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靜,妥麗敏,王曉鵬,馮作山,沈艾彬
(新疆農業(yè)大學食品科學學院,新疆烏魯木齊830052)
哈密瓜屬于葫蘆科甜瓜屬,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其果實甘甜,清爽芳香,風味獨特,營養(yǎng)豐富,備受廣大消費者青睞。由于新疆特殊地理氣候和生態(tài)環(huán)境,使新疆哈密瓜具有口感細膩、含糖量高、營養(yǎng)豐富的特點,在國內外市場上享有較高的聲譽和知名度,成為發(fā)展農村經濟的主要種植業(yè)途徑之一[1]。近年來,哈密瓜栽培面積逐漸擴大,各種采后病害發(fā)生非常嚴重,極不耐貯運[2-4],而大量化學殺菌劑的使用,給人類健康和環(huán)境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尋找新的、更安全有效的果蔬防腐技術已成為當前生產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果實套袋是當今世界上無公害、綠色果品生產中提高果實質量的有效措施之一。果實套袋是指用水果專用袋將果實裝在袋內,并在樹上培育成長到一定時間,在果實收獲前脫袋著色或到收獲時連袋一起采收。原理是通過把果實裝入專用果袋中央進行培育,果袋內的溫度、濕度、光照等相對穩(wěn)定,并避免外界環(huán)境和病蟲害等的直接干擾,營造一個良好的水果生長發(fā)育微環(huán)境。套袋栽培能避免或減少病原菌的侵入,有效防止病蟲害[5];將果實與農藥隔離開,從而大大降低了果實表面的農藥殘留量,提高了產品質量[6];改變果實發(fā)育微環(huán)境,促進果實發(fā)育,增加單果重量[7];套袋后果面光潔,顏色均勻,果實光澤度好[8]。目前我國果樹栽培中,套袋栽培技術已廣泛用于蘋果[9-10]、梨[11-12]、甜橙[13]、桃[14-15]、葡萄[16-17]以及荔枝[18]、石榴[19]等。但關于哈密瓜采前套袋對采后品質影響的相關報道較少,本實驗研究了哈密瓜生長期套袋對其采后品質的影響,旨在為哈密瓜套袋栽培及采后貯藏提供理論依據。
哈密瓜 品種為“蜜農9號”,在五家渠市103團七連農戶承包田進行。2010年4月30日播種,5月6日定植,株距50cm,行距100cm,6月13日植株授粉,7月2日套袋,7月28日采摘。該品種外觀呈橢圓形,艷黃皮,上覆墨綠色條帶,網紋細而密布整個果面;果肉橘紅色,肉質松脆多汁,中心含糖量14.5%度以上,單果重4~6kg;極易坐果且整齊,植株生長勢較強,抗病抗逆,耐貯藏。
白色透氣塑料套膜袋、編織袋,普通聚乙烯食品袋 購自新疆農科所的葡萄專用袋,其中白色透氣塑料套膜袋長50cm,寬50cm;編織袋袋長40~45cm,寬35~40cm;普通聚乙烯食品袋長 40~45cm,寬35~40cm,以不套袋作為對照CK。所有果袋的一端為套入口,另一端用剪刀剪掉兩個角,作為排水孔。各處理200個瓜。
厚皮哈密瓜套袋應在幼瓜長至雞蛋大小時進行,套袋過早,幼瓜在袋內落果的可能性較大,會影響套袋效率,影響產量;套袋過晚,果實長得過大會增加套袋難度。套袋前一天噴施殺蟲殺菌劑,在晴天上午10點以后瓜皮上露水蒸發(fā)掉后進行。套袋時用左手輕輕拿起側枝,幼瓜懸空時用右手將果袋慢慢套入,然后將果袋的鐵絲固定于側枝上,整理果袋,使幼瓜懸于果袋中心部位。注意不要讓枝葉、果袋等損傷幼瓜瓜皮,盡量避免碰掉幼瓜的絨毛。
哈密瓜套袋處理后,以不套袋哈密瓜為對照。待果實八成熟時采摘,置于新疆農業(yè)大學食品科學學院的機械冷藏庫內,貯藏溫度為6~7℃,相對濕度為80%~90%。貯藏期間每隔7d取樣測定各項品質指標。
實驗數據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和DPS7.55數據處理系統(tǒng)進行統(tǒng)計處理。計算標準偏差(±SE)或進行LSD最小顯著分析。
1.3.1 外觀和果實生長指標的測定 選取10個采摘當天的套袋果實,分別用游標卡尺測量果實縱徑、橫徑(果實中間部位圓周),計算每種果實的果形指數(縱徑/橫徑),用臺秤稱其單果重。觀察記錄果面斑點數,測定果肉厚度,觀察果皮擦傷程度及果面潔凈度。
