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Ⅰ 何光渝
構建精神高地的終極目標是人的全面發(fā)展
文Ⅰ 何光渝
“精神高地”,是一種引領、標尺和示范?!熬窀叩亍钡臉嫿ǎc其說它是一種“建設”,更準確地講,它應該是一個“鑄魂”的過程,鑄造靈魂的過程。
編者按:貴州要打造西部地區(qū)重要的經濟增長極,不僅要打造經濟社會發(fā)展的硬實力,更要打造精神文化的軟實力。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栗戰(zhàn)書提出,要改變貴州“經濟洼地”的面貌,必須首先構筑貴州人民的“精神高地”。為積極響應省委號召,貴州省委宣傳部、當代貴州雜志社、當代貴州期刊傳媒集團聯(lián)合舉辦了“構筑貴州歷史性跨越的精神高地”研討會,邀請各方學者、專家共同探討貴州精神高地的建設問題。自本期起,專家發(fā)言將陸續(xù)刊載,敬請關注。
作家、省文聯(lián)原副主席何光渝。(本刊記者 張 麗/攝)
所謂“精神高地”,其實就是對“精神”的作用、力量和重要性的一種形象比喻。它并不是一個需要過度闡釋的新概念。它就是一種引領,一種標尺,一種示范。省委提出“構建精神高地”,是為了使我們貴州走出“經濟洼地”,在2020年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小康。這是現實的目標。如果說理想、信念決定著一個人的精神狀態(tài),甚至可以決定一群人的精神狀態(tài),那么,我認為“精神高地”的構建,與其說它是一種“建設”,更準確地講,它應該是一個“鑄魂”的過程,鑄造靈魂的過程。
如果這種說法成立,那么就不能把它簡單地理解為是為實現某一具體目標而采取的“措施”。這顯然是偏頗的,甚至會讓人誤讀、曲解。我們要深入思考:作為一個省的戰(zhàn)略,構建“精神高地”的終極目標是什么?我以為,毫無疑義,它應該與馬克思講的實現人的全面發(fā)展這個終極目標聯(lián)系起來。
構筑“精神高地”與走出“經濟洼地”的關系是什么?我認為,走出“經濟洼地”是現實的目標和需要;而構建“精神高地”則應放在長時段的歷史中去考量、謀劃。構建“精神高地”,當然有助于走出“經濟洼地”,但這決不是構建“精神高地”的唯一目標,更不是終極目標!我們所進行的一切工作,既要著眼于現實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同時還要著眼于促進人的素質的提高,使我們貴州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都有很大的改觀和提升,都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就是要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什么是“人的全面發(fā)展”,為實現它需要什么環(huán)境和條件,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早有精辟論述,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之一。何況,我們黨早就提出了人的全面發(fā)展與社會的全面發(fā)展統(tǒng)一于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那是黨的目標,也應該是我們今天提出構建“精神高地”的目標。所以,我希望在對此作種種解讀時,不要那樣工具理性和實用主義,那樣功利和“現實”,而要有高一點的理想和信念——讓貴州人在這樣一個走出“經濟洼地”的過程中,人的全面發(fā)展有所進步。當然,人的全面發(fā)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要“心向往之”,如果沒有這樣的心,就不可能去做這樣的事。如能有這樣的心,或許可以避免出現在文化建設上常見的只看重結果、不重視過程的弊病——因為結果是政績,考核政績要看的只是結果。
如何構筑貴州“精神高地”?我希望首先要構筑貴州媒體的“精神高地”。現在的媒體很強勢,對人們的影響很大。在各種媒體、包括“新媒體”的宣傳中,正效應是主流,但是,人生觀、世界觀、歷史觀、價值觀混亂的現象和問題,卻也是可以信手拈來,比比皆是。如果媒體的“精神”缺少“高地”意識,貴州“精神高地”的構建恐怕就要大打折扣。如果它們先有了一定的精神高度,向大眾宣傳“精神高地”時,才可能多一點說服力和號召力。其次,貴州的“精神高地”,恐怕主要還是要依靠貴州人來構建?,F在到處在說文化的自信、自覺、自強。我們貴州人對自己的文化自信、自覺了嗎?我看還差得比較遠,尤其是“文化自信”。不加分辨、人云亦云方面的實例和問題有很多。
所以,構建貴州“精神高地”,不應該是時髦一時的口號,而應該貫穿于我們經濟、文化建設的全過程中,不能只看結果,不問過程。不能以為今天我們“不差錢”了,所以凡是用錢能解決的問題就不再是“問題”。誰都知道,“素質”、“精神”、“自信”之類的問題,是用錢也未必就能解決得了的,所以那一定就是很重要的問題。
(責任編輯/孟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