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健 尉杰忠 紀 寧 孫永勝 馬存根
神經病學是建立在神經解剖學、神經生理學、神經病理學等基礎學科之上的臨床學科,教學內容多,抽象難理解。神經系統(tǒng)疾病臨床表現(xiàn)多種多樣,且與CT/MRI等關系密切,傳統(tǒng)的醫(yī)學教育模式很難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我們采用多媒體案例結合PBL的教學模式,在神經病學教學中取得較好的效果。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即“以授課為基礎的學習(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是我國醫(yī)學教育體系中長期以來廣泛采用的教學模式?;咎攸c是以學科為基礎,以教師為中心,以學生的“整體”即班級授課制為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雖然這一醫(yī)學教育模式在基礎醫(yī)學課程的教學中具有系統(tǒng)性、廣泛性和深入性的特點,能使學生系統(tǒng)深入地掌握醫(yī)學基礎知識,因而在醫(yī)學院校的頭幾年的基礎醫(yī)學課程學習階段應更加強調傳統(tǒng)的醫(yī)學教育模式[1]。但其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即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占主導地位,學生的個體特征被忽略,學生缺乏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甚至于某些高?!皾M堂灌”,教師和學生之間缺乏互動交流,課堂氣氛沉悶,加之神經系統(tǒng)疾病癥狀、體征的多樣性,定位診斷的復雜性,輔助檢查尤其像CT/ MRI的專業(yè)性強等特點,使學生對上述知識缺乏直觀、形象的理解和掌握,教學效果往往事倍功半。
在神經病學的教學中,既有基礎知識的講授,又有大量的臨床資料,例如癥狀、體征、體格檢查、腦脊液的檢查結果、CT/MRI的表現(xiàn)等,多媒體充分發(fā)揮了圖、文、聲、像并茂的優(yōu)勢,使教學內容更加直觀、形象,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在神經系統(tǒng)疾病中,教師可以模仿一些特異性體征,如不自主運動、共濟運動失調、姿勢和步態(tài)的異常等,但有些體征無法模仿,還有反射的檢查等一些臨床技術操作無法實施,教學難以取得較好的效果。此時,可將平時臨床中典型病例發(fā)作時的癥狀、體征等錄制下來,制成多媒體視頻課件,輔以講解,加深學生的理解,提高學習效果[2]。例如癲癇大發(fā)作,數(shù)分鐘的錄像可能就會使學生終身難忘癲癇發(fā)作的臨床表現(xiàn)。體現(xiàn)了多媒體教學手段在神經病學教學的極大優(yōu)勢。但多媒體教學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有的課件制作水平不高,有的教師在教學中缺乏師生之間的互動,有的教師過分依賴多媒體課件等。在講課過程中,教師一邊播放課件,一邊滔滔不絕地講解,致使學生被動接受,窮于應付,無暇思考,忽視了對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的培養(yǎng)。這樣的教學,表面上看起來興趣盎然,實質教學效果不好。究其根源,實質是借著多媒體這一現(xiàn)代教學手段,仍然實施著傳統(tǒng)的教學,教師依然是教學的中心,學生依然是被動的接收者。
PBL是由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麥克馬斯特大學首創(chuàng),目前在國際上已經被廣泛應用于臨床醫(yī)學教學中。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不同,PBL是一種以討論問題為核心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方法[3]。PBL的本質是以教師為引導,以學生為中心的小組討論式教學,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中學習,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強調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主,而不是傳統(tǒng)教學中強調的以教師講授為主,其實質是著力于提高學生的整體能力而不是向學生灌輸超負荷的具體知識[4]。多媒體案例是將臨床上神經病學典型病例的資料,如圖片,文本、聲音、視頻等制作成多媒體課件,將神經系統(tǒng)疾病中的抽象知識直觀化、形象化,比傳統(tǒng)的“黑板+粉筆”的教學模式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本文我們用多媒體案例結合PBL教學模式指導神經病學教學,既彌補了傳統(tǒng)多媒體教學的不足,又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整理分析各種信息的能力,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克服了傳統(tǒng)教育分割理論和臨床的弊端。
多媒體案例結合PBL教學是我們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模式。其基本步驟可概括為:①選取典型病例:選取實用性較強的常見病、多發(fā)病,如典型的腦血管疾病;②設計問題:針對典型病例,結合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結構提出相關問題,如腦血管疾病可提出:該病的特點是什么、致病因素有哪些、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些癥狀、如何結合解剖知識定位診斷、與其他疾病如何鑒別、治療原則是什么等;③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師圍繞病例及問題精心制作多媒體課件,包括典型病例患者的癥狀、體征、查體、治療方案,特別注意聲像資料的應用,同時結合其他學科知識如神經解剖、神經影像等給予定位診斷;④學生自學解疑:針對病例及問題,讓學生利用教科書、網絡、圖書館等資源自主探究學習,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⑤課堂討論:學生發(fā)言,闡述對病例的看法,教師根據(jù)具體情況,適當引導,啟發(fā)學生思考、分析、討論問題;⑥歸納總結:學生討論完畢后,教師對一些共同性的問題和爭議較大的的疑難問題,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詳細分析病例的定位、定性診斷,歸納重點和難點,同時對學生的發(fā)言進行點評。
我們認為,在應用多媒體結合PBL教學模式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①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轉變教學觀念:很多教師習慣于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式,對PBL模式缺乏必要的心理和技能上的準備。因此,要進行PBL教學改革,就必須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業(yè)務和技能水平,如對PBL教學帶教老師進行相關培訓、集體備課等;②病例選取、問題設計:病例選取應以教學大綱為主,圍繞教學重點及難點展開。因此,要選取有代表性、典型的病例,問題的設計應將基礎知識和臨床應用結合起來,多方面、多角度出發(fā),使其具有科學性、實用性、啟發(fā)性。同時問題要有層次,并覆蓋一定的知識面[5];③配套設施的建設:PBL是學生圍繞病例設計的問題自主探究的學習,為達到良好的的學習效果,學生們必須復習相關的基礎知識,參考教科書和相關文獻等,這對學校的信息資源提供也提出了較高要求。除了傳統(tǒng)圖書館內的紙質資料,網絡信息資源越來越成為重要的途徑;④有效的評價體系:評價是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PBL教學效果的評價和反饋意見的收集是提高問題設計質量的保證。通過評價,能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設計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和不足之處,改進問題設計的方法和內容,提高教學效果。
多媒體案例結合PBL的教學模式指導神經病學教學,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引導,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有效地提高了教學質量。同時我們也發(fā)現(xiàn)多媒體結合PBL教學模式的一些問題和不足之處,因此要結合自身特點,加強多媒體結合PBL教學的研究,使其在神經病學教學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1 彭軍,姜丹,吳銀霞,等.PBL教學法在神經內科見習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08,(5):5-6
2 閆振文,朱鳳英,彭英,等.多媒體結合PBL教學模式在神經科實習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0,(1):58-59
3 Hofman K,Hosokawa M,Blake RJ,et al.Problem-based learning out-comes:ten years of experience at the University of Missouri-Columbia School of Medicine[J].Acad Med,2006,81(7):617-625
4 高林,賀維亞,陳勇,等.PBL教學方法在神經內科實習中的應用[J].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yī)學教育版,2009,11(5):601-603
5 劉名媛,管陽太,徐盛明,等.PBL模式與神經科教學中的病例選擇與設計[J].醫(yī)學教育探索,2010,9(3):364-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