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榕樹薊馬種類及其種群數量消長

      2012-12-02 04:50:24黃炎霞劉偉敏
      武夷科學 2012年0期
      關鍵詞:蟲癭玻片雌蟲

      黃炎霞,劉偉敏,羅 佳

      (福建農林大學植保學院,福建福州350002)

      薊馬是具有經濟意義的昆蟲類群,分布廣,種類多,食性雜。植食性種類較常見,危害經濟作物、果樹、蔬菜和花卉等。園林花木是城市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豐富生態(tài)園林綠化景觀,提高綠化覆蓋率,創(chuàng)建園林城市,成為了人們追求的理想與目標。福州又稱榕城,福州人喜歡榕樹,從唐朝開始就有了種植榕樹的習慣。細葉榕Ficus microcarpa是福州榕樹的主要品種,分布頻度高達62.5%(劉晨舒等,2007),綠陰滿城的榕樹成了一道特殊的風景線,充分體現(xiàn)了榕城的特色。但為害榕樹的害蟲很多(陳根富,1989;羅佳和蔡子堅,2002;鄭月瓊,2010;韋穎文等,2003;張倫全和方志美,2002;寧玲,2005),其中薊馬屬于最普遍最嚴重的一類,目前已成為榕樹種植管理和生長上的一個難題。連巧霞于1992年報道了福建省為害榕樹的薊馬種類(連巧霞和張曉萍,1992),但關于榕薊馬的年生活史及種群數量消長尚未見系統(tǒng)研究報道。本研究記述了為害榕樹的薊馬及天敵種類,并系統(tǒng)調查和觀察了榕薊馬的年生活史及種群數量消長,旨在能為榕樹的生產管理提供科學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標本采集

      本研究所用標本均為細葉榕和垂葉榕葉部蟲癭上直接剝離的成蟲。

      1.2 標本處理與保存

      將采集到的薊馬成蟲用毛筆從蟲癭中刷落,收集到小試管中用AGA保存液浸泡4-5 h,使蟲體各部分肢體膨脹、伸展,保持柔性防止硬化,便于制片時整姿。然后用眼用鑷取出蟲體,用濾紙吸干AGA保存液后移入75%的酒精中長期保存。

      1.3 試劑與儀器

      AGA保存液、10%NaOH、75%酒精、霍氏液、XTL-2021北京泰克體視顯微鏡、OLYMPUS CX21生物顯微鏡、LEICA(萊卡)全自動數字生物顯微鏡、鼓風式烘干箱等。

      1.4 試劑配制

      AGA保存液:取8份75%乙醇、1份丙三醇和1份冰醋酸混合均勻。

      霍氏液(封片液)Hoyer's medium:在燒杯中加入水合氯醛100 g、阿拉伯膠15 g、甘油10 ml和蒸餾水25 ml,置于酒精燈上,用玻棒不停攪拌,直至完全溶解為止。

      1.5 玻片標本制作

      從75%酒精或AGA保存液中挑出薊馬成蟲于室溫下浸泡在10%NaOH中脫色4-10 h,浸泡時間視蟲體體色深淺而定,將脫色充分的蟲體在清水中洗滌數次,移入75%酒精中數分鐘。制片在體視顯微鏡下進行,先于載玻片中央滴加1小滴霍氏液,然后用挑針小心挑取薊馬,用濾紙吸干酒精,置于霍氏液上,將蟲體壓到霍氏液的底部進行整姿,蓋上蓋玻片(若有氣泡將玻片標本放在40 W白熾燈或500 W電熱板上至氣泡排出)。制好的玻片置于玻片盤上自然干燥或在35-45℃鼓風式烘箱中2-3 d,最后用指甲油封片。玻片制好后,蟲體頭部朝向自己,左端貼上采集標簽,標明采集時間、地點、寄主植物和采集人等信息,右邊貼上鑒定標簽,標明蟲名、鑒定人等信息。

      1.6 榕薊馬種類鑒別的方法

      對照薊馬書籍(韓運發(fā),1997),將制作的玻片標本置于OLYMPUS CX21生物顯微鏡下觀察鑒定。

      1.7 榕薊馬種群消長調查

      2011年3月18日至2012年3月18日,在福建農林大學選擇有代表性的垂葉榕(全年無修剪),每旬調查1次。針對列植的垂葉榕,每隔3 m取1點,共5點。每點調查1株,隨機摘取10個蟲癭,計50個蟲癭。每次調查采集的蟲癭用封口袋分裝好,貼上記錄標簽,帶回實驗室在體視顯微鏡下觀察記錄蟲癭內所有的榕薊馬卵、若蟲、“蛹”和成蟲數量。

