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偉 胡 琪 袁新初 周乾毅 程桂榮
武漢科技大學醫(yī)學院組織胚胎教研室,湖北武漢430081
組織學與胚胎學互動式整體教學法中實驗教學的效果分析
張 偉 胡 琪 袁新初 周乾毅 程桂榮
武漢科技大學醫(yī)學院組織胚胎教研室,湖北武漢430081
互動式整體教學改革是從形式和內容上徹底打破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的的傳統(tǒng)界限,將理論課與實驗課內容融合進行整體學習,并在授課形式上要求學生與教師進行部分角色互換從而強調學生積極參與的一種教學模式。實踐證明與傳統(tǒng)模式相比,新的教學模式更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分析歸納以及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組織學;教學改革;互動式;整體教學;實驗教學
組織學是屬于形態(tài)學的一門醫(yī)學基礎學科,其本質是一種微觀解剖學。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將其分為理論與實驗兩部分,其中理論部分采用大課講授,實驗部分采用實驗室小課顯微鏡觀察的方式進行,實驗教學的效果對于學生掌握本門課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多數(shù)醫(yī)學院校組織學的實驗教學過程基本采取傳統(tǒng)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學生只是被動接受知識,主動學習情緒受到阻礙,影響教學效果[1]。為了提升教學效果,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筆者進行了互動式整體教學法的改革,現(xiàn)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從本校2008級醫(yī)療與預防專業(yè)隨機抽取兩個班級共60人作為實驗組,抽取上學期期末平均成績與之相近的兩個班級共61人為對照組。
1.2 研究方法
兩組學生使用的教材均為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第7版《組織學與胚胎學》及教研室自編實驗指導,所有研究對象答疑教師均為同1人。授課任務由3名高年資講師承擔,且不同實驗室之間的教師每月交叉互換,以確保教學水平相當。
1.2.1 實驗組 充分利用形態(tài)學平臺的Motic數(shù)碼互動實驗室資源,將60名同學分配到3個實驗室,每個實驗室20人,每5人1組,自由組合成學習團隊。課前1周由教研室提供教學大綱,教案。在充分尊重學生自主性的同時,教師會將該次課程內容分解為若干模塊,由不同的組分別負責部分內容。教師根據(jù)知識點自行設計互動模式與內容對學生進行引導,并對課程質量負責,但這部分內容事前不對學生公開。除前述指定教材之外,學生可以自主使用輔導教材,包括網(wǎng)絡資源。除提供1套公開的多媒體課件外,課前教研室不提供額外的資源與輔導,但可以對學生進行電話預約答疑。學生根據(jù)大綱與教案,對所承擔的教學內容進行設計,教學模式可以多樣化,不必拘泥于教師風格與固定模式。每次課的不同知識點在保證教學連貫性的前提下盡量由組內不同成員講解,強調全員參與。學生講解完之后,教師必須進行點評、歸納并指正。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下,教師可以盡量誘導學生對其他組別所承擔的內容提問并討論。對于學生采取多鼓勵少批評的方式,以其使學生在不斷的進步中逐漸更加自信。
1.2.2 對照組 采用傳統(tǒng)模式教學,給學生提供電子版大綱與教案,理論課大課講授,實驗課在互動實驗室采用相同設備由教師先講解20 min左右,然后學生自己觀察切片,教師進行巡回指導,最后教師進行歸納總結。
1.3 教學效果評價
1.3.1 實驗考試 實驗課程結束之后進行,考察學生快速辨認標本的能力。實驗組與對照組考試時間與內容相同,共20張切片,5分/張,總計100分。
1.3.2 理論考試 全部課程結束后考試,全年級考試內容均相同。每位教師改1道題,以便做到閱卷尺度盡量相同。
1.4 問卷調查
學期末對學生采取不記名方式進行問卷調查,要求如實填寫。共發(fā)出60份,收回有效問卷57份。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考試成績均采用t檢驗作顯著性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成績比較
將學生期末考試成績匯總之后作t檢驗分析,見表1。由表1可以看出實驗組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成績,兩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表1 實驗組與對照組組織學與胚胎學理論與實驗考試成績比較( ± s,分)
