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特約記者 崔青龍 喬向榮 本刊記者 周麗萍
高挑勻稱的身材,著一身鮮艷的“中國紅”工服,工作帽邊緣露出一抹黑的秀發(fā)。秀氣的臉上,細框眼鏡后的一雙眸子閃現(xiàn)著安靜和睿智,微微上翹的嘴角顯露出幾分自信與剛毅。就是這樣一位柔弱的女子,憑著對采油工工作的熱愛和那股子不服輸?shù)膭艃?,從一名普通的石油技校畢業(yè)生,一路成長為技能專家。21歲榮獲全國技術能手;26歲被破格聘為采油技師;30歲被聘為采油高級技師;33歲成為大慶油田最年輕的采油技能專家,37歲又成為集團公司采油技能專家。她就是大慶油田第四采油廠第一油礦北六隊女工楊海波。
聰明伶俐的楊海波愛學習從小就出了名的,成績始終名列前茅。在他人看來考入名牌大學深造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可命運偏偏有意讓她經(jīng)受一番磨難。出身于石油工人家庭的她,只靠父親一人的收入,維系著5口之家的拮據(jù)生活,且母親體弱多病常年服藥,家中還有年邁的奶奶需要贍養(yǎng)。要圓自己的大學夢,無疑將給本就拮據(jù)的家里增加無法承受的負擔。孝順的海波忍痛作出了選擇:盡早參加工作,減輕家里負擔。于是,以優(yōu)異成績初中畢業(yè)后,她毅然報考了技工學校。失去了上大學的機會,對酷愛學習的楊海波來說是個不小的打擊,但她并沒有自暴自棄,而是把委屈的淚水化作了對知識的渴望,在接受職業(yè)教育中繼續(xù)著她的夢想和追求?!爸灰袝x,就要把它讀個明白”。理論知識學習期間,她每天除去吃飯、睡覺就是學習,總是最早一個來到班上,最后一個離開教室,深夜還在挑燈夜戰(zhàn)背考題、記筆記。實際操作學習中,她總是圍著老師和師傅問了一遍又一遍,烈日下站在操作臺上反反復復練習,白凈的面龐曬得黝黑,細嫩的雙手磨出了厚厚的老繭。調平衡需要站在離地面3米多高的曲柄上進行,為了克服恐高癥,楊海波時常站在曲柄上練膽量,一站就是個把小時。技校畢業(yè)定級考試時,她的理論成績名列前茅,就連男同學最擅長的實際操作,她也是以“速度最快、動作最規(guī)范”的成績,讓評委老師連連稱贊,從240多名學生中脫穎而出,成為當年為數(shù)不多的5級工畢業(yè)生之一。
1994年,剛滿18歲的楊海波揣著驕傲和夢想,從技工學校畢業(yè),分配到大慶采油四廠一礦,成為一名采油工。還記得上班的前一天晚上,父親對海波語重心長地說了一句話:家里沒別的指望,就是想讓你踏踏實實地當個好工人?!爱攤€好工人”從此烙在楊海波的心底,她暗暗下決心,一定做出個樣子來。
但實踐的課堂卻沒那么容易。剛走上工作崗位不久的一次事故,讓楊海波刻骨銘心。剛到中轉站倒班時,一次上夜班期間突然發(fā)生了輸油泵盤根刺油,滿地的油污使她和另外一名女工手足無措,反復加了多次盤根都沒有成功。第二天站長處理完故障后,楊海波哭了,這淚水里包含了自責,更有對自我的一個重新認識。這件事深深觸動了楊海波。她知道要當個好工人,干好本職工作,光有理論知識基礎是不夠的,必須要不斷學習、不斷提高實際操作能力。于是她結合崗位實際重新制定了詳細的學習計劃。對照《采油技術問答》等許多專業(yè)書籍,學習工藝流程,機泵工作原理、結構,在實踐中摸索和印證,記錄了數(shù)十萬字的學習筆記。母親因病住院,她經(jīng)常是一下夜班就拖著疲憊的身體趕到醫(yī)院,邊護理母親,邊在病床邊看書學習。一本《采油工》專業(yè)書,令她愛不釋手,多次翻散,多次裝訂。在苦練技能操作過程中,為了縮短更換抽油機皮帶的時間,上百次的演練使她扛皮帶的肩膀磨破滲出了血水。為了掌握調平衡的技術要領,她曾經(jīng)用大錘砸傷過自己,但困難不但沒有嚇倒她,她還把自己負責的每項工作都做到了一流的標準。許多老師傅看在眼里,不止一次夸海波:“這個女孩子不簡單,將來肯定有出息”。
楊海波為員工講解閥門內部構造。
楊海波現(xiàn)場培訓青年員工。
