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陽
(中國石化 化工銷售分公司,北京 100728)
純苯市場分析
曹 陽
(中國石化 化工銷售分公司,北京 100728)
近年來,國內純苯市場受國際原油價格、進口和國內供需矛盾等綜合因素的影響,價格波動頻繁,供需平衡脆弱。通過對國內純苯市場的供需分析,以及下游行業(yè)分析和價格走勢分析,指出了國內純苯上游生產的構成及下游行業(yè)的特點,闡述了國內純苯產品的市場運行規(guī)律,并對未來國內純苯產品的市場供需和價格走勢做了相關的分析與預測,提出了針對性建議。
純苯;市場分析;預測
20世紀70年代以前,國內純苯資源主要來自煉焦工業(yè),屬于煉焦副產品;20世紀70年代以后,隨著國內石油化工裝置的相繼投產,石油裝置副產苯的產能逐年提高;20世紀90年代后期至今,尤其是“十一”五期間,國內苯產業(yè)飛速發(fā)展。
與國際相似,國內純苯主要有4個途徑獲得[1]:(1)乙烯裂解裝置所副產的裂解汽油;(2)重整裝置所產生的重整生成油;(3)對二甲苯(PX)聯(lián)合裝置所產生的副產品;(4)煤焦化過程所產生的副產品。前3種途徑獲得的純苯稱為石油苯,第4種途徑獲得的純苯稱為焦化苯。焦化苯是酸洗苯、精制苯和加氫苯的統(tǒng)稱,其上游原料均為焦化粗苯。焦化粗苯是焦炭煤氣凈化過程中的衍生副產物。酸洗苯則是將焦化粗苯用硫酸進行酸洗,再經過蒸餾提純后的產物。精制苯實際上就是對酸洗苯再次進行精加工,工藝方法主要有酸洗、萃取、吸符分離和蒸餾。加氫苯是指通過對酸洗苯進行加氫、萃取蒸餾后得到高純度苯。
我國純苯產能2005年為4.28 Mt,2010年提高到10.43 Mt,年均產能增長率為19.5%。2010年國內純苯產能中石油苯占70%,焦化苯占30%,合計產能僅次于美國,居世界第二位。
從純苯的獲得途徑看,純苯具有副產品屬性,從這個意義上講,純苯的產出具有一定的不可抗逆性,是一種剛性產出產品,產量取決于目的產品的產量,如通過乙烯裂解裝置獲得的純苯量由乙烯的產量決定?;谶@種副產品屬性,純苯的產能與產量不具備一定的線性關系。
國內純苯的下游行業(yè)主要集中在乙苯、環(huán)己烷、硝基苯和異丙苯四大領域,其他領域(如烷基苯、氯化苯和順酐等)也有較多應用。純苯作為基礎化工原料,下游行業(yè)的需求也在不斷地擴大。
本文對純苯市場進行了回顧,分析了純苯的供應、需求和市場情況,并對未來的市場進行了預測。
作為石油化工產業(yè)的副產品和基礎化工原料,純苯產品的價格往往隨著石油價格和市場供需而跌宕起伏。2006—2010年華東地區(qū)的純苯價格走勢與FOB韓國純苯的價格走勢見圖1。
圖1 2006—2010華東地區(qū)的純苯價格走勢與FOB韓國純苯的價格走勢Fig.1 2006—2010 benzene market prices of East China andFOB Korea.
