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樊 星
江浙文化與當(dāng)代文學(xué)*
□ 樊 星
江浙文化歷史悠久,因此,關(guān)于他的文化精神有各種各樣的概括,很難簡單地用幾句話概括出來。今天我結(jié)合當(dāng)代作品,從幾個角度談?wù)剬阄幕睦斫?,即這是一塊人間的福地、宗教的圣地、經(jīng)商的寶地,同時,還是從文的清靜之地。
江浙一帶被稱為江南,江南好,是中國文化一個非常重要的主題。人們常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為什么?江浙一帶水比較多,物產(chǎn)比較豐富,老百姓日子就過得比較滋潤。談到杭州就想到西湖,西湖就是水的概念。談到紹興,就想到鑒湖,橋很多,水很多,而蘇州同樣有東方威尼斯之稱,也是和水有關(guān)系。談到揚州,“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很有名的詩句,二十四橋,就是橋多水多,揚州也是一個水淋淋的城市。我們知道,白居易寫過《江南好》:“江南好,風(fēng)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杜牧寫過《江南春》:“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有很多,所以人們一談到江南就是靈秀的山水、富庶的生活。在靈秀的山水、富庶的生活之中人們自然會有一種比較樂觀的心態(tài)。
這種自然條件作家怎么去寫?每個城市都會介紹自己有什么樣的名勝古跡,有什么樣的山水風(fēng)光,但是怎樣把它融在小說里面呢?蘇州有一位作家叫陸文夫,他寫過一部小說叫《美食家》。陸文夫的《美食家》就是寫蘇州美食,他用一位美食家的人生故事生動地把蘇州美食串起來。故事的主人公叫朱自冶,這個人家里很有錢,極享受生活,中國人享受生活首先體現(xiàn)在吃的方面。朱自冶每天早起的主要原因就是要吃第一碗頭湯面,因為第一碗面水最清澈,面最爽滑,而且吃面的澆頭決不會重樣。中國人早點的豐富性在這小說中充分體現(xiàn)出來。吃完就去喝茶,一邊喝茶一邊聊天,這就是蘇州的講究。中午吃大餐之后就去泡澡,泡澡就感覺到從胃到肚子里面蠕動的快感。朱自冶每次吃了好菜以后回去把它記在日記里,今天中午吃了哪些菜,時間長了他的日記就成了一個菜譜。這個人喜歡吃到什么程度呢?連家都不愿意成,為什么?成家了就被老婆管住了,就不能去外面品嘗美食了,所以家里對他很頭疼。我們想一想一個人成天在外面吃,他的生活意義在哪里?小說的看點就在于后來他的命運發(fā)生了變化,就因為他好吃撿回了一條命。日本人的飛機轟炸蘇州,他的家被炸毀了,而他正在外面吃飯,所以這叫因禍得福吧。全國解放,資本家的財產(chǎn)沒收了,朱自冶不能光顧那些大餐館了。朱自冶著急了,為什么?因為他一天都離不開美食,這個時候打聽到有一個國民黨的軍官逃到臺灣去了,他的太太會做一手好的私房菜。他就找這位太太,這位太太說我是婦道人家你老往我這里跑,不太好吧?朱自冶說那沒關(guān)系我們結(jié)婚吧,所以說以前是為了吃而不結(jié)婚,現(xiàn)在是為了吃而結(jié)婚。太太每天為他做著精致的私房菜,他覺得很滿足。日子就這么過著,他沒有想到終于有一天蘇州走向了改革開放,很多老外到蘇州來吃蘇州菜,這個時候卻發(fā)現(xiàn)很多做蘇州菜的老先生有的退休了,有的駕鶴西去了,這個時候大家很著急,要培養(yǎng)廚師來滿足外賓的需要,于是就貼了一個海報,招聘蘇菜大師。朱自冶去了,夾著他吃菜的日記。朱自冶問大家作為一個廚師最重要的是什么?有人說是刀工,有人說是火候。朱自冶說都不對,做廚師最重要的是放鹽。鹽多,鹽少,早放、晚放這個菜就不一樣,廚師們聽得一個個瞪大了眼睛,于是一個寄生蟲變成了一個美食家。這部小說好在哪里?小說寫的第一點,就引起我們的思考,怎樣才能真正的為人民,怎么樣才能滿足人民多方面的需要。第二點,主人公朱自冶從一開始的寄生蟲,只要每天能夠吃好就很滿足了,人生沒有什么崇高的追求,但是誰也沒想到最后他能為復(fù)興蘇州文化作出重要的貢獻。這就是《美食家》給我們的啟示,也就是說我們要寫地方文化怎樣從里面發(fā)掘出人生的哲理,對人生有所啟迪。
