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史話
太和十九年(495年),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
太和二十年(496年),孝文帝為安置北天竺高僧跋馱赦建少林寺,公給衣供。跋馱于寺西臺建舍利塔,塔后建譯經(jīng)堂。
熙平二年(517年),洛陽永寧寺建成,17年后毀于火。其間南天竺僧菩提達摩曾見此寺,后入少林寺后五乳峰山洞坐禪。
正光初(520年),跋馱弟子僧稠任少林寺主。
天平初(534—536年),菩提達摩行化于洛河地區(qū),圓寂后立塔于熊耳山空相寺。
乾明元年(560年),僧稠圓寂,有《止觀法》行世。
承光元年(577年),周武帝下詔毀佛法,少林寺被廢。
大象二年(580年),周靜帝下詔重興佛道二教,少林寺復立,更名陟岵寺。
開皇元年(580年),恢復少林寺名。
開皇中(581—600年),隋文帝詔賜少林寺柏谷塢地一百頃。
大業(yè)十四年(618年),天下大亂。少林寺被山賊所劫,僧徒拒之,塔院被焚,靈塔尚存。
武德四年(621年)四月二十七日,少林寺上座善護等十三僧,聯(lián)合偽 州司馬趙孝宰等翻 州城,執(zhí)王世充侄王仁則歸唐有功。3日后,秦王李世民派員至寺頒賞。
武德五年(622年),少林寺因居偽鄭之地被廢省。
武德七年(624年),寺僧不服減省上訴。七月,敕少林寺依舊置立。
武德八年(625年)二月,重賜少林寺柏谷塢地四十頃、水碾一具。
咸亨中(670—674年),高宗巡幸少林寺,御題《金字般若碑》,留幡像及施物。
弘道元年(683年),禪宗大師法如入少林寺。九月二十五日,武則天遣武三思送金、絹等物至少林寺,立《大唐天后御制愿文》,為亡母楊氏造功德。
嗣圣元年(684年),高宗薨,武則天至少林寺為高宗造功德。
永昌元年(689年),法如圓寂,立塔寺東。
開元十一年(723年)十一月,玄宗御書碑額七字及“太宗教書”,遣一行送賜少林寺。
開元十六年(728年)七月十五日,少林寺立裴漼撰“皇唐嵩岳少林寺碑”。
金初,住持祖端立“妙色那羅延金剛神像碑”。
興定四年(1220年),住持志隆創(chuàng)設“藥局”。
稱制元年(1242年),曹洞宗宗師萬松派遣大弟子福裕住持少林寺。
稱制四年(1245年),福裕受忽必烈之命,在少林寺作資戒大會。
定宗三年(1218年),福裕為都僧省總統(tǒng),收回佛寺237處。
憲宗八年(1258年),忽必烈在哈喇和林主持舉行佛、道大辯論,福裕為首僧代表佛教界參與辯論,道教敗。
中統(tǒng)元年(1260年),福裕榮膺“光宗正法大禪師”,任大都大萬壽寺住持,計14年。其間分建和林、燕薊、長安、太原、洛陽五少林。
至元十二年(1275年),福裕圓寂,刊有《雪庭和尚語錄》行世。
3、樹家庭典型帶發(fā)展。結合幸福家庭創(chuàng)建等活動,重點培育一批典型家庭。一是廣泛開展致富、和諧、健康、勵志、愛心、魅力等幸福家庭評選活動。二是舉辦各類才藝展示活動,為廣大家庭提供一個可以充分展示家庭魅力的舞臺。三是表彰幸福健康家庭典型,并通過網(wǎng)絡投票、媒體公示、授榮譽牌等方式,廣泛宣傳家庭發(fā)展的典型事跡,通過身邊的典型教育身邊的人,聚集正能量。
皇慶元年(1312年),謚福裕為晉國公。
泰定四年(1327年),日本國山陰道但州正法禪寺僧邵元入華,兩年后至少林寺,住21年,任書記、首座等職。
至正十一年(1361年)三月二十六日,潁州紅巾軍至少林寺,緊那羅僧以神異阻之。
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天下動亂,少林寺僧僅存20多人。
洪武二年(1369年),子嚴始住持少林,前后計13年。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來復撰“淳拙禪師道行之碑”,日本國沙門德始書丹。
正德五年(1510年),文載住持少林寺,奉行《禪苑清規(guī)》,計12年。
正德七年(1512年),霸州農民劉氏起事,少林寺武僧奉命征伐。此年,建立雪亭。
嘉靖元年(1522年)十一月,山東清州礦丁王堂起事,少林寺武僧奉命征伐。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為武僧三奇周友立塔,敕名“天下對手,教會武僧”。