      2 結果與分析

      2.1 榕薊馬為害特點

      本文調查了單植、列植、群植的作為行道樹、庭蔭樹和造型樹的細葉榕Ficus microcarpa、垂葉榕Ficus benjamina和黃金榕Ficus microcarpa‘Golden Leaves’。結果表明,受薊馬為害最嚴重的是垂葉榕,其次為細葉榕,黃金榕未見被害。垂葉榕薊馬發(fā)生率嚴重的近90%,輕的也達20%,平均50%左右。8月中旬至12月上旬蟲口密度最大,為害嚴重。蟲口數量最多時,一個蟲癭含若蟲29頭、成蟲20頭。為害榕樹的薊馬多屬造癭昆蟲,成、若蟲銼吸寄主嫩葉和幼芽的汁液,造成大小不一的紫紅褐色斑點,葉片沿中脈向正面折疊,形成餃子狀的蟲癭。蟲口密度大時滿樹的嫩梢均被害形成蟲癭,嚴重影響綠化景觀。

      2.2 榕薊馬種類及其識別

      鑒定結果表明,為害榕樹的薊馬有4屬6種。母管薊馬屬Gynaikothrips的榕母管薊馬G.ficorum、及2種G.spp.、滑管薊馬屬Liothrips的塔滑管薊馬L.takahashii、雄管薊馬屬Androthrips的拉馬雄管薊馬A.ramachandrai和端寬管薊馬屬Mesothrips的榕端寬管薊馬M.jordani。

      榕薊馬分屬檢索表

      1.前足股節(jié)不增大,前翅中部不縮窄,前足跗齒有或無 … ………………………………………2

      前足股節(jié)增大,前翅在中部縮窄,前足具跗齒且大 … …………………………………………3

      2.前胸背片布滿橫或扭曲線紋及網紋,雌雄前足具跗齒或僅雄蟲有齒………………………………………………………………………………………………… 母管薊馬屬Gynaikothrips

      前胸平滑或至多有部分弱紋,前足跗節(jié)雌雄均無齒 … ………………… 滑管薊馬屬Liothrips

      3.頭基部縮窄,前足股節(jié)較增大 ……………………………………… 端寬管薊馬屬Mesothrips

      頭基部不縮窄,前足股節(jié)增大,基部有一顯著的丘或齒 …………… 雄管薊馬屬Androthrips

      榕母管薊馬Gynaikothrips ficorum:雌蟲體長2.6-2.7 mm,體黑棕至黑色。復眼后鬃2對。觸角8節(jié)。感覺錐略粗,數目:節(jié)Ⅲ外端1個,節(jié)Ⅳ內端1個、外端2個,共3個,Ⅴ-Ⅵ內、外端各1個,Ⅶ節(jié)腹端1個。前胸背片布滿橫或扭曲紋及網紋。3根翅基鬃間距近似,排在近乎同一水平線上。間插纓18根。前足跗節(jié)內端緣延伸呈小齒。腹部節(jié)Ⅰ背片的盾板近似三角形,節(jié)Ⅱ背片中部有六角形網紋,節(jié)Ⅱ-Ⅸ背片兩側橫線紋和網紋重。節(jié)Ⅱ-Ⅶ背片2對握翅鬃外側各有短鬃3-5根。肛鬃均短于管。雄蟲體小于雌蟲,腹部節(jié)Ⅸ中側鬃短于背中鬃和側鬃。

      塔滑管薊馬Liothrips takahashii:雌蟲體長2.8-3.2 mm,體棕黑至黑色。1對復眼后鬃較長。觸角8節(jié)。感覺錐細長,數目:節(jié)Ⅲ外端1個,節(jié)Ⅳ內、外、腹端各1個,共3個,Ⅴ-Ⅵ內、外端各1個,Ⅶ節(jié)腹端1個。前胸平滑至多有部分弱紋。前翅有一條棕色中縱帶。前翅基鬃內Ⅰ和Ⅱ的間距略大于Ⅱ和Ⅲ的間距。間插纓16-21根。跗節(jié)無齒。腹部節(jié)Ⅰ背片的盾板近似三角形,前端尖,兩后角略向側面延伸,板內前部為橫線紋,兩側為縱線紋,中部為橫而彎曲紋。腹節(jié)握翅鬃前對甚小于后對,其外側有7對短鬃,向后幾節(jié)3-4對。節(jié)Ⅸ背片后緣長鬃長,長如或短于管。肛鬃短于或長于管。