溫州作家林斤瀾寫的小說叫《溪鰻》,這小說在全國得過獎。他在《溪鰻》里面既寫溫州人會做生意,又寫溫州美食文化的特點。女主人公溪鰻長的很漂亮,都說她像鰻一樣滑。她開了一個餐館,但是那個年代又怕取締,所以她的餐館是不掛牌的,這就寫出了溫州人的精明。因為長的很漂亮大家都來吃,吃什么?就吃她的敲魚,魚面、魚丸子等等,并專門寫了怎么做敲魚的過程。很香,香到什么程度?連經(jīng)常來教訓(xùn)她不要走資本主義道路的鎮(zhèn)長,慢慢被她的美貌和敲魚吸引,不知道怎么辦?結(jié)果鎮(zhèn)長走在橋上一不小心就摔下去了,把身體摔壞了。當(dāng)溪鰻知道是從自己的店里出去摔倒的,跑下去把他扶上來,溪鰻就照顧他,慢慢就像一家人似的,至于他們是否成為真正的夫妻誰也不清楚,反正一直照顧著。你說溪鰻這個人到底是好還是不好?生活就是這么復(fù)雜,所以《溪鰻》寫出了人性的復(fù)雜。小說既寫了一個很生動的女性形象,又寫了溫州美食的魅力——敲魚。
這就是寫江浙美食的兩個作品,我們都可以感覺出來作家寫出了獨特的地域文化,寫出了江浙文化非常有魅力的部分。
江浙一帶人對佛教文化的虔誠,是那樣深厚。我們來看看作家是怎么寫的。談其中兩位作家,一位叫汪曾祺,是江蘇高郵人,我沒去過高郵,據(jù)說高郵這個地方出和尚,這是汪曾棋自己說的。汪曾祺寫《受戒》,就是寫他自己小時候被送到廟里當(dāng)和尚,但是他把自己的事做完以后,可以照樣跑出去玩,特別是小時候有一個很好的女伴,這個小女孩與他曾經(jīng)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所以汪曾祺實際上寫的是他的初戀。六七歲孩子的初戀只能說是小貓小狗的愛情,是一種童年的情誼。《受戒》寫的是這個小男孩進廟里受戒的經(jīng)歷,結(jié)果到廟里以后才發(fā)現(xiàn)這個廟里充滿了人間煙火。比如說廟里有一個師傅,他念經(jīng)從來不穿袈裟,不像在靈隱寺肯定得穿袈裟,在鄉(xiāng)間的小寺廟隨便穿什么衣服只要你念經(jīng)就可以了。寫出了中國鄉(xiāng)間和尚的自在、愜意。這個和尚還很有責(zé)任感,他不是只記得在廟里當(dāng)和尚,到了農(nóng)忙季節(jié)還回去幫老婆做點事,做完了事想到老婆在農(nóng)村很辛苦,還會把老婆帶到廟里住幾天,中國的鄉(xiāng)間寺廟就有這樣的故事。還有一個師傅更有意思,長著濃眉大眼,而且兩眼炯炯有神,每次給人們做法事的時候,他一邊念經(jīng),一邊兩個眼睛就在人群里掃,一看到長相比較漂亮的小姑娘、小媳婦,眼睛就對了,不移開了。等到法事做完以后,這個眼睛對了的小姑娘和這個師傅就會失蹤一段時間,然后再回到廟里,還若無其事,這叫做花和尚。中國民間花和尚的例子特別多,《水滸傳》里的魯智深就是,又吃肉,又喝酒的。所以汪曾祺的《受戒》意義在哪里?他寫出了鄉(xiāng)間佛教的人性味,中國的和尚不是那么嚴格的,不是那么刻苦的,而是很人性化的。所以這個小說它寫出了江蘇高郵自然風(fēng)光的美,也寫出了一對小男女之間蒙蒙朧朧的友情,還寫出了中國民間佛教的人性味。汪曾棋的《受戒》寫出了民間和尚一種快樂的人生,很有趣味性。所以小說除了有思想性、藝術(shù)性,還要有趣味,這小說一出來以后引起了大家的叫好聲。