嘉靖三十一至三十三年(1552—1554年),少林寺武僧30多人奉命赴沿??箵糍量埽⒂聣蚜?。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柘城鹽徒師尚詔起義,少林寺武僧竺方、周參等奉命征討。十月師尚詔伏誅。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徽王府為少林寺修建牌坊,徽王朱載書丹。次年,朱載因罪自殺。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小山住持少林寺,計8年。
嘉靖四十年(1561年),抗倭名將俞大猷至少林寺觀武,認為“真訣皆失”,選寺僧宗擎、普從隨其學習棍法。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西天梵僧弟子扁囤和尚圓寂。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鄭王之子朱載俼立“混元三教九流圖”于少林寺。
隆慶間(1567—1572年),程宗猷入少林寺習武,近10年,晚年刊《少林棍法闡宗》等行世。
萬歷二年(1574年),常潤主持少林寺。
萬歷五年(1625年),河南巡撫程紹在少林寺觀武,作《少林觀武》詩。
萬歷十六年(1588年),創(chuàng)建千佛殿,貯神宗母李太后所頒續(xù)刻藏經(jīng)。
萬歷三十七年(1609年),無言住持少林,計17年。袁宏道游少林觀武。
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為都提舉、征戰(zhàn)有功萬安同順、授教師本樂宗武立塔。
崇禎十一年(1638年),登封農民李際遇起義。
崇禎十四年(1641年)冬,李自成軍入豫,李際遇與之合軍,攻克登封縣城。
順治十三年(1656年),海寬入京師,刊《五家宗派世譜定祖圖》,次年領禮部子,為清代第一位住持。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圣祖御書“寶樹芳蓮”及“少林寺”匾額,賜少林寺。
雍正十三年(1735年),世宗御批重修少林寺,整頓少林寺門頭。乾隆初年,由河東總督、河南巡撫王士俊主持重修少林寺,費銀九千兩。
乾隆五年(1740年),河南巡撫雅爾圖上奏:“少林寺僧徒,向以教習拳棒為名?!?/p>
乾隆十二年(1747年),施奕簪、焦如衡編定《少林寺志》四卷5萬余字,次年刊梓。
乾隆十五年(1750年)九月三十日,高宗巡幸少林寺,題詩書匾,夜宿少林寺方丈室。
道光八年(1828年),河南道員麟慶代巡撫楊海梁祭祀嵩山時,至少林寺觀看武僧校拳。
道光三十年(1850年),鴉片戰(zhàn)爭結束,政府軍隊普遍配備火器,武術普遍民間化,上層社會武術功能轉向健身。
咸豐四年(1854年),王祖源入少林寺習“易筋經(jīng)”,晚年刊《內功圖說》行世。
同治元年(1862年),捻軍西征,三月至九月兩次過登封縣境。是年蝗災。
民國初年(1911—1920年),世局動亂,土匪蜂起,少林寺購置火器成立保衛(wèi)團,當家和尚恒林任團長。
民國四年(1915年),民國政府教育部通令武術進入西方模式新式學校課程。
民國五年(1916年),王云華修葺緊那羅神殿。
民國十二年(1923年),恒林圓寂,弟子妙興繼任。吳佩孚部收編少林寺保衛(wèi)團為第一團,妙興任團長。
民國十六年(1927年),妙興率團赴舞陽,與任應岐部交戰(zhàn)陣亡,保衛(wèi)團武僧四散。
民國十七年(1928年)三月十五日,國民軍石友三火燒少林寺,天王殿、大雄殿、客堂、鐘鼓樓、藏經(jīng)樓及所藏之《大藏經(jīng)》、《少林寺志》木版、北朝石刻造像碑等皆毀。
民國十七年(1928年),民國政府成立中央國術館,省、市、縣通設國術館(社),大批民間拳師進城任教,以“增進全民健康為宗旨”,“仿舊時武科考試和近代體育競賽”,舉行全國國術考試,武術走向競賽標準化。
民國二十年(1930年),唐豪出版《少林武術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