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健
立意是形象材料理性化,從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層面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揭示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解決從材料提煉觀點的問題。立意要多想,想三次常常是可用的,而想十次就是精彩的,想一百次,也許就能成為經(jīng)典。基本思維方式主要有兩種。
一、多角度輻射式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3表達交流部分的《多思善想,學習選取立論的角度》話題分析了“濫竽充數(shù)”這則寓言,并從中獲得啟發(fā)。濫竽充數(shù)這則寓言的原文是: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shù)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選自韓非《韓非子·內儲說上》)
文中列舉了三個角度五種觀點,具體如下:
1.正面:批評南郭先生不懂裝懂。
2.反面:南郭先生最后逃走,沒有繼續(xù)硬占位子,還算有點兒自知之明。
3.側面:
①批評齊宣王“大鍋飯”制度,給南郭先生可乘之機。
②表揚齊湣王不墨守成規(guī),厲行改革,使無能者無藏身之地。
③批評其他吹竽者充當老好人,任憑南郭先生混跡其中,不予揭露。
立意要各表一枝,角度不同,看法不同,一念之間,天南地北。上文的正面與反面兩個角度和兩種觀點態(tài)度都是對南郭先生這個主人公的思考,側面角度三種觀點態(tài)度分別是對寓言中相關的齊宣王、齊湣王和其他吹竽者的思考。
二、多層次層進式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副校長王金戰(zhàn)的一席話令人深思:“馬和牛賽跑,??隙ㄝ?,但這不是牛無能,而是安排這種比賽的人無能。教育者們只看到馬的速度,卻沒有看到牛的力量?!?/p>
這席話可作如下分解:
1.事件:馬和牛賽跑。
2.看法:
①馬會贏,??隙ㄝ敚?/p>
②這是牛的無能,馬的厲害;
③這不是牛的無能,而是安排這種比賽的人無能;
④教育者們只看到馬的速度,卻沒有看到牛的力量。
立意可以層次不同,看法不同,一念之間,天差地別。這四個看法屬于四個層面,看法①是常識判斷,大家都知道;看法②是表面分析,代表大部分人觀點;看法③是深入剖析,已站在全局的高度看問題;看法④是最驚險的跳躍,用馬牛賽跑寓意教育弊端,看法新奇??捶á苷亲魑膶忣}立意、講道理、發(fā)議論的典型例子,同時還是點題、扣題、照應、分析的典型例子。材料本身是多意味的,或者無所謂意味的,“馬和牛賽跑”與“教育”看起來漫無邊際,無頭緒,無根據(jù),無端崖,但其實其中蘊含有大智慧,通過分析才讓觀點與材料融為一體,起到點題、扣題、照應的作用。
上面兩個例子可以作為學習立意的參考,立意可從文本內外關聯(lián)找點,也可從事情的縱深步步挖點。正如諾貝爾獎得主艾伯特·詹奧吉所說:“發(fā)明就是和別人看同樣的東西卻能想出不同的事情。”同樣材料,不同看法,作文之所以為作文,就在這一點生發(fā)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