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冬梅
當前,教育部對國家基礎教育課程的改革正在進行,它對于語文作文的要求是,要讓學生在寫作中突出自己的個性,并且融入自己的創(chuàng)意,參照自己的特點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方式進行寫作。要求學生們參與到實際生活中,通過多種方式提煉素材,并把這些素材運用到作文的寫作過程中,寫作是隨時隨地,有感而發(fā)。在教學中,要保證學生有“言論自由”“表達自由”,學生在這種教學方式下才能放松自己,并讓自己的思想在寫作中得到激發(fā),且能夠向深度和廣度擴展。教師也要引導學生怎樣獲得真實自然的感情,從生活中找到一些能夠利用的寫作素材,所以積極參與生活與體驗生活是很重要的,教師要讓學生積極思考,并且鼓勵學生在寫作中說真話,摒棄說大話空話、假話套話。這就要求學生在平時的作文練習中要展現(xiàn)個性,跳出“套子”,從“無我”走向“有我”。這不僅是教育大綱對學生的要求,更是時代發(fā)展對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下面我們將結合教學實踐從作文“無我”產(chǎn)生的原因和如何跳出“套子”寫出個性等方面進行闡釋。
一、“無我”產(chǎn)生的原因
(一)過度成人化傾向
一些老師在學生的作文學習過程中,經(jīng)常給學生灌輸成人化的思想,沉重的思想扼殺了學生的純潔心靈,不利于學生放松自己的心靈遨游在思想的海洋中,也不利于學生表達一些自己的想法,這樣使學生在作文中大而化之,甚至鬧出一些“看著天空說?!钡男υ挕1热缭趯W生作文《北國之白》中,我們首先想到的是雪,但是一些生活在南方的孩子是根本沒有見過雪的,那么這篇作文很可能就讓這些學生造假、抄襲,這樣的作文有什么新意、創(chuàng)造性可言呢?學生不知道不了解的事情,卻要造出一篇像模像樣的“好作文”來,這樣不就是“空中樓閣”?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只能參考一些所謂的好作文“模板”等等,那么他所寫出的作文有什么獨特性可言呢?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很可能跟隨著大眾思維,并沒有自己進行獨立思考,這樣的作文內(nèi)容也只能是千篇一律的。
(二)應試化傾向
其實為什么“應試作文”依然在學生和老師中這么備受推崇呢?原因就是素質(zhì)教育仍然沒有深入到師生的教學以及學習活動中,老師在閱卷過程中往往最容易看到的就是這類“應試作文”,因為結構清晰也是最先讓老師把握到作文基本點。在市場上,一些指導學生如何在考試中出奇制勝的“紅寶書”等等就大受歡迎,但是對學生來說,根本學習不到什么新穎的寫作方式,只是讓自己的腦子日益僵化,想不出什么有創(chuàng)造性的東西來。這樣就在考試中出現(xiàn)了盛行多年的“作文三部曲”。即考試前,套取各種自己在事先準備的“好文章”教學范例;另外用名言警句來湊夠整篇作文的要求字數(shù);最后并在這些范例的引導下編造各種真真假假的論據(jù)。總之,這樣出來一篇毫無新意的作文,我們看著這篇作文沒有任何瑕疵,但是再一看,這些作文只是浮于表面,學生沒有表達出來任何屬于自己的思想。
二、如何走出“套子”寫出個性
(一)啟迪學生個性化的思維
一篇好的作文是如何寫出來呢?這就需要學生敢于運用獨特思維思考問題,并將這些觀點表達出來。教師在作文課堂教學中要勇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好觀點、好的思考方式以及有個性的作文寫作方式,并提出表揚;還要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進行啟發(fā)鼓勵,讓學生思考出屬于自己的東西,并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寫作表達能力,形成一種每個人都有表達的權利的課堂氣氛。比如寫師生情的文章,我們常見的句子是“老師啊,您是一支蠟燭,您燃燒自己的青春,照亮了所有迷茫的孩子的前途”等等,我們便可以反其道而行之,論老師如何如何對學生嚴格到不近人情,但在細節(jié)描寫中突出這是一個很會教導學生的老師,讓老師的性格在反面典型的支撐下更趨于完美。
(二)讓學生表現(xiàn)獨特的寫作內(nèi)容
作文教學也必須與時俱進,從當代環(huán)境出發(fā),教育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因此,教師在選題時,要巧于疏導,注入時代活力。傳統(tǒng)作文命題的狹窄、片面、滯后,在相當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靈性,學生對生活的體悟更談不上時代感。寫作中也體現(xiàn)不出任何有關學生自己的思想與對問題思考的廣度和深度。近年來由于高考作文彰顯創(chuàng)新,力求展示新意,讓學生寫自己思考的觀點,展示自己的個性語言。學生的習作內(nèi)容不再單調(diào),而是新穎獨特,情感自然真實;學生在寫作文時也不用愁眉苦臉,從而厭煩寫作文,在作文中能夠真正抒發(fā)自己的感情,用真實不做作的語言描述自己的內(nèi)心所想,展示屬于自己的、最真實的面貌。
(三)教師要運用多種方式對學生作文進行評價
作文的應試化忽視、甚至扼殺了許許多多充滿個性化的真正獨特性的具有創(chuàng)意性的作文。教師要在教學中運用各種方式對學生作文進行評價,能夠較為公平公正地評測出每一位學生的作文水平和創(chuàng)意能力,從而使學生個性化作文能力普遍提升,并大面積地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真正達到“發(fā)展個性,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