑……》)他贈詩青陽縣令韋仲堪,希望韋幫助他在九華山落腳:“君為東道主,于此臥云松?!保ā锻湃A山贈青陽韋仲堪》)盡管李白的皖南詩也經(jīng)常流露懷戀長安懷戀蜀地的情緒,甚至聽到杜鵑聲有“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之句,但在流放途中卻是強(qiáng)烈憶念皖南。上引《憶秋浦桃花舊游時竄夜郎》云:“桃花春水生,白石今出沒?!d夜郎還,于茲煉金骨?!睉浤钪械那锲质悄敲辞逦敲疵篮?。他要在流放期滿后,以秋浦為歸宿。果然,李白中道放回時,他不是從巫峽就近歸蜀,也不是北上長安,而是回到長江下游,最后選擇了當(dāng)涂。晚年,他依然懷著功業(yè)未就的悲哀,但同時心情趨于平靜。雖是大鵬,卻畢竟是力盡倦飛,在失意中需要尋求歸憩。這種心情,在《下途歸石門舊居》中表現(xiàn)得最為充分:
吳山高,越水清,握手無言傷別情。將欲辭君掛帆去,離魂不散煙郊樹?!e愁窺玉女窗,歸來笑把洪崖手。隱居寺,隱居山,陶公煉液棲其間。靈神閉氣昔登攀,恬然但覺心緒閑。數(shù)人不知幾甲子,昨來猶帶冰霜顏。我離雖則歲物改,如今了然識所在。別君莫道不盡歡,懸知樂客遙相待。石門流水遍桃花,我亦曾到秦人家。不知何處得雞豕,就中仍見繁桑麻。翛然遠(yuǎn)與世事間,裝鸞駕鶴又復(fù)遠(yuǎn)。何必長從七貴游,勞生徒聚萬金產(chǎn)。挹君去,長相思,云游雨散從此辭。欲知悵別心易苦,向暮春風(fēng)楊柳絲。
此詩是李白將要辭世之前重訪早年隱居石門的住處告別道友而作。郭沫若說是“他和道教迷信的最后訣別”,不免牽強(qiáng)。但他說此詩“是他六十二年生活的總結(jié)?!耸乔逍训模娨彩乔逍训?。天色‘向暮’了,他在向吳筠(筆者按:未必是吳筠,但總歸是昔日道友)訣別,生命也‘向暮’了,他在向塵世訣別?!保?)卻比舊時的注家更能抓住此詩的要諦。對于舊時隱居之地的懷念,是盤據(jù)在詩人心中的牽掛,在與塵世訣別之前,他要前去探望。他對過去的生活,對今后的歸宿,是有清醒考慮的。石門學(xué)道,“恬然但覺心緒閑”,是尋求人生歸宿;不久離開人世,寂寞休憩,更是真正的歸宿。石門離當(dāng)涂不遠(yuǎn),此次離開石門,當(dāng)然是暫時歸當(dāng)涂寓所?!叭缃窳巳蛔R所在”,語意深長,但中心是對人生歸宿的“了然”。這首詩可以說是集中地表達(dá)了他最后的歸憩感。如郭沫若所說“人是清醒的,詩也是清醒的。”詩人非常坦然,非常平靜,從容寫來,沒有一點緊迫之感。清人延君壽云:“篇中多用整句,太白詩未可多得,最宜師法?!畬⒂o君掛帆去’二語,是太白本色?!T流水遍桃花’益覺氣味濃厚,文境寬綽有余?!保ā独仙U劇罚├畎自S多長篇,總有強(qiáng)烈的激情溢于言表,而此詩則像深水千尺,平靜無波。延君壽感覺到它即使在太白詩中亦 “未可多得”是不錯的。“氣味濃厚,文境寬綽有余”,這種樸實寬厚,正是詩人懷著平靜的歸憩感在詩中的表現(xiàn)。
以上簡要介紹并分析了李白在皖南的創(chuàng)作。皖南詩歌最早因南齊詩人謝脁出任宣城太守拉開了序幕。至盛唐李白繼承謝脁進(jìn)一步發(fā)揚(yáng)光大,留下了更多優(yōu)秀作品。他的皖南詩清新明麗,樸實自然,與皖南風(fēng)土人文高度契合,使皖南山水名勝增色,被后世奉為繼承學(xué)習(xí)的典范。李白《秋浦歌》其九云:“題詩留萬古,綠字錦苔生”,可算是早有預(yù)知。李白的詩將與皖南山水一樣,萬古長新,永遠(yuǎn)留存。
注釋:
(1)此據(jù)霍松林主編《萬首唐人絕句校注集評》,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轉(zhuǎn)引自詹锳主編《李白全集校注匯釋集評》第3冊,第1103頁。
(3)郭沫若《李白與杜甫》,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71年版,第98頁。
I206.2
A
1001-862X(2012)02-0005-010
余恕誠(1939-),男,安徽肥西縣人,安徽師范大學(xué)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xué);朱文根(1956-),男,安徽天長縣人,安徽省地方志辦公室主任,文學(xué)博士,研究員,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xué)、中國方志學(xué)。
(責(zé)任編輯 岳毅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