2006年國內純苯市場弱勢盤整。上半年,北方的雙苯工廠爆炸影陰還沒有消除,西北的苯胺工廠又發(fā)生爆炸,下游行業(yè)對純苯的需求大幅減少,導致純苯市場低迷,價格一降再降,由2005年高端的7 750元/t降至2006年初的5 900元/t,高低端價格差1 850元/t,跌幅高達31%,之后國內純苯市場價格波動頻繁,主體價格在6 500~7 500元/t之間振蕩。2006年下半年受國內純苯出口和需求回暖的影響,純苯價格振蕩上升,主體成交價格整體上升到7 500~8 500元/t,但價格波動仍較頻繁,至2006年底,價格上升到9 000元/t,呈現(xiàn)出了淡季不淡的良好走勢。得益于年底價格提升,全年純苯的平均價格約為7 500元/t。
2007年全年國內純苯價格高位盤整。當年國內沒有新增純苯產能,下游行業(yè)的新增裝置滿負荷運轉,國內純苯需求表現(xiàn)強勁,全年平均價格高達9 000元/t,整體走勢穩(wěn)健。
2008年是國內純苯價格震蕩波動最大的一年。前3個季度隨著原油價格的上漲,國內純苯價格一路上揚,不斷創(chuàng)出新高,年中純苯價格攀升到10 500元/t的歷史高點,之后隨著金融危機的爆發(fā),純苯價格急劇下跌,年底跌至3 000元/t,年度內高點與低點的價格差高達7 500元/t。受前3個季度價格較高的影響,全年純苯平均價格為8 000元/t。
2009年全年國內純苯價格小幅上漲,由年初的3 000元/t上漲到年底的7 800元/t,年未比年初價格上漲了160%,期間鮮有回調,走出了少見的全年單邊上漲的行情,國內市場交易活躍,進出口量也創(chuàng)出新高,全年純苯進口量620 kt,出口量280 kt,凈進口量340 kt,三者均為純苯產品自有通關記錄以來的最高值。由于2009年年初純苯起步價格偏低,因此全年純苯均價僅為5 100元/t。
2010年純苯價格震蕩盤整。年初純苯價格延續(xù)了2009年底的上漲行情,1月中旬價格上漲到8 250元/t,之后在大幅振蕩中下滑,年中下滑到6 000元/t的低點,下半年開始進入理性反彈的行情,年底價格緩慢回升到7 500元/t,全年純苯均價為7 100元/t。
回顧2006—2010年國內純苯價格的走勢,純苯的平均價格為:2006年7 500元/t,2007年9 000元/t,2008年8 000元/t,2009年5 100元/t,2010年7 100元/t。這5年里,純苯的平均價格由高端的9 000元/t到低端的5 000元/t,價格波動幅度相當大,因此純苯市場的把握非常困難。
“十一”五期間,國內乙烯產能由7.68 Mt增長到15 Mt,年均產能增長率為14.3%;重整產能由20 Mt增長到38 Mt,年均產能增長率為13.7%;PX產能由3.07 Mt增長到8.2 Mt,年均產能增長率為21.7%;鋼鐵產能由360 Mt增長到到630 Mt,年均產能增長率為12.1%。相應的純苯產能同比例得到提升,其中乙烯裂解裝置所副產的純苯產能由1.78 Mt增長到3.58 Mt;重整裝置所副產的純苯產能由950 kt增長到1.80 Mt;PX聯(lián)合裝置所副產的純苯產能由650 kt增長到1.75 Mt;煤焦化所副產的純苯產能由900 kt增長到3.30 Mt,其中加氫苯產能為2.12 Mt,占煤焦化副產純苯產能的64%。以上合計純苯產能由4.28 Mt提高到10.43 Mt,年均產能增長率為19.5%。其中,煤焦化副產純苯的產能增長率最高,PX聯(lián)合裝置所副產的純苯產能增長率次之。2010年,焦化苯產能與石油苯產能的比例為3∶7。
