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龍,程 明
(宿州學院,安徽 宿州 234000)
第16屆世界男籃錦標賽中國隊與比賽對手進攻能力的比較分析
劉海龍,程 明
(宿州學院,安徽 宿州 234000)
通過對16屆男籃世錦賽上中國隊的進攻能力,制定相應的數據統(tǒng)計指標,通過錄像觀察法,得出各指標的準確數據,把中國隊和對手的6場比賽的各項技術指標進行對比分析力求找出中國男籃與世界強隊在進攻方面的優(yōu)勢和差距,并提出相應的建議,以期提高中國男籃的訓練水平和比賽能力.
16屆世錦賽;中國男籃;進攻能力
在第16界世錦賽上,中國隊雖然挺進了世錦賽前八名,但未能實現歷史性的突破,無論從比賽場面還是從賽后的技術統(tǒng)計上來看,中國隊與世界強隊之間的差距雖然在逐漸縮小,但還是可以明顯地看到中國隊與世界強隊之間的差距.本文客觀地分析了中國男籃參加本屆世錦賽的表現,找出中國男籃與對手在進攻能力上存在的差異和進步,為中國男籃以后的比賽、訓練提供一些參考.
以16界世錦賽中國男籃及與賽球隊為調查對象,以進攻能力為研究對象.
2.2.1 錄像觀察法:通過對幾場比賽的錄像進行觀察,觀看在進攻中各個方面的表現,獲取各方面的技術統(tǒng)計,為本文研究獲的數據.
2.2.2 數理統(tǒng)計法:對所統(tǒng)計到的數據資料在電腦上建立數據庫,利用SPSS9.0和Excel2003的數據分析功能,將獲得的原始數據進行處理分析.
2.2.3 比較分析法:將中國男籃與對手的進攻能力做全面比較,找出問題及值得借鑒或改革的方法和措施.
中國隊在參加的6場比賽中,2分球總投籃次數為237次,投中101次,命中率為43%;與中國隊比賽的6只隊伍的2分球總投籃次數為257次,投中136次,命中率為53%.可以看出中國男籃在投籃命中率上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在投籃次數上也少于對手.
表1 中國隊和與對手投籃得分情況對比分析
中國隊3分球共出手123次,命中44次,命中率為36%,而對手共出手145次,命中51次,命中率為35%,可以看出中國隊出手雖然比對手少了22次,但命中率卻比對手高一個百分點,說明中國男籃隊員3分球的能力與對手不相上下,但制造投3分球的能力還是與對手有差距的,中國隊在對手嚴密的防守下很難找到3分球的出手機會.
罰球是比賽中最容易得分的方式.中國隊參加的6場比賽罰球總數為128次,命中93次,命中率為73%;對手罰球總數為107次,命中75次,命中率為70%;可以看出中國隊的罰球次數和命中率都高于對手.
籃球比賽中得分的多少與投籃出手次數有一定的關系,在命中率相同的情況下,出手次數越多得分就越多.中國隊在6場比賽中共出手488次,命中238次,命中率為49%;對手共出手509次,命中262次,命中率為51%;投籃次數比對手少了21次,命中率又比對手低.究其原因是:中國隊隊員個人能力不是很強,為隊友創(chuàng)造投籃機會的能力差,這既影響了投籃次數又影響了命中率,所以中國隊要加強良好的跑位來創(chuàng)造投籃機會,加強隊員之間的默契配合.
由表2、表3可以看出中國男籃在與對手的6場比賽中,每場的進攻籃板球數均少于對手,最多的比對手少搶10個進攻籃板球.中國隊每場進攻籃板球數最多10個,而對手最少都搶11個,由于每場的進攻籃板球都搶的比對手少,所以由表3可以看出中國男籃總籃板球數比對手少了55個,其中進攻籃板球就比對手少了40個,說明中國男籃隊員搶進攻籃板球的能力較弱.通過錄像分析,中國男籃整體搶進攻籃板球的能力不及對手的主要原因是:搶位技術和籃下擠搶能力較差,卡位意識較差,瞬間起跳和連續(xù)起跳的能力不如對手;參與人數少,外圍隊員積極沖搶意識不強,投籃后跟進沖搶籃板球的意識較差.