成功總會垂青于有準備的人,在1996年、1997年連續(xù)兩年的廠技術大賽上,她連拔頭籌,奪得采油工第一名。成為了廠“狀元”后,楊海波把目光鎖定在了全油田、全國的大賽上。1997年5月12日,對于楊海波,是個非常有意義的日子。忙碌著準備結婚旅行的她,接到了參加大慶石油管理局技術大賽的通知。出去旅行還是參加大賽,放下電話后,她沉默了良久?!斑@次機會很難得啊,等你給咱家再捧個大獎回來,咱們用結婚旅行給你慶祝?!睈廴速N心的話語幫她做出了選擇,她放棄了旅行安排,最終取得了大賽第五名的好成績,并獲得了參加全國青年崗位能手技能運動會的資格。在封閉3個月的訓練中,需要在短時間內掌握大量的專業(yè)理論知識,那時,她對巖石潤濕性的概念難以理解,冥思苦想不得其解,卻從老師指導時有意潑在水泥地上的一盆水中得到啟發(fā),悟出了巖石潤濕性就是流體在巖石表面自動流動的特性,這種聯(lián)想記憶的方法對她今后的學習幫助很大。為了掌握更多型號抽油機的構造和工作原理,一條離家較近的井排路,楊海波拿著書本往返過無數(shù)次,對照實物一點點的理解記憶,每次都要徒步往返七、八公里。她的刻苦和執(zhí)著,終于在全國青年崗位能手技能運動會上取得了采油工第10名的好成績。頒獎那天,全家人守候在電視機旁歡呼雀躍。這份沉甸甸的榮譽為楊海波自己獻上了一份新婚特別禮物。
獲得一個個榮譽的同時,楊海波常常問自己“我離一個真正的好工人還有多遠?”她深深知道“寶劍鋒從磨礪出”的道理,要成長,要突破,就要舍得打磨自己。在學習中提高,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前進,在前進中解決生產(chǎn)難題,這一直是楊海波身體力行的格言。了解楊海波的人都知道她身上那股倔強勁兒?!安粩鄬W習,不在于獲取到了多少知識,關鍵在于培養(yǎng)了多少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2008年,楊海波主動要求去新成立的三元復合驅采油隊—聚五隊工作。當時,三元復合驅在大慶油田是一門新興的技術,工藝新、技術力量弱、配套技術不完善一直困擾著原油正常生產(chǎn)。對于三采開發(fā)這個全新的領域,沒有經(jīng)驗可借鑒,也沒有專業(yè)人員指導,楊海波感受到了壓力。但對于天性喜歡挑戰(zhàn)的她來講,壓力就是動力。為了掌握三采開發(fā)基本知識,她走遍了油田各大書店購買三采開發(fā)書籍,多少個夜晚上網(wǎng)查閱三采技術資料,通過多種學習途徑,開闊了視野,提升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咱們隊皮帶太費了,三天兩頭就得更換一次?!本S修班長的一句無心之語,讓已成為高級技師的楊海波倍感壓力。經(jīng)過了解,由于聚驅抽油機井產(chǎn)量高、負荷大,皮帶耗損嚴重,僅2008年一年就消耗皮帶1053組,材料費高達43.67萬元。于是,她向隊里建議由她和五名技師組成了技術攻關小組進行集中攻關。雖說楊海波說這話是有底氣的,但她也清楚這是個不小的難題。她帶領攻關小組進行了現(xiàn)場調查、原因分析,通過查閱書籍、理論計算,她們篩查出了抽油機皮帶輪配型不合理、部分井皮帶輪包角小的問題井46口,及時采取了更換皮帶輪型號、增大皮帶輪直徑、加裝皮帶脹緊器等方法,使全年皮帶消耗由1053組下降到596組,保證了抽油機時率,減輕了工人勞動強度,提高了設備管理水平,年節(jié)約材料費24萬多元。針對聚驅井結垢嚴重、檢泵周期短、采出液腐蝕性強等諸多生產(chǎn)難題,她和小組成員以書面的形式,提出了加藥防垢、高壓熱洗等建議。
楊海波在訓練場地為員工講解管路組裝要領。
隨著聚五隊機采井的陸續(xù)見效,全隊13座計量間相繼出現(xiàn)了回壓高、流量計量油難的問題。楊海波和攻關小組連續(xù)一周往返于各個計量間,反復進行理論計算、現(xiàn)場核實,發(fā)現(xiàn)了管線直徑小是造成這個問題的直接原因。隨著本隊油井的陸續(xù)見聚及三元復合驅的開采,13座計量間陸續(xù)出現(xiàn)回油干線壓力高無法量油的現(xiàn)象,楊海波連續(xù)做試驗一個星期,在13個計量間走了無數(shù)個來回,和小組成員總結摸索出了適合聚區(qū)井黃打非的一套流量計改玻璃管量油的方法,有效解決了這一難題。她挨個站給計量工講解操作要領及注意問題,計量工很快掌握了該量油方法,為獲取第一手資料的準確性提供了保障。她還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創(chuàng)新創(chuàng)效中,針對注聚井便攜式取樣器取樣時間長、冬季易凍結的問題,研制了“注聚井固定式井口在線取樣器”,替代目前普遍使用的便攜式取樣器,贏得了工人們的交口稱贊。