1.3.2 哈密瓜硬度的測定 參考曹建康的方法[20],用GY-B型果實硬度計測定。在果實中部環(huán)繞一周,削去果皮后均勻取三個點測定。每個處理測定10個果實,重復3次,結果取平均值。
1.3.3 失重率的測定 采用稱重法。分別稱量貯藏前、后果實的重量,計算因蒸騰失水而失重的百分率。果實失重率(%)=(果實始重-失水后重量)×100/果實始重。每個處理用果30個,重復3次。
1.3.4 VC、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類黃酮含量的測定,參考曹建康的方法[20]。
由表1可見,套袋處理降低了果面斑點數和果面磨痕數,并使果實著色均勻、潔凈、有光澤;白袋處理的哈密瓜果面磨痕數較少,分別較CK、PE袋、編織袋少85%、67%、20%,且該處理的哈密瓜網紋整齊,潔凈度高,說明白袋處理有效提高了哈密瓜的商品價值,原因可能是白袋能有效減少因外力作用而造成的機械摩擦留下的疤痕。
由表2可知,套袋處理的哈密瓜單瓜重均較對照有所增加,其中PE袋處理的哈密瓜單瓜重最大,較CK、編織袋、白袋重21%、15%、15%,該處理果實的橫徑、縱徑也較大,可能是因為PE袋有效保留了果實中的生長素,使果實增大較明顯;經編織袋處理的哈密瓜果形指數較CK高6%,而白袋和PE袋的果實果形指數分別較CK低17%、8%。
表1 哈密瓜外觀評價結果Table 1 The result of appearance evaluation of hami melon
表2 哈密瓜生長指標評價結果Table 2 The result of growing index evaluation of hami melon
由圖1可知,隨著貯藏期的延長,各處理果實的硬度均呈下降趨勢,其中CK果實硬度始終低于各套袋處理,說明采前各套袋處理明顯延緩了貯藏期間果實硬度下降的速度,果實硬度由高到低的順序為白袋、編織袋、PE袋,在貯藏第49d,經白袋處理的果實硬度較大,為6.80kg/cm2,分別較編織袋、PE袋、CK高2%、5%、18%,表明白袋處理對哈密瓜采后貯藏硬度下降抑制效果較好。
圖1 采前套袋對哈密瓜采后硬度的影響Fig.1 Effect of firmness on postharvest melon with preharvest bag processing
由圖2可知,貯藏期間哈密瓜果實失重率呈上升趨勢,貯藏前35d,經編織袋處理的果實失重率高于其它處理;貯藏35d到結束,CK果實失重率高于其它處理;在貯藏第49d,經編織袋處理的哈密瓜失重率較低,僅為0.80%,方差分析顯示各處理間呈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采前各套袋處理明顯抑制了貯藏期間果實失重率的上升,其中經編織袋處理的果實貯藏效果較好,這可能與編織袋在哈密瓜生長期間的高溫高濕微環(huán)境有關。
圖2 采前套袋對哈密瓜采后失重率的影響Fig.2 Effect of weight lose rate on postharvest melon with preharvest bag processing
由圖3可以看出,隨著貯藏期的延長,哈密瓜的VC含量呈下降趨勢,整體而言CK果實的VC含量較低。貯藏第49d,白袋處理較好地抑制了VC含量的下降,為16.65mg/100gFW,分別較編織袋、PE袋、CK高4%、8%、10%。
圖3 采前套袋對哈密瓜采后VC含量的影響Fig.3 Effect of VCcontent on postharvest melon with preharvest bag processing
由圖4可知,貯藏從0~7d時,哈密瓜的可滴定酸含量呈上升趨勢;從第7d到貯藏結束,果實的可滴定酸含量逐漸下降,但套袋果可滴定酸含量仍高于CK,其中經編織袋處理的哈密瓜含量較高,其次是白袋、PE袋;貯藏第49d時,白袋的哈密瓜可滴定酸含量最高,為0.15%,分別較編織袋、PE袋、CK高7%、20%、26%。采前各套袋處理均有效的抑制了貯藏期間哈密瓜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其中白袋處理抑制效果較好。