產量方面,乙烯裂解裝置所副產的純苯2005年為1.74 Mt,2010年增長到3.04 Mt,年均產量增長率為11.8%;同期重整裝置所副產的純苯由850 kt增長到1.50 Mt,年均產量增長率為12.0%;PX聯(lián)合裝置所副產的純苯由530 kt增長到1.52 Mt,年均產量增長率為23.4%;煤焦化過程所副產的純苯由580 kt增長到1.48 Mt,年均產量增長率為20.6%。合計純苯產量由2005年的3.70 Mt提高到2010年的7.54 Mt,年均產量增長率為15.3%。2010年,純苯總產量中,石油苯產量占80%,焦化苯產量占20%。
“十一”五以前,國內石油苯主要集中在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簡稱兩大集團公司)?!笆弧蔽迤陂g這種壟斷格局產生了變化,其中來自乙烯裂解裝置副產的石油苯和重整裝置副產的石油苯依舊集中在兩大集團公司,PX聯(lián)合裝置副產的石油苯也主要集中在兩大集團公司,但近年來中海油和民營企業(yè)進駐合成纖維原料上游,紛紛投資PX聯(lián)合裝置,導致國內石油苯資源構成多樣化,兩大集團公司所占的純苯市場份額有所下降。以2010年的國內純苯產量計算,相比2005年兩大集團公司市場份額合計下降7百分點,市場影響力相對趨于弱化。
2005年以來,隨著國內焦化苯加氫技術瓶頸的突破,國內加氫苯產能突破2 Mt,精制苯技術被快速淘汰。理論上,生產200 t鋼鐵需要100 t焦炭,100 t焦炭副產1 t焦化粗苯,即200 t鋼鐵可副產1 t焦化粗苯[2]。因此,焦化粗苯的實際產量直接受鋼鐵產量的影響。目前,國內鋼鐵產量全球最大,是美國鋼鐵產量的4倍,鋼產量約為630 Mt/a,但受國家政策影響,預計近期國內鋼產量大幅增加的可能性不大。但國內焦化苯產業(yè)發(fā)展迅猛,產能快速增加,對焦化粗苯的需求大于鋼鐵產能的增加,形成了對焦化粗苯的資源依賴,造成國內焦化苯的產能相對過剩。
近年來,國內純苯產能的年均增長率將近20%,產量的年均增長率保持在15%左右,持續(xù)的產能、產量高速增長保障了對國內純苯下游行業(yè)需求的供應,因此,不同于其他化工產品,國內純苯的進口一直是資源供給的配角,凈進口量一直盤橫在低位。純苯凈進口量2005年240 kt、2006年110 kt、2007年190 kt、2008年260 kt、2009年340 kt、2010年僅為80 kt,6年來純苯的年均凈進口量約200 kt。國內在進口純苯的同時還在不斷地出口純苯,而且往往是純苯進口量大量增加的同時,會伴隨著大量的純苯出口,用以平衡國內富裕的資源,2009年國內純苯進口量620 kt,同期純苯出口量280 kt,就是有力的佐證。2005—2010年國內純苯進口量和出口量的統(tǒng)計見表1。
表1 2005—2010年國內純苯進口量和出口量的統(tǒng)計Table 1 2005—2010 China benzene import and export amounts
與國外純苯下游行業(yè)類似,國內純苯下游行業(yè)也主要集中在乙苯、環(huán)己烷、硝基苯和異丙苯四大行業(yè)。但二者的不同之處在于,國內純苯下游行業(yè)除包括上述四大行業(yè)外,其他行業(yè)(如烷基苯、氯化苯和順酐等行業(yè))的應用比例也較大。2010年國內純苯下游行業(yè)的分布見圖2。
圖2 2010年國內純苯下游行業(yè)的分布Fig.2 2010 China benzene downstream consumption structure.