2011年,對于楊海波又是個特別有意義的年份。這一年,她被抽調到了杏北六隊。杏北六隊前身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大慶油田唯一的一支女子采油隊,形成了“奮發(fā)實干、吃苦奉獻、勤學苦練、力爭上游”的“采油鐵姑娘”精神?,F(xiàn)在又是集團公司傳統(tǒng)教育基地。來到這個有著光榮傳統(tǒng)的采油隊工作,對于楊海波無疑是一種激勵,也為她的進一步成長提供了更大的平臺。剛到北六隊時,她在工作中發(fā)現(xiàn),全隊10座計量間資料較不規(guī)范,她就反復往返于10座計量間和121口油井現(xiàn)場,核對站史、綜合記錄,并按照檢查標準組織計量工反復學習、研究,確定統(tǒng)一的填寫規(guī)范,在廠半年檢查中,資料全準率達到了100%。由于技術精湛,她還多次被礦里抽調參加全礦中轉站系統(tǒng)檢查,檢查中她發(fā)現(xiàn)中轉站資料管理內容填寫上不全、不準、不統(tǒng)一,不能準確反映設備運行狀況、遇到施工改造沒有健全的第一手資料可查。楊海波通過查閱大量機泵、壓力容器、自動化儀器儀表等相關標準,制定了一套嚴格、規(guī)范、操作性強的管理標準,并在全礦得到了推行。
楊海波在解決生產(chǎn)難題的同時,還把生產(chǎn)實際與理論研究相結合,共獲得國家專利2項,廠技術革新二等獎3項、廠現(xiàn)代化管理成果二等獎4項,其中她撰寫的論文《注聚井固定式井口在線取樣器研制》獲廠一等獎,四小成果《抽油機井加盤根專用工具》獲廠二等獎,Q C成果《減少聚驅抽油機井皮帶消耗數(shù)量》獲廠三等獎。
十幾年的孜孜不倦的學習,讓楊海波收獲了自信、榮譽和價值。技術精湛、操作過硬的楊海波一直擔任廠、礦技能操作培訓師。2002年聘為國家職業(yè)技能鑒定考評員,2006年聘為國家高級職業(yè)技能鑒定考評員,2007年聘為油田公司采油工培訓師。2008年被聘為集團公司職業(yè)技能鑒定命題專家。多年來,本著對年輕人負責、為企業(yè)負責的態(tài)度,培養(yǎng)了一大批青工能手。身為兼職教師的她積極協(xié)助廠、礦舉辦各類技能操作培訓,在員工崗位練兵和技能培訓中充分發(fā)揮作用,授課測評滿意度高達99%。“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007年被聘為大慶油田公司培訓師后,如何讓學員們學會并且會學,成了她新的目標和追求。她邊嘗試著教學,邊找來大量的經(jīng)典教案和錄像,認真學習教案編制和教學方法,從中總結出一套“差異化”教學法,根據(jù)員工的工種、技能水平的差異,因材施教,精心編制不同培訓教案,有時甚至是對技術基礎薄弱的員工,進行“一對一”、“手把手”的輔導。集團公司開展“千萬圖書下基層,百萬員工品書香”和“學習在石油·每日悅讀十分鐘”讀書活動后,面對寶貴的學習資源,按照“差異化”教學的想法,她把這些書籍分門別類推薦給了她的學員,使學員們的學習更有針對性。為使《機械制圖》課更加生動,易于接受,她又總結出了“形象化”教學法,用多種有趣的實物來豐富教學內容,有時家里孩子的玩具都成了課堂上的教具。楊海波現(xiàn)在仍清晰的記得自己上的第一堂課是《機械制圖》,課前,她認真撰寫教案,足足備了一周的課。當她迎著一雙雙渴求的目光,胸有成竹地授課時,一名學員提出的“如何在計算機上繪制零部件三維立體圖”的問題使她頓時語塞,她下決心要把電腦繪圖這一課補上。她通過訂閱《電腦報》、《辦公軟件應用》等專業(yè)報刊、書籍,利用業(yè)余時間參加電腦培訓班,學習掌握了三維繪圖等軟件的操作技術,并運用于教學實踐當中。耐心細致、靈活多樣的培訓方式,不但激發(fā)了員工們的學習熱情,更提高了大家的學習效率。2009年廠人事部針對目前生產(chǎn)崗位存在的缺少實用性的學習資料,崗位練兵形式與內容過于模式化、形式化、單一化的問題,在全廠生產(chǎn)崗位推廣了《崗位練兵指導手冊》。楊海波擔任了《采油工崗位練兵指導手冊》的主編,她將全部的精力都傾注在了這本手冊中,將多年來積累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經(jīng)驗全部融入到手冊中。同時她還參審了《集輸工崗位練兵指導手冊》,使崗位練兵更加立足實際、注重實效。