圖4 采前套袋對哈密瓜采后可滴定酸含量的影響Fig.4 Effect of TA on postharvest melon with preharvest bag processing
貯藏期間各處理哈密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下降趨勢(見圖5),但套袋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始終高于CK果,由高到低的順序分別為白袋、編織袋、PE袋。貯藏第49d時,經白袋處理的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較高,為11.70%,方差分析顯示各處理間呈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采前各套袋處理減緩了哈密瓜貯藏期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降低,其中白袋減緩效果較明顯。
圖5 采前套袋對哈密瓜采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響Fig.5 Effect of TSS content on postharvest melon with preharvest bag processing
套袋對果實外觀色澤和類黃酮的形成有一定影響(見圖6)。隨著貯藏期的延長,類黃酮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且CK果類黃酮含量始終高于套袋果,說明采前套袋處理抑制了哈密瓜生長期間類黃酮的產生,經多重比較,PE袋抑制果實類黃酮含量較明顯(p<0.05),其原因可能是PE袋的透光率較低,降低了光合作用,使得果實中類黃酮的合成被明顯抑制[21]。
圖6 采前套袋對哈密瓜采后類黃酮含量的影響Fig.6 Effect falconoid on postharvest melon with preharvest bag processing
本實驗研究表明,套袋處理減少了果實果面斑點數和磨痕數,其中白袋處理較明顯;不同套袋處理對哈密瓜單瓜重和果肉厚度均有所提高,這可能是因為套袋改變了果實生長的微生態(tài)環(huán)境[22-23],使哈密瓜內部的細胞維持了較快的分裂速率,其中PE袋效果較明顯,但是套PE袋的哈密瓜外觀較差,可能是因為微環(huán)境增大了果實表面壓力,促使表皮細胞出現紊亂現象,進而影響了果實的外觀,該結論與萬惠民[24]的研究結果相似。
本實驗結果顯示,各套袋處理均能延緩哈密瓜果實硬度、VC、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可能是因為套袋改變了果實生長的光、熱、濕等微環(huán)境,影響了果實體內糖分的積累和轉化,使果實的物質代謝發(fā)生變化,進而影響果實的內含物,其中經白袋處理的抑制效果較好,該結論與套袋降低了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5-30]的研究結果相反。
總體來講,哈密瓜采前套袋處理提高了采后果實的生物學特性,有效抑制了果實在貯藏過程中硬度、VC、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降低及失重率的上升,延長了哈密瓜的貯藏期。
4.1 白袋處理可有效延緩哈密瓜硬度、VC、可滴定酸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速度;編織袋有效抑制了果實失重率的上升。
4.2 PE袋明顯抑制了哈密瓜生長過程中類黃酮的合成;各套袋處理對果形指數影響不明顯。
[l]劉君璞,許勇,孫小武.我國西瓜甜瓜產業(yè)“十一五”的展望及建議[J].中國瓜菜,2006(1):1-3.
[2]王文生,董成虎,賈凝.新疆厚皮甜瓜貯藏溫度實驗[J].保鮮與加工,2006,6(6):21-22.
[3]梁寧,李喜宏,王冬潔.不同藥劑對貯藏期哈密瓜真菌病害的抑制效果[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6(10):2247-2248.