      拉馬雄管薊馬Androthrips ramachandrai:雌蟲體長約2.1 mm,體棕黑至黑色。復眼后鬃1對,短于復眼,端部扁鈍。觸角8節(jié)。感覺錐較細,數目:節(jié)Ⅲ和節(jié)Ⅴ-Ⅵ內、外端各1個,節(jié)Ⅳ外端2個,內端1個,Ⅶ節(jié)腹端1個。前足股節(jié)發(fā)達,內緣角有一粗齒,端部粗而鈍圓,其前有群小疣,約8-10個。跗節(jié)內緣齒大,端部尖,向內鉤。前翅基鬃端部均扁鈍,內Ⅰ和Ⅱ的間距大于Ⅱ和Ⅲ的間距。間插纓10根。腹部節(jié)Ⅰ背片的盾板近似三角形,板內兩側網紋縱向,中部網紋大而寬,后部為橫線紋。節(jié)Ⅱ-Ⅶ每節(jié)的2對握翅鬃向后漸大,其外側的小鬃約3-5對。

      榕端寬管薊馬Mesothrips jordani:雌蟲體長3.0 mm,體棕黑色。頭基部縮窄.觸角8節(jié)。感覺錐數目:節(jié)Ⅲ內、外端各1個,節(jié)Ⅳ背、腹內外端各2個,節(jié)Ⅴ和節(jié)Ⅵ內外端各1個,Ⅶ節(jié)腹端1個。前足股節(jié)粗,前足跗節(jié)具強齒。前翅中部略收窄,翅基鬃內Ⅰ和Ⅱ的間距小于Ⅱ和Ⅲ的間距,Ⅰ和Ⅱ端部略鈍,Ⅲ端部尖。間插纓17根。腹部節(jié)Ⅰ背片的盾板近似三角形,前端圓,僅前部有微弱網紋。節(jié)Ⅱ-Ⅶ各有大握翅鬃2對,前對握翅鬃外側有許多小鬃。

      2.3 榕薊馬生物學及年生活史

      榕薊馬兩性求偶時利用觸角上的感覺器作為尋找工具,交尾時雄蟲位于雌蟲背面抓住胸節(jié),扭轉尾部到雌蟲腹部下方,使交尾器伸向雌蟲的外生殖器。成蟲將卵群集產在蟲癭內,冬季低溫常見一些卵無法孵化,夏季高溫常因失水而導致卵粒干癟。若蟲5齡,1、2齡若蟲腹部末節(jié)有2根細而長的剛毛,3齡若蟲觸角呈囊狀突起,4齡若蟲觸角彎向頭兩側,出現(xiàn)翅芽,3、4齡若蟲合稱前“蛹”,5齡若蟲觸角變大且分節(jié)清晰,仍伸向頭兩側,出現(xiàn)單眼,翅芽大而色深,稱“蛹”。1齡若蟲死亡率高,3齡后若蟲不取食。

      圖1表明,榕薊馬在福建福州一年發(fā)生12代,成蟲在田間全年可見。4月之前世代不重疊,5月開始世代重疊,蟲癭內各蟲態(tài)并存。

      圖1 榕薊馬年生活史(福建福州,2011-2012)Figure 1 Life history of Banyan thrips(Fuzhou Fujian,2011-2012)

      2.4 榕薊馬種群數量消長

      圖2表明,榕薊馬為害時間集中在5月下旬-12月,1月中旬-5月中旬蟲口數量少,蟲癭內多為成蟲,50個蟲癭中成蟲平均密度67頭。隨著氣溫的升高,5月下旬各蟲態(tài)蟲口數量開始上升,蟲口密度逐漸增加。5月下旬-6月下旬、9月-12月上旬為卵高峰期,50個蟲癭最高卵量達1477粒。10月-12月上旬為若蟲高峰期,調查50個蟲癭的若蟲數量高達979頭。8月中旬-12月上旬成蟲密度最大,50個蟲癭230-381頭之間。

      圖2 福建農林大學校園垂葉榕榕薊馬各蟲態(tài)種群數量消長Figure 2 Population dynamics of banyan thrips on Ficus benjamina in campus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3 討論