表2 中國隊和各個比賽對手搶進攻籃板球的對比
表3 中國隊和與比賽對手搶進攻籃板球的能力對比
據表4統(tǒng)計顯示,6場比賽中每場比賽中國隊的快攻數均少于對手,最好的夜就是與對手的快攻數一樣多.6場比賽的快攻總數比對手少5個,平均每場比賽比對手少0.8個.從6場比賽的比賽錄像中不難看出中國男籃在快攻運用上不及對手,很少有快攻得分的場面,其實在比賽中中國隊有很多機會可以發(fā)動快攻,但是發(fā)動快攻的意識,快攻的戰(zhàn)術配合以及把握快攻機會的能力都有待提高.
據錄像觀察,國外后衛(wèi)一有機會就發(fā)動快攻,常常是在中國隊全線退守的時候,追著退防者就傳球快攻,然后就是同伴的接球投籃,而中國男籃后衛(wèi)在組織發(fā)動快攻方面,由于過于求穩(wěn),貽誤了很多快攻的機會,所以要果斷的發(fā)動快攻,增多快攻的次數.
表4 中國隊和各個比賽對手得到快攻方式的對比
表5 中國隊和各個比賽對手助攻情況的對比
從表5可以看出中國隊的6場比賽中僅僅有一場對立陶宛的比賽助攻數比對手多一個,但是還是輸掉了比賽,其他5場沒有一場助攻數比對手多,最少的一場甚至比對手少了13次,中國隊6場比賽總助攻數比對手少了32次,平均每場比對手少了5.4次,說明在助攻方面中國隊遠遠不及對手,助攻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后衛(wèi)身上,但中國隊后衛(wèi)除了孫悅6場助攻14次,場均2.5次外,其他后衛(wèi)沒有一個場均助攻能達到2次以上的,說明中國后衛(wèi)的助攻能力還有待提高,后衛(wèi)還是中國男籃的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
助攻次數少表明了中國隊控制球、支配球以及組織配合能力與世界強隊有很明顯的差距,主要表現在傳球方式少、技巧差、視線范圍小、缺乏傳球假動作,當同伴出現攻擊機會球不能及時、果斷、準確、有效地將球傳給同伴;還表明中國隊的進攻體系不完善,缺乏個人的突破進攻和傳球技術.
表6 中國隊和各個比賽對手進攻中失誤情況的對比
從表6可以看出中國隊的6場比賽中有3場比賽中失誤數均少于對手,說明中國男籃在比賽中失誤數多的情況有所改善,能把失誤數控制比對手少,說明中國男籃在這方面與以往有很大提高.但在對俄羅斯和土耳其的比賽中,進攻失誤數均比對手多了6次,中國隊的6場比賽的總失誤數比對手多了5個,平均每場比對手多了0.8個,說明與對手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錄像顯示,中國隊在與希臘、俄羅斯、土耳其等傳統(tǒng)強隊的較量中失誤更多,差距主要表現在:對手干擾過程中,運球時的護球能力差,尤其是后衛(wèi)多次被對手搶斷后反擊得分;在對手包夾緊逼防守的情況下,對球處理不當、攻守轉換速度較慢、傳球的時機和位置選擇欠佳以及快速移動中接球能力較差.
4.1.1 中國男籃在本屆比賽中,在高強度對抗中的技戰(zhàn)術運用能力存在問題,體能和力量素質與對手存在差距.
4.1.2 由于中國隊在比賽中過多依賴內線強打籃下,當對手重點防守內線時,球很難交到內線球員手里,而外線隊員不敢大膽突破和出手投籃,所以中國隊快速、靈活、準確的特點沒有得到發(fā)揮.
4.1.3 中國隊在遭到對手兇狠的防守時,失誤較多,讓自己的球權落入到對手的手中,增加了對方的進攻機會.
4.2.1 中國男籃隊員應加強各項身體素質的訓練,提高自身身體對抗能力.減少由于身體對抗不足造成的失誤.
4.2.2 中國隊充分發(fā)揮高度優(yōu)勢的同時,必須堅持傳統(tǒng)的“快、準、靈”的打法,內外結合,利用我們的特點及優(yōu)勢才能在世界比賽中成績有所突破.
4.2.3 重視后衛(wèi)隊員突破能力、比賽經驗、心理素質和控球能力的訓練和提高,還應加強外圍隊員的快速移動、空切、運球突破和內外線隊員的密切配合等,尤其要加強中遠距離投籃,同時為內線進攻創(chuàng)造空間.
〔1〕張冉,陳國瑞.2002年世界男籃錦標賽中國隊與對手進攻技術指標對比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4).
〔2〕徐達正.第15屆世界男籃錦標賽中國隊攻防能力分析[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6(6).
〔3〕潘祥,李晟.第28屆奧運會中國男籃與對手得分方式的對比研究 [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8).
G841
A
1673-260X(2012)05-0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