[4]張淑平,繆松.新疆哈密瓜貯藏工藝條件的研究[J].食品科技,1999(5):55-56.
[5]陳志杰,張淑蓮,梁銀麗,等.溫室黃瓜套袋效應研究[J].應用生態(tài)學報,2004,15(7):1297-1300.
[6]王磊,徐坤,高方勝,等.套袋對越冬番茄果實特性及品質的影響[J].中國農業(yè)科學,2007,40(2):345-351.
[7]王艷艷,焦自高,董玉梅,等.我國果菜套袋研究進展[J].中國蔬菜,2008(4):42-44.
[8]魏福敏.越夏番茄套袋優(yōu)質高效栽培[J].中國蔬菜,2008(9):53-54.
[9]于年文.不同時期摘袋對蘋果果實品質的影響[J].河北果樹,2003(2):38-39.
[10]趙志磊,李保國,齊國輝.套袋對富士蘋果果實品質的研究進展[J].河北林果研究,2003,18(1):81-86.
[11]王應群.不同紙袋對豐水梨套袋效果實驗[J].山西果樹,2003(2):37-38.
[12]張琳,趙思東,石明旺.套袋對黃金梨,豐水梨果實品質的影響[J].北方果樹,2004(1):10-11.
[13]王貴元,金鈴,夏仁學.套袋對紐荷爾臍橙果實品質的影響[J].亞熱帶植物科學,2003,32(4):8-10.
[14]安小梅.不同套袋與取袋時間對桃品質的影響[J].甘肅農業(yè)科技,2003(2):32-33.
[15]張颯,柯林,龍強.套袋提高水蜜桃果實質量實驗初報[J].西昌農業(yè)科技,2002(1):25.
[16]劉曉海,馬文會,劉承晏.套袋隊巨峰葡萄著色和含糖量的影響[J].河北林果研究,1998,13(1):69-71.
[17]呂寶殿.套袋對葡萄果品質量的影響[J].河北果樹,1998(2):13-14.
[18]胡桂兵,陳大成,李平,等.套袋隊荔枝果實光照及品質的影響[J].中國果樹,2000(3):27-29.
[19]張猛,徐雄,劉遠鵬,等.果實套袋在西昌石榴生產上的應用初報[J].四川農業(yè)大學學報,2003,21(1):27-28.
[20]曹建康,姜微波,趙玉梅.果蔬采后生理生化實驗指導[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7.
[21]曾凱芳.生長期套袋對果實品質和貯藏特性的影響[J].包裝工程,2008,29(6):21-22.
[22]王艷艷,焦自高,于賢昌,等.套袋對厚皮甜瓜品質的影響[J].中國蔬菜,2009(16):61-64.
[23]駱桂芬.黃瓜葉片中糖和木質素含量與霜霉病誘導抗性的關系[J].植物病理學報,1997,27(1):65-69.
[24]萬惠民,劉月英,張金海.金矮生蘋果套袋技術實驗[J].北方園藝,1998(1):31-33.
[25]黃春輝,柴明良,潘芝梅,等.套袋對翠冠梨果皮特征及品質的影響[J].果樹學報,2007,24(6):747-751.
[26]張紹玲,張振銘,喬勇進,等.不同時期套袋對幸水梨果實品質、石細胞發(fā)育及其相關酶活性變化的影響[J].西北植物學報,2006,26(7):1369-1377.
[27]辛賀明,張喜煥.套袋對鴨梨果實內含物變化及內源激素水平的影響[J].果樹學報,2003,20(3):233-235.
[28]錢銀才,顧志康,姚建祥,等.4種類型果袋套袋對梨不同品種果實品質的影響[J].浙江林學院學報,2000,17(3):276-277.
[29]王磊,徐坤.果袋材質對微生態(tài)環(huán)境及番茄果實生長發(fā)育的影響[J].中國蔬菜,2006(1):15-18.
[30]郝燕燕,李妙玲.套袋微環(huán)境對果實品質的影響及其機理分析[J].山西農業(yè)大學學報,2003,23(3):238-260.