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麗萍 鄧淑飛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武漢 430065)
近年來,關于橋梁倒塌的新聞屢見不鮮。處在運營期的橋梁,會受到環(huán)境以及交通荷載的作用,再加上人為因素和材料自身的退化,會導致結構不同程度的損傷,經過時間的積累會給橋梁自身的安全性帶來很大的威脅[1]。對運營期的橋梁結構進行評估,就是利用特定信息客觀的分析橋梁的安全性,為橋梁的維護、加固提供科學依據,使管理者能及時的采取有效的維護措施。
橋梁的健康狀態(tài)評估已經引起越來越多專家學者的注意,國內外也有很多相關評估方法的研究[2-4]。橋梁健康評估的方法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面向中小橋梁以承載能力評估為主的結構安全性評估,主要有基于外觀調查法和專家經驗評定法,另一類是對大型橋梁的健康狀態(tài)評估,方法主要有層次分析法、灰色關聯(lián)度評估法等。對于不同的領域,各種評估方法都有一定的優(yōu)缺點,利用各方法之間的優(yōu)勢去彌補各自的不足可以有效的對評估對象進行客觀有效的評估。本文主要根據斜拉橋養(yǎng)護規(guī)范監(jiān)測項目的要求來確定評估內容。以斜拉橋長期健康監(jiān)測的數據指標為基礎,對斜拉橋的健康狀況作全面系統(tǒng)的評估。
根據大型斜拉橋的結構特點,將斜拉橋的健康狀態(tài)評估指標進行層次劃分,可分為主塔、斜拉索、主梁以及附屬設施等上層指標,各上層指標又可劃分為若干下屬指標。為了能夠增加評估的客觀性和準確性,將一些人工檢測指標也加入到綜合評估體系中。斜拉橋健康狀態(tài)綜合評估層次模型見圖1。
圖1 斜拉橋健康狀態(tài)評估體系
在圖1中可以看到由評估目標、評估對象以及相應指標組成了一個多層次的評估模型。
本文采用基于AHP-變權綜合方法來對斜拉橋健康狀態(tài)進行綜合評估。斜拉橋健康狀態(tài)評估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往往評估模型中的權重較小的指標對綜合評價結果有較大的影響,為了綜合反映出斜拉橋各種狀態(tài)評估的均衡性,采用變權綜合評估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小權重指標對評估結果精度,基于AHP-變權綜合評價法可以更加客觀的對斜拉橋的健康狀態(tài)進行綜合評估。
常權綜合模式:
修正為變權模式:
其中,V0,V均為評價值;w(0)j為第j個指標的權重;wj為變權后的權重;xj為第j個指標的評估值。
根據前文建立的斜拉橋健康狀態(tài)評估體系,見圖1。根據該層次評估模型,采用專家打分法可以依次求出評估模型中各指標的初始權重,同時通過對底層指標的監(jiān)測數據進行打分,進行標準化處理后,可利用式(3)得到底層的綜合評估值。
其中,Vi為橋梁健康狀態(tài)評估模型第i層的評估值;Wi為評估模型第i層指標的權重值;Ri為評估模型第i層指標的評語打分。根據式(3)依次對各層進行綜合評估,可得到各層的評估值Vi,最后得到了橋梁健康狀態(tài)的綜合評估值V。斜拉橋健康狀態(tài)評估的流程見圖2。
圖2 斜拉橋健康狀態(tài)綜合評估邏輯流程圖
某長江大橋全長4 657 m,大橋主橋結構為(98+196+504+196+98)m的雙塔三索面鋼桁梁斜拉橋。主梁為板桁結合鋼桁梁,上弦中部756 m范圍是鋼正交異性板橋面,兩端各168 m范圍是混凝土結合板橋面。每個主塔及橋墩處三片主桁下均設有豎向剛性支座,縱向為活動,在兩主塔處主塔橫梁與三片主桁之間設縱向液壓阻尼支座,主塔采用倒Y形混凝土結構,對于該橋在運營期的健康狀態(tài)評估十分必要。
根據前文構建的斜拉橋綜合評價模型,通過多位相關專家對評價指標進行打分,代入到式(3),并通過一致性檢驗,將部分結果列表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斜拉橋健康狀態(tài)評估體系中權重較小的指標,如支座損傷、鋼結構銹蝕等,通過變權理論,我們可以得到一個較為均衡的指標權重。由式(1),式(2),對均衡函數α分別進行取值,分情況對評價結果比較分析,見表2。
表1 某斜拉橋健康狀態(tài)評估指標初始權重表
表2 某斜拉橋健康狀態(tài)評估結果隨著α的變化情況表
從表2可以看出,采用變權綜合方法可以更加真實的反映出斜拉橋健康狀態(tài)評估的準確性,當α取值越小,說明橋梁對其局部構件的損傷或缺陷的包容性越差。
采用AHP-變權理論,我們可以從斜拉橋健康狀態(tài)評估指標體系中看出各指標的權重,為橋梁的健康維護工作起到了向導的作用,尤其是評價結果相對較差的指標,相關部門要對其加以重視。
運用AHP-變權綜合評價法對某斜拉橋的健康狀態(tài)進行綜合評估,增加了評估結果的準確性。結合該斜拉橋的結構特點,從橋梁主要構件上建立層次模型,評價指標全面的考慮各種因素,采用變權理論評價指標進行了均衡,使評估結果更加真實客觀,及時為橋梁管理維修和加固提供科學可靠的決策依據,保證橋梁的安全使用,證明了該方法的有效性和先進性,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潘黎明,史家鈞.橋梁安全性與耐久性綜合評估研究[J].上海市政工程,1997,4(4):11.
[2]Z.H.Zong,T.L.Wang,D.Z.Huang,et al.State-of-the-art report of bridge health monitoring[J].Journal of Fuzhou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2002,30(2):127-147.
[3]H.G.Natke,H.Doll,P.Hildebrandt,et al.Bridge Condition Assessment Using An Expert System[J].Structural Engineering Review,1995,7(3):165-180.
[4]胡 雄.拉索橋梁安全性與耐久性評估的專家系統(tǒng)設計[J].應用力學學報,1998,15(4):12.
[5]陸亞興.橋梁缺損狀況評價方法[J].中國公路學報,1996,9(3):9.
[6]王有志.已建橋梁主梁在復合受力狀態(tài)下的評估指標計算[J].華東公路,2001,6(133):12.
[7]王永平.橋梁使用性能模糊評估專家系統(tǒng)[J].中國公路學報,1996,9(2):6.
[8]張永清.用層次分析法評價橋梁的安全性[J].西安公路交通大學學報,2001,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