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青 王立華 雄鷹 于艷萍 韓坤娜
(1.沈陽軍區(qū)大連療養(yǎng)院解放軍康復醫(yī)學中心,116013;2.解放軍第210醫(yī)院,116021)
規(guī)范三級康復護理對促進腦損傷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恢復的影響
閆青1王立華1雄鷹1于艷萍2韓坤娜2
(1.沈陽軍區(qū)大連療養(yǎng)院解放軍康復醫(yī)學中心,116013;2.解放軍第210醫(yī)院,116021)
目的 探討三級康復體系中規(guī)范化康復護理對腦損傷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恢復的影響。方法 80例腦損傷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急性期接受常規(guī)護理外,研究組在病情穩(wěn)定1周內即進行一級康復護理;兩組患者恢復期均到康復中心繼續(xù)進行二級康復護理;研究組維持期在干休所或家庭延續(xù)行三級康復護理,對照組中斷三級康復護理,自行在家練習。用Barthel指數評價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結果 研究組在三級康復護理后,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均明顯高于康復護理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三級康復體系中康復護理能明顯改善腦損傷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腦損傷;三級康復;康復護理;日常生活能力
腦外傷和腦出血是腦損傷最常見的病因。腦損傷的幸存者常遺留明顯殘疾,且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恢復較差??祻椭委煂δX損傷的治療具有重要作用[1]。在我國有關腦損傷康復護理多強調早期神經內科護理,恢復期及維持期康復護理不完善,那么如何結合我軍衛(wèi)勤保障的特點,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三級康復護理規(guī)范體系,對提高腦損傷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水平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此,我們對腦損傷患者開展系列三級康復體系康復護理的研究,收到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09-06—2011-06入院的腦損傷患者(包括腦外傷和腦出血)。入選條件:①腦外傷患者有明確外傷史,腦出血符合1995年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2],均經頭顱CT或MRI檢查證實診斷;②為初次發(fā)病或雖既往有發(fā)作但未遺留神經功能障礙;③年齡80歲以下,神經系統功能缺損評分大于20分。排除條件:①蛛網膜下腔出血;②患者病情惡化,出現新的出血或梗死灶;③有心、肺、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減退或衰竭;④嚴重認知功能障礙患者。入選患者共80例,隨機分為三級康復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其中男54例,女26例,年齡40~75歲。隨機分為研究組(40例)和對照組(40例),兩組在年齡、性別、損傷部位、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
1.2 方法 ①急性期(1~20 d):兩組患者在治療醫(yī)院住院期間接受常規(guī)護理,生命體征穩(wěn)定1周內,研究組接受一級康復護理,主要包括良肢位擺放、關節(jié)的被動和主動訓練、床頭抬高訓練。對照組患者在責任護士指導下自行鍛煉,或有些患者家屬根據對疾病的認識,幫助患者進行被動鍛煉。②亞急性期及恢復期(21~60 d):研究組和對照組均到康復醫(yī)院進行二級康復,內容包括:良肢位擺放、體位轉換、輪椅轉移、更衣訓練、進食指導、清潔指導、如廁訓練、并發(fā)癥護理、膀胱直腸訓練、心理護理。③維持期(3~6個月):兩組患者在康復醫(yī)院出院前,康復責任護士根據患者功能恢復情況及患者出院時的實際需求,對患者進行出院指導。研究組患者回到干休所或家庭后,由康復護士對腦損傷家庭照顧者定期進行康復護理訓練,如日常生活能力訓練,家庭環(huán)境改造指導[3],??瓶祻陀柧氈笇4],照顧者自我心理調節(jié)等。對照組中斷三級康復護理,自行在家練習。隨訪6個月結束。
1.3 評定 分別對兩組患者不同時間段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采用Barthel指數(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進行評測[5],正常為100分,0~20分為極嚴重功能缺陷,25~45分為嚴重功能缺陷,50~70分為中度功能缺陷,75~95分為輕度功能缺陷。
經t檢驗,兩組患者日常生活活動指數Barthel index評分在干預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雖然在治療醫(yī)院行一級康復護理后,研究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高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在康復中心或康復醫(yī)院進行二級康復,研究組出院后行三級康復,比較兩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差值變化時,研究組在改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方面優(yōu)于對照組(P<0.05)。
表2 兩組患者康復護理前后Barthel Index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康復護理前后Barthel Index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① P<0.05;與康復前比較,② P<0.05;與康復前比較,③ P<0.01
組別 例數 康復護理前 21 d 2個月 6個月研究組 40 28.12±10.32 38.25±12.46 74.51±15.67①③ 87.67±10.76①③ 對照組 40 27.83±10.19 32.42±10.36 50.41±8.61② 70.14±11.90③
腦損傷康復旨在促進患者殘存功能得到恢復,同時維持其健側部分的身體功能;使家屬了解患者需要,協助其完成獨立自我照顧;重建患者身心平衡,以平等的資格重返社會。由此可見,腦損傷的康復是一個全面的、長期的系統工程,在急性期要住院接受早期的醫(yī)學處理并盡早開始醫(yī)療康復;在恢復早期要去康復機構繼續(xù)康復治療;在恢復后期和后遺癥期,患者要回到社會和家庭堅持康復性訓練,才能最大限度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腦損傷后所采用三級康復體系包括:急癥醫(yī)院病房內早期康復治療,即第一級康復;康復中心或綜合醫(yī)院康復科病房的恢復期康復治療,即第二級康復;社區(qū)層面的后遺癥期康復治療,即第三級康復。國內外成功經驗表明[6-7],三級康復能有效改善腦卒中病人的各項功能障礙,提高生存質量,降低致殘率。