乙苯脫氫即得到苯乙烯,苯乙烯是國內以及全球純苯消費增長的最主要動力,國內苯乙烯占純苯消費的比重亦呈逐年增漲的態(tài)勢。2005年國內苯乙烯的產能為1.78 Mt,產量為1.65 Mt,消耗純苯1.30 Mt,占純苯國內表觀消費的33%;2010年國內苯乙烯的產能為5.55 Mt,產量為3.80 Mt,消耗純苯3.00 Mt,占純苯國內表觀消費的39%,相比2005年提升6百分點。
環(huán)己烷為純苯下游產品中的主要中間產品,經環(huán)己酮、己二酸、己二胺后生產己內酰胺和尼龍66鹽[3]。2005年國內環(huán)己酮的產能為440 kt,產量為380 kt,消耗純苯410 kt,占純苯國內表觀消費的10%;2010年國內環(huán)己酮的產能為1.2 Mt,產量為750 kt,消耗純苯810 kt,占純苯國內表觀消費的11%。
硝基苯也是純苯下游產品中的主要中間產品,其下游產品主要為苯胺。2005年國內苯胺的產能為680 kt,產量為560 kt,消耗純苯470 kt,占純苯國內表觀消費的12%;2010年國內苯胺的產能為2.00 Mt,產量為1.00 Mt,消耗純苯840 kt,占純苯國內表觀消費的11%。苯胺產業(yè)下游產品聚氨酯是拉動苯胺消費增長的主要動力,但目前苯胺的產能過剩,部分規(guī)模過小、技術落后的苯胺裝置將會逐步被淘汰。
異丙苯同樣是消耗純苯較多的產品,其下游產品為苯酚和丙酮。2005年國內苯酚的產能為660 kt,產量為520 kt,消耗純苯490 kt,占純苯國內表觀消費的12%;2010年國內苯酚的產能為910 kt,產量為750 kt,消耗純苯710 kt,占純苯國內表觀消費的9%。受國內市場對碳酸酯需求增長的影響,未來苯酚對純苯的消費將呈增長趨勢。
目前,國內純苯下游四大行業(yè)中,除硝基苯(苯胺)處于產能過剩、面臨行業(yè)重組外,苯乙烯、苯酚、己內酰胺三大行業(yè)都處于大量依賴進口的狀態(tài)。其中,2010年苯乙烯進口量3.69 Mt,進口依存度49%;苯酚進口量620 kt,進口依存度45%;己內酰胺進口量650 kt,進口依存度46%。而2010年苯胺國內進口量僅為90 kt,進口依存度8%。綜合折算,上述進口產品當量消耗純苯4.29 Mt,為國內純苯的持續(xù)發(fā)展提供了后續(xù)空間。
2010年世界純苯下游行業(yè)的分布見圖3。對比圖2和圖3可見,由于國內純苯在烷基苯、氯化苯、順酐等領域有較大應用,因此國內純苯下游苯乙烯的消耗低于世界分布10百分點,苯酚的消耗低于世界分布13百分點,其他方面的消耗高于世界分布22百分點,而在硝基苯和環(huán)己烷應用領域,國內與世界分布基本保持一致。這從另一個側面能看出國內純苯下游的苯乙烯和苯酚行業(yè)仍有較大的發(fā)展空間。
圖3 2010年世界純苯下游行業(yè)的分布Fig.3 2010 global benzene downstream consumption structure.
純苯產品是國內供需平衡非常脆弱的產品,上、下游的增產或減產都會影響到純苯市場的價格。2005年底,北方雙苯工廠爆炸導致國內純苯價值在2006年全年低迷,2008年第四季度由于金融危機導致純苯價格高臺跳水。影響國內純苯價格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1)國內宏觀經濟的影響。宏觀經濟持續(xù)穩(wěn)定地向好的方向發(fā)展,就會刺激純苯產品下游行業(yè)保持較高的開工水平,吸引更多的資金投入到純苯下游行業(yè),從而形成純苯下游行業(yè)有序發(fā)展的良性格局。如果宏觀經濟趨弱,純苯下游行業(yè)開工減少,哪怕是一個下游行業(yè)的走軟,都會影響到純苯價格的走勢。
(2)國際油價的影響。經測算,近年來外盤純苯與國際油價的關聯(lián)度高達97%,國際油價上漲則外盤純苯價格上漲,而外盤純苯價格與國內純苯價格的關聯(lián)度為89%,相比于國際油價的關聯(lián)度有所下降,但長期走勢吻合。
(3)國內供需的影響。國內供需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3種情況:一是國內新增純苯產能的裝置投產,下游配套裝置相對滯后,導致國內純苯供應過剩,價格下行;二是國內上游裝置檢修或裝置意外造成純苯減產,但下游純苯需求旺盛,導致國內純苯供應緊張,價格上行;三是純苯下游的某個行業(yè)出現(xiàn)問題,開工負荷下降,同樣導致純苯供應過剩,價格下行。
