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柱玉,陳亞青,沈 理,張海兵,陸殿元,蔡建榮
(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新華醫(yī)院:1.超聲科 200093;2.崇明分院超聲科;3.崇明分院放射科 202150)
胃癌是最常見的消化道腫瘤,病死率占惡性腫瘤第2位,術(shù)前正確診斷及分期對評估預(yù)后具有重要臨床價值。隨著超聲儀器的快速發(fā)展,超聲在胃癌篩查、TNM分期、可切除性預(yù)測及預(yù)后評價中的作用日益凸顯[1]。多平面三維超聲(multitomography three-dimensional ultrasonography,3D-US)對空腔臟器成像應(yīng)用較少,而應(yīng)用于含氣的消化道則更少。目前,在國內(nèi)偶有報道應(yīng)用3D-US成像技術(shù)診斷胃癌及其術(shù)前分期[2-3],但都處在探索階段,結(jié)果也不一致。本文主要探討3DUS診斷胃癌及其術(shù)前分期的應(yīng)用價值。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本院門診及住院的70例胃癌患者,其中男42例,女28例;年齡35~88歲,平均年齡(57.7±8.5)歲。所有患者首先行2D-US檢查,然后行3D-US檢查及增強CT(CE-CT)檢查,70例患者均經(jīng)術(shù)前胃鏡檢查和(或)手術(shù)病理檢查確診。
1.2 儀器與方法 采用GE Voluson 730EXPERT型多功能超聲診斷儀,配備經(jīng)腹二維及三維容積探頭,探頭頻率3.5~6.0MHz,選用腹部檢查條件。儀器具有電影回放、局部放大和組織諧波功能。后處理軟件采用隨機配備的4DView實時三維多平面成像軟件。檢查前3d患者避免進食豆類及牛奶等產(chǎn)氣食品,禁食、禁飲8~12h。先空腹平臥位常規(guī)掃查中上腹;隨后吞飲杭州胡慶馀堂醫(yī)藥技術(shù)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心璋”牌胃窗超聲造影劑1包(先用冷開水300mL調(diào)成糊狀并浸泡15 min以上,再60℃溫開水300mL調(diào)制成均勻懸混液)。檢查前快速吞飲400mL造影劑,然后在患者吞飲剩余造影劑同時進行2D-US掃查,觀察食管下段及賁門開放情況。取站立位、半坐位、平臥位、左側(cè)臥位及右側(cè)臥位等多體位。探頭置于患者左側(cè)腹部,斜冠狀位可以充分顯示胃角及胃小彎側(cè)病變。觀察病灶位置、形態(tài)大小、有無潰瘍、病變浸潤深度及范圍、胃周淋巴結(jié)及周圍臟器受累情況。同時動態(tài)觀察胃蠕動、胃腔有無梗阻等情況。然后切換三維容積探頭啟動3D-US成像,根據(jù)需要調(diào)整取樣框大小和掃查角度(一般為75°),觀察腫瘤的空間位置及形態(tài)、腫瘤血供情況,對腫瘤基底部浸潤胃壁的深度、范圍并進行聲像圖分期。分期方法依據(jù)1997年修訂的UICC(union for international cancer control,UICC)(第5版)標準[4]進行TNM分期方法,共分4期,T1:腫痛侵及固有膜或黏膜下層;T2:腫瘤侵及肌層或漿膜下層;T3:腫瘤穿透漿膜,但未侵及鄰近組織;T4:腫瘤侵及鄰近組織。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包處理。兩樣本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D-US、3D-US及CE-CT對胃癌的診斷結(jié)果 見表1。
2.2 2D-US、3D-US及CE-CT對T分期比較 見表2、圖1~4。
表1 2D-US、3D-US及CE-CT對胃癌檢出結(jié)果
表2 2D-US、3D-US及CE-CT對胃癌T分期情況比較
圖1 T1期胃癌多平面聲像圖
圖2 T2期胃癌(潰瘍型胃癌)
圖3 T3期胃癌多平面聲像圖
圖4 T4期胃癌(潰瘍形胃癌)