還有一位作家叫范小青,是蘇州人,寫了大量的蘇州故事,其中一篇叫《瑞云》,這個小說寫出了佛教的神秘感。小說寫了一個信佛的叫吃素好婆的人。有一天在醫(yī)院看到一個被遺棄的腿有殘疾的小女孩,吃素好婆就想到佛家說的要行善,要做好事,她就把這個小女孩抱回家了,并細心的照料,后來這個小女孩就慢慢的長大了,取名叫瑞云。因為她們家的院子里有塊太湖石,這石頭叫瑞云,她就因此而取名了,希望這小女孩的命和這塊石頭一樣的長久。由于吃素好婆的善良,所以瑞云從小就被熏陶出非常好的情操。她好到什么程度?鄰居在吵架,她只要往門口一站,大家就沒氣了。這就是一種人格的魅力。為什么瑞云有這種魅力?就是因為吃素好婆把她培養(yǎng)得好,吃素好婆信佛所以就用佛的胸懷來熏陶瑞云,瑞云有了佛的胸懷也就變得能夠感化大家,感化眾生。魅力來自哪里?來自信仰。后來這女孩慚慚長大到知道要嫁人了,但是誰會娶一個瘸腿的女孩子呢?她在家門口開了一個小店,做針線活養(yǎng)活自己??吹絼e的青年男女雙雙對對的出去談戀愛了,她自己埋頭做著縫紉的手藝,做到很晚然后回到家里睡覺。有一夜經(jīng)過瑞云石,她對著瑞云石說,瑞云石啊瑞云石,多少年你不就這么孤獨的站在那里嗎?多少的風(fēng)吹雨打你不也都經(jīng)歷過了嗎?你都能行我為什么不行?這個時候才知道原來這個弱女子也并不是因為有了信仰以后就變得剛強無比,她也需要從石頭里面汲取一種啟迪。這在中國的佛教里面叫悟。小說此處寫得很好,瑞云面對一塊石頭收獲了人生的覺悟,結(jié)果心情就平和了,回去照樣睡覺。小說寫出了蘇州人的佛性,范小青說過,蘇州人佛性甚篤。蘇州人的佛性很深厚,深厚就深厚在這些普通人,他們與世無爭,他們寬以待人,他們面對孤獨、面對殘疾仍然笑對人生,這就是佛性。
江浙一帶出商人,我們稱之為浙商。浙商的特點是和氣生財,比較低調(diào),做生意能夠和氣生財。浙商也分成了不同的流派,有寧波幫、溫州幫、湖州幫等,浙江這個地方因為地理的優(yōu)勢人比較聰明,所以出了很多的商人。但是很遺憾一直到今天我都沒有看見有作家能夠?qū)懗鲆粋€商人成長的故事,我不知道到底是這些商人把他成長的秘密藏起來了,還是我們的作家沒有機緣去接觸這樣的商人。我們的文學(xué)作品中真正寫浙江商人的不多,現(xiàn)在寫商人最有名的作品是《胡雪巖》。紅頂商人胡雪巖,是安徽人。上世紀(jì)80年代末流傳一種說法,說是經(jīng)商必讀《胡雪巖》。你若要做生意就要去看《胡雪巖》,因為胡雪巖能告訴你他是怎樣成功的。中國人經(jīng)常說無徽不成商,很少聽人說無浙不成商的,我不知道是不是跟徽商比較注重文化有關(guān),宣傳他們的文化,宣傳他們成功的典范。浙江作家也應(yīng)該塑造一個像包玉剛這樣的形象,或者是張靜江的形象,但是怎么把他寫成一個文學(xué)形象,大家看了以后覺得這就是浙江商人的代表,我覺得這是一個空白,有待于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人去填補。
我再講講林斤瀾,因為林斤瀾是溫州人,他回到溫州以后就感覺到溫州人千家萬戶賺錢的那種熱情,所以就寫了一本書叫《矮凳橋風(fēng)情》,我前面講的《溪鰻》就是《矮凳橋風(fēng)情》中的一篇。其中有一篇叫做《憨憨》,寫一個小伙子從小就不安分,因為從小安分的人都去種田了,從小不安分的人都去做生意了,所以他就是不安分,比較調(diào)皮,大家不太看得起他。但是市場經(jīng)濟大潮一來他就做經(jīng)銷員,到處跑,哪里有商機就往哪里去跑,渾身有使不完的勁,然后掙了錢,蓋了一棟樓。樓蓋起來以后有人就告他的狀,說這個錢肯定來歷不明。所以有關(guān)領(lǐng)導(dǎo)就找憨憨談話,卻沒想到溫州人包里有鈔票以后說話也與以前不一樣了。憨憨說:你們來吧,我把帳本帶著,你們查吧,毫無見到官以后那種膽怯、恐懼的心態(tài),而以能夠掙錢為自豪,以自己的帳目清白為自豪。這反而弄得那些官員不知道怎么說了,過了一段時間又有人調(diào)查,憨憨又這樣子。所以,小說《憨憨》寫出了社會底層平民青年通過自己的打拼最后取得成功,和成功以后的那種自信。經(jīng)商的成功很容易給你帶來這樣的一種自信,為什么?因為經(jīng)濟是一個人處事的很重要的基礎(chǔ),也是道德很重要的基礎(chǔ),沒有經(jīng)濟是不行的?!逗┖愤@個作品寫出了溫州人的特點。