(4)進出口的影響。2010年國內純苯的進口依存度僅為1%,基本可自給自足,而且部分時段為平衡國內資源還需要階段性出口,以保持國內資源平衡。近年來國內純苯出現(xiàn)多次階段性資源富裕,導致國內純苯資源出口,而國家對純苯產品出口沒有出口退稅政策,因此出口的純苯無法享受退稅補貼,造成與國內銷售純苯相比,出口銷售純苯反而要虧損的局面,但如果不進行出口運作,國內純苯價格將因資源富裕而大幅降價,與外盤純苯價格的價差會大幅拉大,造成更大的效益損失,因此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需要進行出口操作。
5.1 供應預計
根據現(xiàn)有資料,“十二”五期間,國內乙烯產能將由15 Mt增長到22 Mt,年均產能增長率為8.0%;重整產能將由38 Mt增長到55 Mt,年均產能增長率為7.7%;PX產能將由8.2 Mt增長到12 Mt,年均產能增長率為7.9%;鋼鐵產量將由630 Mt增長到700 Mt,年均產量增長率為2.1%。相應的到2015年,預計國內各行業(yè)純苯產能將分別增長1.62 Mt、800 kt、750 kt和700 kt,合計產能增長3.87 Mt,國內純苯產能將由2010年的10.43 Mt增長到2015年的14.3 Mt,年均產能增長率為6.5%。
5.2 需求預計
預計純苯下游行業(yè)未來5年主要的增長產品為苯乙烯和苯酚,預計苯乙烯產能增長2.65 Mt、苯酚產能增長1.09 Mt、苯胺產能增長1.00 Mt、環(huán)己酮產能增長0.40 Mt。以上新增產能將增加純苯消耗3.39 Mt,加上其他未列產業(yè)的增加,應該達到或超過純苯產能的增長。
5.3 價格預測
在國際油價高位的預期下,預計未來5年國內純苯價格主體成交價位在7 000~9 000元/t之間;如果國際油價暴跌,則國內純苯價格將會低至5 000元/t左右;如果國際油價暴漲,國內純苯價格有超過1萬元/t的空間。另外,國內純苯資源階段性資源過剩和階段性資源短缺將會交替出現(xiàn),進出口的雙向操作將會成為常態(tài)。
純苯作為一種具有副產品特性的基礎化工原料,它的重要作用正在日益顯現(xiàn),研究并逐步挖掘它的市場走勢規(guī)律對國民經濟建設大有裨益。經過長期的跟蹤發(fā)現(xiàn),純苯市場走勢受多方面因素影響,但并不是沒有一定之規(guī),其內在的規(guī)律正在逐步顯現(xiàn),只要認真分析總結,就能逐步掌握市場動向,從而輔助經營決策。
[1] 司航. 化工產品手冊——有機化工原料[M]. 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1999:498.
[2] 王亞新. 我國焦化苯精制現(xiàn)狀及市場發(fā)展趨勢[J]. 產業(yè)經濟,2006(5):81 - 87.
[3] 金棟. 己內酰胺生產技術及國內外市場前景[J]. 化學工業(yè),2007(10):20 - 27.
Benzene Market Analysis
Cao Yang
(SINOPEC Chemicals Commercial Holding Company Limited,Beijing 100728,China)
In recent years,Chinese benzene market price frequently fluctuated due to international crude oil price an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So the supply and demand balance of the Chinese benzene market was fragile. Through analyzing the benzene market,the characters of the downstream and the upstream consumption structure and the law of the Chinese benzene market are pointed out. The domestic benzene supply and demand in future is forecasted. Appropriate suggestions are given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
benzene;market analysis;forecasting
1000-8144(2012)07 - 0859 - 05
TQ 241.11
A
2012 - 03 - 09;[修改稿日期]2012 - 04 - 17。
曹陽(1968—),男,湖南省益陽市人,大學,高級經濟師,電話 010 - 59966889,電郵 caoyang@sinopec.com。
(編輯 李明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