3.1 3D-US與2D-US、CE-CT對胃癌診斷正確率比較 3DUS的優(yōu)點在是二維成像基礎(chǔ)上,通過適當選擇感興趣區(qū)域和切面旋轉(zhuǎn),獲得病灶的3個甚至多個平面,即分別垂直于A、B、C軸的平面,從不同斷面圖顯示腫瘤形態(tài)、大小、浸及范圍等信息。A平面即與聲束一致方向的平面,也是常規(guī)2D-US顯示的切面,對腫瘤基底部的浸潤情況顯示較為清晰。B平面為探頭掃查方向不變,以掃查方向為軸心旋轉(zhuǎn)90°而成的平面;C平面為分別垂直于A、B的一個平面,相當于與探頭表面相平行的一個冠狀切面,該平面通過重建所得的虛擬平面,可顯示病變的范圍、表面及內(nèi)部結(jié)構(gòu)以及與周圍正常胃壁關(guān)系[5]。本研究采用2D-US、3D-US及CE-CT 3種檢查方法對70例胃癌患者進行術(shù)前T分期,結(jié)果顯示2D-US、3D-US及CE-CT的診斷準確率分別為 81.4%(57/70)、94.2%(66/70)及78.5%(55/70)。三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D-US、3D-US的診斷準確率均高于CE-CT,以3D-US的診斷準確率最高。采用3D-US成像可以彌補2D-US單平面成像信息量的不足,從而提高胃癌的診斷準確率。
本研究中,2D-US與3D-US對胃癌的診斷準確率均高于CE-CT。分析其原因:(1)無論是2D-US還是3D-US,均采用高回聲型造影劑充盈胃腔,消除了胃腔內(nèi)氣體和黏液的圖像質(zhì)量的干擾,對T1、T2期病變顯示有較高敏感性[6]。(2)超聲為任意切面掃查,不同位置病變均可以獲得與胃壁垂直的切面聲像圖。即使是胃角病變,也可以較為方便的應(yīng)用冠狀面成像,降低了誤診、漏診率。
3.2 3D-US在胃癌T分期中的應(yīng)用價值 本組病例3D-US對胃癌T分期準確率略高于2D-US,原因在于前者增加了另外兩垂直平面信息,增加了病變的空間信息量,減少了T分期的過深和過淺誤判。通過3D-US成像,同時顯示A、B、C 3個平面,而這3個平面交叉顯示浸潤深度的信息,可以提高T分期診斷準確率。因此,采用多平面成像技術(shù),對胃癌的腫瘤病變浸潤深度可以提供更豐富的信息,明顯提高胃癌術(shù)前T分期準確率[7]。
3.3 3D-US與其他檢查方法比較 胃鏡檢查結(jié)果是胃癌的術(shù)前診斷金標準,可以觀察腫瘤的大小、數(shù)目及形態(tài)等情況,但是難以顯示腫瘤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及浸潤胃壁的深度,無法對腫瘤進行T分期。CE-CT是臨床診斷胃癌的常用影像學方法之一,但其T分期準確率差異較大[8]。胃腔充盈不良是導(dǎo)致檢出率低的主要原因,而陽性造影劑掩蓋病灶和胃腔充盈不良則導(dǎo)致T分期準確率低[9]。另外,CE-CT有較大劑量X線輻射和造影劑過敏。而3D-US方法從多平面、多角度顯示腫瘤,因此是一種無創(chuàng)、簡便的診斷方法,較胃鏡及CE-CT有一定優(yōu)勢。
3.4 3D-US應(yīng)用于胃癌診斷及T分期的局限性及對策 盡管3D-US多平面成像技術(shù)對胃癌T分期準確率較高,但仍有不少局限性。因此,在診斷過程中應(yīng)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3.4.1 造影劑對圖像質(zhì)量影響 本組病例檢查所使用的胃窗造影劑,為高回聲型造影劑,可消除胃腔內(nèi)氣體和黏液對圖像質(zhì)量的干擾,對低回聲病變顯示效果較好,與無回聲型造影劑比較,對胃壁病變的檢出率明顯提高,但此類造影劑不適合用于表面成像模式。因此,本研究所有病變均采用3平面同時顯像和X線成像模式,利用A、B平面顯示病變浸潤深度,C平面顯示病變形態(tài)及與周圍正常胃壁關(guān)系。如飲水后進行表面成像,可以顯示病灶C平面,觀察病灶的黏膜面,從而獲得與胃鏡或大體病例表面較一致的聲像圖。
3.4.2 胃腔充盈度對3D-US病變檢出影響 3D-US對胃癌的診斷和T分期的前提條件是胃腔充分擴張。在充分充盈狀態(tài)下,正常胃壁厚度均在5mm以下;而在空腹和不充分充盈狀態(tài)下,胃壁厚度可達6~10mm。胃腔充盈不佳、胃壁相對較厚,是造成淺表性病變或較小病變漏診的主要原因。因此,充分充盈胃腔是檢出T1、T2期胃癌的關(guān)鍵。本組病例中有2例胃竇部胃癌因胃腔充盈不全而誤診為胃竇炎。對于胃竇部病變,胃腔充盈不充分,觀察時可以利用胃蠕動與否進行鑒別。一般情況下,腫瘤性病變局部胃壁蠕動明顯減弱或基本消失,而良性病變(如炎癥)胃壁蠕動減弱不明顯[10]。