      薊馬玻片標本的制片按照傳統(tǒng)的方法必須經過10%NaOH脫色,75%、80%、85%、90%、95%,100%和100%7個酒精梯度逐級脫水,每個梯度大約需要2-5 min,而后用加拿大樹膠封片。筆者采用的制片方法是10%NaOH脫色,清水洗滌數次,移入75%酒精中數分鐘,用霍氏液封片。此種制片方法比傳統(tǒng)的制片方法操作流程簡單,縮短時間,制成的玻片標本效果很好,在LEICA(萊卡)全自動數字生物顯微鏡下觀察,細微特征清晰。

      阮傳清(阮傳清等,2008)在福建省調查,黑紋透翅花蝽Montandoniola moraguesi為榕母管薊馬Gynaikothrips ficorum的優(yōu)勢天敵,田間自然種群豐富。黑紋透翅花蝽體長2.1-2.5 mm,前翅爪片外側大部、內革片透明無色,膜片中部有一條褐色縱帶,幾乎貫穿膜片全長(黃邦侃,1999)。雌蟲較雄蟲大,腹尾部有產卵器,易與雄蟲區(qū)別。若蟲5齡,各齡若蟲及成蟲均能取食榕薊馬的卵、若蟲及成蟲。但筆者每旬調查被榕薊馬為害的蟲癭內黑紋透翅花蝽數量很少,不足以控制榕薊馬的種群數量。

      榕薊馬主要為害榕樹的新梢嫩葉。對作為盆景的細葉榕見到蟲癭應立即人工摘除銷毀。對作為綠籬、綠帶和造型樹的細葉榕和垂葉榕,從5月下旬開始,定期修剪新梢嫩葉,修剪下的蟲癭立即清除處理,對榕薊馬種群數量控制有一定作用。

      陳根富.1989.福州榕樹害蟲發(fā)生規(guī)律及生活習性的考察.福建師范大學學報,5(4):86-89.

      黃邦侃.1999.福建昆蟲志(第二卷).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196.

      韓運發(fā).1997.中國經濟昆蟲志(第 55 冊).北京:科學出版社,360-362、425、438、440、442.

      劉晨舒,林平,許建欣.2007.福州市城區(qū)行道樹的調查、分析與評價.福建熱作科技,32(4):39-43.

      羅佳,蔡子堅.2002.福州金山學區(qū)主要園林植物害蟲種類調查.華東昆蟲學報,11(2):35-40.

      連巧霞,張曉萍.1992.福建省為害榕樹薊馬的種類和識別.福建林業(yè)科技,19(1):54-56.

      寧玲.2005.小葉榕榕管薊馬的發(fā)生及防治.熱帶農業(yè)科技,28(4):39-40.

      阮傳清,Sengonca C,劉蕓,劉波,朱育菁,林抗美.2008.捕食性天敵黑紋透翅花蝽的生物學特性.中國生物防治,24(3):199-204.

      韋穎文,吳耀軍,奚福生.2003.黃金榕主要害蟲發(fā)生規(guī)律及防治技術研究.廣西林業(yè)科學,32(2):71-73.

      鄭月瓊.2010.泉州市榕樹主要害蟲鑒定及其為害特點.福建農業(yè)科技,(4):64-65.

      張倫全,方志美.2002.小葉榕薊馬種類調查及防治試驗初報.四川林業(yè)科技,23(4):63-65.

      猜你喜歡
      蟲癭玻片雌蟲
      普通大薊馬子代性比對同種成蟲氣味的響應
      扶桑綿粉蚧交配行為及能力的研究
      可移動染色和廢液處理裝置的制作
      蟲癭:植物上的育嬰房
      科學之謎(2018年11期)2018-12-05 07:57:16
      采用插板法測試瀝青表面自由能的誤差分析*
      枸杞癭螨蟲癭生長動態(tài)研究△
      昆蟲“奶爸”也受青睞
      百科知識(2016年13期)2016-08-05 18:23:30
      共價偶聯(lián)法在玻片表面固定適配體的研究
      角倍蚜蟲癭對鹽膚木光合特性和總氮含量的影響
      蟲蟲的愛情生活
      凤台县| 阜城县| 萨迦县| 宜城市| 陇西县| 潼关县| 交口县| 阳曲县| 辽中县| 弥勒县| 晋州市| 浑源县| 五峰| 广安市| 达拉特旗| 嵊州市| 集安市| 虞城县| 陵川县| 邳州市| 锡林浩特市| 石首市| 内丘县| 秦皇岛市| 临城县| 通州区| 定襄县| 锦州市| 日喀则市| 辽阳市| 彰武县| 新建县| 日照市| 云南省| 通渭县| 阜城县| 平顶山市| 田林县| 双牌县| 广德县| 武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