有一位報告文學(xué)作家叫賈魯生,他去溫州,發(fā)現(xiàn)了溫州商人的另一面,我們不好說一種文化就是十全十美,任何一種文化都有它的陰暗面,都會有自己的弱點。這位作家去了溫州,結(jié)果在溫州發(fā)現(xiàn)人們有錢以后在消費上是四個渠道:一是買地做墳,有段時間出現(xiàn)了造墳熱,六七萬的墳,一百萬的墳,甚至把孫子的墳都造好了,這完全是一種封建的消費。二是打牌賭博,打牌完了以后一開始還數(shù),后來感覺數(shù)也很累,干脆就拿尺子來量,一萬是多少,就這樣。三是娶小老婆,包二奶、包三奶。四就是造房子。賈魯生發(fā)現(xiàn)封建文化的根深蒂固,所以他寫了一本書叫《性別悲劇》,專門寫了溫州納妾的現(xiàn)象?!缎詣e悲劇》實際上寫出來了江浙文化的另一面,包括我們前面談到的胡雪巖,胡雪巖在商業(yè)上很成功,對他來說不是二奶了,三奶、四奶……都有。為什么中國人總是把妻妾成群看作男人成功一個很重要的標(biāo)志?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人講多子多福,想子女多怎么辦?那就要妻妾多。所以賈魯生寫的《性別悲劇》寫出了中國文化深層次的問題。我覺得賈魯生能夠?qū)懗觥缎詣e悲劇》是因為他深入到了這些人群的現(xiàn)實生活中,才能寫出這樣的好作品。
這就是我談到第三個方面,商業(yè)文化。浙江有商業(yè)文化的深厚基礎(chǔ),也有商業(yè)文化的巨子英才,但是浙江作家寫浙江的商人不多,也許是我看到的少了,所以我覺得如何去寫商人我們應(yīng)該參考一下《紅頂商人胡雪巖》這個作品。
我認為江浙一帶,第一是風(fēng)水寶地,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第二有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蘊;第三有商業(yè)文化的傳統(tǒng)。所以我們得到一個啟示,為什么浙江人經(jīng)商能夠成氣侯?是不是因為江浙這一帶和正統(tǒng)的文化之間有距離?我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比如說去蘇州你就會發(fā)現(xiàn),蘇州人對唐伯虎就像是心目中的明星。而在中國文化史上,唐伯虎常常是被正統(tǒng)文化瞧不起的。為什么?因為他又不認真讀書,又不去做官,成天跑去點秋香,中國文化往往認為這種人是不入流的,但是偏偏江浙這一帶的人喜歡,為什么?就是江浙這一帶的人生活的很快樂,唐伯虎生活的很快樂,所以就能夠成為我們的偶像。這也是江浙文化和中原文化不同之處一個很明顯的標(biāo)志。
*本文系根據(jù)作者在浙江人文大講堂上的演講錄音整理。
作者樊星,男,武漢大學(xué)文學(xué)院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兼任中國新文學(xué)學(xué)會副會長、湖北省文藝理論家協(xié)會副主席、武漢市文聯(lián)副主席、武漢市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武漢 430072)。
責(zé)任編輯:凌 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