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惠珍 胡景婷 饒毅* 金浩鑫 劉玲 王躍生 (.中藥固體制劑制造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南昌330006;.江西中醫(yī)學院 南昌330004)
大承氣湯,源于漢代張仲景所著的中醫(yī)經典古籍《傷寒論》和《金匱要略》[1],由大黃、厚樸、枳實、芒硝四味藥材組成,為瀉法的代表方劑之一,廣泛應用于治療腸梗阻,胃排空障礙等疾?。?]中。
大黃作為君藥,瀉熱通便,蕩滌腸胃[3],其藥效物質主要為蒽醌類成分(包括蘆薈大黃素、大黃酸、大黃素、大黃酚、蘆薈大黃素),分為結合型蒽醌和游離型蒽醌[4],且其中結合蒽醌對大承氣湯的瀉下作用至為重要。大承氣湯常用煎煮方法為“水煎服,大黃后下,芒硝溶服”,煎煮過程一般主張大黃后下[5],本文在此基礎上考察大黃加入時間不同的大承氣湯在40-80min時中蒽醌類成分的變化情況,為大承氣湯的臨床用藥提供參考依據(jù)。
Waters高效液相色譜儀(Waters2695分離單元,Waters2996二極管陣列檢測器,Empower色譜工作站);Millipore-Q純水器(美國MILLIPORE公司);KDM型2000ml調溫電熱套(山東鄄城華魯電熱儀器有限公司),HH-4型數(shù)顯恒溫水浴鍋(常州國華電器有限公司)。
對照品:蘆薈大黃素,大黃酸,大黃酚,大黃素,大黃素甲醚,均由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提供;
大黃、厚樸、枳實、芒硝飲片購于北京市雙橋燕京飲片廠,經江西中醫(yī)學院付曉梅教授鑒定為真品;
甲醇為色譜純,氯仿、硫酸、磷酸為分析純,水為超純水。
本文考察四種煎煮方案(分別于其他飲片煎煮0、10、20、30 min時加入大黃)的大承氣湯中蒽醌類成分的含量變化情況。
具體煎煮方案:稱取同一批次厚樸27 g、枳實27 g、芒硝13.5 g四份,加入8倍量水,浸泡30 min,加熱至沸騰,開始計時為0 min并改用小火煎煮,分別于0、10、20、30 min 加入浸泡好的大黃 36 g,煎煮至40、50、60、70、80 min 時取樣,共采集20 份樣品。
取上述采集的20份樣品,按照供試品溶液的制備方法,分別制備游離蒽醌供試品溶液和總蒽醌供試品溶液,具體方法如下:
游離蒽醌供試品溶液的制備:精密量取樣品溶液2 ml,加入氯仿10 ml,加熱回流1 h,冷卻,移至分液漏斗中分取氯仿層,水層用氯仿提取2次,每次約10 ml,合并氯仿液,蒸干,殘渣加甲醇使溶解,轉移至10 ml容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經0.45 μm的微孔濾膜濾過,即得。
總蒽醌供試品溶液的制備:精密量取樣品溶液2 ml,加入 2.5 mol/l的硫酸溶液 10 ml、氯仿 10 ml,加熱回流1 h,冷卻,移至分液漏斗中分取氯仿層,酸水層用氯仿提取2次,每次約10 ml,合并氯仿液,蒸干,殘渣加甲醇使溶解,轉移至10 ml容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經0.45 μm的微孔濾膜濾過,即得總蒽醌的含量。
蒽醌類成分以游離形式及與糖結合成苷兩種形式存在于植物體內[6],大承氣湯中蒽醌類成分為結合蒽醌與游離蒽醌之和。通過高效液相色譜儀,計算2.2項下供試品中總蒽醌及游離蒽醌的含量,總蒽醌與游離蒽醌的差值極為結合蒽醌的量。
色譜柱:Diamonsil C18色譜柱(250 mm×4.6 mm,5 μm);柱溫:25℃;流速:1 mL/min;檢測波長:294 nm;流動相:A:甲醇,B: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脫,洗脫程序見表1;進樣體積:20 μL;分析時間:55 min。所得色譜圖如圖1所示。
表1 梯度洗脫程序
大承氣湯色譜圖如下:
圖1 大承氣湯含量測定色譜圖