以往我們研究證實了家庭康復護理干預的有效性[8],對家庭照顧者進行護理指導能促進患者康復,減輕了家庭社會的負擔。為社區(qū)護士參與我國腦血管病三級康復提供依據,并且為發(fā)展家庭康復護理起導向作用。由于康復機構短缺以及患者經濟原因的影響,家庭護理已成為腦損傷患者全面康復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恢復期患者出院之際迫切需要有足夠的知識來指導出院后的家庭康復。根據這一康復現狀和患者的個性化要求,我們進行了康復出院指導方法的改進,對腦損傷患者家庭照顧者進行護理指導[9],使患者在出院后的康復訓練中,既有人隨時進行幫助指導,又能得到及時的監(jiān)督和鼓勵,提高了康復治療的準確性和依從性;建立患者治療護理檔案,保證指導規(guī)范化,成立照顧指導小組,對照顧者進行組織管理,配置專職的家庭訪診護士上門訪問指導,從患者的康復指導、注意事項、家居環(huán)境、心理護理等方面對研究組患者的家庭照顧者進行護理指導;在對患者進行肢體訓練的同時,根據患者需求對生活自理能力進行訓練指導,如進行力所能及的更衣、進食及個人衛(wèi)生等,使康復護理更加人性化,貼近生活,更有利于調動患者對康復訓練的主動性,提高患者行為能力[10]。結果表明,此種干預的個體化方式能明顯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的能力。
本研究證實了連貫康復護理干預的有效性,對于腦損傷患者,既要重視治療醫(yī)院的早期康復護理,又要重視作為康復醫(yī)院的二級康復體系中康復護理的重要性,還要發(fā)展社區(qū)家庭三級康復,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全面康復,讓患者回歸社會、回歸家庭。在三級康復體系中規(guī)范康復護理內涵,以連貫的康復治療護理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護理目標。三級康復體系中規(guī)范化康復護理能明顯提高腦損傷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減輕家庭、社會的負擔。
[1]Foley NC,Zettler L,Salter KL,et al.In a review of stroke rehabilitation studies,concealed allocation was under reported[J].J Clin Epidemiol,2009,62(7):766-770.
[2]繆鴻石,于兌生.中國康復醫(yī)學診療規(guī)范[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9:69-83.
[3]閆青,劉峰.安全教育與家居環(huán)境改造對預防老年人跌倒的作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10):946-947.
[4]閆青,曹智剛.腦卒中康復護理健康教育指導方案的設計與應用[J].中華護理教育,2008,5(3):132.
[6]胡永善.腦卒中三級康復治療方案的探討[J].中華全科醫(yī)師雜志,2005,12(4):712-714.
[7]閆青,雄鷹.三級體系中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1,28(6B):24-26.
[8]閆青.對腦卒中患者家庭照顧者護理指導的意義[J].臨床軍醫(yī)雜志,2007,35(6):916-918.
[9]閆青,劉峰.改進出院指導方法對腦卒中患者康復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2010,19(4):345-346.
[10]閆青,尹萍.腦卒中恢復期住院患者對護理行為的需求調查[J].臨床軍醫(yī)雜志,2008,36(1):116-118.
Objective To probe the influence of standardize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 tertiary rehabilitation system on promoting the recovery of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jury.Methods 80 cases with cerebral injury were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both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care during the acute stage,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given level-1 rehabilitation nursing during one week of the patients'condition stabilization.Both groups were given level-2 rehabilitation nursing at rehabilitation center during recovery stage.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given level-3 rehabilitation nursing at the retired cadres sanatorium or at home during maintenance stage,while the control group suspended it but self-practiced at home.Barthel Index was adopted to assess ADL.Results After three levels rehabilitation nursing,ADL score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clearly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rehabilitation nursing,and the difference was of statistic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 In tertiary rehabilitation system,rehabilitation nursing can clearly improve ADL of the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jury.
Cerebral injury;Tertiary rehabilitation system;Rehabilitation nursing;ADL
1005-619X(2012)05-0385-02
2009年全軍保健專項科研課題(09BJ208)
2012-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