3.4.3 胃癌T分期準確率差異 本組病例中,3種檢查方法對T1、T2分期符合率均低于T3、T4分期。分析其原因:(1)T1、T2期病變患者上消化道癥狀較輕,占就診者的比例較少;(2)潰瘍型胃癌的T1、T2期改變良性潰瘍鑒別困難。黃品同等[11]通過雙重超聲造影觀察病變組織強化范圍、增強方式分析,可以提高T分期準確率。
3.4.4 2D-US聲像圖對3D-US成像質(zhì)量影響 3D-US成像是在2D-US掃查的基礎(chǔ)上通過重建、旋轉(zhuǎn)技術(shù)獲得的多平面圖像,因此,任何影響2D-US成像的因素,均可不同程度影響3D-US成像質(zhì)量。如造影劑回聲不均勻、腹式呼吸幅度過大、胃蠕動波、掃查角度過大(延長掃描時間)及患者肥胖等因素影響3D-US成像質(zhì)量。在操作過程中,針對圖像質(zhì)量較差的患者,采用組織諧波成像、一鍵優(yōu)化等技術(shù)可以提高圖像成像質(zhì)量。另外,設(shè)置合理的掃查角度、減少掃描時間以減少呼吸運動和胃蠕動,提高圖像質(zhì)量[12]。
3D-US對于胃癌術(shù)前診斷和分期準確率較高,是2D-US及胃鏡檢查的重要補充檢查手段,但其操作較復(fù)雜,影響圖像質(zhì)量的因素較多。如果將2D-US、3D-US、CT及胃鏡多種檢查方法緊密結(jié)合應(yīng)用,相互印證及補充,對胃癌的診斷與術(shù)前分期價值更大。
[1] 朱正綱.選擇合適的手術(shù)方式提高早期胃癌的生活質(zhì)量[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01,4:72-734.
[2] 徐芳,王正濱,劉榮桂,等.多平面三維超聲診斷膀胱腫瘤及其術(shù)前分期[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11,20(6):511-514.
[3] 劉志聰,滕淑琴,蔡潔,等.三維超聲成像在胃十二指腸疾病診斷中的應(yīng)用[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1998,4(4):222-224.
[4] Sobin LH,Wittekind CH.UICC TNM classification of malignant tumors[M].5th ed.NewYork:John WUey,1997:6-8.
[5] Hunerbein M,Ghadimi BM,Gretsche S,et al.Three-dimensional endoluminal ultrasound:a new method for the evaluation of gastrointestinal tumors[J].Abdom Imaging,1999,24(5):445-448.
[6] 張武.現(xiàn)代超聲診斷學[M].北京:科學技術(shù)文獻出版社,2008:255-279.
[7] Hamper UM,Trapanotto V,Sheths,et al.Three-dimensional US:preliminary clinical experience[J].Radiol,1994,191(4):397-401.
[8] Kim HJ,Kim AY,Oh ST,et al.Gastric cancer staging at multidetector row CT Gastrography:comparison of transverse and volumetric CT scanning[J].Radiology,2005,236(3):879-885.
[9] Sohm KM,Lee JM,Lee SY,et al.Comparing MR imaging and CT in the staging of gastric carcinoma[J].AJR,2000,174(6):1551-1557.
[10]鄭敏,許祥麗.利用三維超聲及等回聲型造影劑測定胃排空時間[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0,20(3):386-388.
[11]黃品同,李艷萍,趙雅萍,等.超聲雙重造影對胃癌術(shù)前T分期的價值[J].中化超聲影像學雜志,2008,17(1):33-36.
[12]葉秀芳,馬乾鳳,崔亞,等.諧波成像技術(shù)與胃窗造影在胃癌定量診斷中的應(yīng)用[J].寧夏醫(yī)學雜志,2009,31(9):774-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