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林
電視下大劑量快滴無壓迫低張性靜脈尿路造影16例分析
朱建林
目的探討電視下大劑量快滴無壓迫低張性靜脈尿路造影的操作技術。方法從術前準備、造影方法、攝影技術和觀察方法等方面進行探討。結果在10 min片上,雙側腎盂腎盞充盈顯示總有效率為87%,雙側輸尿管全程充盈顯影總有效率為81%;在30 min片上,16例患者雙側輸尿管全程及膀胱充盈顯示均滿意。結論電視下大劑量快滴無壓迫低張性靜脈尿路造影具有操作簡單,易行,無腹部加壓的痛苦,擴大了檢查范圍,適合泌尿系統(tǒng)急慢性疾病的檢查。
大劑量;無壓迫;低張性;靜脈尿路造影
1.1 一般資料 搜集統(tǒng)計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電視下大劑量快滴無壓迫低張性靜脈尿路造影的病例16例。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齡28~66歲。臨床均有腰痛病史,伴血尿者12例。
1.2 檢查前準備 檢查前1 d做碘過敏試驗,排除地塞米松禁忌證,前1 d中午進食易消化少渣食物,晚餐進食流質(zhì)飲食,檢查當天早上清潔灌腸2次[1],檢查前15 min肌內(nèi)注射維生素K312 mg,排空膀胱。
1.3 方法 患者仰臥于遙控診視床上,先攝取尿路平片,然后取頭低足高10°~15°位置,將造影劑76%泛影葡胺80~160 ml(按2 ml/kg體重),等量生理鹽水1瓶,地塞米松10 mg混合配置后,從肘靜脈快速滴注,約4~5 min滴注完成。
1.4 攝片 注藥后電視下觀察腎盂腎盞充盈情況,14×17寸膠片,包括雙腎、輸尿管及膀胱。一般情況下5 min、10 min、30 min 攝片,個別可延長至60 min、120 min 攝片[2]。
用本法所做的16例靜脈尿路造影患者,于5 min片上,雙側腎盂腎盞即可見造影劑充盈,部分患者輸尿管上段顯影,但此時造影劑的濃度較低。于10 min片上雙側的造影劑濃度改變明顯,腎盞杯口銳利清晰,腎盂充盈良好者9例,占56%;腎盞杯口銳利,腎盂充盈一般者5例,占31%,即總有效率為87%;而改變不明顯者2例,僅占13%。在10 min片上,雙側輸尿管顯影,全程顯影充盈良好者8例,占50%,雙側大部分顯影者5例,占31%,即總有效率為81%,部分輸尿管顯影者2例,有1例雙側輸尿管未顯影;在30 min片上,之前輸尿管顯示不理想或未顯影的患者都顯示較好,16例患者膀胱充盈顯示滿意。
傳統(tǒng)的IVP因壓迫腹部造成人為的輸尿管梗阻,患者較痛苦,且檢查時間為30 min或更長,患者有時難以忍受,甚至虛脫,致使檢查失?。?]。特別對于年老體弱、兒童、腹水及腎性高血壓等患者的檢查受到限制。再者,因技術人員按固定時間盲目攝片,常因腎或輸尿管顯影不滿意或根本不顯影,達不到臨床診斷要求。與傳統(tǒng)的IVP相比,電視下大劑量快滴無壓迫低張性靜脈尿路造影檢查有下列明顯的優(yōu)點:
[1] 鄒仲.X線檢查技術學.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3:455.
[2] 袁聿德.醫(yī)學影像檢查技術.第1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99.
[3] 臧南,楊鵬,凌人男,等.動態(tài)靜脈尿路造影術在上尿路疾病診斷中的價值.放射學實踐,2004,19(7):503-506.
[4] 方益民,劉雄欽,劉楚芝.低張動態(tài)靜脈尿路造影的應用.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5,2(4):62.
225261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qū)邵伯中心衛(wèi)生院放射科
3.1 因不需腹部加壓,無任何痛苦,不受年齡、體質(zhì)的限制。3.2 電視下動態(tài)觀察,腎盂、腎盞顯影全過程,并可觀察到輸尿管的蠕動,膀胱的形態(tài)等,有利于了解功能性和器質(zhì)性改變[4]。另外電視下監(jiān)視對腎盂、輸尿管、膀胱顯影選擇攝片時間更準確。
3.3 大劑量快速滴注可使血液中造影劑濃度倍增,腎臟的分泌量超過了腎盂系統(tǒng)的排出量,而使腎盂、腎盞、腎實質(zhì)和輸尿管均顯影良好。
3.4 維生素K3具有松弛平滑肌的特殊作用,能解除輸尿管痙攣,減緩輸尿管的蠕動,使尿液(或造影劑)排泄速度減慢,有利于輸尿管充盈。
3.5 抗過敏藥物應用 由于離子型對比劑滲透壓較高,可引起血管內(nèi)血容量增加,血管擴張及血管內(nèi)皮細胞損傷,毒副反應發(fā)生率較高,加入10 mg地塞米松靜脈滴注可減少毒副反應發(fā)生,提高檢查成功率。
3.6 不同體位的應用 利用造影劑比重大,改變被檢查者體位充盈不同部位,采用頭低足高10°~15°,充盈腎盂腎盞,頭高足低位、站立位充盈輸尿管、膀胱。采用不同體位獲得腎盂、腎盞、輸尿管、膀胱不同部位的充盈像及排空像有利于病變的觀察和診斷。
總之,電視下大劑量快滴無壓迫低張性靜脈尿路造影具有操作簡單,易行,無腹部加壓的痛苦,擴大了檢查范圍,適合泌尿系統(tǒng)急慢性疾病的檢查,能為臨床提供更多有價值的診斷依據(jù),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