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 余順勇 馬志成
高三復習時間短、容量大、任務重,如何有效的進行復習是擺在每個高三老師面前的課題。最近觀摩了某學校組織的高三化學一輪復習“化學反應中的熱效應”這節(jié)課,給了我很多啟發(fā)。老師以甲醇燃燒作為載體,將學科知識和科學探究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樂趣,避免了復習課的枯燥,同時推進了探究活動的展開,落實了教學目標,激發(fā)了學生熱愛生活保護環(huán)境的情懷,起到一舉多得的作用。本課的主要教學過程有4個環(huán)節(jié),7個核心問題構成,如圖1所示。
圖1 “化學反應中的熱效應”教學流程圖
縱觀整節(jié)課堂,知識脈絡清晰,容量適度,環(huán)節(jié)連貫緊湊,既落實了知識目標又鍛煉了能力并且較好地結合教材內容,不留痕跡地對學生進行了思想品德教育。以下通過幾個方面對整節(jié)課進行評析。
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三復習課怎樣才是一節(jié)好課呢?一節(jié)好課不僅要注重其知識性,還要注重其思想性、趣味性、知識的廣博性等等,本節(jié)課以甲醇為載體,通過與甲醇相關的例題引出知識脈絡,既保持了知識性,也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教學片斷如下。
例題1:已知常溫常壓下,1mol甲醇(CH3OH)在空氣中完全燃燒生成液態(tài)水時,放出726.5kJ的熱量。試寫出該條件下甲醇完全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
學生書寫方程式。
老師問:已知2CH3OH(l)+3O2(g)=2CO2(g)+4H2O(l)ΔH=-1453KJ·mol-1,總結判斷熱化學方程式是否正確應該從哪些方面判斷?
學生思考并回答。
例題 2:CH3OH(l)+3/2O2(g)=CO2(g)+2H2O(l)ΔH=-726.5KJ·mol-1表示什么含義?
學生思考并回答。
老師問:甲醇標準燃燒熱又是多少?
學生:就是 -726.5KJ·mol-1
老師問:甲醇熱值又是多少?
學生:是 22.7KJ·g-1
例題3:使用甲醇汽油是緩解能源危機的方法之一,目前工業(yè)上生產甲醇的方法是將煤先氣化生成CO和H2,再將CO和H2加壓催化液化得到。(煤氣化:C+H2O=CO+H2;再液化CO+2H2=CH3OH)。已知:
2CO(g)+O2(g)=2CO2(g)ΔH1=-566.0KJ·mol-1
2H2(g)+O2(g)=2H2O(l)ΔH2=-571.6KJ·mol-1
2CH3OH(l)+3O2(g)=2CO2(g)+4H2O(l)ΔH3=-1453KJ·mol-1
請寫出CO與H2反應生成液態(tài)甲醇的熱化學方程式。
學生思考,運用蓋斯定律解決問題。
例題4:工業(yè)上生產甲醇的條件是在溫度為220℃~260℃、壓強為5.9MPa、利用觸媒(NC306)做催化劑。人們發(fā)現(xiàn)不管怎么樣改變反應條件,H2和CO都不能完全轉化成甲醇,你認為原因可能是什么?
學生運用平衡觀點思考。
整節(jié)課的選擇例題很巧妙,將概念性的知識回顧融入到問題探索上而不是教師的滿堂灌,既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又能使課堂生動活潑富有感染力。“只灌輸或則只涵蓋內容的教學會壓制學生的發(fā)展,但幫助學生完善思維就是賜予他們成長的力量。”通過甲醇這一物質引出熱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標準燃燒熱、熱值。把化學反應中的熱效應知識點串聯(lián)在一起了,學生不會因為只回顧知識點而產生乏味的感覺,并引導學生思考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以典型例題為主線的復習模式能有效地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實踐發(fā)現(xiàn),把所要復習的知識點融入典型的例題中,以問題的形式出現(xiàn),激發(fā)了學生的挑戰(zhàn)欲望。這一過程中,不僅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充分鍛煉,也克服了單一復習知識點的枯燥感,在不斷的挑戰(zhàn)自我的過程中完成了學習,落實了知識,實現(xiàn)了能力的提升。
在高考總復習中根據考綱的要求,引導學生注意各部分知識之間縱向和橫向的聯(lián)系,將知識進行系統(tǒng)地整理,建立知識網絡,進行有序的網絡化的存儲,并能靈活應用解決實際問題?!盎瘜W反應中的熱效應”是模塊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知識,也是高考的熱點。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夯實基礎,才能做到能力的提升。本節(jié)課教師通過甲醇作為載體,將知識點巧妙的聯(lián)系在一起構成一個整體而不是簡單的去記憶,以下是本節(jié)課的知識建構圖。
通過教師的引導和知識的構建,學生很容易就可以進行知識的儲存記憶,隨時隨地的取用。也可以進行橫向縱向的聯(lián)系,從而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加強課堂練習,強化知識結構利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促進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化學知識結構逐步完善。
化學教材是實施高中化學教學的根本,是化學知識的載體,所以任何完全拋開課本進行復習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復習時應引導學生看書,重現(xiàn)有關內容同時,可以適當拓展來充實完善教材內容。本節(jié)課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十分重視對教材的研究,從復習入手重新引導學生回歸到課本中去,仔細的研讀教材,對不同課本中相同知識點去辨析比較,尋找共性和不同點,如老師講到熱效應與能量變化圖的關系時就引導學生回顧課本,對比課本中的有關知識點,如下圖所示:
學生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反應物總能量和生成總能量與放熱吸熱的關系,也可以判斷斷鍵吸收的能量和成健放出的能量與放熱吸熱的關系,再以此為載體延伸出放熱吸熱的其他圖像,讓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有意識的去多研讀課本,注重課本的知識,而不是簡單的題海戰(zhàn)術。
一些教師認為復習課對學生進行情感態(tài)度的教育培養(yǎng)比較困難,其實不然,關鍵是找到合適的教育載體,不露痕跡的對學生進行教育而不是簡單的生搬硬套。如教學片斷:
教師:請同學們討論下(1)用甲醇作為燃料存在哪些不利的影響?(請從甲醇的來源、對環(huán)境的影響等進行分析)(2)要解決能源危機我們還需要做怎樣的努力?
學生討論后發(fā)言,教師再適當總結。
復習課不是單純的復習知識,有必要對學生進行情感態(tài)度的教育,教育學生愛惜資源保護環(huán)境,喜愛化學并相信化學會使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越來越美好,這才是教育的真諦,也是我們教師的職責。
[1]Beyer B K.Improving student thinking,Boston:Allyn&Bacon,1997:28.
[2]楊玉琴,王祖浩.知識、過程、方法的巧妙融合[J].化學教育,2011(6).
[3]趙建文.淺談化學教師的評課[J].保山師專學報,2003,22(5):80~83.
[4]李維廣.構建化學知識網絡提高學生認知水平——談高考化學總復習[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3(12).
[5]包朝龍,任志強.新課程理念下元素化合物教學設計探微[J].化學教育,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