精密稱取蘆薈大黃素對照品,大黃酸對照品,大黃素對照品,大黃酚對照品,大黃素甲醚對照品,加甲醇分別制成每1 ml含蘆薈大黃素0.044 mg,大黃酸0.0868 mg,大黃素 0.1036 mg,大黃酚 0.1408 mg,大黃素甲醚0.0242 mg。分別精密吸取上述對照品溶液各2 ml,置10 ml容量瓶中,搖勻即得大黃蒽醌類成分的混合對照品溶液(蘆薈大黃素0.00880 mg/ml,大黃酸 0.01736 mg/ml,大黃素 0.02072 mg/ml,大黃酚 0.02816 mg/ml,大黃素甲醚0.00484 mg/ml)。
精密吸取上述對照品溶液,于上述色譜條件下分別進樣1,3,5,10,15,20 μL,以峰面積(A)對對照品量(mg)進行線性回歸處理,結果如下:
表2 線性關系及回歸方程
取2.2項下供試品溶液各20 μL,注入液相色譜儀中,總蒽醌、結合蒽醌和游離蒽醌的含量結果見表3。
表3 大承氣湯中蒽醌類成分的含量
考察四種不同煎煮方案所得大承氣湯在40-80 min時游離蒽醌、結合蒽醌含量的變化趨勢如下:
圖2 不同煎煮方法大承氣湯中結合蒽醌的含量變化
從上圖看出,不同方案煎煮所得大承氣湯在相同煎煮時間內結合蒽醌的含量相差較大;同一方案的大承氣湯隨煎煮時間不同,其結合蒽醌的含量也呈逐漸變化的趨勢。其他飲片煎煮0、10 min加大黃所得大承氣湯中結合蒽醌的含量在40-80 min的時間范圍內呈上升趨勢;其他飲片煎煮20、30min加大黃所得大承氣湯中結合蒽醌的含量則先上升至平緩,然后下降。由于大承氣湯的致瀉作用與大黃的結合蒽醌含量有關,其他飲片煎煮20min后加大黃煎煮大承氣湯的結合蒽醌的含量較高,此時的致瀉作用較強[7]。
圖3 不同煎煮方法大承氣湯中游離蒽醌的含量變化
不同方案煎煮所得大承氣湯在相同煎煮時間內游離蒽醌的含量相差很大;同一方案的大承氣湯隨煎煮時間不同,在40-80 min的時間范圍內其游離蒽醌的含量也呈逐漸升高的趨勢。
大承氣湯隨煎煮時間不同,其總蒽醌、游離蒽醌及結合蒽醌的含量變化顯著。因此,大承氣湯的臨床煎煮過程中應控制好煎煮時間。
考察四種不同煎煮方法在大黃煎煮時間相同(即大黃煎煮時間為40、50 min)時游離蒽醌、結合蒽醌含量的變化趨勢如下:
表4 大黃煎煮時間相同的大承氣湯中蒽醌類成分的含量(mg/ml)
表4可以看出,大黃煎煮時間相同時(即煎煮40、50 min),0、20、30 min 下大黃煎煮所得大承氣湯總蒽醌的含量相差較小(在0.15-0.16 mg/ml范圍內),而10 min下大黃煎煮所得大承氣湯總蒽醌的含量則較另三種方案偏低(約0.12 mg/ml)。
大黃煎煮時間相同時,0、10、30 min下大黃煎煮所得大承氣湯中游離蒽醌與結合蒽醌的含量基本持平,而20 min下大黃煎煮所得大承氣湯中結合蒽醌的含量約為游離蒽醌含量的2倍。
大黃加入時間不同,煎煮時間相同不僅對大承氣湯中總蒽醌的含量有影響,對游離蒽醌及結合蒽醌類成分的含量之比同樣影響較大,因此,大承氣湯的臨床煎煮過程中應控制大黃的加入時間。
本實驗以臨床常用的煎煮條件為基礎,由于大承氣湯臨床煎煮時間至少為40 min,因此以40 min為起始考察時間,分別考察了其他飲片煎煮0、10、20、30 min后加入大黃的大承氣湯中蒽醌類成分在40-80 min隨煎煮時間的變化情況。其他飲片煎煮20min后加入大黃所得大承氣湯結合蒽醌含量較高,由于結合蒽醌的瀉下效應較強,則此法所得大承氣湯療效較好,為大承氣湯的臨床使用提供參考依據(jù)。
[1]解培勛.大承氣湯與燥屎宿食關系初探[J].中國中醫(yī)急癥,2001,10(3):152,155
[2]王繼弟,李濱,張素君.大承氣湯研究進展[J].山東中醫(yī)雜志,2004,23(9):571 -573
[3]曾 玲.淺析大承氣湯[J].光明中醫(yī),2009,24(11):2199
[4]李秀才.大黃的研究進展[J].中國藥學雜志,1988,33(10):581
[5]薛芳,許占民.中國藥物大全(中藥卷)[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8:95.
[6]吳立軍.天然藥物化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147
[7]林永秀,宋淑華.大黃煎煮時間對藥理作用的影響[J].藥學服務與研究,2004,4(4):341,344,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