楊海波在認真填寫運轉記錄。
楊海波懂得,言傳還需身教。2009年,在備戰(zhàn)省總工會舉行的第一屆技術比賽中,她擔任了參賽隊伍的培訓工作。在近3個月的培訓中,她儼然成為了一名參賽隊員,與大家挑燈夜戰(zhàn)背理論、頂風冒雨練操作。經(jīng)過與大家80多天的摸爬滾打,參賽選手在這次大賽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績。由于比賽經(jīng)驗豐富,她擔任了大慶油田公司2010年度員工技能運動會總教練,培訓中積極創(chuàng)新培訓方式方法,全身心投入到選手的賽前培訓中,精心準備教案,組織現(xiàn)場練習,運動會上,帶領選手積極應戰(zhàn),最終有14人獲得公司技術能手稱號。近年來,經(jīng)她輔導的學員有63人獲得了公司、廠技術能手稱號。
由于楊海波具有深厚的采油專業(yè)理論功底和豐富的培訓經(jīng)驗,被邀參加了石油石化職業(yè)技能鑒定題庫修訂,主編和參編《抽油機安裝工》、《集輸工》職業(yè)資格等級標準、職業(yè)技能鑒定試題集,《采油工技術問答》等系列叢書。在半年多的編寫過程中,她和編寫組的同事一起查閱了上百本相關書籍,反復修訂題庫細目表十幾稿,羅列鑒定點600多個,包含試題2600多道。為了查閱更多的資料,她走遍了油田各大書店,遍訪各大圖書館,其中兩本工具使用類書籍是從網(wǎng)上郵購的。她還先后拜訪了多位技術專家和生產(chǎn)經(jīng)驗豐富的老師傅,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2009年,她又參與了石油石化《采油工》、《集輸工》職業(yè)技能鑒定教材及廠《采油工崗位練兵指導手冊》的編寫,并被評為集團公司“十一五”期間優(yōu)秀兼職教師。
2012年,機遇再次垂青于楊海波。為了加大全員技術培訓力度,礦里提出了在礦內建立一個專門的培訓中心的設想。經(jīng)過細致的論證和規(guī)劃后,特聘請楊海波為首席培訓師,并把培訓中心命名為“海波培訓室”。從無到有,困難可想而知。作為負責主持海波工作室的組建牽頭人,她感到了肩上擔子的分量。為了保證實際操作場地搭建的演練設備結構準確,她帶著幾名技師連著十幾天早出晚歸蹲守在操作場地上,監(jiān)督建設進度。為了保證培訓教材更加貼近實際,她沒有簡單地使用她參與編寫的各類專業(yè)書籍,而是根據(jù)具體情況,優(yōu)選教材內容,精心設計了適用于培訓室的教材習題集。經(jīng)過兩個多月的連續(xù)奮戰(zhàn),“海波培訓室”終于建設完成,培訓室擁有30多名技術能手組成的教師團隊,僅在建成第一個月就為近300人培訓授課,承辦了2012年度員工技術大賽和賽前培訓,并且有十多名優(yōu)秀工人通過培訓室的技師培訓課程,順利達到了工人技師和高級技師技術等級。
一路走來,人們看到了楊海波收獲的鮮花掌聲,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在她一次次超越自我背后的付出。面對親人,楊海波感受最多的是愧疚。作為女兒,母親從突發(fā)腦血栓到去世,她沒有在醫(yī)院呆過一個整天;作為母親,心愛的兒子從出生到現(xiàn)在,吃她做的熱乎飯菜的次數(shù)屈指可數(shù),就是在籌建“海波培訓室”期間兒子哮喘病犯了,她也是在培訓室落成后才帶著孩子到北京看的病。但面對工作,她卻倍感欣慰,她辛勤的汗水換來的是累累碩果。參加工作18年,每當在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發(fā)生沖突時,她總是把集體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拔艺湎?、熱愛采油工工作,所以我愿意學、愿意練、愿意干,我就想踏踏實實地做個好工人”。楊海波一句樸實的話語道出了支撐自己不斷學習、不斷成長的真正動力所在。就是父親那句“做個好工人”,成為楊海波恪守的人生和事業(yè)信條。這個普通的采油女工,正用自己滿腔的熱忱和無私奉獻的精神,用心詮釋著自己最樸素卻最有力量的人生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