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琳
2009年到2012年無疑是日系車暗淡的幾年。
受2009年召回事件影響,豐田汽車的品質引發(fā)消費者質疑,隨之而來的是銷量下滑。2010年1月份,豐田汽車已跌出中國轎車品牌銷量排名的前十位。而豐田汽車也因此被視為日本經濟復興的最大阻礙。
壞消息接踵而至。2011年日系車受車市地震因素影響,銷量表現不佳,市場份額接連失守,而今年上半年其銷量雖然呈復蘇之勢,但仍不及2010年同期水平。2012年8月來自中國汽車工業(yè)協會的數據顯示,與上年同期比較,日系品牌乘用車市場占有率下降了2個百分點。其中,日系車的領軍企業(yè)豐田汽車8月在華銷量同比下降15%,并已連續(xù)兩個月呈下降態(tài)勢。9月6日,日產汽車公司首席運營官志賀俊之在成都全球汽車論壇上表示,各日系制造商在中國的8月汽車銷量嚴重受損。目前,在中國的日系車有六大品牌,包括日產、豐田、本田、鈴木、馬自達和三菱。
今年8月,除本田外,日系主流車企銷量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當人們將日系車下滑的重要原因歸結為地震影響的延續(xù)以及日本汽車企業(yè)保守的本土化策略時,隨著中日緊張關系的加劇,曾經的政冷經熱開始轉向“平衡”,作為中日經濟的重要一環(huán),汽車產業(yè)開始寒意漸濃。因此近期,日系車無疑被推向了風口浪尖。就在傳統“金九”之際,中國國內爆發(fā)了更為激烈的抗議游行,致使部分日資車企紛紛進行短暫停產,讓原本的低迷變得更加無望。
日系車的遇冷并不能給水深火熱中的自主品牌帶來利好。
“如果將合資企業(yè)的自主創(chuàng)新排除在外,就等于把中國汽車制造的主要力量排除在外,這意味著中國汽車發(fā)展的主體將不復存在?!?月1日工信部副部長蘇波在公開場合力挺合資自主,并透露,未來在政策制定上,合資自主與自主品牌將一視同仁,這一表態(tài)無疑讓本已艱難的本土自主品牌再度遭遇“政策危機”。
今年以來,由于車市陷入微增長狀態(tài),自主品牌乘用車已經連續(xù)5個月出現市場占有率下滑,特別是7月,其市場份額已經創(chuàng)造了2008年9月之后的新低。各大自主車企均在不同場合呼吁政府出臺扶持政策,如今,“合資自主壓力下,誰是最先消失的自主品牌”的討論則讓悲觀情緒日漸彌漫。對此,IHS大中華區(qū)輕型車銷量預測經理林懷濱認為,從銷量上看,自主品牌是政策刺激結束后很自然的回落過程,并不是品質惡化,拉大了與合資品牌之間的差距。事實恰好相反,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的質量在過去數十年來其實是一直在縮小。而缺乏全系列車型,在研發(fā)、銷售網絡方面缺乏更大熱忱投入的合資自主在目前狀況下,更是很難對自主品牌造成威脅。
“盡管現在都處于戰(zhàn)略的調整期,但從整個市場的角度看,他們還是有機會往上走的?!睋Q句話講,自主品牌的對手目前還只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