表1 實驗組與對照組組織學與胚胎學理論與實驗考試成績比較( ± s,分)
組別 n 理論成績 實驗成績實驗組 60 86.19±5.91* 92.37±6.34*對照組 61 77.74±6.12 80.54±4.43 P<0.01 <0.01
2.2 問卷調查
90%的同學認為教改方法的綜合效果強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5%左右的同學認為無法比較或說不清,另有5%認為教改模式較傳統(tǒng)模式效果差,這可能與個人的學習習慣以及適應性有一定關系。
組織學與胚胎學是醫(yī)學微觀研究的重要基礎學科,學生普遍認為本學科的內容缺乏明顯的邏輯性,十分枯燥且記憶量較大,多年的數(shù)據(jù)顯示,學生很難在這門課獲得高分。因此,如何提高教學質量成了擺在教師面前的一道難題。作為一種嘗試,筆者認為整體互動式教學法有以下幾個優(yōu)點。
3.1 有利于提升教學質量
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實驗組無論在理論和實驗成績方面均高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這說明新的嘗試有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本門學科的知識,尤其是切片考試,成績大幅提高,從而為后期課程打下堅實基礎。
3.2 有利于培養(yǎng)自主學習模式
教育本身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學習和掌握知識,而學習和掌握知識最重要的方法是自主學習[2]。自主學習絕不等同于自覺學習,事實上相當多的學生學習非常自覺,但基本上還是圍繞教師的指揮棒轉,極大的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而自主學習首先學生必須了解學習的目的和要求,然后,為達到目的和要求需要采取何種途徑與方法獲取知識的原始素材,最后,如何將一系列素材構建成合理的體系,整個過程學生都必須自行解決。因此,能極大地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在課堂的實驗環(huán)節(jié),學生表現(xiàn)相當活躍,能夠提出一些有難度的問題并就一些結構的微細差異同教師辯論,這是以往不曾出現(xiàn)過的現(xiàn)象。這是用不同思維思考同一問題而形成的互動,從而形成能力的發(fā)掘[3]。
3.3 有利于形態(tài)學思維模式的培養(yǎng)
事實上形態(tài)學是有其獨特的邏輯模式的,這和傳統(tǒng)的邏輯推理不同。結構決定形態(tài)與功能,形態(tài)與功能相適應,而功能反過來又能影響結構,功能上具備共性的結構在形態(tài)與結構上會有相似之處。學生在掌握原理之后對切片內容的理解能力大大增強,而理論與實踐的相互驗證會極大加強學生的信心,從而固化這一思維模式。
3.4 有利于教學相長
通過角色的互換,教師能夠發(fā)現(xiàn)自身視野和知識面的盲區(qū)。學生通過前期的準備與課堂的講解能更清楚的理清思路,尋找缺陷,從而構建合理的知識體系。
3.5 有利于加強對微觀世界的理解能力
實驗環(huán)節(jié)中,在不同的切片或同一切片的不同視野中,不同的學生往往會有不同的發(fā)現(xiàn)。對照組的同學往往不會較真或順理成章的認為就是那個樣,但實驗組的同學往往會就這些不同點開展討論或辯論,這個論證的過程無疑會加深他們對切片內容的理解,有利于培養(yǎng)微觀世界的理解力。
當然,該嘗試也有不足之處,比如準備不好的學生會冷場,氣氛熱烈時會導致拖堂,必須要實行小班教學,有準備的學生會有收獲,但對于不適應的學生而言,效果可能還不如傳統(tǒng)教學法等。因此筆者也在摸索解決缺點的相應方案。
總之,作為一種新的思路,目前看來整體互動教學法至少前期的嘗試受到了學生的肯定與歡迎,比較符合“90后”自我展現(xiàn)的特征,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也提示這是一種可行的思路。因此,筆者會繼續(xù)將改革進一步深入。
[1] 莊寶祥,王金萍,王麗娜.對建設高質量組織學與胚胎學實驗課教學的探討 [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09,9(5):945.
[2]付筱娜. 試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沈陽教育學院學報,2007,7(9):92.
[3] 王潔,陸克義,張軒萍,等.互動式教學法在高等醫(yī)學院校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09,(2):113-115.
R32
B
2095-0616(2012)04-157-02
湖北省教育廳立項課題(2008185)。
201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